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抓住一杯水,但我無法抓住大海,當我提筆寫李敖的時候就是這種感覺,像一個懵懂的孩子面對波瀾壯闊的大海,茫然不知所措。如果讓我給他畫一幅肖像,我會讓他一手拿著嬌豔欲滴的玫瑰,一手握著寒光閃閃的軍刀。
玫瑰是用來捧給心愛的美人的,軍刀是用來上陣殺敵的。
近期傳出李敖得了腦瘤的消息,醫生斷言他活不過三年,我情願相信醫生是在跟我們說謊。一個笑傲天地的英雄即使倒下,身後也會有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永遠流傳著他的風流和風骨……
李敖是《三國演義》裡的趙子龍,單槍匹馬縱橫馳騁於萬重圍剿中,凜然獨立面不改色,令敵軍聞風喪膽丟盔棄甲。他又是《天龍八部》裡的風流多情的段正淳,一路走來,桃花朵朵開,令無數佳人竟折腰。
一九三五年四月二十五日,李敖生於哈爾濱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其父李鼎彝乃中國頭號大學北京大學畢業生,是胡適的高徒,當時一年全國才錄取三百多名,所以李鼎彝絕對是萬裡挑一的青年才俊。
肥沃的土壤才能成就參天大樹。李敖出口成章的才子之氣正是受其父影響,父親言談中儘是蔡元培陳獨秀魯迅等轟動一時的風雲人物,潛移默化中,李敖也沐浴了五四新時期的春風化雨。
李敖天不怕地不怕的俠士之氣則受了他爺爺李鳳亭的影響。
有一個故事是說,爺爺七十多歲時和老大兩口住在郊區。一天晚上,被一夥土匪包圍,在牆外高叫開門。大爺、大娘已嚇得面無人色,但是爺爺卻鎮定異常。他下令大爺、大娘在室內大聲吹警笛,自己卻拿起一根張飛用的武器——丈八蛇矛,從前門跑到後門、從後門跑到前門,向土匪呼嘯叫戰。土匪們沒有想到:居然會有這樣一個倔強不怕死的老頭兒,手拿丈八蛇矛,保衛家園,毫無讓步之意。俗話說:橫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大概他們被這種從來想像不到的英勇行動震懾住了,最後只好撤退。
這種臨危不懼、處亂不驚、不畏強暴的大勇,亦對李敖的思想產生極深的影響。成年後他八面樹敵、以一人敵一黨,受到政治迫害後,在法庭上、在監獄中、在刑求時,都以釋迦牟尼和耶穌自許,表現得泰然自若、視死如歸,這種大勇,實有前因。他在回憶錄中曾夫子自道:「我生平在勇敢、強悍、精明、厲害、豪邁上,常『有乃祖風』,也是由佩服爺爺而來。
一九三七年 , 李鼎彝因不甘亡國奴的屈辱生活舉家遷到北平。從李敖小時候身著西服的照片看,他當時家境應該是中等,那時候能照得起相的有幾個。
一九四二年 ,李敖入北京新鮮胡同小學。
《魯豫有約》曾做過李敖的專訪,並邀請李敖小學同學講述他的童年往事。有個同學說李敖從小就是刀子嘴,喜歡和人爭論,不把對方駁倒絕不退兵,最後打敗校園無敵手,沒人敢跟他較量了。可見李大師從小就是個不認輸不服軟的小鬥士,這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為行為規範的中國確屬異類。
一九四八年李敖小學畢業,以第一名考入北京市立第四中學。現在的四中校長劉長銘曾在電視節目中出示過李敖的學歷證明,但對其成績單卻一再掩飾,足見李敖雖有極高的天賦,卻不是書呆子,只一味死讀書,所以四中成績平平不足掛齒。
北京四中沒待多久,因時局變動,李敖又於一九四九年考入上海市緝規中學,在此李敖曾做過一件轟動校園的流血事件。因為北京小學沒有英語課程,而上海小學四年級就開設了英語課,所以初來上海,他就被同學們譏笑英語差勁,是土包子,李敖不甘受辱,拔刀相向,刺向同學。因此被學校處分,記了一過。
