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開年,一部《下一站是幸福》掀起收視熱潮。
它將目光聚焦在30+女性的戀愛上,比起最近《三十而已》中三位主演的群像展現,《下一站是幸福》的表現方式要更偏偶像劇一點,也因此它少了家長裡短的吵鬧,受眾群更廣。
同時對於家庭的描繪,通過喜劇形式展現家庭內部的關係,更容易吸引觀眾的目光。
然而後期劇情逐漸崩塌。
女主角在兩個人中間搖擺;男二的男版綠茶人設,幾乎全員「惡人」,雖然收視率一直居高不下,但口碑卻一路下滑到谷底。
最近,《下一站是幸福》的同款班底的另一部劇《以家人之名》也在熱播。
與《下一站是幸福》播出反饋幾乎一樣,前期的家庭戲好評不斷。
播到現在,愛情戲即將佔據大量篇幅,許多劇情邏輯難以自洽,讓人隱隱擔心其會爛尾。
甚至網友神評論,《下一站是幸福》同款編劇,爛尾也不奇怪了。
所以《下一站是幸福》同款編劇=爛尾?
其實並不能怪編劇將重點放在愛情戲的描繪上,畢竟甜甜的戀愛戲誰不愛呢?
試問有多少人是被這張路透照騙進來的?
又有多少人在片頭和片尾找糖吃
時下愛情劇的泛濫,總是會讓人誤以為只有愛情劇才能吸引人。
編劇們不敢對家庭戲過多著墨,或者說家庭戲的存在是為了愛情戲而服務。
但其實觀眾的審美趣味一直都被低估了,只要拍攝的形式好,對於優質的內容,觀眾依然會買帳。
這一點《以家人之名》前幾集的好口碑已經得到了認證。
《以家人之名》其實想探討的是「家人」二字,什麼樣的人才算的上是家人?
在這部劇的超長預告中有一句slogn是:「有血緣關係的,不一定能成為一家人,但是相互珍惜的一定可以。」
《以家人之名》的故事就開始與三個互不相干的家庭中。
大哥凌霄(宋威龍飾)住在李尖尖家樓上,原本擁有一個幸福的四口之家。
因為妹妹的意外離世,凌霄母親陳婷精神受創,她的內心有內疚,需要發洩,所以和凌爸一直爭吵不斷。
直到一次的爭吵中,陳婷將怒火對準了凌霄,她恨凌霄給妹妹餵核桃。
最後,整個家再也難以維持和平,凌霄父母離婚,凌媽陳婷離開家,留下小凌霄和爸爸一起生活。
並且一走就是十年,期間一直都沒有回來看過凌霄。
二哥賀子秋(張新成飾),他是在父母離婚後,才被媽媽發現有了身孕。
年少的媽媽賀梅,不顧所有人的反對,生下了賀子秋。
但是在之後的日子裡,家裡沒有錢,自己又沒有工作能力,她逐漸感受到了生活的重擔。
沒有能力撫養孩子的她,把賀子秋留給了善良的相親對象李海潮,獨自一人跑到深圳打工,從此沒有了音訊。
小妹李尖尖(譚松韻飾),也是單親家庭的孩子。
母親因病早逝,和開麵館的爸爸李海潮相依為命。
從小缺乏母愛,好在有一個細膩的老爸,倒也活得樂觀開心。
於是一個奇特的重組家庭誕生了,由於凌爸警察的工作,經常不在家。
所以凌霄的吃飯問題經常在李家解決,這樣神奇的五口之家就這麼形成了。
《以家人之名》的底色是悲劇,三個孩子各有創傷。
小哥賀子秋害怕被拋棄;
大哥凌霄常年被妹妹死的那個雨夜的夢靨困擾;
小妹李尖尖也經常思念母親;
但它卻用喜劇的形式演繹著三個孩子的故事。
李尖尖從小在男人堆裡長大,對於男女有別這件事的意識很薄弱。
第一次來例假時興奮的在飯桌上宣布了這一人生大事。
劇中適時配上一個煙花的音效。
隨後音效停頓,轉向飯桌上另外四個人尷尬的表情。
強烈的表情對比,喜劇效果一下子就出來了。
這還不算完,李爸轉移話題說吃魚吧。
結果李尖尖拿出凌霄送她的內衣,開心的說:
「我哥送了我一件內衣,蕾絲邊的」
李尖尖大大咧咧帶來了喜劇效果。
觀眾笑過之後,卻品嘗到其中的酸。
一個沒有母親的小女孩在成長過程中究竟會遇到怎樣的尷尬呢?
