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金蓮》:不要讓裹腳布變成民族前進的絆腳石

2021-01-09 李子讀書

讀罷此書,心裏面有些憋悶,在閱讀過程中也有強烈的不適感。即便如此,還是被深深震撼到。聯想到小時候,見到村子裡裹腳的老人,生活諸多不便。因此,只得忍痛反芻一遍,看看這種病態陋習,為何會在上千年的歷史中大行其道?

今天我們要談的是小說《三寸金蓮》,說說關於裹腳(纏足)的往事。

《三寸金蓮》是作家馮驥才創作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一篇中篇小說,講述了一個關於裹腳的興衰史。清末民初時,貧家女子戈香蓮與奶奶相依為命,因為裹得一雙好小腳,被娶入豪門古董商佟家。在"以腳論英雄"的佟家,為了生存,戈香蓮不得不成為小腳的代言人和衛道士。在辛亥革命的革新浪潮下,戈香蓮結束了自己悲慘、屈辱的一生。

正如作家夫子自道:"小腳裡頭,藏著一部中國歷史"。那這是一部什麼樣的歷史呢?不過是一部蹂躪自然、泯滅天性的歷史罷了。

一、裹腳的本質:物化女性的病態審美

小說中充斥著大量關於裹腳的細節和史料,讓人們得以通過藝術方式了解那段歷史。據學者考證,裹腳大概從五代時就出現了。宋代則蔚然成風,其中與程朱理學的興盛不無關係。

"三寸金蓮"既是書名,也是古代裹腳的最高境界。女性裹的腳,被稱為"蓮",大於四寸的稱為"鐵蓮",四寸的稱為"銀蓮",而三寸的就是"金蓮"。

在講究"三從四德"的封建社會,小腳是一種重要的"準性器官",在欲露還羞中給人以遐想的空間。另外,通過裹小腳,將女人束縛在家庭中,徹底成為男人的財物和玩物。

書中的佟忍安以賣假古董起家,雖有家財萬貫,卻只以小腳為樂。他在小腳方面,可算是一個大神級別的理論大師,無論正史野史,都如數家珍。比如,清代"香蓮博士"方緒就炮製了一本《香蓮品藻》,佟忍安對其中的"四忌、五式、九品、十八種"樣樣門清。

佟忍安自己娶了一個極品的小腳女人,不過過世早成為遺憾。於是,他給自己的四個兒子娶的媳婦,也是天下數得上的小腳女人。以此,來滿足自己變態的性需求。

小說以佟家的"賽腳會",再現了歷史上曾經流行的"賽腳會",也將文人士大夫品論香蓮,以"三寸金蓮"的小鞋作為酒器的變態文化展露無遺。

戈香蓮的小腳,既是丈夫的玩物,也是公公佟忍安的玩物,更是世上眾人品評的玩物。通過"三寸金蓮"這個意向,作者清楚地向讀者表達出男性對女性的物化。男人在觀看女人小腳的過程中,獲得了一種視覺的快感和滿足,而小腳則成為一件被賞玩的物品。男人的"注視"最終決定了女人的審美取向,並將女性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本質上講,裹腳現象是男權文化的體現,而女性則喪失權力,成為男性在變態生理欲求下被"虐待"的對象。李漁曾在《閒情偶寄》中專論香蓮之妙用,謂"其用維何?瘦欲無形,越看越生憐惜,此用之在日者也;柔若無骨,愈親愈耐撫摩,此用之在夜者也"。由此,可見特定時代下男性集體無意識裡那種性虐待症的病態文化心理。

二、裹腳的悲劇:受害者變成了衛道士

在今天看來,裹腳這種違背自然的病態審美,妥妥的是一種該摒棄的陳規陋習。那為什麼它會在中國歷史上延續那麼長的時間呢?

是因為人們不知道裹腳的危害嗎?顯然不是,早在宋代,就有一個人在一本《腳氣集》裡對纏足這個風俗提出質疑:"夫人纏足,不知始於何時。小兒未四五歲,無罪無辜,而使之受無限之苦。纏得小束,不知何用?"

書中,戈香蓮的奶奶,非常疼愛自己的孫女。她明知道裹腳會給孫女的身體造成極大的傷害(讀者看著其中的描述都覺得疼),但為了孩子能有有一個好未來(嫁到好人家,吃穿不愁),她還是下狠手給香蓮裹上了腳。

等到戈香蓮在佟家立足之後,她依然遵照了公公的安排,對下一代進行裹腳。而當民國新潮之風吹來,放腳開始逐步流行,戈香蓮又作為小腳的代言人,扛起了"復纏會"的大旗,與"天足會"一爭高下。

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像戈香蓮這樣的受害者變成了衛道士?