一言不合就動刀子,這就是少年李敖,是讓老師頭疼的暴力學生。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你打我一拳,我還你兩拳。在李敖的人生字典裡從來沒有吃虧是福的格言。
一九四九年四月十二日由於國民黨兵敗,李敖全家遷到臺灣,從此後,只能隔著一灣茫茫海峽與故鄉遙遙相望,淚溼羅巾夢不成。據說李敖乘船帶走了藏書五百餘冊,愛書如命嗜書成性的習慣伴隨李敖走過人生的動蕩年代並一直到白髮蒼蒼。
來到臺灣後,李敖進入他爸執教的臺中一中,可念著念著李敖就背起書包揚長而去,退學了,原因是他看不上那幫老師,看不上學校死板落後的教學體制,不陪你們玩了,我自己在家學習,自學成才。
老爸是個開明家長,並未動雷霆之怒,而是敞開家門,歡迎你回來。
一九五四年 ,李敖不負眾望考入臺灣大學法律專修科,進來之後,他發現這個法律課程不和口味,既然不想吃就換餐館,他毅然自動退學,重頭開始複習再考。
你可能想,那可是臺灣一流高校,不是旅館想進就進想出就出,可是李敖非同小可,重整旗鼓竟然重新考入臺灣大學歷史學系。人生不是用來低頭哈腰的,是用來翻轉的,不滿意就退貨,我選擇我喜歡。
大學時代的李敖與眾不同,別人都西服領帶,他一襲長袍風度翩翩,經常鑽進圖書館埋頭苦讀,剛開始大家聚攏來把他當稀有動物,但此人恃才傲物眼高於頂誰也看不起,且鐵齒銅牙三言兩語就能罵你個體無完膚,大家又都紛紛避讓,視之為洪水猛獸。
大學畢業應徵入伍,上級要其加入國民黨,想要提拔他,可他白眼一翻,誓死不加入。他痛恨國民黨,說他們的軍隊是轉進特色,一打起仗來就向後轉,然後向前進。領導一看這小子挺硬,就威脅說,不入黨就派到前線去當烈士,難道你不怕死嗎?李敖說,我怕死,但我更怕國民黨。
現實生活中,為了生計,有時我們不得不違心接受一些事,明明不喜歡這個領導,但為了保住飯碗不得不笑臉相迎,馬屁拍得鎮山響。明明不喜歡那個男人,但看他家境殷實只能由著野豬拱牡丹。我們漸漸學會了妥協,拒絕的細胞慢慢退化。不為五鬥米折腰,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化為夢中的鏗鏘誓言,醒來依舊踩著自尊過日子。
這種日子也許會讓你歲月靜好,波瀾不驚,但也失去了原有的人性風景,不能隨心而動,壓抑著內心的火焰,在別人的讚許裡苟延殘喘,本性的自由支離破碎,就像籠子裡的鳥,雖然溫飽不愁,但也失去了翱翔天宇的酣暢快樂。如果忘了我們當初的豪言壯語,淪為別人的複製品,應聲蟲,這樣的人生難道不是一種失敗嗎?
一九六一年 二月五日,李敖在澎湖退伍。八月十八日考入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一年級。論文答辯時,面對才氣縱橫的李敖,連臺大教授都甘拜下風,誰也不敢向其發問,只問了一句以後還穿長袍嗎就草草了事。
我行我素是需要強大的能量做支撐的,一無是處只能任人擺布,若逆流而上只能被無情拍到沙灘上。所以,在強調自尊前,請先學會自強。
李敖說:如果在「偽君子」和「真小人」之間必須選擇一個,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後者。這種性格使我在許多事情上表現得「一馬當先」——當先去做「壞人」。最顯著的一個例子是我二十歲時父親的去世。我父親死後,按照傳統,要燒紙、誦經、拿哭喪棒彎下腰來裝孝子,可是我不肯這樣為「弔者大悅」去做「偽君子」,我的喪禮改革在二千人的送葬場面前挨了臭罵,可是我不在乎——我是「真小人」!
