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為農田注入硬核生產力——一些地方春耕中農業...

2021-01-10 陝西黨建網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春季農業生產工作。他強調,全力組織春耕生產,確保不誤農時,保障夏糧豐收。其中特別指出,「要加強高標準農田、農田水利、農業機械化等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業科技創新水平並加快推廣使用,增強糧食生產能力和防災減災能力」。

  新華社記者走訪發現,春耕中一些現代科技手段的注入,既幫助農民不斷克服疫情影響,又讓農業生產更精準高效。一幅飽含科技色彩的春季農業生產圖景在全國徐徐展開。

在河南新蔡縣餘店鎮,工作人員使用無人機作業(2月29日攝)。 新華社發(宋超喜 攝)

  從地瘠「望天收」到豐產「噸糧田」

  又是一年春來到,北方冰雪消融,南方綠意漸濃。

  吉林省榆樹市民悅種植合作社經營的50公頃高標準稻田,依舊覆蓋著皚皚白雪,白雪之下卻別有洞天。

  合作社負責人徐禹慶說,稻田已由過去的土埂改造成塑料埂。塑料埂佔地面積小,與普通稻田相比,土地利用率增加了15%左右,農機進出更方便。稻田從明渠灌水變地下管網灌溉,還實現了氣候土壤自動監測、自動化除蟲等功能。「2019年每公頃產一萬九千斤,每畝增收2000元,農民種糧有幹勁!」他說。

  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旱能澆,澇能排……高標準農田建設,是國家「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糧食安全新戰略的重大舉措。2020年底,我國將確保建成8億畝高標準農田,讓中低產田實現高產穩產,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裡。

  過去,河南省鄧州市孟樓鎮地勢高,缺乏灌溉設施,有的地方機井打100多米深都「抽不出一滴水」,農民種地全靠「望天收」,連年歉收也時常發生。

  為了改變困境,鄧州市政府出資成立土地開發公司,將農民土地流轉集中。孟樓鎮5.7萬多畝耕地引來了丹江水,11座提灌站將丹江水通過4.8公裡乾渠、12公裡支渠、170公裡地埋管道,灌溉到耕地。

  「當地耕地質量明顯改善,地力提高1至2個等級,現在小麥畝產超過1000斤。」鄧州市農村土地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趙航說。河南省已建成高標準農田超過6000萬畝,一年兩季糧食畝產超過2000斤,曾經的「望天收」變成了「噸糧田」。

  高標準農田的春耕離不開農業機械化。這幾天,在黑龍江省孫吳縣沿江鄉大樺樹林子村,樺林現代農機合作社理事長吳德顯和技術員正在檢修大型農機具。

  「現在這拖拉機,在地裡不用握方向盤都走得溜直!」吳德顯登上一臺拖拉機,駕駛室內安裝著各種按鈕。他給記者演示起衛星定位功能,「屏幕可以顯示這臺拖拉機的位置情況,比如要求播種間隔18釐米,那前後絕對差不了,保證精量播種,比以前小四輪播種效果強多了」。

在河南新蔡縣餘店鎮,工作人員使用機械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2月29日攝)。 新華社發(宋超喜攝)

  從「汗滴禾下土」到「無接觸式春耕」

  連續每晚8點準時直播,累計1萬人參加……黑龍江孫吳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站長、高級農藝師李霞怎麼也沒想到,有一天她會成為「主播」。與她相似,近日,吉林省梅河口市農機總站高級工程師雷長信一場拖拉機發動機維護直播培訓課,吸引了5萬多人次在線觀看。

  受疫情影響,農民暫時無法像往常一樣集中學農技。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李世潤說,為了滿足農民科技培訓需求,黑龍江省針對大豆、水稻、玉米等16個產業,邀請17名首席專家和480名科研推廣專家,利用直播等方式講授農業生產技能知識,一批農業領域「網紅」橫空出現。

  除了傳授農業技能,通過電話、微信等「無接觸式」遠程操作,村民宅在家裡也能備春耕。

  「老李,你訂的200公斤化肥、3公斤水稻種子和6公斤玉米種子,我給你送來了。」不久前,四川省仁壽縣慈航鎮大塘村一組農戶李紹兵收到了組長宋俊儒用小貨車送來的農資。

  仁壽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賴利軍說,仁壽縣近期全面推行了農資代訂、代購備耕模式,村民通過微信或電話預訂,由組長負責統計村民需求,再由村裡統一訂購分戶配送到村民家中。

