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的葬禮上,有個人拍下了一群殭屍...然後就悲劇了!

2021-01-16 漢周讀書

01


1908年11月15日,北京城發生了一件大事:慈禧太后在西苑中南海儀鑾殿去世了。


這個通過垂簾聽政,專權大清朝政33年之久的老佛爺。


這個專橫跋扈,禍國殃民,在中國近代史上充滿爭議的女人,74歲這年終於離開大清的權力中心,撒手人寰。


如同她生前竭盡奢華一樣,慈禧死後的葬禮竟然籌備了一年之久。


1909年11月9日才舉行奉安大典,將她的棺槨送往河北遵化馬蘭峪的清東陵入葬。


北京到清東陵的路,早在慈禧在世時就開始了修建,慈禧去世時,這條道路已經比較平整。


但給慈禧太后送葬的隊伍在這條道路上,二百四十裡的路程還是走了整整五天。


直到11月15日,才將慈禧下葬定東陵。



當年的葬禮十分豪華隆重,出殯之時,皇室成員、文武百官傾巢出動。


在北京的外國人也都參加了,並且對於其中的過程做過詳盡的描述。


不過,京城百姓卻沒有這個眼福,因為當時為防止百姓們圍觀,所有的路口都禁止通行並用藍布遮擋起來……


然而……



02


那天,京城的上空充滿陰霾,浩浩蕩蕩的送葬隊伍出發了。


走在隊伍最前面的是一隊舉止莊重整齊,身穿現代新式軍裝、手持長矛的騎兵。


緊隨其後的是排著縱隊,手牽矮馬的差役。


再往後面就是慈禧的靈柩,被一群身穿紅色綢緞衣服,帽子上插著黃色羽毛的轎夫簇擁著。


他們人數有數百名之多,一路上輪換著抬行那巨大的棺材。



在靈柩陣列的後面有兩隊騎兵護衛在側,一隊騎兵手拿繫著紅色長條旗的長矛,另一隊身穿鑲紅邊灰色軍服的騎兵手持長槍。


走在護衛騎兵之後的,是一排排穿著紅衣服的差役,他們舉著綠、紅、紫、黃等各種顏色的旌旗和低垂的綢緞條幅。


如此豪華而龐大的場面,讓現場觀摩的外國人目瞪口呆,他們感慨:「那些舉著旌旗的僕役行列沒完沒了,似乎他們把皇宮裡的旌旗全部搬出來給已故太后送葬了。」


慈禧太后那方形的龐大靈柩用一塊很寬的織錦罩起來,上面還頂著一個巨大的金球。


一百多個轎夫用長長的竹槓抬著靈柩,非常緩慢地向前挪動。


靈柩高高地聳立在他們的頭頂上方,顯示出威嚴和莊重。


初升的太陽照在靈柩上,將黃色綢緞變得就像燃燒著的火焰。



在浩浩蕩蕩的葬禮沿途,還出現了詭異而令人驚悚的一幕。


那是大批如同真人大小的紙人陣列,遠遠看去,簡直分辨不出真假。


中國祭奠死人有焚燒紙制冥器的風俗,如今的清明節在各地的墓地,更是能看到有紙糊的豪華別墅、寶馬汽車,甚至紙糊的小姐出售。


雖說是烏煙瘴氣,那也是在老祖宗風俗習慣基礎上的與時俱進。


早在三個月前,清宮中就已經焚燒過大量用紙糊的冥器。


各種做工精巧逼真,惟妙惟肖的鐘表、梳妝檯、煙杆,這些都是老佛爺身前的心愛之物。