一方面,女性作為受害者,社會地位低下,沒有可以自立自足的本領,只能作為男性的附庸。所以,為了能夠獲取更多的生存資源,過上更富足的生活,老一輩被摧殘的人,嘴裡念叨著"不裹,長大會恨奶奶"這樣的話,違心的給孩子們裹縛上摧殘身心的"鎖鏈"。

另一方面,男性作為既得利益者,他們在不斷地用各種方式合理化裹腳這一行為。封建文人士大夫他們將酸腐的"蓮學"上升到美學的高度,將其納入到傳統文化中來。通過一遍遍的洗腦式宣傳,將那些極不合理、極其野蠻的行為和想法,變成文化價值系統中看似"合理"和"有價值"的組成部分。也難怪袁枚會說:"習俗移人, 始於薰染, 久之遂根於天性"。

在文化積習和現實生活壓力之下,女性被迫接受了摧殘身心的"裹腳"酷刑,並"心安理得"地將這一思想和行為傳遞給後代,實在是歷史的悲劇。

三、裹腳的遺毒:無形的裹腳布依然存在

書中關於復纏會和天足會的思想交鋒以至於行動對抗,是相對藝術化的。作者留下了一個光明的結局,讓戈香蓮的親生女兒蓮心成為天足會的會長,結束了被束縛的命運。

從1895年在上海的10名外籍婦女成立天足會開始,又經過了幾十年年的努力,裹腳這一陋習才被終結。禁止纏足,崇尚自然之風,成為社會改良和思想進步的重要體現。

及至今天,"三寸金蓮"已經鮮見。有形的裹腳布沒有了,那麼無形的裹腳布呢?

仔細思量,我們並不敢拍著胸脯作保。目前,仍有一些無形的裹腳布在裹縛著我們的腦袋、舌頭和手腳,依然存在於現實生活之中。偉大作家魯迅曾說"我們從古以來,逆天行事,於是人的能力,十分萎縮,社會的進步,也就跟著停頓。"由此,可見歷史上的每一次思想解放,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三寸金蓮這個藝術象徵, 濃縮了那個時代的風貌, 折射出當前的社會現實。纏足與放足的矛盾, 纏纏放放、放放纏纏的現象, 可見觀念更新、民族自新的必然性和艱巨性。

越是社會變革的重要時期,那種"不放腳彆扭, 放也不好受"的感覺就越明顯, 也越需要我們對舊思想保持高度警惕。只有將真的、善的、美的東西納入到民族文化心理結構中,這個民族才可能是健康和興旺的。反之,以醜為美、以惡為善、以假作真,這個民族的未來就堪憂了。

結語

馮驥才的小說《三寸金蓮》,通過奇妙的語言,描摹了一幅清末民初天津的風俗畫卷,將束縛中國上千年的裹腳陋習進行了藝術化的再現。一方面,讓人們了解和重溫那段不堪回首的過往;另一方面,也讓人們反思這些在封建土壤裡滋生出的陳規陋習為何會陰魂不散。

