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內容,轉載請聯繫授權
遊鐵輝 YOU TIEHUI
-
湖南省青少年才藝大賽評委
長沙市青少年藝術工作者協會副主席
湖南省美術家協會少兒藝術委員會委員
長沙市兒童活動中心專職美術教師
《種子的力量》全國校外美術教育研究導師
上次感受性素描單元課分享結束後,大家都表示意猶未盡,同時,很多老師對感受性繪畫教學新觀念,尤其是教學引導方面還不太了解,所以,本次萬人群課,遊老師將跟大家分享一些實用的感受性教學引導課例。
素描教學是我大學畢業後在單位上從事的第一份工作,到今天已堅持了二十多年。在這二十多年中,我沒有局限於素描教學,還探索、實踐了幼兒繪畫,中小學其它形式的繪畫,書法和陶藝等。
素描教學是我尋找新的教學思路中的一個點,這個點對於當初的我來說是困難最多,難度最大,也最不被人接受的。在兒童美術教學上,或許有很多人和當初的我一樣,面臨過以下幾個方面的困惑:
一、來自各科目之間的困惑
兒童美術教學中的繪畫按照材料或表現形式劃分,基本可分為彩筆畫、彩棒畫、水粉畫、水墨畫、版畫、素描、線描、水彩畫、油畫、黏土畫、鋼筆畫等。這些看似專業的劃分下,每一個門類都有各自的特點和技法要領,如果我們在教學中真的把這些門類當成專業來理解和對待,那麼,我覺得很多問題需要重新思考:
1.兒童繪畫學習屬於專業繪畫學習嗎?
2.兒童繪畫是基於美術專業學習的需要還是身心發展的需要?
3.這些門類的基礎是什麼?誰是誰的基礎?
4.如果它們之間不存在互為基礎的問題,那我們平時說的「打基礎」又如何理解?
5.我們所說的「專業美術」是什麼?真正的繪畫專業的核心基礎是什麼?
遊老師學生作品
二、教學題材方面的困惑
教學題材一直是我冥思苦想、煞費苦心的一項內容,基本是圍著描繪物體基本形象轉來轉去,就像語文老師教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學習生字那樣,今天教畫小狗,明天教畫小豬……題材枯竭,內容陳舊,缺乏新意,孩子聽起課來沒勁,我也教得疲累。
我的困惑:
1.如何系統安排素描教學題材?
2.如何找到孩子們感興趣的主題?
3.如何擺脫孩子離開老師就不會畫的困境?
遊老師學生作品
三、課程體系方面的困惑
理所當然地認為畫畫需要技法,而孩子不懂技法,所以把繪畫技法傳授當成教學的主要內容,將技法當成繪畫的基礎來理解。因為校外美術教學不像校內教學有教材,我沒有完整的課程體系和教學綱要作指導,教學比較隨意自由,大多以繪畫知識、技法學習和不斷更換材料製造效果相結合作為課程遞進的體系。
我的困惑:
1.怎樣讓孩子越學越想學?越學越主動?
2.如何讓孩子渴望創作自己的作品?
3.如何系統地設置課程,讓孩子離開老師也能畫出自己的作品?
遊老師學生作品
四、來自家長的困擾
在教學觀念上,家長的轉變往往滯後於老師,絕大多數家長對兒童繪畫的評判以畫得像,畫面美為標準,很少去考慮兒童繪畫本身的價值,以及作品中體現了孩子怎樣的能力和思考。老師付出的努力,家長看不見,孩子積極認真創作的作品,被家長一句「畫得不像」、「亂七八糟」、「醜死了」全盤否定,好不容易建立的繪畫信心又被打回原形。
我的困惑:
1.繪畫對於兒童成長的意義有哪些?
2.如何從兒童繪畫作品中了解孩子的性格、思維與能力?
3.如何消除家長不正確的教育觀念、方式與態度,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評價環境?
遊老師學生作品
五、來自學科的困惑
雖然我以前培養了很多孩子進入高等院校深造,但直覺告訴我這不是美術教育的終極目標。直到「核心素養」提出,我仿佛找到了自己的教學方向,這是時代給我提出的新的教學要求,同時也意味著我的美術教學不再是為了「考美院」這唯一的教學目標而展開了。傳統的學科知識和技法傳授已經滿足不了當代美術教育的需求了,藝術素養的導向涉及更為廣泛的學科,如藝術療愈、心理學、哲學、音樂、文學等。
我的困惑:
1.我的教學定位是美術培訓還是美術教育?