父親李鼎彝在李敖剛滿二十歲時就不幸因病去世,李敖力排眾議,面對三千人的不解與反對實行葬禮改革,據說當時他的老師鄢曾蔭先生就不同意,並好心的勸他說:「李敖,你讀書明理,按古理,不能這樣幹吧?」他說:「按古禮,按《易經》,是喪期無數;按《墨子》是我母親要殯葬;按《禮記》是我父親不能火葬……」他老師說不過李敖,最後只好作罷,按照李敖的方式進行葬禮。
傳統的東西是用來重新安裝的,那些生鏽的零件該扔的就得扔,不然機器是不能正常運轉的。中國人的觀念裡,葬禮越隆重表示越孝敬,實則既勞民又傷財,有這點錢為什麼不在父母生前拿出來或者改善生者的生活。說白了就是表演給活人看,是偽君子的行為。
初戀時我們不懂愛情,但那時候的感情卻是真摯純潔的,像水晶般晶瑩剔透,像瀑布般毅然決然不顧一切。
李敖在大學時遇到了集美貌才華於一身的羅,兩人志同道合情趣相投,據說高中時的一次文學大賽中,羅是金獎,李敖是銀獎。兩人本應該比翼雙飛,可天不遂人願,思想保守的羅母早就聽聞李敖特立獨行狂妄自大,堅決不同意他倆來往,於是棒打鴛鴦,兩人揮淚分手。
一往情深的李敖萬念俱灰,七魂六魄全隨小羅而去,沉重打擊下他絕望地服下了一瓶安眠藥,幸虧同學及時發現送到醫院救治,不然就沒有現在的笑傲江湖而成了梁山伯與祝英臺了。
都說李敖風流多情,殊不知他從不濫情,每一段感情他都全心投入,痴情不改,那種為愛可以赴湯蹈火的品格,哪個女人不為之傾倒。
《文星》雜誌的一篇《老人和棒子》讓李敖在文壇初露鋒芒,他主張自由主義全盤西化,面對蔣介石父子的獨裁統治,他亮出了雪亮的軍刀,刀刀見血。
一篇篇針砭時弊毫不留情的文章如狂風席捲臺灣,令當權者汗毛直豎怒髮衝冠,隨即將李敖以叛亂罪關進大牢,刑期十年(後遇蔣介石病故減刑)。當時李敖正值三十五歲的壯年時期,如日中天忽遭烏雲密布。
不就是坐牢嗎,李敖一笑置之,他主動選擇了住黑牢,何為黑牢,就是把你關進小黑屋鎖起來,不讓你出門,不讓你看書寫作不讓你接觸任何媒體,唯一跟你親密接觸的就是蟑螂白蟻等想吃你肉的小動物。
李敖不愧是精神上的超人,他沒有就此沉淪,而是釋放了靈魂,你可以禁錮我的身體,但禁錮不了我的思想。他把時間交給了思考,對真理的冥想。
後來,李敖在北大演講時講到了自由主義的真諦。他說自由主義最重要的第一個層面是你的心靈能不能解放,沒有一個改革開放的自己,你永遠困擾自己。李敖用飛翔的心靈對抗暗無天日的牢獄,他成功了,他沒有被整垮,而是勇敢地站了起來,他的刀沒脫手。
70年代,李敖兩度入獄,被關六年有餘。在獄中他被禁止看報看書。他問看守:《三民主義》《蔣總統集》可不可以看呀?看守說可以,於是開放總統大作任其研究。李敖硬著頭皮把這些書全部看過,居然從中發掘到不少「鴻言妙論」。
「中華民國亡國論」就出自1950年3月13日蔣介石在陽明山的講話《復職的使命與目的》。蔣說:「我今天特別提醒大家,我們的中華民國到去年年終就隨大陸淪陷而已經滅亡了!我們今天都已成了亡國之民……」
「反攻滅亡論」則出自1959年5月15日蔣介石在《掌握中興復國的機運》中所言:「如果再過十年,超過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期限,還不能反攻復國的話,那就任何希望都要破滅了。」李敖看到這段話的時候,已在1969年之後,「反攻無望論」便成立了。
李敖把這些話作為批蔣的彈藥,言之鑿鑿,筆觸犀利。國民黨大員們聞之膽寒,特務們要查是否謠言,卻果然在《蔣總統集》中找到了,不禁啼笑皆非。
原來蔣介石這些談話,只是對他的親信說的,乃未公開發表的秘密談話。為編《蔣總統集》,文學侍從秦孝儀之流認為,「領袖的言論」還有什麼問題,因此照單全收。哪知竟被李敖抓住把柄,大大洩了國民黨的底。
李敖說:「此蔣介石關李敖之功也!」
李敖有點像無所不能的變形金剛,飛彈飛過來他改裝成原子彈,反射回去,令對方防不勝防,只有投降的份兒。
李敖是臺灣的一面照妖鏡,他博聞強記縱橫捭闔,最擅長收集證據查找資料,一旦找出真憑實據必令對方現出原形,然後李敖抽出金箍棒,妖怪哪裡走!