還有一大群紙糊的太監,他們將在陰間繼續伺候主子。



葬禮現場的紙人排列整齊,陣容強大,空前絕後,嘆為觀止。


紙人們個個面帶詭異的微笑,如同殭屍一般。


陣列中有身穿清朝官服作行走狀的各級官員,有手持兵器騎在紙糊馬匹上的將軍。


還有大批身穿洋式軍服,排列成隊的新軍士兵,他們有的手持軍號,有的肩負洋槍。


被派到陰曹地府去打前站,當然還是裝備精良的新軍戰鬥力更強。


許多外國人來到葬禮現場觀看。


外務部的官員專門在東直門外的一個小土丘上,為各國公使館提出的在京人員搭建了一個帶頂棚的看臺。


洋人須有公使館發放的入場券才能進入觀看。



在東直門內,還有一個單獨的亭子,這是為各國外交官和尊貴的商人們,以及新聞界記者們所搭建的。


當時有一名荷蘭人在慈禧太后葬禮現場拍攝了數十張照片,留下了流傳至今,彌足珍貴的影像資料。


要知道那時的照相機可是新鮮玩意,擁有相機的人可謂鳳毛麟角。


正是這些照片,讓我們得以了解當年葬禮的盛況。



03


可是卻也有人因為拍攝慈禧葬禮照片而鋃鐺入獄,甚至有朝廷大員為此丟掉了官職。


這就是轟動一時的慈禧入葬偷拍事件。


慈禧老佛爺的奉安大典,讓直隸總督端方十分上心,因為這件大事是在他的轄區內進行。


說起這個端方,也是清末值得一提的人物,他被認為是中國新式教育的創始人之一。


端方,人如其名


端方受到光緒皇帝青睞,在戊戌變法中,他被任命為新籌辦的農工商總局督辦。


後來在湖北和湖南巡撫任上,在兩省分別辦起了幾十所新式學堂並派出大批留學生。


代任兩江總督期間,端方在南京鼓樓創辦了暨南學堂,也就是如今校址在廣州的暨南大學。



端方還是中國第一所幼兒園和第一所省立圖書館的創辦人。


端方此人為官也算是正派,在任江蘇巡撫期間,他革除陋習,將各州縣照例奉送的紅包全數退回,用作選派兩名當地學生出國留學的費用。


端方也是一個悲劇人物,他最終在四川死於部下譁變,腦袋也被割下示眾。


回歸到本文,在這次慈禧太后的葬禮中,端方同樣也是夠倒黴的。


事情要從天津的一間照相館說起。


清末的天津早早就接受到西風東漸的影響,在中國應該說是一個領風氣之先的城市。


天津當時繁華的商業街東馬路上,有個名叫尹紹耕的人,開了一家「福升照相館」。


清末的照相館


那時的照相館很稀罕,大抵都是以拍攝人像為主。


尹紹耕是一個很有商業頭腦的人,他的經營思路傾向於走高端路線。


因為給達官貴人服務的利潤回報往往數倍於普通顧客。


特別是,如果像當今的狗仔隊那樣,將社會名流出現在熱點事件時的照片賣給新聞界,那將更是可以得到天價的報酬。


1902年,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凱進駐天津的時候,尹紹耕就曾經通過送錢送禮,疏通關係,讓福升照相館取得給袁世凱等人在春秋閱操等重要活動拍照的資格。



