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73歲的汪明荃在街頭撿垃圾,烈日下滿頭大汗,精神狀態很好。
汪明荃算不上風華絕代,但香港人對汪明荃有很特殊的感情。因為她是香港第一代電視藝人,粵劇出身半路出家,對香港娛樂業發展功不可沒。
汪明荃和趙雅芝
香港作家亦舒說:
今年,香港著名藝人汪明荃入行53年。1985年,38歲的汪明荃在央視春晚上,唱了《萬裡長城萬裡長》等3首歌,仿佛仍在昨日。
來自鄉下,個性好勝
汪明荃1947年生於上海青浦,童年在上海度過,10歲去了香港。
她上海話說得好,有過去年代的風情,又軟又糯。成功後,汪明荃帶著母親和弟弟到青浦尋根。
1967年中學畢業,汪明荃以第一名的成績,考進麗的電視訓練班,成為首批學員。
學習了一段時間,指導老師說她很有天賦,鼓勵她進入影視圈發展。
汪明荃其實一直很自卑,覺得自己從鄉下來,沒有什麼才藝。但她個性好勝,別人說不行,更要做到最好。
激情四射,樹了個標杆
1968年,汪明荃拍了電視劇《四千金》,嶄露頭角。
汪明荃是電視臺自己培養的第一批藝員,很受重視。
她那時很拼,每天除了工作還是工作。最忙的時候,經常睡在片場。
電視臺之間競爭激烈,要搶收視率,剛拍好一集電視,馬上就播出,催著往前趕。
汪明荃仗著年輕,激情四射,拍完一部電視劇,不僅不感覺累,反而會很興奮,再精力飽滿地投入到下一部劇中。
汪明荃曾說,「我不是隨便混混的,作為第一代藝員,我是樹標杆來的。」
「阿姐」,無線電視的「法寶」
無線電視(TVB)老闆邵逸夫一直在招攬人才,1971年4月,終於把她挖了過去。
汪明荃以驕人的成績,被視為TVB「鎮臺之寶」,或者說主持人的「大姐大」。
汪明荃曾兩次逆轉無線劇集收視率:一是《家變》,二是《千王之王》。
1977年,汪明荃在110集的家族劇《家變》裡,主演女強人洛琳,在香港掀起女強人熱潮。
1980年,麗的電視臺《大地恩情》熱播,無線電視收視率下降,落於下風。
於是,邵逸夫果斷停播《輪流轉》,推出了正在拍攝的《千王之王》,但是,開播時只完成了五集。
本來,劇組只有謝賢、楊群等人,因為要「打仗」,臨時加上了汪明荃,因為汪明荃能戰鬥,影響大,是收視保證。
汪明荃和鄭少秋劇照
《千王之王》之後,汪明荃就叫「阿姐」了。
大導胖子王晶說:「阿姐」是我取的,不是說她囂張,是說她開始有大牌演員的氣場。
80年代初,TVB拍攝系列金庸古龍劇,汪明荃在《書劍恩仇錄》飾演霍青桐,在《倚天屠龍記》飾演趙敏,在《楚留香》飾演沈慧珊等。
尤其是《楚留香》播出後,麗的電視在競爭中潰不成軍。
麗的電視臺高層感嘆:「汪明荃一人拉走了10點的收視……」
從此,汪明荃成為無線手中的一個「法寶」。
和趙雅芝、鄭少秋合影
參政,灣灣封殺她10年
1980年,廣東提名汪明荃當選全國人大香港代表,開啟參政之路。
30年參政,她參會考察,建言建策。充分展現了她愛國的一面。
從政,也讓汪明荃失去了一些利益,但她從不後悔。當然這與臺灣有關。
和邵逸夫參加活動
80年代初,香港娛樂市場主要在臺灣,臺灣當局對在內地拍影視劇的演員都要封殺。而汪明荃都從政了,受打壓就更嚴重了。
所以,10年間,汪明荃都沒法參演影視劇,只能在無線電視當主持人,演藝事業受到極大影響,
但她從不後悔,而且有大智慧:「我就是從內地到香港的,我都戴過紅領巾,那是我的國家。」
在受灣灣打壓的那幾年,汪明荃去學了粵劇,拓寬了發展之路。
學粵劇,弘揚傳統文化
汪明荃在香港被稱「阿姐」。但她乳名叫「小妹」,小時候跟著祖父母長大。
汪明荃從小喜歡戲曲,喜歡看黃梅戲、川劇、京劇和崑劇。
1988年起,她被臺灣影視市場封殺,在10年時間裡,她放下明星光環,學習了粵劇。還跟羅家英組建「福升粵劇團」。
1992年,汪明荃在前輩支持下,被推選為香港八和會館第一位女主席,連任6屆。
她培養粵劇新人,爭取政府優惠政策,找經費和長笛,為粵劇傳承奔走。
終於,香港文化地標「新光戲院」重生,香港高山劇場成立粵劇中心,西九戲曲中心建成。
復出拍戲,《創世紀》扮演女強人洛琳
結語:回歸後,汪明荃煥發藝術青春
香港回歸後,汪明荃重返螢屏,出演TVB大劇《創世紀》,開啟在影視界的第二春。
汪明荃和羅家英
2017年,在央視中秋晚會,在香港回歸20年文藝晚會。汪明荃唱起了《萬水千山總是情》,活力四射,寶刀不老。
早在1985年,汪明荃就患上了甲狀腺癌,積極治療,沒有擴散。2002年,她又患上了乳腺癌,因發現早,積極治療,恢復得很好。
汪明荃和羅家英
汪明荃跟羅家英相識相知30餘年,一路經歷風雨,愛情感人。
在此祝願兩位老人幸福相伴,長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