於是國民黨當局像到處亂竄的消防隊一樣,李敖哪裡點火就撲到哪裡,你不是在雜誌發表文章嗎,封你的雜誌社,於是李敖就寫書,繞過雜誌社跳進出版社。
那好,把你關進監獄,看你怎麼跳騰。李敖見招拆招,在進監獄前一個月就寫出了六本書,以後每月出版一本,正好彌補六個月的牢獄生活。李敖是個工作狂,每天寫作十六小時以上,而且全無倦態,永遠精神抖擻。
李敖寫了一百餘本書,被禁九十六本,禁書的單據比他身體還長。你的書一露頭,我就砍,怎麼辦?此時的李敖顯示出他狐狸的一面,跟當權者打遊擊,不按常規出牌,轉移陣地。他的書在地攤上和黃色書刊一起賣,魚目混珠,所以他出的書都是露胳膊大腿的,看起來很涼快的。李敖笑談他的讀者根本不是他的讀者,是買黃色書刊,買錯了就變成他的讀者。
李敖出奇制勝,令政府寢食難安但又抓不住他的尾巴,國民黨上將許歷農,當年做總政戰部主任,專門查禁李敖的書,後來他們倆變成好朋友,他在公開場合向李敖道歉,他說我們發現不查禁你這麼多書,也不會亡黨亡國。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任何一個政府,既腐敗落後又想封住悠悠之口,是不可能成功的。只有勇於接受批評,及時改正,路才能越走越寬。
李敖說 「我罵人的方法就是別人都罵人是王八蛋,可我有一個本領,我能證明你是王八蛋。」
李敖的鬥爭武器除了那支生花妙筆就是法律,除了是知名的作家、有名的政治犯,李敖還是人人皆怕的訴訟大王。除了告過『總統』、五院院長、故宮博物院長、檯面上知名的政治人物、媒體負責人,甚至連政府機關,只要被李敖鎖定,幾乎很難逃過被李敖告的命運。
《環球時報》2000年5月22日報導:上午10時40分,臺灣知名作家、新黨參選人李敖,果然實現了「李登輝一下臺就告他」的競選承諾,在親民黨「立委」李慶華及數十名支持者的簇擁下,以涉嫌「內亂罪」、「貪瀆罪」及「洩密罪」等三項罪名,把剛剛卸任的李登輝告上了法庭。12年來在臺灣島內政壇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李登輝做夢也沒想到,剛一下臺就招來這麼大的「麻煩」。
你也許會說這是痛打落水狗,可狗在岸上的時候,李敖也照打不誤。
李登輝臺灣執政期間就和五院院長一起被李敖告上了法庭,理由是「偽造文書」。李敖表示,按照林洋港的說法,當年蔣經國去世時,李登輝和五院院長到蔣經國官邸,先是鞠躬,然後就在蔣經國遺囑上簽字。但是按照民法的規定,遺囑必須是在當事人在場的情況下,自己口述或是由別人代寫,然後才籤字,「需生前認可」,但是蔣經國的遺囑卻是事後籤字,「真偽便不得而知」,因此李敖便狀告說李登輝和五院院長偽造蔣經國的遺囑。
但是首席檢察官劉景義,這個李敖口中「討厭的東北人」,給李敖回了一封信,李敖說,劉景義信中表示蔣經國的遺囑是「政治性遺囑」,與民法規定的條件不符,所以不能依法辦理。「這是笑話!」李敖認為,遺囑就是遺囑,哪裡還分政不政治?
