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宇宙更遙遠的地方》為了我們的第一百萬零一種青春

2020-10-12 追帆人

「水窪裡積滿了渾濁的水。 積水一口氣流出來的樣子我很喜歡。 崩潰決口,被解放出來,奔流而出—— 渾濁之中積蓄的力量爆發出來。 所有的一切,都動了起來。」——《比宇宙更遠的地方》第一話 開場白

《比宇宙更遠的地方(宇宙よりも遠い場所)》是由MADHOUSE製作的原創動畫作品。監督為《NO GAME NO LIFE 遊戲人生》導演石塚敦子(いしづかあつこ),代表作還有《櫻花莊的寵物女孩(2012)》、、《花舞少女(2014)》、《疾走王子Alternative(2016)》等;編劇為同樣在《NO GAME NO LIFE 遊戲人生》中擔任編劇的花田十輝。因此在前期宣傳中,著重強調了「本作由MADHOUSE公司深受好評的名作《NO GAME NO LIFE遊戲人生(2014)》主創團隊打造」。MADHOUSE成立於1972年,是一家歷史悠久的老牌動畫公司,名下作品可謂碩果纍纍。對國內觀眾來說,最熟悉的MADHOUSE動畫可能是1998年4月開播的《魔卡少女櫻》,在我們大多數人的童年裡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對愛好者來說,則不得不提今敏導演(1963-2010)享譽海內外的《千年女優(2002)》,以及細田守導演的《穿越時空的少女(2006)》。

No Game No Life

有如此製作陣容,即使在2018年1月質量普遍上乘的新番動畫中,本作依然是箇中翹楚。2018年1月,《比宇宙更遠的地方》正式開播,並同步登陸嗶哩嗶哩。目前,本作已經播到了第九話,可以說給觀眾交上了一份合格,甚至說是優秀的答卷。本篇專欄就來探討一下這部《比宇宙更遠的地方》的閃光之處。

比宇宙更遠的地方

一百萬種青春和零一種的好奇心你在十幾歲時,可曾旅行過?你第一次出門遠行,走過最長的距離,是到了哪裡?其他城市,鄉村,甚至國度,還是那些山山水水的風景區?你真正想要去的是什麼地方?要不,我們去南極吧!「遠足的時候,我們為什麼會如此激動?在校旅行的時候,又為什麼會如此開心?是因為要去往遠方,還是因為會有初次遇見的景色?那一定是因為,是和最喜歡的同伴一起吧。比宇宙還要遙遠的地方。這是個和最喜歡的同伴一起,向南極進發的故事。要是能和小決(女主角玉木真理的暱稱)她們一起旅行,那就太爽了。」——本作編劇 花田十輝《比宇宙更遠的地方》這部作品,如果用一個漢字來概括的話,那便是旅行的「旅」。這是一部所謂「有些不可思議的愉快的冒險故事」。我們每個人都嚮往著「旅行」,我們對「旅行」並不陌生。這種在十幾歲,在自己「未熟」時,在人生最精彩的時刻,能得以出門遠行的夢,是屬於我們每個人共同的記憶。問題僅僅只是會去哪裡,會遇見誰。我們每個人終將長大,長大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旅途,所謂「我的未來有著無限的可能」,即使有一百萬種不同的演繹也是如此。於是,《比宇宙更遠的地方》選擇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一個不可思議的舞臺,一個不可思議的旅程。那就是——去南極。而且是女高中生四人組!

