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傳統音樂的基本樂理

2021-02-08 音樂基礎知識課堂

  對於每一個學習音樂的人來說,首先要學習和接觸的課程,以及需要掌握的知識,應該是「基本樂理」。由於在我國音樂藝術類的院校裡所講授的「基本樂理」課程中,幾乎都是西洋音樂的樂理知識,並不講授中國的傳統音樂樂理內容。而且,迄今為止,也還沒有哪一所音樂藝術院校,系統開設過中國傳統音樂基本樂理這門課程。所以,我們的學生對中國傳統音樂的基本樂理知識比較欠缺和陌生。雖然,在西洋樂理課程中也加進了「民族調式」、「工尺譜簡介」、「中國古代樂律常識」等章節內容;在中國音樂史的課程中也要觸及到一些中國律學、樂學方面的問題,中國音樂史方面的老師們也要講述一些諸如:十二律、三分損益、五度相生、古音階、新音階、清商音階、五聲音階、七聲音階、八十四調、燕樂二十八調等有關這方面的知識。但是,由於在我國的近現代音樂教育中,中國傳統音樂的基本理論並沒有得到系統性地梳理和沒有形成體系,也沒有在學校裡進行傳授,因此,不要說學生,就是一些先生們對此類中的許多問題也不是了解得十分透徹。而且,中國音樂史課程中所講述的這方面的內容,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其中,更有一帶而過、不了了之的現象。所以.就是所謂的專業音樂研究者,也只有在「自修」中去探索中國傳統音樂理論方面的問題。這樣一來,社會中的一般音樂工作者和音樂愛好者也就更無從知曉中國傳統音樂樂理方面的「高深學問」。這樣的狀態,當然妨礙了國民對我們自己傳統音樂文化的了解和認識,阻礙了我國傳統音樂的發展。那麼,出現「校正我們的耳朵」去欣賞「好聽的」西洋音樂的現象,也就成為自然而然、不足為怪的事情了。

  但是,我們知道,世界上的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地區的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發展史,都有自己包括音樂文化在內的文化和傳統。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發展歷史的文明古國,幾千年綿延不斷的文化傳統,促進了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凝聚了民族的精神意識;形成了自己對文化的追求意識和整體認識,以及創造文化氣韻、意境、風骨、神貌的各種藝術手段。傳統的音樂文化更是璀璨耀眼、豐富多採。當今世界,「多元文化」觀已經形成為一種潮流。如果在今天被稱之為「多元文化」的世界中,中華傳統音樂文化不去佔有我們的「一元」;沒有我們「民族文化」的位置,長此以往,也許我們就將逐步地退出這個世界。在短暫的幾千年世界文明文化發展歷史中有這樣的例子。我們要認識到,中華傳統音樂文化,在今日「多元文化」的世界中,一定要擁有我們的「一元」;要佔有我們「民族音樂文化」的位置。因此,恢復和重建中華民族傳統音樂理論體系,挖掘傳統音樂中的精神和民族音樂之魂,是歷史賦予新一代音樂學者的使命與責任。

  迄今為止,西洋音樂理論已經在我們的音樂課堂上講述了七八十年,幾乎左右了我們的音樂理論教育課堂,在社會音樂活動中也有了廣泛的範圍和相當程度的普及。我們要正視這樣的現實。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我們怎樣來建立中國傳統音樂理論體系,並且,要建立一個怎樣的中國傳統音樂理論體系,的確是一個十分棘手的課題。一系列歷史的、現代的、懸而未決的難題,一系列古與今、中與西、糾纏不清的矛盾,都擺在我們的面前。正如黃翔鵬先生在《樂問》中所說過的那樣:「古代音樂史上的問題就象亂麻一樣互相牽扯著……」。(1)中國音樂理論研究問題中觸一發、動全身的現象是很多的。

  首先,由於中國傳統音樂理論的兩大門類律學與樂學之間,本身就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內在聯繫,本身就有著密不可分、互為依存的關係。所以,深入的樂學研究離不開律學理論。象樂學中宮調的基本理論、歷代典籍中的傳統宮調體系、歷代各種俗樂的宮調系統、宮調體系的應用,以及記譜法、讀譜法等問題,都與律學方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並且,與中國音樂史上的許多問題也糾纏在一起。樂學理論研究中碰到的複雜的「宮調問題」,多年來,在音樂界一直論爭未休。而且,至今仍然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如果說宮調的原義包括「宮」和「調」兩個方面、音樂是由調高和調式兩方面組成的話,那麼,「宮」即為「調高」,在中國傳統音樂中,「宮」有時又被稱之為「均YUN」。「調」則可以理解為今天的「調式」,調高與調式的結合才會產生有調的音樂。有「調高」自然與「音律」就存在關係。從陳應時先生在《傳統調名中的『之調』和『為調』》0文中把律名、音名、階名、唱名統稱為「律調名」來看,說明了在論述「調」問題的時候,根本無法迴避有關「律」方面的問題,陳應時先生所列舉的這四種相對應的幾對「律調名」,也證明了這一點,如:黃鐘調、蕤賓調等是一種調;宮調、商調等是一種調;黃鐘下徵調、林鐘商調等是一種調;上字調、尺字調等是一種調;A調、13調等是一種調;宮調式、商調式等是一種調;DO調式、RE調式等是一種調;C徵調、G商調等是一種調。雖然中國音樂中「調」的概念有多層和多方面的意思,「調」也有其歷史的變化與發展軌跡。但是,調的概念是比較清楚的。