2.我如何擺脫學科困擾,跳出美術學科進行教學?
遊老師學生作品
六、學生內驅動力缺乏的困惑
現在獨生子女居多,家庭寵溺現象普遍,家長迫切想要看到成效,普遍焦慮,加上網絡信息豐富,文化學習壓力大,課業繁重等諸多因素影響,學生普遍抗挫力偏低,注意力容易分散,專注力不夠,學習疲於應付……孩子在課堂上倦怠、依賴、浮躁、不自信,興趣減弱,叫苦叫累,專注力弱,傾聽力下降的現象很普遍。
我的困惑:
1.如何讓孩子對繪畫學習保持持久而濃厚的興趣?
2.如何讓孩子主動思考、探索、表達?
3.如何從美術教育的角度改變孩子的這些問題?
遊老師學生作品
綜合以上種種困惑以及我的觀察、發現,很明顯傳統的美術教學方式、觀念已經不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了。那有沒有一種方式或線索幫我解決這個問題?
經過二十多年的學習、思考、探索、實踐、驗證,最終我找到了一個教學方向,也由此確立了我的教學坐標——感受性繪畫教學。
感受性繪畫教學總的指導思想:
感受性繪畫教學,不是為了技法而生的教學,而是為了啟悟孩子的心靈而存在。它給人增加了一份超出繪畫本身範疇的觸類旁通的理解力、感受力,鋪設了一條表達和釋放情感的便捷通道,提供了一種學科語言之外的溝通方式,同時也是解決繪畫內驅動力的重要途徑。
遊老師學生作品
感受性繪畫教學不是平常意義上的所謂創新理念,而是遵循事物發展規律的教學,是實事求是的對兒童情感、思考與心靈本質的一種尊重。兒童本來聰慧,有解決自己問題的能力,他們的內在世界奇妙、充盈,沒有被蒙蔽,需要老師去喚醒、點燃,讓他們獲得自信,得到啟悟。
1.無條件地尊重並接納兒童的感受表達;
2.開啟兒童的內驅動力對自我感受與能力的覺察、體驗、探索與驗證。建立意識,提高覺察,內視自我,提取感受,表達感受;
3.繪畫體驗的過程就是教學主要目標;
4.引導學生向內求,不依賴他人,不以他人價值取向為評判標準;
5.繞開美術專業知識灌輸和既成技法的套用。
遊老師學生作品
感受性繪畫教學要對兒童以下四個方面進行保護:
1.兒童內心世界純真,沒有虛假與功利意識,率真地表達內心感受、思考是一種能力;
2.兒童具有探索的勇氣,研究事物的意願和能力,對身邊的事物充滿好奇;
3.兒童喜歡遊戲,有遊戲精神,將繪畫當成遊戲並樂在其中,享受遊戲過程帶來的身心愉悅感;
4.兒童感受力敏銳,他們的思維天馬行空,出人意料。
遊老師學生作品
我對當前兒童美術教育的現狀觀察:
1.簡筆畫教學現象普遍;
2.過分強調繪畫知識與技法的學習,忽略個體主觀感受表達;
3.各種媒材拼湊製造視覺衝擊感,為了形式而形式;
4.繪畫教學實用和實際的目的性太強。
接下來,我將分享我感受性繪畫教學中的一堂色彩課和一堂素描課,請各位專家、老師批評指導。
適用年齡段:小學三年級以上
教學方式:純語言引導
材料準備:18色油畫棒,白紙
教學目標:引導孩子大膽運用不同筆觸,肯定地表達色彩感受。
教學核心:建立運用自我感受與想像表達色彩的意識。
教學過程:
第一階段:自我管理
管理好你的肢體、五官和情緒。把手放在一個合適的位置,閉上眼睛,關注呼吸,讓自己靜下來,做好色彩遊戲前的準備。
第二階段:老師提問式引導
老師:我們的大腦有哪些能力?