說起李敖打過的媒體官司,他與《自由時報》的幾場官司卻更為特別。他曾經成功地告贏《自由時報》一起「誹謗罪」,獲得五十萬元的賠償金。案件起因是《自由時報》曾經寫了一篇李敖開車闖紅燈的報導,但卻不知道這原是李敖上電視節目時說的笑話,結果惹來誹謗之罪。
中國人處理事情喜歡找關係託人調和,很少訴諸法律,人治思想頑固。李敖反其道行之,不跟你和稀泥,黑白分明,有理法庭上見。據說他出庭幾百場,告人無數,也被人告了不知多少次。這種處理方式理性而效果絕佳,贏得正大光明,輸也輸得心服口服。
《環球人物雜誌》記者採訪李敖時說:您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您說蔣介石把人才當奴才用;蔣經國把奴才當人才用;李登輝把奴才當奴才用,能不能說明一下?
李敖回答:以前王世傑做中央研究院院長的時候,蔣介石去視察,王世傑跟他打招呼,他不理。中央研究院是臺灣最高學術機構,他還是認為你院長王世傑是我的奴才,我不理你。蔣經國把奴才當人才用,李登輝就是一個例子,他坐在蔣經國旁邊,只敢坐1/3的屁股,照片我公布過。人才當奴才用,本質上還是人才;奴才當人才用,奴才幹不了。
李敖生平以嬉笑怒罵為己任,而且確有深厚的學問護身,被西方傳媒追捧為「中國近代最傑出的批評家」。經他抨擊罵過的形形色色的人超過3000餘人,在古今中外「罵史」上無人能望其項背。
李敖最為人稱道的是他在蔣介石、蔣經國當權的時代敢罵蔣氏父子了。李敖說:「西太后統治中國47年,蔣介石和她一樣,也統治中國47年(最後26年在臺灣),他們的禍國殃民,既長且久,但就深度廣度而言,蔣介石凌駕於西太后。蔣介石活了89歲,壽比乾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獨裁者,他躬逢新舊交替之盛,集舊式幫會實務和新式科技統治於一身,為患中國,也就更烈。」
他罵美國罵日本罵臺灣,罵遍全球,連地下的魯迅茅盾他都拽出來罵一通,有人問他最佩服誰,他說我照照鏡子。誰他也看不起,誰他也敢罵。當然罵不是大街上撒潑,他是有理有據,罵得你啞口無言。北大請他去演講,他罵北大慫,不如北洋政府時的北大硬氣。楊瀾專訪過他,他連楊瀾也罵。
中國自古以來就講究以和為貴,能忍則忍,唐朝有個宰相婁釋德說別人朝你臉上吐唾沫也不要擦,讓它自己幹,擦了就說明對人家有意見。李林甫口蜜腹劍,表面和氣背後捅你。李敖絕不,有刀當面亮出來,叫你死在明處。國人講究閒坐勿論人非,李敖是啥時候都大談人非。
我從不和氣生財,我只是咆哮生財。__獅子從來不和氣,和氣就吃不到lion's share。李敖在鳳凰衛視如此說。
因為李敖是有的放矢,絕不空穴來風,他跟人罵戰都拿證據,所以李敖更像一個高明的醫生,你身上有瘤子,我就給你開刀。
沒有批評就沒有改正,沒有改正何來進步。
李敖自曝自己是雙龍抱,一抱不平,二抱女人。他在政治上是個高手,愛情上也是行家裡手。
自稱生活不能離開女人的李敖,一生經歷無數次愛情糾葛,而且每次都是全情投入,驚天動地。李敖的傳奇一生總是與女人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據李敖在自傳中的坦白,他愛過的女人就有十數人之多,伴隨著他人生的各個時期。
最令世人稱道的是李敖和明星胡茵夢的愛情故事。
李敖對胡茵夢而言早已不陌生,他是中國文人中最令她崇拜的偶像。這股痴迷的崇拜是自小種下的因。當年李敖的父母住在臺中一中的宿舍,離胡茵夢信存巷的老家很近,她時常聽表哥和母親談論李敖的奇聞逸事。但在蕭家和李敖見面的第一眼,胡茵夢的心裡卻頗感意外。本想像他應該是個桀驁不馴的自由派,沒料到本人的氣質,完全是個基本教義派的保守模樣。李敖見到胡茵夢也立刻被她的美貌和對自己文章的理解所打動,心裡頓時湧起了一股熱血!
