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3家參展單位、21572件展品、近萬名海外採購商……11月16日到20日,第十六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首次以「雲上文博會」的形式在線上舉辦。
從線下到線上,從「面對面」到「屏對屏」,今年文博會雖然辦展形式發生了改變,但「中國文化第一展」的成色卻絲毫未減。截至11月20日12時,共有1416萬人次在雲端享受了這場文化盛宴。
新技術帶來線上觀展新體驗
11月17日晚上20時,剛吃完晚飯的深圳市民張沛坐在餐桌前打開手機,開始了自己的文博會之旅。
張沛說,文博會雖然年年都辦,但他卻很難每年都到現場觀展。「常常是我下了班,文博會就閉館了。今年可以24小時在線觀展,對普通市民反倒是件好事。」
利用5G、VR、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應用,雲上文博會將線下展會完全轉移到了線上,實現5天24小時展覽不間斷。
雲南展區中,建水紫陶散發著古典的氣息;山西館內,可以把玩「山西三寶」琺華器、推光漆、澄泥硯;深圳龍崗展廳裡,「深之情」瓷器套裝可以720度進行全景3D展示……
今年,多個展廳採用了3D虛擬展廳搭建技術,讓觀眾獲得「沉浸式」線上逛展體驗。該技術將全景圖與三維模型結合,不僅具有空間感和細節,也兼顧了導覽的流暢度。
通過線上展廳,無論是海南三亞中廖村的街頭打擊樂表演《敲擊棒》、雲南大理楊麗萍大劇院的民族音樂劇《阿鵬找金花》,還是來自深圳龍崗大芬油畫村的演畫藝術表演,讓各地觀眾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祖國各地多彩濃厚的民族文化氛圍。
「歡迎來到第十六屆深圳文博會北京雲上展區。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著名的前門大街,也是北京中軸線上的文化地標……」進入北京雲上展區,「小春妮」的語音介紹迎面而來。
除了3D虛擬展廳,北京展區還貼心地為遊客設置了虛擬人智能客服。在情緒動作模擬等技術的加持下,「小春妮」不僅對展館相關問題應答如流,還能配合場景作出生動的情緒、動作反饋,為觀眾提升「交互式」觀展體驗。
創新「沉浸式」「交互式」觀展模式讓今年雲上文博會獲得眾多點讚。「我本以為,今年的線上展會肯定不如線下直觀、方便,但沒想到觀展體驗這麼好。」來自廣州的觀眾胡敏哲說,「虛擬展廳做得很真實,『小春妮』也是個驚喜。觀展體驗完全不輸線下。」
新平臺開啟文化交流新模式
今年的雲端辦展,打破了時間和空間壁壘,讓一些因成本限制無法線下參展的文化精品,得以在文博會的舞臺上,展示精湛技藝和深厚歷史積澱,並通過線上展向海外。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內,青繡、烙畫、彩繡等中國傳統工藝在全國各地非遺中心、非遺項目發展企業及機構參展的保護和轉化利用下,呈現出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
走進創意設計館IP衍生品授權展區,一件件珍貴文物,通過充滿創意的設計,以駱越套杯、官瓷茶具、敦煌紋樣桑蠶絲圍巾等文創衍生品的形式,更加鮮活地融入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品中。
11月19日下午,經過3天的線上對接,深圳市廖達工藝製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廖達,與土耳其默罕默德·阿里·阿爾通公司總經理阿卡伊爾德斯·默罕默德,就錫器工藝品及家居產品的出口項目合作進行了「雲籤約」。廖達認為,這次籤約在把錫器工藝傳播到世界的同時,也把中國文化帶到了海外。「多虧有文博會,為中國文化產品出口提供了平臺。」
數據顯示,截至11月20日12時,本次雲上文博會境外總訪問量累計達29716人次,達成多項中國文化產品出口協議。
文博會不僅是中國文化走向國際的重要平臺,也是海外文化走進國內的重要窗口。日本的細十草陶瓷盤、韓國的青瓷黃金杯、印度的銅瓶和手繪木……儘管新冠肺炎疫情給海外參展商帶來諸多困難,但仍有30個國家的文化企業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障礙,在雲上文博會展出各自的特色產品。
法國深圳投資促進會副會長王語介紹,今年是該協會第四次參加文博會,通過文博會平臺不僅能夠展示法國各類純天然薰衣草產品和法國文化,也能夠深入了解中國傳統與現代文化。
「非常感謝文博會,讓我們在疫情之下也能享受一場文化盛宴。」來自立陶宛的參展商Aivaras Zilvinskas表示,很遺憾今年不能到中國參加文博會,但「雲上文博會」用數字和信息技術為大家重新建立了聯繫。「我們也期待儘快與大家再次見面。」
新業態體現產業發展新亮點
手機掃碼打開AR圖書,「猴王出世」、「拜師學藝」等四大名著中的場景在屏幕上活靈活現……這是安徽出版集團在本次文博會上新推出的《AR四大名著》。書中單一的文字變成了動畫流暢、人物細膩、場景精美的AR場景,為讀者生動展現了原著的人物故事。
作為「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今年文博會繼續發揮全國文化產業發展風向標作用,進一步提升新型文化業態企業參展比例,一大批「文化+科技」「文化+旅遊」「文化+金融」「文化+創意」等新型文化業態成果紛紛亮相。
進入廣東展區,無人機、4K相機等展示科技強省的魅力;湖南展區的「雲直播」,吸引全網超過632萬人次參與,帶來銷量破千萬元;中國出版集團展出的《穿越時空的大運河》數字影像展,為觀眾帶來勝過影院的裸眼3D視覺體驗。
在深圳鹽田展區,則使用全新的視覺展示技術,通過多彩的舞檯燈光、炫酷的數字特效,充分體現山巒、海浪、棧道、港口等鹽田豐富的「山、海、港、城」優美風光,從觀感上真正實現了「文化+旅遊」的深度融合。
與此同時,本次文博會還新設了電影工業科技館和網際網路館,重點對數字創意與文化科技發展最新成果進行展示。
11月18日,59歲的深圳市民老邱在兒子的幫助下,體驗了一把來自電影工業科技館的「AI照片增強技術」,將泛黃的老照片翻拍、上傳至雲端伺服器。短短幾分鐘後,一張色彩鮮亮、圖像清晰的老照片便出現在了手機裡。「現在的科技真是神奇,這簡直是變廢為寶啊。」老邱感慨。
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局長張合運認為,今年以來,不斷湧現的新模式、新業態,成為整個文化產業發展的最大亮點。「我們要通過辦文博會來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提振文化產業業內發展的信心。」
數據顯示,今年雲上文博會充分發揮網絡方便快捷、不受時空限制、互動性強等優勢,積極創新撮合方式,努力促成交易。展會期間,共策劃投融資推介、項目籤約等各類活動238項。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