  雖然因歷史時代的不同和音樂家學說的各異,調的概念有所變異,但是,並不影響我們對古代音樂中「調」的認識。其實,「調高」、「調式」、「調性」、「調……」的概念,我們古代音樂理論中,大部分都有固定的術語。而且,陳應時先生在上文,以及《調和調式》④文中所做「為調」、「之調」的歸納與闡釋,由淺入深差不多已經講清楚了中國傳統音樂樂學中「調」的基本概念。相反,如果非要與西洋音樂的概念扯上關係,肯定就會出現「打架」的現象。這樣又牽涉到正確處理好古今、中外方面的問題。

  我們在對待古代音樂文獻和古人音樂理論問題上,不能夠想當然和隨心所欲,對待古代音樂理論著述,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當然。我們建立今天的中國傳統音樂理論,也不是進行完全的復古,也不是說古人所講的都完全是正確的,以古釋古會使我們停滯於古人的水平。但是,「人們總是很容易把我們所熟悉的東西加到古人身上去,改變了古人」)。那種在完全「現代化」思想指導下「改鑄古人」的做法,肯定是不利於科學技術理論的建立的。

  另外,在具體操作的手段上,我們也還是要做具體、仔細地分析和斟酌。例如,由於我們引進西洋音樂理論已近一個世紀了,人們已經習慣了一些西洋音樂的術語和概念。那麼,應該允許參照西洋音樂理論來解釋中國古代音樂理論,闡明今天中國傳統音樂理論概念。在避免牽強比附的同時,我們要學會善於運用今天的語彙來詮釋古代音樂理論的術語和概念。譬如把DO、RE、MI、SOL、LA與宮、商、角、徵、羽作為對應概念進行講解,可能就使得大家比較容易明白;把大調性、小調性的大致風格與宮詞性、羽調性所表現的色彩做比較也讓人容易理解。黃翔鵬先生對中國傳統音樂理論研究中「一倒百倒」⑤的顧慮不是沒有道理。所以,我們一定要理清思路、找出頭緒、建立系統進行研究。不過,不要把樂學搞成了「玄學」,對古代樂學理論的解釋一定要做到通俗易懂,要使用大眾化的語言。譬如旋宮問題,本來「旋」字的漢語意思即「回」之意,「旋宮」即是「回宮」之意。不管是左旋、右旋、順旋、逆旋,目的都是「回去」的意思。為了「回到」黃鐘宮,京房首先發現了「音差」,也就是為了那麼一點點,甚至人耳都聽不出來的「音差」,許多樂律學家、音樂學家都進行了長期窮其不舍的研究。但是,這種研究並不是沒有意義的,而意義何在?這就需要對普通大眾做普通的解釋,要使用大眾化的語言,簡單明了地闡釋我們的音樂理論知識。要講清楚由於京房發現了音差,才製造了「六十律」,才有了後來的錢樂之三百六十律和朱載摘的十二平均律,有了這種理論的研究,才推動了音樂實踐發展的道理。

  雖然我們目前在中國音樂樂學方面的研究,確實是困難重重;確實存在薄弱與不足,但是,總的說來,我們畢竟還是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並且,也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如:以楊蔭瀏先生巨著《中國古代音樂史稿》為首的幾部代表性的《中國古代音樂史》著作中所涉及的樂律學理論;黃翔鵬先生的宮調理論、「同均三宮」學說,和積他四十餘年研究心得的《樂問——中國傳統音樂歷代疑案百題》;杜亞雄的《中國基本樂理》回;陳應時的《中國傳統音樂基本理論概要》;以及,由郭樹群、陳其射、王子初、李成渝等編著的《中國樂律學百年論著綜錄》中的諸多有關『律」、「調」、「譜」、「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等等。另外,國外對於這方面的關注與研究也是比較早的,如日本著名音樂學者林謙三先生遠在1936年所著的《隋唐燕樂調研究》、《明樂八調研究》(1943年)和岸邊成雄的《燕樂二十八調研究》等都是研究中國音樂理論方面具有影響的專著。「為調」、「之調」的概念就是林謙三在《隋唐燕樂調研究》中提出來的。最近,上海音樂學院的陳應時教授,又在他的近百篇關於中國音樂樂律學方面的研究成果基礎上,把中國傳統音樂理論的框架歸納為「聲、律、調、拍、腔、譜、器、體、」等八個方面。