李敖和胡茵夢很快共渡愛河。1980年5月6日,半年多的戀愛過後,李敖與胡茵夢終於決定結婚。就在李敖的家中,他們舉行了極其簡單的婚禮。此時李敖已經45歲。
這段婚姻沒過多久就夭折了。其實早在李敖和胡茵夢準備結婚的時候,不愉快的氣氛就已經開始籠罩在他與她之間。一方面胡茵夢的母親從一開始就反對她與李敖的結合,另一方面的壓力來自於臺灣當局,昔日紅遍臺灣的電影明星胡茵夢開始遭遇冷落。就在胡茵夢結婚不久舉行的臺灣電影界盛大的金馬獎頒獎儀式上,以往一貫被臺灣新聞局出面請來擔任主持人的胡茵夢,這次卻被冷落在角落裡!
這些因素以及兩個人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小摩擦,日漸影響著胡茵夢和李敖的關係,他們分居了。
1980年8月28日早晨,李敖驚奇地發現臺灣幾張當天的報紙上,都刊載了一條重要的消息:《臺司法界昨舉行李敖訟案論證會,蕭孟能及胡茵夢等各界名流慷慨陳詞》。 李敖萬沒有想到臺北會有這樣的一個集會,更讓他大為吃驚的是,自己的妻子胡茵夢居然赫然在列。更讓李敖不能容忍的是:胡茵夢在這次有臺灣諸多媒體記者參加的集會上,旁敲側擊地指責李敖的言論有違"黨國"利益。李敖一怒之下衝進書房,寫下一份《離婚聲明》。
當天,李敖發布離婚決定之後,駕車甩開後面緊緊追趕的記者車隊,駛向一家熟悉的花店,買了九朵豔麗的紅色玫瑰花。然後,他前往胡茵夢居住的世界大廈。通往胡茵夢家的樓梯上擠滿了各媒體的記者。從前喜歡穿豔色服飾的胡茵夢,現在換上了一件全黑色的素服。李敖無言地將手裡的九朵豔紅的玫瑰花遞給她。就在胡茵夢的家裡,在律師的主持下,李敖與胡茵夢籤下了離婚協議書,結束了兩個人短暫的婚姻。
李敖愛得轟轟烈烈,分手也是如此浪漫悽婉,即使對方傷害過自己也既往不咎。李敖在婚姻裡不湊合不將就,既然心不在一處,何必綁在一起,與其同床異夢不如就此拜拜,相忘江湖。
1985年3月11日下午,在臺北市仁愛路上,李敖看到一個候車的女孩子正在看他在土城監獄坐牢的時候編發的《李敖千秋評論》叢書第三期。再看那讀雜誌十分投入的女孩子,頎長而豐滿。李敖看著看著,就情不自禁地走近了女孩子。就這樣他和王小屯相識了。
1985年的4月,就在19歲的臺灣文化大學學生王小屯偶遇李敖之後不久,她意外地收到一個大信封,裡面是李敖親筆寫的詩: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看了心裡都是你/忘了我是誰/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看的時候心裡跳/看過以後眼淚垂/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不看你也愛上你/忘了我是誰!
時光瞬逝,轉眼已是1988年6月,在經歷了漫長的三年愛情長跑以後,王小屯終於成為了李敖的妻子。
李敖在經歷了大半生的風風雨雨後,總算找到了他最理想的愛人,真正組成了一個和美溫暖的家庭。在他們新婚的時候,李敖請求陳兆基等四位朋友做他和王小屯的證婚人。李敖親筆在結婚證書上寫下四句話:證人從老,證書從俗。正朔從偽,三從出爐。
1992年8月3日,李敖喜得一子李戡。1994年11月23日又喜得一女李諶。王小屯結婚後一直沒有到社會上謀職,她成為李敖寫作中不可缺少的助手和秘書。王小屯不事張揚,不求聞達,在婚後生活中一直保持著廉和女性所有的低調。 1995年4月25日,一向不輕易在公眾場合露面的王小屯,左手抱著女兒諶諶,右手拉著兒子戡戡,出現在圓山大飯店12樓的崑崙廳裡,她是來出席丈夫60大壽慶典的。這一天,出席壽宴的人數有百餘之眾。當李敖和王小屯雙雙出現在壽席前,面對那隻巨大的特製生日蛋糕時,場上響起了雷鳴般的熱烈掌聲!
