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心就像一顆紅色石頭,有著熱情血液和石頭的冰冷,
頑固的把風拋在背後,知道你不會再回頭。」
2002年,電視劇《十八歲的天空》開始播出,廣大80後、90後朋友一定看過這部以「校園」、「高考」為題材的經典電視作品。
距離該劇開播到現在,時光恰巧已飛逝十八年。
十八年過去了,如今的你是否別來無恙?
當熟悉的片頭曲《紅色石頭》再一次在耳邊響起,此時的你,正身在何處?心向何方?
十幾年之後再次觀看這部老劇,不由得萌生了比當年更深的感觸。
男老師古越濤——尊重花季女孩對美的表達與追求,循循善誘開展審美教育。
說到高中女學生喜歡化妝、愛打扮,不少家長和老師肯定舉雙手反對這樣「不務正業」的行為。
劇中,女生林可喻因為外貌而產生自卑情緒,便開始向同學請教變漂亮的方法,並成功提升了自己的「顏值」。
作為班主任的古老師注意到她外貌上的變化後,並沒有粗暴指責、教訓這個學生,而是這樣對學生說:
「女孩子愛美是天性,想要吸引別人的注意力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如果我們吸引到的只是異性的有色的眼光,這不僅會降低我們的價值,而且也無法體會到人間的真情。
更何況現在有比愛美、愛打扮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等你們高考結束了,你們愛怎麼漂亮都可以。」
在高中時代,可能絕大多數人都會對自己的外貌有或多或少的不自信。
愛美是人之天性,特別是十七、十八歲的女生,對自己的外貌會格外敏感、在意。
這種現象不應該被校方視為教學中的「障礙」。
如果學生因為愛美,被批評為「不學好」、「丟人現眼」,甚至被辱罵,那麼他(她)對美的認知就容易出現偏差,會覺得追求美這種行為是罪惡的、邪惡的,於是對於什麼是「美」、什麼是「醜」這樣的問題,就會更加困惑。
先尊重學生表達「美」、追求「美」的需要,進而逐步開展審美教育,再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古老師的這種做法既達到了教育目的,又贏得了學生的喜愛與信任。
女老師裴佩——站在一個平常人的位置,理解青春男孩的情愫萌動。
學生早戀,被不少人視為「洪水猛獸」。
劇中男學生餘一飛對英語老師裴佩產生了愛慕之情,並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裴佩老師的喜愛。
裴老師知道了這件事,同時餘一飛正在等待她的回應。她在稍感震驚之後,態度嚴肅,語氣平靜又自然地說:
「我現在想追求的男人是可以跟我一起分享生活和工作的人。
你和我之間,現在追求的目標不同。我們的交集不在一個平面上。不過,還是謝謝。」
餘一飛接著問道:
「是因為我是學生,你是老師的關係嗎?」
裴老師回答:「我沒有把你當作學生以外的人看待。」
面對學生萌動的情愫,裴老師的回應很清晰、言辭很真誠。她表明觀點的同時,沒有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
教師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慾,也有個人生活。只是因為從事了教學這樣一種工作,就被一些人「神」化、「聖人」化、其實這種刻板化的職業偏見恰恰不利於老師們開展對學生的教育工作。
遇到涉及早戀、師生戀的學生,老師們有時也很犯難,教育輕了,教育重了都不合適。
於是,格式化、規範化、千篇一律的說教漸漸成為了常態。
異性之間的交往、對愛情的衝動和渴望,面對諸如此類的情感課題,有沒有前輩、長輩願意放下身段,傾聽他們的心事呢?
上學時期不讓談戀愛,大學畢業了就催婚。
一直視戀愛為禁忌的學生,如何在頃刻間轉換身份變為一個合格的婚姻經營者呢?
最後,提一個問題:如果給你一個時光倒流的機會,你會選擇重新回到十八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