五口之家生活的很幸福,樓上樓下兩個家,他們可以隨意的進出,在劇中有很多細節刻畫。
賀子秋從外面回來急著上廁所,樓下的廁所被李尖尖霸佔。
賀子秋直接拿牆上的鑰匙跑到了樓上,和凌霄共用一個衛生間;
凌爸不管多晚回家都默認回到李家,並且每次進家門都是自己拿鑰匙開門。
在李家吃完飯然後再回家睡覺,樓上樓下像是沒有打通的一間複式,大家生活在一個空間中,可見他們之間的親密。
但是這樣沒有血緣的親密關係碰上血緣,我們又該如何抉擇,《以家人之名》也進行了刻畫。
凌霄的外婆去世,媽媽在趕回來的路上遭遇車禍,下身癱瘓。
繼父當場去世,同母異父的妹妹不願意和叔叔一起生活。
生活的重擔下,凌霄不得已選擇回到了母親身邊。
而賀子秋為了減輕李爸的負擔,選擇認回自己的混蛋老爸,後期他還要面對拋棄自己近20年的母親。
關於原生家庭的羈絆,他們沒法輕易捨棄。
很多觀眾在道德的制高點批評凌霄離開妹妹李尖尖,但站在凌霄的角度也可以理解他所做的選擇。
這部劇的故事不複雜,但是卻很容易狗血。
而《以家人之名》之所以讓人看的舒服,最大的原因就在於它的真實和細膩。
它沒有濫用畫外音來解釋故事的進展,更多的是通過鄰居和其他配角的口,來展現一些AB向的命題。
90年代的鄰裡關係很親密,誰家的故事也逃不過居委會大媽的眼睛。
凌霄家的故事通過打麻將的鄰居大媽的口說出來。
我們理解了陳婷的神經質,理解了小凌霄的高冷。
子秋表面熱情開朗,其實懂事的讓人心疼。
順著李爸的回憶,看到了子秋為了能留在這個家所作的努力。
大哥小哥離開後,鄰居以及同學都在說哥哥們的選擇沒有錯。
畢竟是有血緣的,展現血緣和陪伴到底哪個才是家人最重要的特質。
但李尖尖不明白,所以她彆扭。
這樣的家庭戲就足夠吸引人,不需要轟轟烈烈的愛情襯託,都是生活中細水長流的關心與治癒。
在《以家人之名》開播的時候,有很多人將它比作中國版《請回答1988》。
因為《請回答1988》的故事就是細水長流的,胡同裡的幾家人共同經歷一些小事,粘合起了他們之間的感情。
最讓人感動那場所有大人為了讓小珍珠重新相信有聖誕老人的存在。
滿足她想要雪人的願望,絞盡腦汁的造了一個雪人給珍珠。
卻因為氣溫的突然回升,而導致雪人一夜之間全化了。
最後大家才了解到珍珠做說的雪人是便利店賣的雪糕。
雖然大家白忙活一場,但卻是一場超級暖心的家庭團建活動。
《以家人之名》同樣如此。
因為爸爸和子秋媽媽的相親,小尖尖一直對子秋懷有敵意。
子秋寄住在她們家的時候,她不厭其煩的扔子秋的行李,給子秋鞋子裡放東西,追著子秋打,這是小孩子保護自己東西的本能。
後來三個小孩在家裡看電視,凌霄遞給子秋的西瓜就代表著她們三人關係的轉折。
所有生活裡的治癒都藏在著一件件小事中間。
《以家人之名》一語雙關。
沒有血緣關係的,以家人之名在治癒;
有血緣關係的,以家人之名實行道德綁架。
家人二字的沉重含義就隱藏在了一個個小故事中。
只要拍的好,家庭戲同樣有市場!
至於《一家人之名》會不會爛尾,就看編劇怎麼圓了。
私心希望不要爛尾,如果愛情戲和親情戲可以並行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