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意說明吳青峰只是為了指代更清晰,因為《起風了》這個值得書名號括起來的名字實在是有些不明確,而事實上吳青峰在這首歌及其背後各種來龍去脈的事件中是唯一引起舒適的中國人了。中國臺灣人。
一位吳青峰的忠實粉絲說,這不是哥哥填的詞,然後甩了《交響夢》和《對殺人狂指控》這兩首歌出來,值得聽聽,上周五在《歌手》上表演的《燕窩》也很不錯。
聽了吳青峰的《起風了》,這歌詞怎麼這麼熟悉。看了評論,恍然大悟,看來不只我一個人聯想到《時間煮雨》。
簡單人工總結了下兩首歌歌詞重複的詞彙:
青春;翻湧;夏;路上;初;風吹;雨;與時間為敵;你我她;曾;夢話;你還…嗎?;願;世界;白髮;年少/少年;那。
我試了試,運用以上詞彙就能非常輕易地寫出看起來很文藝很肉麻很青春很明媚憂傷的段落呢:
你我的青春年少
翻湧成夏
最初的心願被風吹成夢裡的話
一路上與時間為敵
她曾願世界不再白髮
雨停在那
你還在嗎
擴張以上段落,一首青春主題歌曲的歌詞就誕生了。
短短兩百餘字的歌詞,就有這些字詞重複,真難想像中文是種有一萬字的語言。如果說描述青春就離不開這些意象這些字眼,那未免有些小瞧天下文青了吧。
說抄襲應該談不上,我也不懂,但我知道第一個這麼形容青春的是天才,第二個是庸才,第三個是蠢材。
我看了下吳青峰《起風了》的作詞者,一個叫米果的人,百度之,谷歌之,皆查無此人。最後知乎給了我答案,原來是買辣椒也用券的朋友。
是的,出來一個叫 買辣椒也用券 的人。
這也是個歌手,在抖音上挺紅,她在抖音上唱《起風了》,這首歌在抖音上也挺火。
到這還不是結束,在搜索「原版」的過程中,我看到很多人推薦「優叔」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