  中國傳統音樂理論體系的梳理與重構,如果從王光祈「登崑崙之顛,吹黃鐘之律,使中國人固有之音樂血液重新沸騰」的志向算起,已經將近一個世紀。而且,今後仍然有一段較長的路要走。以上的這些研究成果,都是我們今後繼續研究的基礎,我們要充分利用上述這些具有篳路藍縷之功的研究成果,以中國的哲學思想和思維方式,更加拓展思維、解放思想、勤於思考、勇於探索,去建立我們的音樂理論體系,發揚我們的民族音樂文化。


點擊左下角 閱讀原文 

↓↓↓  

 

相關焦點

  • 音樂藝考|簡譜的基礎知識及基本樂理知識
    一般來說,所有音樂的構成有四個基本要素,而其中最重要的是「音的高低」和「音的長短」:   1、音的高低:任何一首曲子都是高低相間的音組成的,從鋼琴上直觀看就是越往左面的鍵盤音越低,越往右面的鍵盤音越高。   2、音的長短:除了音的高低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音的長短。
  • 二胡的四大基本樂理知識
    想要學好二胡,光有興趣是不夠的,在此基礎上,還要了解一定的二胡演奏技巧和二胡樂理知識,這樣才能夠演奏出動聽的二胡樂曲,接下來,就來和大家一起看看,二胡的四大基本樂理知識. (1)音的凹凸在簡譜中,音的凹凸用七個阿拉伯數字1 2 3 4 5 6 7 來表明。這些數字叫音符。
  • 編曲基本樂理知識
    在電腦音樂飛速發展的今天,音樂製作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你只需要一臺電腦、一塊過得去的音效卡,就可以開始創作和製作自己的音樂。
  • 想學好音樂,樂理、視唱與練耳必須同時進行!
    視唱練耳與基礎樂理的學習屬於音樂學生掌握音樂基礎理論的兩個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基本樂理課,作為一門音樂共同基礎課,與其他音樂課程的關係,都是極為密切的;而視唱練耳則從唱、聽兩個方面感受音樂作品。 這是音樂各專業學生所必備的兩項基本技能。
  • 每個學琴者都要知道的基本樂理知識……
    樂理知識對於學習鋼琴的人來說極其重要,不是每一個學琴的人都懂樂理,但是!懂得樂理可以幫你更好的學習鋼琴。如果說音樂是一門語言,那麼樂理就好比語言的語法,是一種最基本的組織邏輯和技巧準則。樂理知識對於學鋼琴來說,就是必備的基礎條件,如果我們能夠熟練的掌握樂理,就更容易理解曲譜,了解其中的規律和邏輯,學琴的時候也會更加的輕鬆。
  • 華晨宇怒懟《離人愁》原作者:你連最基本的樂理都不懂!
    華晨宇怒懟《離人愁》原作者:你連最基本的樂理都不懂!周六晚上在騰訊衛視播出的《明日之子2》如期播出了,第二期節目主要是吳青峰的盛世獨秀賽道在比賽,總的來說,盛世獨秀賽道選手們的實力比盛世美顏賽道要強一點,大家是不是和小編有同樣的感覺?
  • 【音樂啟蒙】臺灣樂理啟蒙節目《音樂有意思》:學樂器,可不只是為了會演奏!
    今天想跟大家討論一下學習樂器的話題,順便送給大家一套超棒的樂理啟蒙節目——來自臺灣的《音樂有意思》。是為了開發右腦,讓孩子發展更全面?
  • 吉他樂理知識 | 樂曲的基本組成
    ▶樂曲的基本組成◀一首完整的樂曲是由一些固定的音樂單元組成
  • 上海音樂學院2020年招生樂理(基礎科目)考試大綱難度怎麼樣?
    上海音樂學院是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被譽為」音樂家的搖籃」,雄厚的師資力量吸引了眾多音樂藝考學子的青睞。據悉,報考上海音樂學院2020年招生樂理( 專業基礎科目)要經過多重測試,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具體考試內容,可參考。
  • 學音樂為什麼要先學樂理,這裡告訴你答案!
    樂理就好比是學習音樂的鑰匙,當你掌握和熟練運用了這把鑰匙,你就能更快地開啟音樂之門,進入音樂的殿堂!才能更深度的理解音樂,了解音樂,從中發覺和創造屬於你自己的音樂!樂理知識是一門音樂共同的基礎課,是音樂理論科目中第一門系統講授音樂理論基礎知識的課程。這些知識是學習、理解、表現音樂所不可缺少的。
