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轉眼間就快到期末了,可孩子的成績仍是不上不下,有的家長採取"題海戰術",拼命給孩子做題做題,到頭來孩子不僅成績沒提高,反而越來越討厭學習;有的家長採取"閉關學習",將孩子關在房間裡學習,這種效果當然也不好。
我發現孩子在學習數學的時候總是遇到的困境是,很難學習區分平面形狀(2D)和立體形狀(3D),老師在課上純粹的講解並不能讓孩子對這些抽象概念徹底理解。
於是我開始在網上搜索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終於發現一個美國老師最喜歡的方式——思維導圖。
|最有效的"思維導圖",你了解過嗎?
什麼是思維導圖?
在專業術語中,思維導圖叫Thinking Map,它是一種幫助寶寶發散性思維最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
對於年齡還小的孩子來說,他們對於圖片、圖形的敏感度首先要高於文字,所以在學習一些抽象、難以理解的概念時,最適合用思維導圖幫助孩子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和記憶自然就簡單多了。
在我看來,思維導圖更像一種視覺提醒,幫助孩子將複雜的概念和知識點圖像化、可視化,形成有利於理解的知識網。
比如在剛在談到學習平面圖形(2D)和立體圖形(3D)時,就可以設計一款Bubble Map氣泡圖,氣泡圖的中心寫上2D或3D,周圍畫著屬於2D或3D的圖形。
我發現,比起理解書上的文字和瘋狂做題,孩子能更快地掌握這一概念!
在美國,思維導圖分為了8個類別:Circle Map圓圈圖、Tree Map樹狀圖、Bubble Map氣泡圖、Double Bubble Map雙重氣泡圖、Flow Map流程圖、Multi-flow Map 多重流程圖、Brace Map括號圖和Bridge Map橋型圖。每一種思維導圖適用於不同的思維模式。
|當思維導圖遇上"數學概念",會形成什麼化學反應?
很多孩子學不好數學,就是因為少了一些對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思考,只去死記硬背課本上的概念。
(一)思維導圖可以讓抽象的知識變得可視化、易於接受!
1.圓圈圖(Circle Map)
圓圈圖是最簡單易懂的一種思維導圖,主要有兩個圓圈組成,中間確定主題,然後外圈則用圖畫或問題對主題進行一個簡單的定義。
圓圈圖非常適合孩子進行總結歸納,快速記憶關於某個主題的知識點,比如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就可以利用下面的院全體,將某個數學概念進行快速歸類和記憶。
比如在中間的圓圈寫上5,然後在外圈寫上關於5的不同表示方法:圖示、加法、減法、乘法,還有我周圍的小朋友有5歲的!通過這樣的方法,有助於發展孩子的發散思維。
2.樹狀圖(Tree Map)
樹狀圖更適合對知識點進行分類和歸納。它就像一棵樹一樣由主幹延伸出若干枝幹,將物體分門別類地表示出來:樹幹代表主題知識點,而延伸出來的樹枝就是不同的分類歸納。
比如孩子在學習乘法時,我們就希望孩子能夠靈活一點,不要只拘泥於一種算法,就可以使用樹狀圖,分類乘法的五種運算方式:陳列法、跳躍計數法、分組法、重複加法法和乘除法的相反運算。
(二)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孩子更快掌握!
3.氣泡圖(Bubble Map)
氣泡圖主要是在中間的大泡泡上先定義一個主題,周圍的泡泡裡是關於這個主題的描述,適合突出主題的特徵。
比如我們三角形有什麼特點?我們就可以利用氣泡圖,讓孩子發揮想像,將生活中有關三角形的圖形都思考一下,然後列在周圍的泡泡。
4.雙氣泡圖
雙氣泡圖就是氣泡圖的升級版,當我們把兩個氣泡圖放一起時,就形成餓了雙氣泡圖。它的好處在於不僅可以清晰地列出主題的特徵,也方便我們對比和類比兩種主題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比如我們同樣教孩子認識學習數學形狀,就可以用雙重氣泡圖來對比兩種形狀的異同。就像中間的兩個泡泡是梯形和六邊形,中間的泡泡是兩者相同的地方,比如都屬於2D、都有好幾個角好幾條線等等,而四周的泡泡則是專屬於這個事物的特點。
我們還可以用雙氣泡圖比較數字大小!同樣能夠更好地提高孩子對數字的敏感度。
5.橋狀圖(Bridge Map)
橋狀圖主要用來表述事物之間的相關性,比如在橫線的上方和下方是一組具有關聯性的事物,然後用標了"as"的小橋梁連接起相關性的兩個事物,非常適合"舉一反三"的發散思維訓練。
比如我們在學習乘法時,我們希望孩子不是死記公式,而是能了解其背後含義,這時候就可以用到加法和乘法之間的關聯,比如2×6就是兩個6相加(6+6)。
6.流程圖(Flow Map)
流程圖的含義是按照順序,列出事物的發展規律、內在邏輯。有利於幫助孩子在一類問題的複雜過程中釐清思路。
比如有道題目這麼說:我把一個數字放進袋子裡,數字在15-20之間,它是一個偶數,而且不是16,請問這個數字會是什麼?
這種蘊含複雜邏輯思考的問題,我們就可以利用流程圖,將我們的思考一步步列在上面。
7.括號圖(Brace Map)
我們小時候看老師板書的時候經常會用大括號,這其實也是思維導圖的一種,強調的是整體與局部的關係。
在數學課或者很多數學習題、課本上都會用括號圖來做數字的分解,比如表示5的分解,就可以分成2和3,4和1等等:
8.多流程圖(Multi-Flow Map)
也叫因果關係圖,有利於幫助孩子找出一件事情發生的原因和結果,中間的方塊是發生的事情,左邊的方塊是發生的原因,右邊的方塊是產生的結果。
我們可以一起看一個數學例子,左邊的一排數字,分別加上2,會得出什麼數字呢?我們利用多流程圖,將3+2=5、1+2=3、4+2=6表示在了思維導圖上,我們還可以進行逆向思考,將左右兩邊的數字調換一下,那麼中間的方塊就要從+2變成-2。
|其他學科也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學習
思維導圖不知適用於抽象的數學概念,它還可以在很多學科面前發揮用武之地,只要你想,都可以讓思維導圖發揮作用。
比如在英語學習上,我們可以利用樹狀圖,幫助孩子分析故事裡的主人公:
1.能做的事(can),比如技能、特長、愛好等;
2.擁有的東西(have),比如朋友、金錢等;
3.是什麼樣的人(are),比如善良、有愛心、勇敢等。
比如在科學學習上,我們要幫孩子比較蜘蛛和蝙蝠的異同,既可以用雙重氣泡圖,讓孩子在中間的氣泡中寫上他們的相同點,在周圍的氣泡中寫上他們的不同點,通過比較更好地記憶兩者的特點。
我們很多都不是第一次接觸思維導圖,在之前的文章裡也有寫過思維導圖對於學習效率的幫助以及在情緒管理中發揮的作用,但是我們發現,只要我們細心觀察,會發現思維導圖在很多領域都可以創新運用,所以,掌握好思維導圖的核心用法,就可以變成一個工具,在孩子的學習、人際交往、未來的生活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我是豐雨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