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拿出1000萬扶持數字出版項目 這家出版集團如何推進數字內容...

2020-12-26 未來網

  未來網北京12月23日電(記者 謝青)"從2017年開始,集團每年拿出1000萬來扶持數字出版的項目。"安徽省的老牌出版機構安徽出版集團董事長王民在第十屆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上提到了數字內容建設的重要性。

  據《2019-2020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顯示,2019年,國內數字出版產業整體收入規模為9881.43億元,較上年增長11.16%。

  在產業規模接近萬億的發展形勢下,王民決策帶領集團在數字內容上發力。他介紹說,安徽集團按季度召開數字內容推進會,旗下所屬的將近十家出版單位每家必須設立數字出版專門的機構,明確分管社長、總編輯,對數字精品內容項目實行發現一批、儲備一批、扶持一批的政策。

  第十屆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上,安徽出版集團董事長王民做主題演講。(未來網記者 謝青攝)

  "四種變化":疫情催動行業變局

  當前疫情正在悄然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新一輪數字經濟浪潮的到來,出版形式、閱讀方式、商業模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而也推動了圖書報刊出版向數位化轉型,以讀的時代變到聽、看、玩等體驗上來。

  "各類融合內容的密集出版,以及全媒體出版日新月異,"王民認為,出版人要思考如何以創新的思維、以全新的模式,用與數位化新形式相適應的方式方法來做文化產業,在"四種變化"中做好布局。

  疫情對出版的改變是深遠的,出版的機構、實體書店、全民閱讀的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王民提到,首先變化的就是傳播方式。疫情期間紙質圖書的編、印發等環節脫節,實體書店停擺,接觸式傳播渠道受阻,人們閱讀方式的線上化催生數字閱讀爆發式增長,成為2020年的重要特色。

  "其次是內容需求之變,疫情爆發之後,大眾對疫情了解、防範等需求極速上升,形成抗疫出版和閱讀的熱潮。"王民注意到,這段時間與疫情有關的書籍,引起讀者熱切關注。人們在滿足健康防疫、知識學習、信息獲得需求之外,越來越關心健康、安全、環境等方面的信息。

  此外疫情也帶來了產業形態之變。疫情持續衝擊下,生產周期拉長、印製成本增加、實體渠道下滑,對作者、編者、印者到讀者、賣者等整個產業鏈形成了衝擊,對傳統出版的生產模式、管理模式、盈利模式都帶來了挑戰。

  與這些新變化相比,王民提到,出版行業還面臨供給結構嚴重不適應、有效供給不足的情況,需要進一步運用現代化科技手段,創新業態,豐富產品供給、優化供給結構,提升圖書內涵和質量。

  最後王民提到競爭格局之變,出版單位在內容上面臨嚴峻衝擊,不僅大量新的網絡直播公司加入內容變現,一些網際網路頭部頭牌企業也運用資本分一杯羹。王民認為,傳統出版亟待打破既不掌握數據,更不會挖掘數據的短板,要讀懂讀者的個性化多元化的需求。

  "這不僅是營銷創新,也是內容創新的重要支點,同時也是數字出版的生命力所在。"王民如此強調道。

  "由點到面":數字出版搶布局

  在意識到數字內容的重要性後,安徽出版集團也在不斷地探索和實踐。據王民介紹,目前集團已經給予了25個重點精品數字內容建設以資金支持,部分項目已落地應用,產生效益。

  對於傳統出版產業轉型數字出版,王民深有體會的就是要切實確立考核辦法和扶持力度。因此,安徽出版集團重點加強電子書、有聲書建設,通過提高考核權重、修訂考核指標,推進數字產品開發,激勵引導精品數字內容製作運營。

  在以數字內容建設為核心下,王民重點提到了數字教育的龍頭作用。記者了解到,安徽出版集團已經培育出IR繪本、豚寶寶學前藝術教育課程到K12的全系列產品。涉及配套音頻、手工玩具等1200多個互動式電子課件,目前已有六千多家幼兒園使用。

  主打數字教育服務全媒體平臺的"時代教育在線",被列入安徽省基礎教育資源庫,並已在省內多個市縣落地等。

  此外,安徽作為歷史文化名省,安徽出版集團還致力於在傳統文化數位化上創新。打造了安徽基本古籍庫,對歷史文獻全部進行數位化和資料庫建設,建立古籍文獻數據資源戶,為用戶提供權威、專業、便利的古籍數字資源在線查詢研究等。

  王民舉例說,"百年逐夢大別山"融合出版項目,包含富媒體的電子書、有聲讀物、短視頻,文創IP以及電子商務。"雲戲黃梅項目",則是通過動畫、視頻、音頻、微課、遊戲、文創等多種線上表現手法,結合線下運用、聲光電技術,全息投影、IR增強現實等高科技和舞臺技術手段,去進行進一步的打造。