  河南省鹿邑縣組織60多家農機合作社,開展了更大規模的「春耕託管」服務。全縣200多個種糧大戶和普通農戶通過電話或微信預約,耕種、施肥、滅蟲、噴藥、除草等工作都由農機合作社完成。

  農時不等人。鹿邑縣生鐵冢鎮種糧大戶王志軍承包了1000多畝地。由於今年僱工困難,自家又沒有植保機械,眼看要過了農時,著急的他預約了「春耕託管」服務。春耕服務隊不僅如期而至,還帶來了高科技利器助陣。

  農田裡,一架植保無人機在空中盤旋,精準噴灑農藥。一天下來,1000多畝小麥完成了一噴三防。

  自走式噴杆噴霧機、自動施肥機、植保無人機輪番上陣,實現地空大會戰——衛星「加入」,讓農業變得更具科技感。

  過去勘察種植面積,需要人靠腳力一步步去丈量。太空中的衛星只需「一眨眼」,就能輕鬆探測農田情況。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負責「吉林一號」衛星農林領域應用的工作人員曲春梅說,「吉林一號」遙感衛星通過獲取植被指數影像,根據植被反射不同波段光的比例形成數據信息,從而反映出農作物的長勢等。試點工作已經在吉林省農安縣等地開展。

2月26日,吉林省公主嶺市環嶺鄉齊心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在維修農機。 新華社記者 薛欽峰 攝

  從「災殃難測」到「高科技防災」

  除了疫情,蟲災、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破壞不容小覷,也是農民種地的「老大難」。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小麥條銹病呈重發趨勢,草地貪夜蛾暴發成災概率大。各地未雨綢繆,在開展統防統治和聯防聯控過程中,一系列高端設備頻頻亮相。

  去年以來,四川省西昌市禮州鎮農民劉國榮擔心草地貪夜蛾對玉米地造成危害。他所在的地區是草地貪夜蛾的周年繁殖區。這種害蟲破壞性極強,呈群體作戰,如果不進行防控,可造成玉米大面積減產。「要是大規模發蟲災,這一年就白忙活了。」劉國榮說。

  為了全力做好防控,在無人機噴施農藥的同時,四川省還安裝了一批高空測報燈、自動蟲情測報燈等現代化裝備,為防蟲害枕戈待旦。如今,劉國榮通過安裝防控裝置捕殺成蟲,針對小齡幼蟲則用農藥來防治,效果明顯。

  除了病蟲災害外,農民最怕的還有變幻莫測的天氣。為了讓農民擺脫「靠天吃飯」的困境,各類農業氣象站大顯身手。

  在黑龍江省慶安縣東禾農業有機水稻基地,豎立著一個微型氣象觀測站。起初,村民看到「鐵疙瘩」都犯嘀咕:「這是啥」「能幹啥」「起多大作用」……

  沒想到這臺氣象觀測站幫了大忙。每年自然災害都會對農業造成一定影響,有了氣象觀測站,天氣預警越來越精準,將損失降到最低。「遇到暴雨天氣,我們會及時放水,防止倒伏。」東禾農業有機水稻基地的田間管理負責人王可榮說,過去他都是憑著老一輩傳下來的經驗下判斷,如今高科技讓種了30年地的「老把式」豎起大拇指。

  目前,黑龍江農村氣象災害防禦體系和農業氣象服務體系的覆蓋率已超過90%。河南也有超過100個標準化農業氣象科技示範園、農業氣象適用技術推廣基地和54個人工影響天氣炮站,與成片的綠色麥田相依相伴。

  傳統農業向數位化時代邁進的變革也在悄然發生。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農業遙感團隊研發出田間精準管理技術等一系列農情監測與智慧管控方法。研究員劉煥軍說,利用土壤與農作物遙感監測模型、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可以對田塊內部土壤、水肥運移、作物長勢、災害、產量進行動態監測,最終通過農情信息精準服務平臺與智慧型手機客戶端反饋給用戶。農民只需要打開手機,就能得到施肥、田間管理、防災減災預警等個性化指導。(參與記者:王建、陳健、宋曉東)