1909年6月,端方接任直隸總督後,恰逢朝廷正在大張旗鼓籌備慈禧太后的葬禮。


尹紹耕企圖如法炮製,再以金錢開道的方式獲得奉安大典的拍攝權,不過端方卻不吃這一套。


尹紹耕通過多方打探,了解到端方對於書畫古董十分喜愛,於是設法投其所好。


他通過賄賂端方身邊一個姓劉的貼身侍衛,得到了給端方所珍藏的字畫古董藏品拍攝照片的機會。


一來二去的博取了端方的好感,也熟絡起來。



04


慈禧葬禮開始後,作為直隸總督,端方自然是要出席的。


按例,朝廷大員可以帶幾名隨員參加活動。


端方是個新派人物,自己也喜歡拍照。


他也覺得慈禧太后的奉安儀式值得記錄下來。


在尹紹耕的懇切請求之下,端方決定讓尹紹耕和他的弟弟尹滄田,以及照相館的攝影助理劉壽山、車夫孟長祿喬裝成自己的隨從,和他一起參加慈禧葬禮,伺機拍攝。



這樣一來,尹紹耕他們便混進了葬禮現場,他們在一路上邊走邊拍。


送葬隊伍到了定東陵後,棺槨要下葬了,文武百官及所有隨行人員伏倒了一地,放聲慟哭,場面壯觀,尹紹耕他們當然不想放過這個鏡頭。


儘管他們在拍攝過程中已經注意收斂,可是因為陵寢內光線較暗,拍照需要補光才行。


那時的閃光燈是採用鎂光燈,在按下快門的瞬間鎂光燈內的鎂粉被引燃,就像影視劇中常見的那樣,伴隨著「砰」的一聲響,發出一陣耀眼強光。


這麼大的動靜,使得他們的行跡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在場百官驚駭不已。


擔任現場警戒的官員立刻著人將他們當場拿下。



負責處理此事的是宣統皇帝的父親、攝政王載灃。


載灃倒是想息事寧人,將大事化小。


但有個人卻死死揪住不放,他就是隆裕太后身邊的紅人、大太監小德張。


當月初,隆裕太后任命太監總管小德張坐鎮玉田縣城,監督由北京到東陵的靈道事宜。


端方和御前護衛張勳、禁衛軍首領薑桂題等人一起拜訪小德張。


見面時,張勳等人十分恭敬,而端方只是略微動了一下胳膊以示行禮,小德張表面不露聲色,卻一直懷恨在心。


如今找到了報復端方的機會,小德張隨即聯手葬禮主管官、李鴻章的長孫李國傑一起,以「妨害風水、破壞靈道、偷照御容、故意褻瀆」為由要查處端方,隆裕太后也主張要嚴懲。


小德張


端方經過多方疏通說情也沒有用,幾天後,便被軍機處以「恣意任性,不知大體」為由革去官職,成為最短命的直隸總督。


而尹紹耕兄弟因為擅自攝影獲「大不敬」罪,被判處監禁10年,罰金數萬。


端方的隨身侍衛劉某則被判處終身監禁。



05


實際上,為慈禧葬禮拍照的並非天津福升照相館一家。


北京的端華照相館,就獲準拍攝了整套照片並製作了攝影集《清西太后喪事錄》。


上海的同生照相館也曾應邀進京,專門攝製了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喪事的照片。


這件因為照相而入罪的事情引起社會輿論譁然,人們紛紛譴責清廷的封建專制。


廣州《時事畫報》評論說:「歐美各國君後之相遍地懸掛,未嘗以為褻也,今滿政府則拍照一相,監禁十年。


專制於此,足見一斑。」


兩年後,辛亥革命爆發,清廷終於垮臺,尹紹耕兄弟隨即被釋放。福升照相館後來也恢復了營業。



2007年6月,在北京華辰拍賣會上,出現一幅民國早年國務總理趙秉鈞的大幅戎裝肖像,照片一角「福升 天津東馬路」的鋼印表明,就是當年天津福升照相館拍攝的。


照片的構圖與用光都顯示出攝影師高超的技藝,照片後來以5500元拍出。



及至20年後,1928年慈禧太后那富麗堂皇的陵墓被軍閥孫殿英炸開,不但 「老佛爺」的屍體被拉出棺外,遭受羞辱,滿棺材隨葬的奇珍異寶也被洗劫一空。


與之相比,那次拍幾張照片簡直算不得什麼了。


最後,我們再留一個懸念,為何慈禧太后的屍體上,會長滿白毛呢?