  同時王民還提到要拓展出版產業鏈,傳統出版集團可以攜手國內外動漫巨頭,圍繞頭部IP進行文化內容資源立體開發,向受眾提供高品質動漫IP衍生品,延伸出版產業鏈。

  據介紹,圍繞文化藝術板塊提供藝術策展、藝術出版、文創衍生、藝術培訓等配套服務,圍繞智慧城市自主研發慧和平臺,廣泛應用於智慧校園、文化旅遊、智慧園區、社區、文化建設等數字經濟產業鏈等。

  王民表示,出版一定要靠融合發展,而數字出版是融合發展的一個有力的手段。"十四五"期間,融合出版產生的經濟效益會越來越明顯,傳統出版業需要形成由單一到多元,由紙媒到全媒,由視聽到互聯的出版傳播格局,增強傳播能力,拉長閱讀的產業鏈。

相關焦點

  • 數字出版走向全產業鏈融合 傳統出版如何應對?
    此時,中國的數字出版資本市場暗湧不斷: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2012年年報顯示,數字出版首度盈利,利潤率較高的《數字課堂》光碟賣出了1500萬張,這是存量內容資源數位化之後的一個重要突破。  按照新聞出版總署的規劃,中國第十個數字出版基地今年1月在安徽落地,數字出版從早期技術企業的「單打獨鬥」開始走向全產業鏈融合發展。
  • 番茄小說首次亮相數字出版博覽會,榮獲數字出版年度「優秀品牌」獎
    2020年12月20日-22日,第十屆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圓滿舉辦。番茄小說作為新興數字出版企業及數字閱讀平臺代表,首次亮相數字出版博覽會,不僅為數博會注入新鮮活力,更為「如何以數字內容共建共享推動全民閱讀再升級」提出了「番茄方案」,引起與會嘉賓及行業內的關注與討論。
  • 2020北京數字出版精品內容推薦會正式拉開帷幕
    數據發布 繼往開來本次北京數字出版精品內容推薦會正值「十三五」和「十四五」的歷史交匯點,活動主辦方從「全領域」、「促合作」、「深發掘」三大角度出發,設置了「2019數字出版年度行業報告發布」活動環節。在活動所發布的行業報告中,2019年北京市數字出版產業收入規模達2819.95億元,比上一年增長了21%,其中在線教育與網路遊戲表現突出,而網路遊戲、網絡文學、數位音樂等細分領域在北京市出臺的多項相關政策的指引下得到了突破性發展。與此同時,北京市傳統出版企業數位化轉型也在深入推進。未來,北京市將積極落實五新政策,推動兩區建設,再創數字出版創產業發展新高度。
  • 我國數字出版產業極具活力
    開幕會上,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了《2019—2020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數字出版產業既往發展情況進行梳理與總結,介紹我國數字出版的最新趨勢。中宣部副部長張建春指出,近年來,我國數字出版產業蓬勃發展,2018年被列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目錄,2019年產業收入規模超過9800億元,產業形態不斷豐富,優質內容供給不斷增強,已成為出版業發展的生力軍和文化產業極具活力的領域。數字出版的蓬勃發展,是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體現,是文化與科技融合的生動寫照。
  • 2019年國內數字出版產業收入規模達9881億,5G、雲計算等推動與內容...
    閱文集團版權運營收入同比增長341%,達到44.2億元,首次超過其在線閱讀收入。[2]2019年以來,網絡文學IP影視改編日益成熟,先後湧現出多部在收視和口碑上都有上佳表現的作品。    (三)數字教育加速向規範化、智能化發展    2019年以來,我國教育信息化持續加快推進,數字教育出版智能化、規範化的良性發展環境逐步完善。
  • 網絡作家仰賴數字出版收入天差地別
    貝塔斯曼集團首席數字官韓訊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  據記者了解,2006年貝塔斯曼退出了日漸衰落的實體書店業務,加大了向數位化領域的轉型。2012年前三季度,貝塔斯曼公司總計收入114億歐元,同比增長5.7%,貝塔斯曼集團執行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瀚韜將這樣的高盈利能力歸功於數位化轉型的成功,他表示,傳統的印刷業務對業績增長已有掣肘跡象。
  • 第十屆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在京開幕
    田雨昊 攝   中新網北京12月22日電 (陳杭)第十屆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21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開幕。博覽會全方位立體式展示數字出版新技術、新模式和新服務,有100種產品入選出版戰「疫」數字內容精品展,50種產品入選助力脫貧數字內容精品展。
  • 第十六屆深圳文博會數字出版展示交易會 | 浙江華雲文化集團
    文博會展商巡禮——浙江華雲文化篇華雲文化:打造多元內容生態系統作為國內領先的泛娛樂文化內容運營商,華雲文化多次參加深圳文博會,致力於向大眾展示新媒體時代的優質內容,並通過優質內容驅動品牌增長,持續推進行業與平臺創新,打造多元內容生態系統
  • 57家數字閱讀平臺及數字出版企業提供免費閱讀助力戰疫
    全國57家數字閱讀平臺及數字出版企業積極行動,製作上線了「免費閱讀,共克時艱,取得戰『疫』勝利」閱讀專區,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有力支撐。倡議發出後,截止2月7日,得到全國57家數字閱讀平臺及數字出版企業積極響應,並製作上線了「免費閱讀,共克時艱,取得戰『疫』勝利」閱讀專區,推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預防手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護手冊》及相關科普防疫內容;精選優質電子書和網絡文學作品約數十萬種;有聲讀物約4萬種;音頻約40萬個;視頻約10萬段/集,課程分別約18000門近10萬個小時;近些年積累的大量學術文獻和雜誌等。
  • 中文在線集團舉辦20周年慶典 攜手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推動出版行業...
