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瓶山柚油樣品一直放在我車上,等著李組長再過來時給他看看,可是再也等不到了……」海口市瓊山區清泉村駐村第一書記辜政哽咽地說道:「李組長為清泉村脫貧做了那麼多,而我為他做的最後一件事,只能是在這裡講述他的事跡。」
辜政口中的李組長就是李龍生,海南省六屆人大常委會委員。2018年4月,省委抽調優秀黨員領導幹部組成了9個省委脫貧攻堅戰督查組駐點市縣,採用暗訪和明察等方式找問題,促整改。李龍生被抽調全脫產參加脫貧攻堅工作,並被省委任命為省委脫貧攻堅戰第一督查組組長。
第一督查組負責海口市和臨高縣的脫貧攻堅督查工作。近兩年時間,李龍生跑遍了這兩個市縣全部鄉鎮和貧困村莊,入戶調研800餘次,訪談群眾近2000人。2019年11月14日,李龍生還帶隊參加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脫貧攻堅督查工作,52天裡他調研了瓊中53個貧困村。
3月2日,李龍生來到臨高,原來計劃走遍各鄉鎮,檢查指導新冠肺炎疫情下的脫貧攻堅工作。3月5日晚上,李龍生還在撰寫督查報告。幾個小時後,3月6日凌晨2時50分,李龍生因心源性疾病搶救無效,在臨高縣人民醫院逝世,年僅57歲。
生命已逝,李龍生的離世留下了太多遺憾,一起工作過的「戰友」掩面而泣,他曾經關心的貧困村民紅了眼眶。海口、臨高、瓊中三地,留下了李龍生的無數足跡和記憶。3月25日至27日,記者再次走訪這三個市縣,努力還原李龍生脫貧攻堅工作的點滴。
2019年12月22日,李龍生參加瓊中迎接「創優保優大衝刺」評估考核座談會。省扶貧辦供圖
52天走訪53個村 他建議瓊中多做產業
「李組長來瓊中督查工作時,臨時組建了一個工作群。如今翻看群裡的信息,感覺他並沒有離開我們。」瓊中縣扶貧辦幹部王小翠說,2019年11月14日至2020年1月4日,李龍生在瓊中進行督查工作,歷時52天,這些天都是由王小翠陪同的。
王小翠的筆記本上的每一頁都記錄得密密麻麻,她說:「這個本子是李組長來瓊中的第二天開始使用的,一直到李龍生1月份離開瓊中,本子已經用去了一大半。」記者看到,本子上記錄的都是各村各戶扶貧中出現的問題。
查問題只是李龍生工作的其中一部分,王小翠說,他最「厲害」的其實是「回頭看」。有一次,李龍生在微信群裡布置了一條當周督查的微信消息,消息非常長,他用一、1、①三級序號安排了五大項工作,其中每項工作的內容都進行了細緻分解。王小翠說:「很多問題都是幾天前查過的,他隔幾天就會關心是不是整改了,改得怎麼樣了。」
李龍生(左二)帶隊到瓊中吊羅山鄉太平村委會牛坡村貧困戶吉國雄家走訪。省扶貧辦供圖
據了解,52天時間裡,李龍生帶領督查組共走訪了10個鄉鎮、53個村,走訪農戶3436戶,查閱各級資料1萬多份,召開全縣動員大會、各類座談會、反饋會80多次,訪談各級幹部和幫扶責任人4580人次,起到了良好的督導作用。
王小翠一直記得,李龍生離開瓊中的前幾天,一直都在說:「瓊中最薄弱的就是產業,應該多學習臨高,多做產業才行。」
事實上,李龍生在瓊中督查過程中,為當地的產業發展提出了不少指導意見。
長徵鎮黨委副書記林偉說:「了解到我們鎮種桑養蠶產業名列前茅,他就說種桑養蠶可以和鄉村旅遊相結合來做。他還說,可以把桑枝資源再利用,變廢為寶,做成有機肥料,用來種植蘑菇。」
吊羅山鄉黨委書記黃有福說:「吊羅山鄉靠近陵水,李組長跟我們說,一定要利用這裡靠近旅遊經濟帶的優勢,在旅遊方面多做『文章』,發展鄉村旅遊。」
海南瓊中雲湖鄉村旅遊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江說:「李組長常和我說,要依託瓊中的山和水,『寫好』我們農業品牌的文章。在他的指導下,我們在雲湖度假村基礎上,打造了金龜產業園、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園等。其中,金龜產業園採取『一戶一池』的模式,貧困戶預計每年純收入可達8萬元。」
海南瓊中雲湖鄉村旅遊區開發有限公司金龜產業園。南海網記者 任桐攝
「產業」兩個字,是李龍生反覆強調的兩個字,他常說,扶貧工作之後就是鄉村振興,要讓老百姓得到穩定的脫貧,一定要有產業。所以要好好地發展鄉鎮產業,希望通過產業的發展,帶動老百姓達到穩定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目標。
在李龍生的指導下,海口、臨高、瓊中三地正努力走在產業帶動脫貧、產業帶動致富的路上,希望的曙光已經出現。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南國都市報瓊中3月30日消息 記者 任桐 實習生範帥帥 張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