相關焦點

  • 百年前在慈禧葬禮現場拍到一群「殭屍」的人,下場非常的慘
    我們都知道這個清朝的慈禧太后是個臭名昭著的的掌權者,在各種方面窮兇極奢,甚至她的葬禮都花了大價錢去辦理,更別說她的陪葬品了,裡面更是什麼金銀財寶都有
  • 100多年前,在慈禧葬禮現場拍到一群「殭屍」的3個人,結果悲劇了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在病榻上永遠的閉上了眼睛,後於1909年11月15日葬入菩陀峪定東陵,其諡號共22字,長度超過了清朝開國皇后孝慈、本朝孝德、孝貞兩位正宮皇后。
  • 1909年,有3人在慈禧葬禮現場拍到「殭屍」,被捕後怎麼處置的?
    1908年11月15日,執掌大清王朝半個世紀之久的慈禧太后終於迎來了自己生命的最後關頭,而她在死後卻沒有立刻下葬,而是停屍1年,在1909年才入葬東陵。    而慈禧的陪葬品,除了數不清的珠寶外,還有一些非常特別的「人」,那就是紙人。從流傳至今的照片我們可以看出,慈禧的靈柩旁有許多的紙人,這些紙人或是身穿軍裝,手拿槍炮,或是身穿官服,面色慘白,臉上洋溢著詭異的微笑,讓人乍一看還以為是傳說中的「殭屍」。
  • 慈禧太后葬禮有多隆重?7920人抬棺,萬人下跪,送葬隊伍走了5天
    因為在不少人看來,這正是慈禧太后的厲害之處。長期以來,有相當一批學者認為,慈禧太后其實是為了搞垮大清而存在。當初她的祖先葉赫那拉氏跟愛新覺羅氏是有血海深仇的,所以,自她成為大清事實上的最高統治者那一天起,就整天謀劃著怎樣把大清搞慘,以至於亡國,為她們葉赫那拉氏大報冤讎。她也算基本成功了。
  • 慈禧的葬禮有多浩大?看外國人拍的照片就知曉了!
    慈禧生前的生活是非常奢侈的,死後的葬禮同樣是非常的浩大。當時,有一位外國攝影師,得到特許,用鏡頭記錄下了慈禧浩大葬禮的場面。蓋在慈禧屍體上的是一條織金的陀尼經被。被長280釐米,寬274釐米明黃緞底,捻金織成。經被上綴有820粒珍珠。在經被之上又蓋一層綴有6000粒珍珠的網球被。
  • 慈禧太后去世,李蓮英忠心守孝百日,然後去了哪裡?
    在慈禧太后的身邊有一位最得寵,也是最有權勢的太監,陪伴慈禧太后前後長達五十三年,不僅會解決慈禧太后的種種煩惱,而且也是最會服侍的,他是慈禧太后晚年生活一刻也不能離開的「伴」,這位慈禧太后的心腹太監便是——李蓮英。
  • 歷史上真實的麗妃:慈禧太后最大情敵,憑什麼得到慈禧的優待?
    ,在很多影視和文學作品中,將麗妃描寫成了爭風吃醋的美女,是慈禧的眼中釘和肉中刺,還有傳聞說慈禧太后效仿呂后對待戚夫人的手段,下令將麗妃做成「人彘」,麗妃受盡凌辱,最後慘死,然而真實的歷史上,慈禧和麗妃的關係並沒有那麼糟糕。
  • 墓被盜,慈禧太后的屍體被怎樣處理了?真相難以想像!
    慈禧的陵墓位於河北省遵化市菩陀峪清東陵,諡號簡稱為「孝欽顯皇后」。北京到清東陵有75英裡的路程,這75英裡,早在慈禧在世時就開始了修建,到慈禧去世,這條路雖然已比較平整,但給慈禧太后送葬的隊伍在這條道路上,還是要走整整五天。慈禧太后在北京西苑儀鸞殿病逝後,其葬禮安排在1908年11月9日舉行。
  • 最全的慈禧葬禮照片,看傻了眼!
    1908年11月15日下午,統治了清朝近半個世紀的慈禧太后去世。慈禧生前的生活是非常奢侈的,死後的葬禮同樣是非常的浩大。
  • 震驚你三觀的慈禧太后的秘密生活!
    從外表上看,這兩個澡盆一模一樣,但是盆底的暗記告訴我們它們一個是洗上身用的,一個是洗下身用的,不能混淆。慈禧太后每次洗澡用的毛巾都放在託盤裡,二十五條一疊,一共四疊,也就是一百條,都疊的很整齊。每條毛巾都是用黃絲線繡的金龍,而且一疊一種姿勢,有矯首的,有回頭望月的,有戲珠的,有噴水的。
  • 慈禧太后一生最大的錯誤是什麼?
    瞬間被年輕貌美的慈禧所吸引,意亂情迷。年輕時的慈禧,雖稱不上傾國傾城,但也是後宮的佼佼者。據德齡在《慈禧太后私生活實錄》中所記,古稀之年的慈禧「還是一個很美麗動人的女性」。而在自己不具備優勢時,就懂得擴充人脈,藉助外力來展現自己的優勢,進而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樣的慈禧不禁讓人驚訝。
  • 慈禧太后的最後一天:上午還在處理光緒後事,下午嘴裡含上夜明珠