    12月22日,中文在線數字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文在線」)與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戰略合作籤約儀式暨中文在線成立二十周年慶典舉辦。,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副院長張立,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董毅敏,中文在線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童之磊,中文在線集團董事、常務副總裁謝廣才等領導和部分行業夥伴出席慶典,並見證此次戰略合作協議籤訂。
  • 第十屆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在京舉行
    12月21日上午,第十屆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在京開幕。本屆數博會為期兩天,線上線下同步舉行。線上展覽設有數字閱讀、數字教育和知識服務三個專題展區以及出版戰「疫」數字內容精品展、助力脫貧數字內容精品展兩個主題展。
  •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課題組:2019年中國出版業發展報告
    儘管出版界在討論「大暢銷書時代終結」,但2019年的「小爆款」暢銷書以其優質內容在圖書市場掀起漣漪: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僅有兩萬字的中篇小說《流浪地球》,摘得中國科幻銀河獎特等獎,帶起了一撥「科幻熱」。「華為事件」使得《美國陷阱》成為熱點,銷量超過40萬冊。《人生海海》上市1個月發行60萬冊。《埃及四千年》上市7天首印的1萬冊售罄。
  • 北京出版集團全面發力
    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北京出版集團黨委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周密安排、積極行動、認真履職,第一時間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對疫情防控工作進行研究部署。平臺包含北京版教材數位化教學資源,內容豐富並具有系統性特點。所有資源與京版教材每一單元、每一課時高度匹配。全部資源由學科專家審定,確保內容正確性和安全性。資源類型包括微課、視頻、互動練習、習題、教學設計、教學課件、教學反思等,資源總數達到萬級以上。
  • 2019年整體收入同比增11.16% 我國數字出版產業極具活力
    12月21日至22日,第十屆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在京開幕,本屆數博會由國家新聞出版署、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指導,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北京市委宣傳部共同主辦。開幕會上,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了《2019—2020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數字出版產業既往發展情況進行梳理與總結,介紹我國數字出版的最新趨勢。
  • 民營出版 這是最好的時代——民營圖書出版行業深度
    3.3.1 成功案例:閱文集團《擇天記》—線上線下結合,從上遊到下遊進行IP全產業鏈開發   我們以閱文集團旗下《擇天記》的成功案例,來說明掌握上遊IP源頭的民營出版類公司,如何通過線上線下結合,從上遊到下遊實現IP全產業鏈開發。
  • 數字出版整體向好 掌閱科技優質內容版圖不斷擴大
    12月21日,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2019-2020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中顯示,2019年國內數字出版產業整體收入規模為9881.43億元,較上年增長11.16%。其中移動出版在數字出版領域的主力軍地位穩固,移動出版包括移動閱讀、移動音樂、移動遊戲等規模為2314.82億元。
  • 2019國內數字出版產業收入規模逼近萬億元
    12月21日,第10屆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暨中國數字內容服務大會在京開幕。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發布最新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國內數字出版產業整體收入規模為9881.43億元,整體收入規模持續增長,較上一年度增長了11.16%。
  • 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理事長孫壽山:追求高質量發展,書寫新時代...
    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理事長孫壽山12月17日,由國家新聞出版署主管,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廣州開發區管委會主辦,中國音數協遊戲工委、中共廣州市黃埔區委宣傳部、黃埔文化(廣州)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黃埔文化(廣州)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2020年度中國遊戲產業年會大會在廣州舉辦。
  • 網絡時代書店如何留客?這間香港的出版集團有妙招!
    面對新規則,傳統行業如何生存?聯合出版集團在港深耕文化出版,歷經行業變遷,積極探索新思路,為傳統行業注入新活力。在訪問中,一位中年讀者動情地說,知道出版行業市道艱難,但不願看到樓下的書店都變成珠寶店、地產代理,希望聯合出版集團擴大經營,延續和提升書店的百年服務。導入科技新手段,激發文化創新力在商務銅鑼灣圖書中心收銀臺,一位讀者拿出手機,「嘟」一聲,便用蘋果Pay完成付款。
  • 一周記丨「讀者·新語文」入選2020年度數字出版精品項目
    「讀者·新語文」 入選2020年度數字出版精品項目國家新聞出版署近日發布了2020年度數字出版精品遴選推薦計劃入圍項目,《「讀者·新語文」中小學閱讀與寫作教育平臺》入選2020年度數字出版精品項目。「讀者·新語文」中小學閱讀寫作教育平臺是讀者出版集團在媒體融合發展和數字出版方向轉型發展的重要融媒體平臺,也是「讀者·中國閱讀行動」全民閱讀工程的項目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