兒子李戡繼承了老爸的風格,十七歲時就以優異成績考入北大,不久出書《李戡戡亂記》,矛頭直指臺灣教育。老子英雄兒好漢,看來李敖後繼有人。
一代情場浪子終歸溫馨家庭,就像奔騰的大河終歸撲進壯闊蔚藍的大海。無論我們多麼雄心壯志最後還是要回歸家庭,唯有家裡那盞燈才能溫暖我們的漫漫長路。
李敖其文五百年不朽;其人一千年不朽。一千年後,世界末日,什麼都朽了。
我生平有兩大遺憾:一是,我無法找到像李敖這樣精彩的人做我的朋友;二是,我無法坐在臺下聽李敖精彩的演說。
50年來和500年內,中國人寫白話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嘴巴上罵我吹牛的,心裡都為我供了牌位。
以上這些話誰說的?李敖!每段話裡他都把李敖兩個字放了進去,有的段落還亮了三次相。他還標榜自己是古今中外第一完人。耄耋之年應該風輕雲淡吧,他不,魯豫問他佩服誰,李敖老頭說,我要找佩服的人就照照鏡子。
民國時期出了很多文化狂人,他們見了皇帝不低頭,我自橫刀向天笑,把獨立自由看得比命還重要。蔣介石到安徽大學視察,身為校長的劉文典昂首闊步面見領袖。蔣介石見此面帶怒容,衝口即問:「你是劉文典嗎?」這對劉文典正如火上加油,也衝口而出:「字叔雅,文典只是父母長輩叫的,不是隨便哪個人叫的。」這更激怒了蔣介石,蔣一拍桌子,怒吼道:「無恥文人!你慫恿共黨分子鬧事,該當何罪?」劉文典也應聲反駁蔣介石所言為不實之詞,並大聲呼喊:「寧以義死!不苟幸生!」躬身向蔣碰去,早被侍衛擋住。蔣介石又吼:「瘋子!瘋子!押下去!」
李敖身上繼承了五四文人的傲然風骨,他的眼中也是老子天下第一,不為任何權勢而折腰。當選立法委員時,按照慣例要面向國父孫中山遺像宣誓,他不幹,在桌子上弄張自己的照片,朝自己宣誓。
李敖在鳳凰衛視節目中公開批判魯迅茅盾,說魯迅被高估,茅盾文章爛,有人問他季羨林可以算得上國學大師嗎,他也搖頭否認。言外之意,除了他都不配做大師。
國人的傳統是謙虛謹慎,即使有大學問也要說自己是小學生,開口不才小可,說自己作品時連稱拙著小文,越這樣別人越高看你,覺得你了不起。李敖向來反傳統,討厭虛偽,你們壓縮自我,我就放大,你們謙謙君子,我自昂首天外。李敖給了我們一點啟示,就是寧可誇大自己,絕不貶低自己,為自己而吶喊,把我字寫得更大更大,新的時代需要一點李敖式的自我意識。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李敖,愛者恨不得將其捧上天,厭者恨不得將其打入地獄。我不知怎麼評論李敖才公平公正,我只講三個故事。
其一,李敖在讀書時,恩師嚴喬因涉嫌共產黨案被捕。作為窮學生的李敖竟天天節省下早餐錢去捐助師母。這是冒天下之大不韙,與政府抗衡啊,後來李敖因為此事差一點鋃鐺入獄,在他身上有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英雄氣概,為了真理敢於拋頭顱灑熱血。
其二,在臺灣無黨籍團結聯盟籍'立委'高金素梅赴東京抗議日寇侵華罪行時,李敖捐款15萬新臺幣;高金素梅率領'臺灣原住民族赴聯合國控訴日本代表團'啟程時,李敖又捐款100萬新臺幣。並不是李敖有很多錢,捐也捐不完,不是的。在捐完款後,李敖拍賣了一處書房,賣了50萬,後來又拍賣了名筆,也賣了50萬。李敖有三處書房,藏書七八萬本。他賣了書房,使巨數藏書'寄人籬下到處亂擠'。他還有成箱成櫃的各類資料、剪報、日記、書信等,數目難以統計。在這種情況下,李敖慨然拍賣書房,足見其愛心之高潔,輕金而重情,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大義,俠骨柔腸。