向南極進發

陌生的不是旅途,陌生的是南極。你去過南極嗎?你會去南極嗎?你想要去南極嗎?去向那個距離我們一萬四千公裡以上,比宇宙更遠的南極嗎?在這一時刻,我們熟悉的青春之旅,就像是很要好的摯友去了自己不知道的地方,一下子就不再那麼熟悉了。這部作品最初的魅力便在於此,它這種由熟悉到陌生絕妙的平衡,在我們熟悉的一百萬種青春之上,添加了最後零一種的不可思議。去沒有去過的地方,做沒有做過的事情。《比宇宙更遠的地方》就是這樣成功激發了我們的好奇心,那種好奇心,就決定了我們的想像,我們接下來的旅途,以及我們在旅途上所能收穫的無限可能。 如果,向前一步本作的故事介紹中說:「無論何時,我們的第一步都是從好奇心開始。いつだってボクらの一歩は好奇心から始まった。」那麼,如果你向前一步——踏出這第一步的話,情況是不是會大為不同?在孩提時代,記得學校也有組織過幾次春遊秋遊。雖然只是坐著學校的客車去到不過十公裡外的郊外,依然足以令前一天晚上的我們激動得整晚睡不著覺,並至今對那一夜難以忘懷。捏著隨身攜帶的糖果零食,隨口應付身後父母的叮囑,還沒有在客車的椅子上坐穩,思緒和視線就早已一起飛向了遙遠浩瀚的天際。和友人同行,同父母告別,仿佛自己和天邊的小鳥融為一體,吹拂著同樣的風,看著身邊熟悉的景色飛速掠過。但不管怎麼說,那也只是一場小孩子的出遊罷了。它會永駐心間的原因,是這一剎那的喜悅,是自由、是夢想、是新鮮感、是好奇心、是向著未知的探索,是去往未來的啟程。十幾歲的那段時光可謂轉瞬即逝,無數無數的第一次一去不返,很快就疊加成了我們現在的樣子,隨著長大,好奇心消磨殆盡,我們會逐漸害怕起「第一次」來,自己曾經經歷過的第一次,就成了美好的回憶。然而,沉浸在回憶中就無法前進。本作的每一話,都在旅途上推進一點,再推進一點,向著比宇宙還要遙遠的南極,盡力奔馳。在這裡你看不到無病呻吟的「回憶殺」,也沒有毫無邏輯的「神展開」。有的只是向著夢想結結實實踏出的每一步。當被問及,為什麼要以南極之旅作為本作的題材時,導演石塚敦子在《朝日新聞》的採訪中稱:「我們想要描繪我們沒有看過的風景。前往遠離日常生活的南極大地,讓人感受到某種浪漫。南極就是這樣會吸引你去探索它了解它的地方。」「飛到宇宙中也只不過幾分鐘工夫,但到達昭和基地(日本南極科考基地)卻用了好幾天。真是個比宇宙還遠的地方。」這句話來自2007年受邀來到昭和基地的原太空人毛利衛,也是本作標題的由來。在製作中,監督不僅收集了大量有關南極的資料,還得到了日本文部科學省,國立極地研究所等多個組織的幫助,並且邀請了在南極的科考隊成員,詳細詢問了在南極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這些細節後來幾乎都用到了動畫中。正是這種一絲不苟的認真精神,締造了這部作品的第二個魅力——「真實感」。如監督所說:「在向著地球之極進發的過程中,我們將主人公四人一路上那些細微的細微的感動小心地拾取,並珍重地收集起來。」 誠然,為了作品的趣味性,四位女主角的個性都十分突出,甚至可以說是誇張——但即使是「女高中生去南極」這種稍微想想就覺得「不可能」的事情,在《比宇宙更遠的地方》優異的敘事和紮實的創作功底下,都有了一種不可思議的真實感和說服力。這種真實感,和故事裡四位少女積極到誇張的行動,反而讓人感受到一種在近年來的日本動畫中非常少見的催人奮進的力量。那是一種對夢想必將實現的信心,同時也是一種腳踏實地的信念。四位少女去南極,是夢想而不是幻想,雖然不可思議,但她們的旅途並非不可實現。 在所謂「喪文化」橫行的今天,《比宇宙更遠的地方》就是這樣一眼難得的清泉。人生在世,是需要在太陽下不斷地積極前進的,否則就只不過是行走的影子,隨著燈火熄滅而破碎消散。沒有什麼比夢想實現更加鼓舞人心,如同那照耀人生的陽光。

所以……向前!