  • 淺談下學吉他的經驗
    今天我們就來淺談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先知道什麼才是「會」彈吉他,一般來說,並不是能會彈幾個簡單和弦,幾個單音階就是會彈吉他,嚴格意義上來說,真正的會彈吉他是要達到「入門」的標準才算,那麼什麼是「入門」標準呢?
  • 第一課 唱名、音名與音符、休止符、拍號 丨宋大叔教音樂《看譜學歌與基本樂理》
    本期開始我們將陸續分享「宋大叔教音樂」系列的第一單元——《看譜學歌與基本樂理》。特別針對識譜(包括五線譜、簡譜)、音樂知識零基礎的弟兄姊妹,本單元將從認識音符、休止符、各種拍子、節奏型、大調與小調等方面來講述基本的識譜與樂理知識。相信能幫助大家提高音樂的恩賜以及更好的來讚美敬拜神! (1)你要立志愛主、事奉主,學習音樂不是為別的,而是因為侍奉主。(2)希望你能夠按部就班,堅持學習,從基礎積累學習。
  • 《樂理說》第五集:音樂常用力度術語及速度術語
    想彈好琴,我們首先要了解曲子的音樂風格,就從力度和速度開始學習吧,建議收藏!我們已經知道的,音樂的節拍有其固定的強弱循環——強拍與弱拍的交替進行。②逐步變化的強弱③特別強調的強弱★音樂常用速度記號與術語音樂的速度就是音樂進行的快慢。
  • 華晨宇大談中國風,被音樂教授狠批不懂樂理,他的才華都是假的?
    近日,他在《歌手之當打之年》中向觀眾科普"中國風的音階",其中一條有關雅樂音階的理論出現些許誤差,被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副教授狠批不懂樂理。 連理論都不精通,難道華晨宇的所謂才華都是假的?
  • 吉他樂理知識
  • 師資培訓 | 湖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匡君教授樂理學科知識講座
    音樂理論簡稱"樂理",包括相對簡單的基礎理論----讀譜、音程、和弦、節奏、節拍等。
  • 華晨宇科普中國風遭音樂教授狠批不懂樂理,本尊虛心承認錯誤
    3月24日華晨宇在社交平臺上更新了一則動態,承認自己近些天錄製節目時的口誤,強調音樂可以天馬行空,樂理必須嚴謹,自己畢業多年已經對樂理只是有些生疏了,並決定之後會重新溫習相關知識。近日,華晨宇在《歌手當打之年》中為大家科普「中國風的音階」,而其中一條的雅樂音節的理論有所偏差,被上海作曲系副教授痛批不懂樂理,而一些網友則質疑華晨宇的專業性,連理論知識都沒牢靠,難道華晨宇的才華是假的嗎?很快事情慢慢的發酵,輿論也有些對華晨宇不利了。
  • 高考音樂基本樂理複習題 —高考頻道—中國教育在線
    下列何者是最基本的和弦?  (A)九和弦 (B)三和弦 (C)七和弦  (D)十一和弦。  7. 下列何者是不協和音程?  (A)完全一度 (B)小三度 (C)小六度  (D)小七度。  9. 音程依其協和程度可以分為  (A)不協和音程 (B)皆是 (C)協和音稱 (D)皆非。  13.
  • 華晨宇承認自己樂理不嚴謹,卻曾因樂理知識怒懟李袁傑:誤導觀眾
    而在最新一期的節目中,一襲白衣的華晨宇不僅帶來了一首極為抓耳的《降臨》,之後更是還在節目中在線科普起了樂理知識:「其實中國風有好幾種音階,有清樂音階,有雅樂音階,還有燕樂音階。」說完幾個大類後,華晨宇便結合起自己所唱的《降臨》,現場分析起來:「那我這個歌用的是雅樂音階,雅樂音階也是中國風的一種,它就是宮商角變徵,宮商角是哆瑞咪,徵是嗦,然後變徵就是降嗦,也可以說是升發。」在介紹過程中,華晨宇講述了很多的樂理知識,聽上去非常的內行。然而沒想到,卻是他的這番言論卻意外地翻了車。
  • 基礎樂理知識 二
    基礎樂理知識 二(四):調 式穩定音 不穩定音在音樂中,要表現音樂思想、塑造音樂形象僅僅依靠一個孤立的音、和弦或多個彼此毫無關係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