學生:記憶力、想像力、指揮能力。
老師:繪畫需要這幾種能力嗎?
學生:需要。
老師:把油畫棒的盒子打開,把顏色按照你感覺的深淺排一下順序。
學生進行色彩排序。
老師:你能記住吃過的印象最深(最喜歡或最討厭)的某種蔬菜或水果的味道嗎?閉上眼睛,花一點時間尋找一下當初的感覺。不要說出來是什麼蔬菜或水果。
學生尋找感受。
老師:接下來繼續閉上眼睛,花一點時間,回憶一下你吃過的水果或蔬菜都有哪些顏色,然後想像一下,這種味道是什麼顏色呢?
學生尋找感受,想像色彩。
老師:請大家從盒子裡挑選出你剛才想到的色彩,將對應顏色的油畫棒拿在手上,準備作畫。
學生挑選色彩。
老師:我們今天的色彩遊戲叫《隱藏的秘密》,大家畫畫的時候不要把蔬菜或水果的樣子給畫出來了,不然就不叫《隱藏的秘密》了。
第三階段:學生開始創作
老師巡視觀察,提醒學生不要畫出蔬菜或水果的具體形象。
繪畫結束後互動:通過抽象的畫面,互猜各自畫的是什麼水果或蔬菜。
第四階段:學生作業展示
適用年齡段:小學三年級以上
教學方式:語言引導,PPT圖文結合
材料準備:油畫棒,白紙
教學目標:引導學生運用自由形和色彩聯想,體驗運用自我感受進行創作的過程。
教學核心:自由形與幾何形帶來的不同感受,建立自主創作意識。
教學過程:
第一階段:自我管理
管理好你的肢體、五官和情緒。把雙手放在一個合適的位置,閉上眼睛,關注呼吸,讓自己靜下來,做好色彩遊戲前的準備。
第二階段:結合PPT引導教學
通過觀察兩組圖片,引導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獲得結論:什麼是規矩、呆板,什麼是輕鬆、自由。
範例圖片讓學生意識到自由形可以引發自由聯想,需要我們去探索和驗證,非邏輯的思維發展使思維變得更加靈活。
遊戲方式:
1.任意在畫紙上確定一個落筆位置;
2.根據音樂節奏的快慢畫出自由的線條(音樂結束停止畫線);
3.根據已畫的線條進行補充,完成一個自由的圖形(自己把握剩下部分線條的節奏);
4.360度觀察畫好的自由圖形,展開想像的翅膀,畫出自己覺得好玩的圖形。
接下來是色彩引導:
1.我們每天都會獲取不一樣的感受,也會產生不一樣的情緒,我們可以將這些感受通過繪畫表達出來嗎?
2.請仔細觀察一下油畫棒裡的所有顏色,留意一下它們的深淺。
3.將油畫棒按照由淺到深排序。
4.分別將代表情緒、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的色彩選擇出來,你會選哪些顏色呢?(我們將用五個方面的色彩聯想共同完成這張作品,請你根據自己的需要安排色彩分布的範圍。)
情緒的色彩引導:現在或過去的時間裡,印象最深的是什麼事情影響到你的情緒?你是開心、難受還是其它?我不知道,但你知道,你感覺一下,哪些色彩可以代表這種心情?把它選出來畫在剛剛那張有聯想的圖畫上面,用什麼筆觸由你自己決定。
聽覺的色彩引導:我們每天都會聽到不同的聲音,有音樂聲、喧鬧聲、風雨聲,還有機器發出的轟鳴聲等等,你印象最深、最討厭或最喜歡的聲音是哪一個?想像一下那種聲音適合什麼顏色來表現呢?我不知道,但你知道,因為它在你的感覺中。
觸覺的色彩引導……
嗅覺的色彩引導……
味覺的色彩引導……
第三階段:學生創作
學生創作,老師巡視,觀察,提醒。
第四階段:學生作業展示
適用年齡段:小學四年級以上
教學方式:語言引導,手繪圖形
材料準備:4B鉛筆,素描紙
教學目標:引導學生通過圖形提取感受,運用各自的表現形式表達前後遮擋的空間關係。
教學核心:建立自主空間關係表達意識。
教學過程:
第一階段:老師提問式引導
老師:出示兩個手繪四邊形的圖片提問:請大家看一下,我這裡畫的是什麼?