這時候我們再回到開頭那個問題:如果你向前一步的話,情況是不是會大為不同?和摯友同行,保衛我們的一百萬零一種青春!本作的人物塑造十分優異,每個人都個性十足——但這不是什麼誇獎的客套話,而是如果單獨拿出來她們四個人的介紹,好似人生軌跡根本不會重合程度的「個性」。在故事的牽引下,四個「認識了不到一個月」的奇妙少女,為了同一個目標而成為了真正的「摯友」。

什麼是友人?什麼是摯友?這一點,每個人心裡都有著自己的定義。在《比宇宙更遠的地方》中,花田先生刻意安排了一些配角,展示了他的友人觀:所謂摯友,就是志同道合之人。無論你去向何方,摯友都會一路同行。我們可能沒認識過,可能教育背景不一樣,可能生活環境不同,可能家庭狀況不同——但在我們向著同一個目標前進時,可能因為某個契機,我們就會成為友人。這是每個人都會體驗的過程,是相同的心境。這種透徹的情感塑造,讓本作與觀眾之間能夠建立起強大的共鳴。

另外,本作的臺詞設計堪稱上乘。幾乎所有的情感,在人物的臺詞中都可以得到徹底的體現。對觀眾來說,只需要念出動畫中的那些臺詞,自然而然就能體會到角色的感情,無需多加修飾。如果你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對這部作品的感想,只需要反覆品味劇中的臺詞即可。

「當你無法回頭的時候,才是真正的旅行」 「乘上與平常相反的電車,為了去看未曾見過的風景」

「離開一直以來依賴的東西 去往一無所有的世界去往不知向右有什麼 不知家在何方的世界去往明天會身處何處 後天向哪裡前進都無法想像的世界即使如此也要出發」 你是否有想要去的地方?你可有一路同行的夥伴?你可確定踏出了那一步?做我們沒有做過的事情,描繪我們沒有看過的風景。保衛我們的,第一百萬零一種青春。

最後,以本作監督石塚敦子的「觀眾贈言」結尾。「即使不是去南極也可以,但我想要觀看本片的觀眾們,也能有一種拋開一切去遠方的想法。知曉至今尚未知曉的事情的快樂,對新鮮事物感興趣,在這其中獲得的感動將長存心間。」