還有一件事,十分令人難忘。二戰期間,日本政府逼迫韓國、菲律賓、中國大陸及臺灣的女子做隨軍妓女,美其名'慰安婦',每人每天最多接客60多次。上個世紀90年代,慰安婦問題被揭出來了。日本政府為了逃避罪責和賠償,1995年成立了亞洲女性基金會,找到一些當年的慰安婦,私下許諾每人給50萬,讓其籤字說當時是自願的,跟日本政府無關;如果承認'做慰安婦是種光榮',則給120萬。
1997年這個基金會到了臺灣,遭到當過慰安婦的人強烈反對。但是她們又都是風燭殘年,十分需要這筆錢。一些'臺獨'分子就出面動員她們去籤字領錢。此時,李敖毅然決然地站出來,痛批'臺獨'分子的漢奸行徑。為了幫助那些生活悲慘的老婆婆,李敖決定拿出自己所收藏的藝術品,包括孫中山的墨寶、胡適給李敖的題詞及稀世古董,進行拍賣。
1997年8月23日--29日,'義助慰安婦-李敖百件珍藏品義賣會'在臺北中山紀念館舉行,共拍賣了一百多萬美元,給50位當過慰安婦的老婆婆湊足了3300萬新臺幣。事後李敖說,這是花錢報仇,花錢維護中國人的尊嚴!
拳拳愛國之心日月可鑑,而大多批評他的文人墨客只是動動筆桿子,見好就收,面對民族興亡只知道明哲保身,照照李敖這面鏡子,不覺汗顏嗎?
李敖曾略帶傷感地說"大陸是我的鄉土,但我不在其內;臺灣是我的鄉土,但我被見於外,不過,對我說來,在內與見外,皆屬過眼煙雲,總歸中國是我的鄉土,在這鄉土上,大陸也好,臺灣也罷,對我都是一樣,我的終極是在無何有之鄉、在廣漠之野、在中國與人類的歷史上定位。在那定位深處,我英靈不泯,也會驀然回首、回首'向來蕭瑟處'的臺灣、回首'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臺灣,而有以渾然一笑。"
李敖曾言:我認為對邪惡、對黑暗,你表示沉默、表現出閃躲、與世無爭,你就是共犯,是罪惡和黑暗的共犯。壞人做壞事,你看著他做(而不阻攔),你就是共犯。所以我才力竭聲嘶,要出來講話。在真理正義的戰場上,李敖巍然不屈。
在所有對李敖的評價裡,我最喜歡臺灣知名主持人作家陳文茜和散文家林清玄的觀點。
陳文茜:我知道這個天才一直被埋沒了整整70年。從「五四」之後,很難見到一個真正頂天立地的中國知識分子,擁有和李敖一樣的影響力。可是他一直被埋沒了,一直要等到70歲,人書俱老,這位天才才在奇特的兩岸氛圍下,站上了沒有人可以否認的歷史舞臺。
林清玄:一:李敖是個少見的才子;二:他是個少見的真人;三:他是個少見的細緻的人。李敖是我尊敬的朋友,我覺得這樣的朋友不可多得,總像在黑暗裡點著一盞燈,讓我們在受到挫折時想到他,就有勇氣期待更好的天光。
歷史終將證明,李敖才是真正的英雄,是不屈的戰士,是偉大的歷史人物。
某種意義上,李敖是大眾情人,男女老少通吃。 老人愛他的博學多才,女人愛他的風流倜儻,青年愛他的憤世嫉俗,小孩愛他的瀟灑可愛。
最後祝願李敖活到一百歲,因為他走了,世間再無李敖,再沒有一個如此可敬可愛的大師了。
李敖隨身攜帶著一把刀,隨時準備挺身而出拔刀出鞘,他也手捧玫瑰,獻給心愛的女人貧苦的百姓。
如果我有玫瑰,我願意獻給李敖。如果李敖有粉絲團,我願意成為其中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