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你可知罪?」
大賣50億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片尾出現的彩蛋,將觀眾對《姜子牙》的期待值,提升到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新高度。
說實話,看過眾人力薦的《哪吒》之後,原本並不對國漫擁有什麼太大的期待,迪士尼風格的再延續,通篇的叛逆心理,以及毫無緣由的宿命論讓我覺得過於脫節。
但是《姜子牙》果然還是不同的,開篇伊始是「商周之戰」,揭開的是一道道關於時代的傷疤,雖然交錯著的畫面或有血液,或有禍亂,但所有關於「封神的故事」的恢弘感一揭而過。
北海的垂釣,英雄的遲暮,審判狐妖妲己的記憶在時年九十多歲的姜子牙心中不停喚醒。
天寒地凍,厚厚的白雪下掩藏了無盡的「不安寧」,垂直的魚鉤之下釣上了一條飛魚,隨即又放它離去。
最後談一談故事情節映射的政治含義。天尊們心中是沒有對錯善惡的,這符合掌權者們的心態。政治就是利益和站隊。想要一統三界並沒錯,大一統有利於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有利於人類文明進階,是符合多數人利益的,確實稱的上是「一切皆為蒼生」。至於是闡教統一還是截教統一,對於普羅大眾來說,差別甚微。統一後都是要照顧多數人利益制定規則教化眾生的。而統一過程中,免不了要犧牲一部分群體的利益甚至生命,不可能面面俱到,沒有流血犧牲。
成王敗寇,願賭服輸。
天尊犯的最大錯誤是用人不察、用人不善,沒有對核心成員交底。姜子牙做為大弟子那是絕對的核心嫡系,你的重大戰略謀劃要麼對其無保留交底,保證其知情權、照顧其建議權、賦予其決斷權。
知人善任,眾志成城。
如果你覺得他過於善惡分明、堅持原則、是非明辨、風骨傲然,貫徹不了你的思想、戰略。要麼你就換人啊,不讓他去主導封神大戰嘛,反正弟子眾多,不缺人才。真不行讓十二金仙上一位唄,哪個不比牙兒強,嗯?你又想保留核心班底,又想壯大派系力量;又想一統三界,又想蒙蔽操縱。怎麼好事全讓你一家佔完了?結果就是被自己嫡系倒戈一擊,跌落神壇。
機關算盡,得不償失。
總的來說,就是在所謂正道的約束裡,姜子牙一顆拯救天下蒼生心沒有被磨平,反而愈發的變得堅強,在追求自己內心同時,敢於同上層領導做鬥爭,最終修的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