相關焦點

  • 《比宇宙更遙遠的地方》比宇宙更遙遠的,是我們回不去的青春
    這片終年酷寒、與世隔絕的大陸和我們身處的城市宛如兩個世界,如何利用這個差異點把故事講好,就看導演和編劇的功力了。以南極為題材的作品很多,立意各不相同。比如《南極之戀》選取的角度是絕境中的愛情,《南極料理人》則是通過看似平淡的日常來描繪人與人之間的情愫。而《比宇宙更遙遠的地方》卻選擇了一個同類作品很少見的主題:青春和友情。
  • 《比宇宙更遙遠的地方》比宇宙更遙遠的地方
    去遙遠的地方,去相遇陌生的人兒,去看從未看過的風景,去體會,本應一輩子都體會不到的事物。 《比宇宙更遙遠的地方》,所講述的,就是這樣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平凡的高中女生。學習普通,運動普通,長相普通;會因為上學時間太早而賴床,會在上課時去想些別的東西。 這樣的她,與很多人一樣,厭倦著循環往復的日常生活。青春本是美好的,自己應做些特別的事。例如,去從未去過的大都市,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 《比宇宙更遙遠的地方》【比宇宙更遠的地方】:旅行是一種告別的儀式
    旅行與成長和同類青少年題材一樣,《比宇宙更遙遠的地方》講述了個體成長的故事,而從最早的金羊毛故事開始,旅行就是用來表現個人成長的最佳題材之一。這一系列否定與自我說服客觀上對接受噩耗起到了緩衝效果,並被認為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在這種機制的保護下,親人似乎仍然在一種不確定性中生活著,直到決定性的判決最終降臨。藉助某種儀式般的死亡證據,人們終於接受了親人的離去,並在悲痛中讓傷口緩慢癒合。而報瀨卻沒有機會真正接受這一儀式:母親消失在了南極的冰天雪地裡,一個遠離自己的地方,她的死亡似乎仍然是一件不確定的、抽象的、沒有實感的事。
  • 《比宇宙更遙遠的地方》獻給友情
    「我們的一生就這麼結束了嗎」——「說什麼呢,才從現在開始」。簡短的對話,某種耍酷似的心照不宣,仿佛就足矣襯託出俠客一般的江湖情義。看似冷淡,卻在冷淡中火熱。即使是天大的隔閡,分離,甚至背叛,也因為那根深蒂固的情義,可以一笑泯恩仇。而女生間卻不是這樣。《比宇宙更遠的地方》向我們道來的是有別於男生友誼的女生間的浪漫主義。
  • 《比宇宙更遙遠的地方》:豆瓣評分9.3的這部番,帶你一起去旅行
    《比宇宙更遙遠的地方》是一部描繪旅行與夢想的勵志番。這部動漫的主人公們旅行的目的地,那個「比宇宙更遙遠的地方」指的是南極。因為在這部動漫裡面,大氣層以上的高空是宇宙,而從地表到宇宙的距離,還沒有從當地到南極的距離長。所以,他們把南極稱之為「比宇宙更遙遠的地方」。
  • 《比宇宙更遙遠的地方》我的青春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番名:《比宇宙更遠的地方》我意外地撿到一百萬,所幸找到了失主小淵澤報瀨。原來這一百萬是報瀨為了去南極攢的費用。小淵澤報瀨是學校出了名的怪人,大家都知道她想去南極,嘲笑她。每天下課就在不斷地打工,從來沒主動跟誰交朋友。
  • 《比宇宙更遙遠的地方》青春就是一場淚與笑的旅程
    從新番情報裡知道了《比宇宙更遠得地方》,看了劇情介紹和豪華的聲優陣容之後便很期待,一直等著新番在B站登錄。之前一直以為這是一部日常番,輕鬆幽默的講述南極之旅,結果卻是驚喜連連,有搞笑、有感動,也有關於青春意義的探討。雖然B站上的人氣不如同期的所謂「骨傲天」,但確實是質量上乘的佳作。
  • 《比宇宙更遙遠的地方》請至少讓我的青春,少留下一點遺憾
    昨天在刷第二遍《比宇宙更遙遠的地方》時,無聊查了一下主角的萌娘百科,也就是介紹主角的內容。與此同時,我也覺得自己談不上成長了多少,沒做過什麼驚心動魄的大事,沒經歷過什麼青春的陣痛與蛻變。或者更準確地說,自己總是在需要成長的時候選擇了逃避。因此,如果有人對我說我像個十四五歲的初中生,我想我也不會有絲毫異議。甚至我在看那些高中生主角經歷多少了不起的事件的動畫時,更多的不是因為自己年齡已經更大經歷更多而浮現的所謂「姨母的微笑」,而甚至是有種「哥哥姐姐們好厲害,我也想體驗一下」的這種感覺?
  • 《比宇宙更遙遠的地方》比宇宙更遠的,或許是人心吧
    雖然有為《比宇宙更遙遠的地方》(宇宙よりも遠い場所,簡稱《去南極》)寫點兒什麼的念頭是挺早之前的事情了,但開始真正著手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正巧趕上霍金的去世,這也讓我突然回想起了導語中提到的那句電影臺詞。
  • 乘上與平時相反方向的電車,去《比宇宙更遙遠的地方》吧~
