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範斯聰】
2020年1月16日,美國「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夏洛號(CG-67)穿過臺灣海峽,正值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當選之後不到一周,蔡英文藉此大肆渲染,為其臺獨言論壯膽。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就美國軍艦穿越臺灣海峽做出了回應,要求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同時強調 「中方密切關注並全程掌握美國軍艦過航臺灣海峽的情況」。
無獨有偶,中國剛交付海軍使用的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號也在同一日穿越臺灣海峽。然而從目前美國的反應來看,美軍並不十分重視中國的首艘國產航母,一份題為《中國海軍現代化:美國海軍的啟示》美國國會研究報告做出了中國航母在美國艦船和飛行器的打擊下非常脆弱的判斷。 美軍低看中國航母,是對中國海軍武器裝備的小覷嗎?
穿越臺灣海峽的美國軍艦為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夏洛」 號(@CNN)
一、美國如何看待中國海上武器
美軍看待武器裝備除了性能以外,更重看其打擊目標是誰。中國國產航母雖然部署在離南海較近的三亞,但美國並不認為中國部署該航母針對美國。政治上,中國的航母是為了向外界展示中國是地區內的領導性力量,表明中國也是世界主要大國;軍事上而言,中國擁有航母意在打擊其在西太平洋的盟友(如日本和菲律賓)而不在美國自身;從用途上來說,中國的航母是用來針對非美國的力量性投送行動,如人道主義援助、災難救援和反恐等海上安全行動以及非戰鬥性的撤離。
同時,中國的航母也不會作用於臺灣,因為中國大陸已經具備對臺灣地區進行飽和攻擊的能力。中國大陸陸基飛彈打擊範圍可以覆蓋整個臺灣地區。可見,美國認為目前中國的航母還不會對其產生實質性威脅。
相比之下,美國關注更多的是中國武器裝備體系效能和軍事技術的進步,這些武器系統已經超越了人們的傳統認知。美國《國家利益》雜誌刊登了美國最怕中國的5件武器,分別是東風21D反艦彈道飛彈、J-20戰鬥機、反衛星飛彈、071型船塢登陸艦和進攻性網絡武器。對美國海軍而言,中國海上攻擊性武器讓美軍最為忌憚。
其一是中國擁有的東風21D反艦彈道飛彈。從戰術層面而言,美國害怕東風21d反艦彈道飛彈,不但在於其超高音速,難以攔截,還在與其背後存在的偵查、發現、打擊和評估等4項武器體系系統,代表了中國武器系統質的飛躍;從戰略層面上來說,美國最擔心的是中國利用該反艦飛彈具備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一旦中國周邊海域突發緊急情況,美軍只能在第一島鏈外畫地為牢,難以有效履行對西太平洋盟國的責任。
其二,中國的兩棲登陸艦則成為美國關注的另一焦點。近日,中國首艘國產航母交付海軍後,緊接著便是中國055級驅逐艦南昌艦入列。美國國會研究報告將中國擁有055級驅逐艦和兩棲攻擊艦與美國的同類武器裝備進行了比較。
美國國防部更看重中國的071型和075型兩棲登陸艦,因為這種類型的兩棲攻擊登陸艦可以在臺海以及中國在東海和南海島礁申索過程中發揮武力佔領的作用。另外,兩棲登陸艦在實施人道主義援助、災難救援和反恐等海上安全行動以及非戰鬥性的撤離中也可以發揮重要作用,還可以有效運用於海軍外交。
2019年9月25日上午,中國海軍首艘兩棲攻擊艦下水儀式在上海舉行
除以上外,還存在第三類,即多功能型武器,兼具戰略、戰術以及其它軍事活動特性。比較典型的則是中國自製的無人攻擊機。攜帶核彈頭的無人攻擊可以作為戰略性武器使用,而小到蒼蠅般大小的無人機也可執行戰術以及其他的軍事偵查任務。從某種程度上說,無人攻擊機在效能上不但能達到甚至超越航母和東風系列戰略飛彈的威力,甚至可以在外太空直接劫持或武力攻擊敵國衛星等太空飛行器。
二、中國海軍讓美國焦慮
2019年12月20日,美國國防部對中國海軍軍事力量的評估中,已經明確給予中國海軍實力定位,認為中國的海軍實力已經超出了所謂近海區(Near-seas region),業已達到了第2島鏈,即從菲律賓到美國關島之間的大片海域。這份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海軍在近海區(near-seas region),也就是所謂第一島鏈(即黃海、東海和南海範圍)內是一支難以匹敵的軍事力量。
從中不難看出,美國對中國海軍實力的增加隱藏著巨大的擔心。「中國的海軍、海警以及海上民兵組成了印太地區最大的海上力量」 ,中國海軍擁有「300餘艘水面戰艦、潛艇、兩棲登陸艦、巡邏艇及其它特殊類型裝備。」 實際上,2015年以來,美國有多份官方文件用於直接評估中國軍力的情況,內容十分詳細,其結論無不體現出美中海軍力量相對平衡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重大改變的趨勢。
反觀美軍,美國海軍每隔幾年就會針對自身的軍事力量實施「美國海軍力量評估計劃」,內容涉及海軍艦艇的總數量和艦艇的組成以及操作性風險三個方面。前兩個指標可以用於美國對中國海軍實力的整體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