學生:方形。長方形?正方形?(遲疑)
老師:什麼是長方形?
學生:兩組對邊平行且每個角都是90度的圖形。
老師:那請你們看一下,這是長方形嗎?
學生:不是。
老師:那到底是什麼形?
學生:四邊形。
老師:對,它不是長方形,但它與長方形很相似。
老師:這兩個四邊形他們的關係是什麼?
學生:交叉、重疊、疊加……
老師:那你們來說說在你的感覺當中,這兩個圖形相疊以後,會讓你產生什麼樣的感覺?
學生:感覺一上一下,一前一後,一近一遠。
老師:誰在前誰在後,誰在上誰在下,誰近誰遠?不用告訴我,請你用鉛筆在自己的畫紙上表達出來。你會想到什麼方法,把你的感覺體現出來?
第二階段:學生創作
學生開始繪畫,老師巡視觀察。
老師:請你把你剛才的方法轉換成文字描述出來,你用到了哪些方法?
學生:把自己覺得被擋住的重疊部分擦掉,把覺得在前面的四邊形線條加粗加重,把覺得在前面的四邊形畫黑或者把後面畫黑……
第三階段:學生課堂作業展示
空間感受課,可以往下遞進發展,可以進行聯想空間。
圍繞空間感受的系列課程作品:
適用年齡段:小學五年級
教學方式:語言引導,PPT
材料準備:4B鉛筆,素描紙
教學目標:引導學生通過交織線條提取感受,運用各自的表現形式表達前後遮擋的空間關係,提取生活經驗進行聯想創作。
教學核心:建立自主空間關係表達和遷移聯想意識。
教學過程:
第一階段:遊戲引導
1.在畫紙上緩慢地畫出一條流暢的自由線,並且形成多處交疊。
2.觀察線條的交疊處,自由選擇標註序列號,比如1、2、3……
3.將線條的交叉處原樣轉換到另一張畫紙上。
4.運用想像的力量將線條適當放大、加寬,比如,把兩條交叉的細線想像成交叉的馬路、立交橋或者其它。
5.觀察放大加寬了的交叉條線讓你產生了什麼感覺?你會使用什麼方法把這種上下(遮擋)疊壓空間表現出來呢?將各個交疊處之間進行自由連接。
6.筆尖除了正常書寫狀態下接觸紙面這種方式外,你還能想到哪些接觸方式?玩一玩,試一試。
7.試試改變筆尖接觸紙面的著力點和變化觸感壓力,觀察形成的痕跡有什麼特點,結合這種感覺與方式將連貫起來的圖形加以想像畫出立體感覺。
第二階段:學生創作
根據PPT步驟,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一步步完成。
第三階段:學生作品展示
接下來,展示幾張學生家庭作業。
感受性素描課還包括畫看不見的,只能靠自我覺察體悟。
把教室的燈關上了進行冥想。
因時間和水平有限,今天的感受性繪畫教學課例分享就到這裡。謝謝各位專家、老師的耐心守候與聆聽,大家辛苦了。希望以後能再有機會和大家交流,也期待有更多的老師能分享自己的教學探索、實踐和思考。
為了讓大家更加清晰地了解感受性教學,今年8月21日,遊鐵輝老師將在長沙首次面相全國公開進行感受性素描教學引導實操體驗,屆時還有四川楊芬老師的剪紙教學分享,熱忱歡迎各位老師前來面對面地交流!
8月21日,遊鐵輝老師手把手教零基礎的你如何上素描課!
微信:13707487900
電話:13707487900
溢 美 傳 媒 出品
往期回顧
泥塑作品技巧丨課堂上的鎮妖大法丨兒童美術「同題異材」的教學實踐和探究丨活動美術丨尋找童趣(二)丨尋找童趣(一)丨隱藏在教學之下丨兒童版畫教學探索丨瑣思索想丨線彩童心繪丨美之旅,心相伴丨靜待花開丨傾聽花開的聲音丨兒童自主性繪畫丨少兒美術色彩教學的探索與實踐丨古鎮年俗丨有感而畫丨兒童剪紙教學丨水墨花鳥畫教學之筆痕墨趣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