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持續熱播,三姐妹裡單純可愛的鐘曉芹,終於離婚了。
之所以說是「終於」,是因為很多網友們都盼著她離婚,彈幕裡甚至發明出了新詞兒「眾盼芹離」。
等倆人真走到離婚的地步了,觀眾們滿屏幕的發賀電,像是離了婚就能解脫一樣。
但真的是這樣嗎?離了婚的女人,難道就是走在獨立自主的道路上了嗎?
在劇集裡,鍾曉芹的丈夫陳嶼人如其名,是個不折不扣的孤島。
他不愛溝通,每天回家一聲不吭,只對自己魚感興趣,對愛人的生活不聞不問。
明知道愛人剛做完流產手術,但只要單位一有急事,他就二話不說趕回去,怕丟工作,卻不怕丟孩子。
當愛人晚上獨自在外時,他不主動去接,翻來覆去都是那句「自己打車回家吧,我這忙著呢」。
要這樣的丈夫有什麼用?還不如閨蜜和同事來得溫暖。
所以,劇情順理成章的安排他們倆離婚了。
接著,就是鍾曉芹的「蛻變」。
可以跟閨蜜出去玩到盡興,自己想買啥買啥,外形和氣質上飛速提升,而且還撿起了失散多年的事業心。
可我卻從這劇情設計上,嗅到了異樣的味道:婚姻、事業、個人應該是同等重要,並駕齊驅的,憑什麼離婚之後,才讓女主的變得越來越獨立,難道還在玩「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的老梗?
現實是,並不是一離婚,工作能力、顏值氣質立馬上去了,下一個優質男生也不一定會出現。
期盼有更好的婚姻,不該是離婚的理由,之所以選擇離婚,是因為兩人之間有無法解決的矛盾,僅此而已。
如果抱著,「我離婚之後才能自由」,「離婚後,我會不會遇到更好的」 這樣的想法,多半是還沒仔細想明白,自己到底因為什麼而離婚,以後如何避免才能讓自己更幸福。
如果再有下一次,很難說會不會重蹈覆轍。
要知道,做獨立女性很難,而想做好妻子,更是難上加難。
相信每一個女人都有著這樣的期盼:
一個人打拼太辛苦了,加班沒人關心,晚歸沒有人開門,生病全靠抗,熬不住去做個手術,兩個籤字的人都沒有。
但結了婚就不一樣,即使不能靠老公大富大貴,也至少有個可以依靠的肩膀,往後餘生,我想要和我愛的人一起闖。
可殘酷的現實是,我和我愛的人往往闖得頭破血流,生活裡一地雞毛,滿目瘡痍。
你在單位裡熬到很晚,結果老公也在加班趕方案;
你在家裡突然生病,老公卻出差在外;
你被領導批評到罵得狗血淋頭,只想打個電話吐槽一下,結果那頭傳來老公悶悶的聲音,母親病了,我們先到醫院再說吧。
不知道多少個夜晚,我們得把眼淚硬生生憋到肚子裡,還要打起精神來安慰枕邊人。
能夠在攜手前行時,忍住自己的疲憊,說幾句寬慰對方的話,已經足夠說明我很愛你了。
記得十年前看《奮鬥》,馬伊琍飾演的夏琳就是一副新時代獨立女性的形象。
她幹練,堅強,好勝心強。
她用自己的方式陪伴著陸濤,陪他走過人生最艱難的日子,可最後,在對方事業有時,她卻選擇了離開。
生活不易,我可以跟你風雨同舟,也可以在自認什麼也給不了你時,瀟灑離開。
我愛你,所以我不想讓你失望,更不想讓自己為難,這種能夠選擇的能力,才是真的獨立。
曾經聽過一句話:我們彼此保持獨立,卻又相互依賴,才是婚姻最好的模樣。
深以為然。
獨立的女性,不同於小女生,她們在感情裡不會過度索取,在付出時拼盡全力,卻不聲不響。
很多時候,我們會誤解她們,就像劇中的全能媽媽顧佳,明明為孩子和丈夫犧牲所有,卻還是背上了「過於要強」,「沉迷太太圈」的罵名。
丈夫不理解她,說她變得越來越功利;孩子不喜歡她,說她除了工作不知道陪伴自己了;甚至連閨蜜都覺得她變了。
可事實是,不管女人有多強,她始終希望身邊的男人是可以給自己依靠的,當煙花絢爛時,顧佳的願望也不過是:
「只要我們一家人,開開心心地在一起,我就滿足了。」
她努力強大,無非是想要告訴你:如果你弱,我來保護你,如果你強,我則支持你。
孟非說過:女人不管到了什麼階段,都會選擇比自己優秀的男性,這大概也是為什麼「剩女」越來越難嫁的原因。
因為你在進步時, 另一半未必在進步,或者他們進步的速度跟不上你,自然而然就會有分歧,但用「優勝劣汰」來形容獨立女性的愛情觀,並不合適,因為她們不是要淘汰誰,她們只是在追逐優秀。
說白了,有些女人即便沒有男人也能過得很好。
別再說「眾盼芹離」了,女性的獨立不是離婚離出來的,鍾曉芹的選擇,是因為她骨子裡就有獨立的思想,她妥協過,但從不認輸。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兩個人平等付出,儘可能理性對待感情,不期望對方能在婚姻中給予你最長久的愛,也不需要什麼感動自己的橋段。
為了結婚而結婚?開玩笑,不存在的,我愛你,但是我要先學會,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