原標題:遷到南市商業區的新八大成
相比老八大成,新八大成特指建在南市商業區以「成」字為字號的大飯莊。
天津文人馮文洵,於1926年撰寫了《丙寅天津竹枝詞》,對天津餐飲業有幾段記述。其中一段對餐飲業態明確寫到:「本地風光八大成,四扒館也最馳名。」並自註解釋:「本地館首稱義和成、聚慶成等飯莊,俗呼大館,有八大成之目,現已不足八家。」
1911年出版的《天津指南》記錄了在南市商業區開辦的第一家八大成飯莊聚和成,坐落地點是南市原丹桂戲園對過,股東為天津八大家之一的藥王廟金家,經理王景山。1918年,劉浚哲《天津地理買賣雜字》中所列聚樂成、聚和成、聚慶成、義和成4家,增加了3家。其中義和成經理姓羅,灶頭魏老八和王大頭,前案洪其武;聚慶成在南市黃河影院旁,股東是永發順木號的東家訾葆謙,經理呂老萬,灶頭王魁六、胡筱三;聚樂成小灶師傅謝老。
1922年古修蓀編《天津指南》列舉有銘利成、聚慶成、聚和成、慶樂成、義合成5家,較前一年多了銘利成和慶樂成兩家,少了聚樂成。其中慶樂成在南市華樓旁,股東是北洋軍閥時期熱河督軍湯玉麟,經理徐大老;銘利成(也有回憶為「明利成」)股東為天津八大家益德王家,灶頭王某、李六。1922年孫學謙編《天津指南》有聚慶成、聚和成、慶樂成、銘利成、義合成5家。1923年益智書報館《商業彙編》記錄比較具體,義合成、裕華成在南市,聚和成在南市平安大街、聚樂成在南市廣興大街、聚慶成在南市榮業大街。多了一家裕華成,少了一家銘利成,聚樂成回歸,慶樂成隱去。1926年劉再蘇編《天津快覽》有義合成、慶樂成、聚慶成、聚和成、銘利成5家,較3年前銘利成和慶樂成再次出現,少了一家裕華成。15年間,餐飲市場變化多端。也許是媒體厚此薄彼,選擇性記錄。
1927年甘眠羊編《新天津指南》有聚和成、裕華成、德和成、慶樂成4家飯莊,義和成、聚慶成、銘興成變為酒席處。說明由此開始,大飯莊走下坡路,有的已經淪落為酒席處(專門承辦婚喪嫁娶酒席,沒有門面,不接待散座)。1931年發行的《天津志略》載聚慶成成為酒席處。
也有回憶文章記述,聚合成應在1940年以後開辦,坐落於榮業大街春華茶園以北,股東張某與八大家之一卞家的卞柷吾,經理薛雲笙、副理郝四。新中國成立後,曾作為政府外事活動接待外賓指定場所,1954年公私合營前關張。1985年,天津南市食品街開業,聚合成受邀入駐,終因不能與時俱進,再次歇業。至此,八大成淡出天津餐飲業。
(文章來源:今晚報)
(責任編輯:DF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