  在四川省大邑縣四川潤地數字農業中心,技術人員使用數字農業監管平臺查看農作物各項數據(2月24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成都市龍泉驛區洪安鎮化工新村村民在地裡勞作(2月13日攝)。 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

在四川省崇州市崇慶街道紅橋村,技術人員操作農業植保無人機(2月25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黑龍江七星農場種植戶在檢修農機(2月18日攝)。 新華社發

這是位於黑龍江省慶安縣東禾農業有機水稻基地的氣象觀測站(2019年7月24日攝)。 新華社記者王建攝


責任編輯:姚遠

相關焦點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為黑土加「油」——「耕地中的大熊貓」,我們...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為黑土加「油」——「耕地中的大熊貓」,我們這樣保護  新華社長春8月4日電 題:為黑土加「油」——「耕地中的大熊貓」,我們這樣保護  新華社記者陳俊、宗巍、段續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省考察時指出,東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區之一,是「黃金玉米帶」「大豆之鄉」,黑土高產豐產,同時也面臨著土地肥力透支的問題。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菜籃子」裡的力量——全國各地努力做好保障...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菜籃子」裡的力量——全國各地努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在行動  新華社北京2月18日電 題:「菜籃子」裡的力量——全國各地努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在行動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我家大門常打開——經濟特區全方位對外開放...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我家大門常打開——經濟特區全方位對外開放故事以經濟特區為觀察點,隨著我國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立體開放格局逐漸形成,一個家門常開、兼容並蓄的開放中國,正加速與世界同頻共振、深度交融。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再次強調,「經濟特區處於改革開放最前沿」「率先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讓「舌尖上的節約」成為習慣——全社會營造...
    新華社記者 周自揚 攝(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讓「舌尖上的節約」成為習慣——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掃描  新華社北京8月20日電 題:讓「舌尖上的節約」成為習慣——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掃描  新華社記者陳俊、褚曉亮、孟含琪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助你飛翔,擁抱陽光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化德縣城區的啟航手工藝品有限公司,是一個專門為殘障人士提供就業崗位的車間。今年5月17日是第三十次全國助殘日,此次助殘日主題為「助殘脫貧 決勝小康」。「中國有幾千萬殘疾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探「微觀世界」 抓「關鍵變量」——我國科學...
    原標題: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探「微觀世界」 抓「關鍵變量」——我國科學家與量子「糾纏」的故事 新華社合肥10月27日電 題:探「微觀世界」 抓「關鍵變量」——我國科學家與量子「糾纏」的故事 新華社記者劉菁、陳芳、徐海濤 約一個世紀前,「上帝到底擲不擲骰子」的愛因斯坦-玻爾論戰,為人類開啟了量子世界之門。
  •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端牢14億中國人的...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農業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今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風險挑戰,全國上下眾志成城,防控疫情保春耕,不誤農時抓生產,堅持抗災奪豐收,為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提供了有力支撐。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不利天氣影響,中國糧食產量創歷史最高水平,達到13390億斤,連續六年穩定在13000億斤以上。今年豐收來之不易,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長江流域嚴重洪澇災害、東北地區連續颱風侵襲給糧食和農業生產帶來挑戰。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點亮希望 驅魔救人——全國醫護人員馳援湖北...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點亮希望 驅魔救人——全國醫護人員馳援湖北的故事  2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國廣大醫務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響應黨的號召,義無反顧衝上疫情防控第一線,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頑強拼搏、日夜奮戰,展現了對黨、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面貌。  以集結號為令,一批批醫護人員從全國各地趕赴疫情最嚴重的湖北,源源不斷持續增援,在荊楚大地為患者點亮一盞盞希望的燈,譜寫著一曲以生命赴使命的壯麗戰歌。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助你飛翔,擁抱陽光——助力殘疾人脫貧攻堅故事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  助你飛翔,擁抱陽光——助力殘疾人脫貧攻堅故事  新華社北京5月17日電 題:助你飛翔,擁抱陽光——助力殘疾人脫貧攻堅故事  新華社記者李鳳雙、管建濤、王建  今年5