    《比宇宙更遙遠的地方》  那裡是,比宇宙更遠的地方——  雖然想要開始做些什麼,卻始終無法邁出腳步,就這樣升入了高中二年級的少女·玉木麻理「小決」,偶然與嚮往南極的少女·小淵澤報瀨相遇了。不想讓高中生活就這樣結束,想去遠離這裡的某個地方。離開一直以來依賴的東西,去往一無所有的世界。去往不知向右走有什麼,不知家在何方的世界。去往明天會身處何處,後天向哪裡前進都無法想像的世界。選項一直都有,但我們選擇了這個。
  • 《比宇宙更遙遠的地方》比宇宙更遠的地方動畫完結簡評!
    二是細節,花田不講一句廢話,阿醬不浪費一幀畫面,這就很舒服了,在劇情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小的呼應,前面無意說的話在最後變成了現實,人物微妙的表情變化。三是良心,事實證明用心去講述的故事,真的是不會被埋沒的,不為了套路而去套路,也不為了驚喜搞出反套路,而是真真正正地在說故事,非常難能可貴的是就算看到最後一集,我都無法說出這部作品的女主是小決,這就是這部作品的厲害之處。
  • 《比宇宙更遠的地方》:詩酒趁年華,動漫文藝復興裡的青春大滿貫
    這部作品中處處都是動畫裡熟悉且略顯誇張誇張表現手法,卻又處處都是真實且未曾想像過的青春。如果青春需要留下無法磨滅的記憶,那就要踏足其他人未曾踏足的領域,這樣的旅途盡頭必將抵達最遙遠的地方。那最遠的終點到底在何方?宇宙?不,還有《比宇宙更遠的地方》。在虛構的故事中尋求真實感的人腦袋一定有問題。
  • 《比宇宙更遙遠的地方》比宇宙更遙遠的地方,是夢想,是青春,是成長,是勇氣
    我不想被鎖在這樣的生活裡,我想要改變,那就只有親自去一次,去一次媽媽消失的地方,那個比宇宙更遙遠的地方,也許只有真的到了那裡,我才能明白自己的心意吧。」隨著破冰船一次又一次破開冰層,企鵝包子號終於到達可以登錄的南極大陸,小決興奮的走在登陸樓梯的最前面,卻又停在了最後一格的樓梯上,她側過身子讓開位置:「報瀨,你先下去。」
  • 比宇宙更遙遠的地方
    作品的名字叫《比宇宙更遙遠的地方》《宇宙よりも遠い場所》《A Place Further than the Universe》( 入選《紐約時報》評出的2018年最佳TV節目TOP10(國際部門) )
  • 《比宇宙更遙遠的地方》比宇宙更遠的地方 第1話 食用完畢
    一月新番《比宇宙更遠的地方》昨日機器貓TV開播,故事內容是4個女高中生去南極冒險的故事。為了達成女高中生「去南極」這樣一個 願望,設立並實施了一個看似亂來的計劃,基本上是這樣一個喜劇風格的故事劇情。相信在學 生時代使用「青春18車票」,有過到處旅行經歷的人,是會對動畫產生共鳴的。
  • 《比宇宙更遙遠的地方》雖然一直哭可是很開心啊
    故事描述了四位各有故事的女主角,因為去南極這個共同的目標而聯繫在了一起,由陌生到朋友,因為是高中生的設定,少了一些現實的醜惡,更突出了友情與夢想的難能可貴,讓人不止一次的感嘆,青春真是美好啊,雖然如此,講故事的可是我們成年人啊,那些人生的道理,一個也沒有落下。
  • 《比宇宙更遙遠的地方》一部能引起強烈共鳴的勵志番!
    小渕澤報瀨她注視著遙遠而又明晰的未來,不停地努力,不停地努力。會因為失敗而哭泣,但想來,她絕不會放棄。門前流水尚能西,少女於是決定立刻付諸實踐,去東京!明天就去!然後就在一段激昂的洋溢著青春熱血的BGM中因為下雨取消原計劃。
  • 《比宇宙更遙遠的地方》勿忘初心
    ——————-——————- #比宇宙更遙遠的地方說到南極,我們能想到什麼?茨威格的《偉大的悲劇》?愛手藝的《瘋狂山脈》?卡朋克的《怪形》?劉慈欣的《超新星紀元》?《異形大戰鐵血戰士》?納粹秘密基地?哈奇士大電影《南極大冒險》?騰訊廣告片《帝企鵝日記》?《藍寶石之迷》的南極遺蹟......我相信SF迷心中都有數不勝數的答案。 南極是地球上最孤獨的大陸。
  • 《比宇宙更遙遠的地方》一月霸權
    2018年1月新番top1比宇宙更遙遠的地方一開始我對於這種無男主的百合向番,我是拒絕的,但看完之後,我發現,幸虧劇情設定裡沒有男主,沒有了吃醋啊,三角戀啊,後宮之類的限制,單純的友誼(非百合)讓人感覺非常舒心,全程淚點飆了好幾次(可惜是在寢室看的,非常收斂[em]e117[/em])並且這是一種純幸福的淚點,不需要犧牲啊,失戀啊,單純暖到深處[em]e252[/em]青春,用一個詞形容這部番的感覺
  • 《比宇宙更遙遠的地方》我始終沒能到達「比宇宙更遠的地方」
    而我終究不能夠從那半空中下來,大概是因為我至今都沒有到達過,我心裡那「比宇宙更遙遠的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