    因為她,救亡圖存的戊戌變法未能成功;因為她,對西方列強一次次投降討好,給中國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因為她,奢靡無度的行事作風,使下層老百姓苦不堪言……但就個人生活經歷而言,慈禧太后的一生是很不幸的:少年喪父,青年喪夫,老年喪子。這人生三大悲劇的苦澀,磨礪了她超人的權力意志。
  • 讓司機跪著開奔馳車的慈禧太后
    德國奔馳車一直是豪車中的代表,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許多中國人都夢想著擁有一輛奔馳車作為座駕。但或許很多人可能都沒想到,在中國歷史上發生過這樣一件事,那就是慈禧太后第一次坐奔馳車不願司機坐在她前面,竟然責令司機跪著開車。那麼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由筆者為大家揭秘。
  • 慈禧太后為何會重用李蓮英?因為他太善於拍老佛爺的馬庇了。
    李蓮英進宮後,善於揣測主子的心理,因此很得慈禧太后的信任和重用,慈禧太后為此打破了太監品質以四品為限的清代皇家祖制,將李蓮英封為正二品總管太監,統領清宮內所有的太監。 因此,在慈禧太后六十大壽臨近之際,李蓮英更是挖空了心思來想出新招討她的歡心。 慈禧太后六十大壽這一天,她按照已安排好的放生計劃,在頤和園的佛香閣為鳥兒放生。 此時鳥籠排成一排擺在慈禧太后的眼前,慈禧太后將要親自一個個打開鳥籠,將籠中的鳥兒放生。
  • 慈禧太后的性秘密大揭秘,私生活荒淫無比!
    那時候的慈禧還是個年輕貌美的女子,而後位高權重,可是在情慾方面卻得不到滿足。《慈禧秘密生活》劇照傳說與慈禧有染的第一個人是恭親王,兩人攜手發動政變,慈禧垂簾聽政。之後慈禧與榮祿相好,給心愛的人權勢地位。可是這兩人畢竟都是外戚,來往不方便,平時要注意引人耳目。
  • 慈禧太后巡遊賒店軼事
    孫連甲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知道酒的厲害,擔心慈禧太后酒多失態,失言。急忙用腳踩了下劉長義的腳,讓他制止。會長就是會長,他明白了孫連甲的意思,攔著各位會長說:「老母親歲數大了,一頓飯不能喝得多,大家的心意領了,下一頓飯再喝吧。」慈禧正在喝酒的興頭上,一聽不叫喝了,立馬怒氣中燒,雙目緊閉,心想是誰吃了豹子膽,敢管老娘喝酒!?
  • 歷史假想│光緒帝有機會發動政變,推翻慈禧太后的操控嗎?
    這期間,光緒到底有沒有心,或者有沒有那麼一點點希望,推翻慈禧太后的統治,活出自己的人生呢?1908年,光緒帝駕崩於慈禧太后死亡前一天,享年38歲。終其一生,光緒名為皇帝,實則傀儡。慈禧太后是中國歷史上,少數長期當政的女性,與呂后、武則天一起並稱為中國歷史最有權勢的三大女人。自同治帝登基後,慈禧就開始了自己大權獨攬、一手遮天之路。
  • 美容大王慈禧太后
    —— 女人慈禧提起慈禧,你會聯想到什麼形象?歷史教科書告訴我們,她是一個戾氣沖天的老太婆,海軍都快窮得揭不開鍋了,她卻將軍費挪用去修頤和園;八卦野史告訴我們,她是一個淫亂後宮的蕩婦,上至恭親王、下至大太監李蓮英都是她的裙下之臣。其實這些都是男人視角中的慈禧,女人眼中的慈禧究竟如何?
  • 慈禧太后死前的一番話,足見其有多虛偽
    慈禧太后是中國近代最知名的人物之一,統治晚清48年之久,清朝在她的控制下每況愈下,最終在她死後不到三年就滅亡了。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終於要告別人間了,在臨死前,她突然說出了一番話,讓周邊的人大吃一驚。
  • 慈禧太后究竟有多厲害,為什麼光緒寧肯做傀儡,也不與願意奪權?
    光緒作為清末年的皇帝,其人生命運顯然是一場悲劇。為了君王,沒有實權;為了人民,沒有自由;為了男人,連心愛的女人也無法保護。總而言之,他的生活處處充滿了束縛,充滿了無奈,說他是「傀儡皇帝」,一點也不誇張。但許多人對此也充滿了疑惑,既然中國歷史上能發生這麼多次奪權政變,為何光緒不為自己奮勇一搏,發動政變,向慈禧奪權?那慈禧到底有什麼厲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