  •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 在浙江省宗教界人士中引起強烈反響
    作為全省性佛教團體負責人,我將帶領全省佛教四眾弟子和信教群眾提振精神、克服麻痺思想,確保前期防控舉措不動搖,及時總結各地防控經驗,加強對地方佛教界的指導,進一步協助黨和政府將疫情防控阻擊戰進行到底,為助力復工復產貢獻我們佛教界的智慧和力量!
  • 蘭州高新區企業捐贈化肥 助貧困戶農業復產
    中新網甘肅新聞4月2日電(通訊員 李婉芸)春耕農忙正當時。4月1日下午,蘭州高新區留創園企業甘肅秦洲核與輻射安全技術有限公司向定遠鎮、連搭鎮捐贈欣達力有機肥10噸,助力兩鎮貧困戶疫情期間農業復工復產。蘭州高新區相關部門領導、定遠鎮、連搭鎮相關領導、蘭州留創園相關人員、甘肅秦洲核與輻射安全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參加本次捐贈活動。
  • 春風又綠江南岸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紀實
    「寧波舟山港在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硬核』力量。」考察中,總書記對寧波舟山港的肯定,讓浙江港口人為之振奮,也更加堅定了「建設世界一流強港」的信心和決心。  寧波舟山港在浙江海洋經濟發展中處於引領地位。近年來,寧波舟山港正是按照總書記的要求,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服務國家戰略中,打造世界一流強港。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雙11」歡樂「槽點」看變化
    新華社北京11月11日電 題:「雙11」歡樂「槽點」看變化  新華社記者王明浩、王井懷、慄雅婷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屆進博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提到,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我們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如何為新發展格局持續注入「消費力量」?今年中國消費領域又有哪些新趨勢、新動向?
  • 萬裡長江繪宏圖——習近平總書記滬蘇紀行
    30年來,浦東從一片阡陌農田中崛起,蝶變為一座現代化新城,時間的如椽大筆,在這裡書寫下了神奇的篇章。  從當年的最高建築、24米高的消防瞭望塔,到中國第一世界第二高樓、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廈——拔節生長的「身高差」,見證城市發展的日新月異。
  • 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道路奮勇前進 把上海浦東打造成社會主義...
    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出席慶祝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這是上海發展歷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大事。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高度評價浦東開發開放取得的顯著成就,深刻指明新時代浦東發展的戰略使命,為我們在新的起點上推動浦東高水平改革開放、在新的徵程上展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氣象,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 【總書記的話兒記心間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一周年】讓「甘味...
    【總書記的話兒記心間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一周年】  讓「甘味」特色農產品走向世界  要聚焦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覆蓋城鄉、功能完備、支撐有力的基礎設施體系,加快改造傳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
  • 習近平總書記的成長之路
    父母的奮鬥經歷,對習近平總書記的影響極其深遠。2001年10月,他在給父親88歲生日的拜壽信中寫道:「無論是白色恐怖的年代,還是極『左』路線時期;無論是受人誣陷,還是身處逆境,爸爸對共產主義的信念仍堅定不移,相信我們的黨是偉大的、正確的、光榮的。您的言行為我們指明了正確的前進方向。」習近平總書記還經常談起五六歲時隨母親買《嶽飛傳》《嶽母刺字》等小人書的故事。
  • 國家首席獸醫師李金祥授課:建好管好高標準農田 牢牢端穩中國人飯碗
    11月8日,國家首席獸醫師李金祥為正在我校舉辦的2019年第八期市縣農業農村部門負責人輪訓班——高標準農田建設培訓班,以《建好管好高標準農田 牢牢端穩中國人飯碗 》為主題進行了授課。課前,校長吳普特、副校長陳玉林與李金祥進行了會談。
  • ...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 「為祖國奉獻自己的青春和熱血」
    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的重要講話在西安各界青年中引發熱議,大家紛紛表示,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以實際行動回報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西安交大一附院感染科副主任劉小靜說:「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衛生院慰問當地醫務人員時指出,要加快補齊公共衛生服務短板,把各項防控措施常態化。
  • ...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高質量發展重要...
    2019年8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強調,要根據各地區的條件,走合理分工、優化發展的路子,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完善空間治理,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要形成幾個能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特別是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區,以及一些重要城市群。不平衡是普遍的,要在發展中促進相對平衡。這是區域協調發展的辯證法。」總書記深刻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