隨著時代的進步,有形的裹腳布被丟棄了,而思想深處那些無形的裹腳布都丟棄了嗎?這是一個在今天依然值得深思的問題。

相關焦點

  • 古人喜歡三寸金蓮?裹腳布又臭又長,現在沒有聽說誰會喜歡的?
    現在喜歡才怪,這是一種畸形的美,形成這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這幾種:其實關於三寸金蓮的民間說法有很多種,有舞女在蓮花臺上跳舞而來、有南北朝時期的潘妃在蓮花上行走,也有裹起來的腳更像蓮花這一種說法,這些故事都跟腳有關係,雖然聽起來非常的美麗動人,但是缺乏一定的說服性,畢竟都是民間故事。
  • 古代男人對三寸金蓮的喜愛程度
    在中國古代,男性對女人的腳可謂是摧殘的不清啊,尤其是文化人,都是「拜足狂」,對三寸金蓮大加吟詠啊。被認為最早『歌詠女子纏足』詞的就是宋代蘇子瞻所詠的《菩薩蠻》。書中到:「塗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凌波去。只見舞迴風,都無處行蹤。偷穿宮樣穩,並立雙跌困。
  • 晚清攝影師用金錢開路 讓女子脫掉鞋襪展示「三寸金蓮」
    經他人介紹,利卡爾頓找到一位模特,這位模特的母親允許他拍攝女兒的「三寸金蓮」,前提是他向這對母女支付4美元。拍攝在上海一家飯店的房間裡進行,利卡爾頓精心設計了場景,他讓模特直視鏡頭,雙腳向前伸出,這樣,既能拍到小腳又能拍到臉;同時,他還在模特背後放一面鏡子,通過鏡子可以看到背影。如此一來,這名女子的身體信息幾乎全部被利卡爾頓的鏡頭捕捉到。
  • 女子為嫁當地權貴,將腳裹成「三寸金蓮」,89年來只讓丈夫看過
    我們都知道古代女人講究無才便是德,也很少有女人上戰場實現自己的抱負,更為重要的一點便是古代的女子都需要裹足,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三寸金蓮。或許在現代社會,我們已經見不到這樣的小腳女人,但仔細觀察上百歲老人的話,我們就會發現她們都是小腳,因為他們出生於封建社會,到了一定年齡就會被父母強制性的裹足。
  • 晚清老照片:這就是傳說中的「三寸金蓮」,站不穩、走不動
    在清朝男人的審美趣味下,女人的小腳被美化為「三寸金蓮」,甚至有人研究出一種「金蓮美學」。比如方絢就在《香蓮品藻》一文中說,最美的小腳具備這樣的特徵:「穠纖得中,修短合度,如捧心西子,顰笑天然。 」這種惡俗的趣味真是令人費解。
  • 晚清真實的老照片:騎自行車的「三寸金蓮」,圖五公主的長相和電視...
    晚清真實的老照片:騎自行車的「三寸金蓮」,圖五公主的長相和電視中不一樣 八國聯軍之後,又遭到匪盜的打擊,終變成一片廢墟。
  • 《學校2015》《無理的前進》,經典校園韓劇盤點
    《Who are you-學校2015》本來是喜歡韓以安,後來變成太菲黨,後來還是覺得韓以安好像更適合一些。but孔太光好讓人心疼《無理的前進》《無理的前進》被李源根這個撩妹高手甜得我不要不要的,一個笑眼有毒的boy。
  • 「三寸金蓮」的前世今生
    在古代,女子以小腳為美,「三寸金蓮」就是用來形容女子小腳的,「三寸金蓮」也叫纏足,古代女子用布將雙腳緊緊纏裹,使其腳畸形變小,以為美觀。一般女子從四、五歲起便開始纏足,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後方將布帶解開,也有終身纏裹者。「三寸金蓮」名字雖美,但是卻殘害了中國古代無數的女子,今天筆者就跟大家聊一聊「三寸金蓮」的前世今生。
  • 三寸金蓮 中國婦女千年屈辱史
    曾經風情萬種、風靡中國大地千年之久的「三寸金蓮」,就如古代婦女的命運,從千年前的南朝而來,又隨著歷史的車輪而去。它見證的是中國足履文化的一段發展史,也是中國婦女的一段屈辱史。  昏庸王侯 催生畸形風尚  纏足始於南唐後主李煜,李後主有位愛妾窈娘,能歌善舞。
  • 四角戀終成裹腳布!大團結~套路有完沒完?
    鄉村愛情四角戀終成裹腳布,本山,你可長點心吧,一代王者的落幕鄉村愛情如何從王者變成裹腳布,本山,你可長點心吧,10年了實在是看不下去了!看今朝,鄉村裹腳布又臭又長,何時才能完美落幕,永保巔峰——不香嗎?小二算是一個電視迷,在06年的夏天,鄉村愛情第一部的播出,可以說引發了整個夏季的狂熱,劉老根與馬大帥的成功讓大家對鄉村愛情的關注度也不斷飆升。
  • 【薛峰作品·第1659篇】把絆腳石變成墊腳石
    在人生路上,誰都有可能碰到「絆腳石」,都可能會遇到「牆」。有些人被「絆腳石」絆倒以後就再也爬不起來了;有些人則突破自限,打開思路,化不利為有利,把「絆腳石」變成了「墊腳石」,從而翻越了那堵阻礙自己的「牆」。與之相似的,還有一頭驢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聽過。有一頭驢子不小心掉進一個深坑裡,它痛苦地叫喚著,希望主人能夠把它救上來。
  • 從三寸金蓮到高跟鞋,我們離女性審美自由到底還有多遠?
    哪怕嫁出去了,在婆家也難以抬起頭,更不要說獲得一個較好的地位。做母親的狠著心也要將女兒的腳纏小。古時有「疼女不疼腳」的說法。纏足在清代登峰造極,已經從一種審美,變成了民族風俗。當時的漢人認為,纏足才能顯示出男女之別,才能顯示文明禮儀,以致於晚清反纏足運動興起時,有人還認為放足是「從了洋人」。
  • 「三寸金蓮」其實起源於芭蕾舞,美麗的背後太「摧殘」女性了
    (圖)三寸金蓮說起「三寸金蓮」,現在的人自然會認為那是中國古代男人的一種變態審美觀,是對女性身體的一種摧殘,
  • 前進!前進!前進!進!
    前進!前進!前進!進!
  • 雪花秘扇:西方獵奇審美下 中國女人的三寸金蓮
    在那個年代,只有纏成好看的「三寸金蓮」日後才能找個好人家,擁有好的命運。一天,媒婆來到百合家,媒婆看到百合的那雙三寸金蓮,連誇完美,在百合母親的拜託下,媒婆許諾日後絕不辜負百合這雙完美的三寸金蓮,為百合找一戶好人家。在媒婆的牽線之下,住在荊田的貧民百合與住在桐口書香門第的雪花結成老同,就這樣雪花與百合同案同寢,成為形影不離,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好姐妹。時光飛逝,兩個無憂無慮的女孩長到了出閣的年紀。
  • 《三寸金蓮》,當年社會對小腳的熱愛竟到這種程度!
    今天想說的是我這周看的一個小短篇,馮驥才的《三寸金蓮》,故事背景是清末民國初,這是一個矛盾大爆發的時候,用裹腳是否廢止來映射社會矛盾,以至於很多故事發展都是意外而在情理之中。很顯然,按照通用套路香蓮憑藉更小更精緻的三寸金蓮,重新獲得佟家掌家的地位,並且得到公公佟老爺的青睞,一直生活得很好,直到公公得知家產被外人騙走,即將去世的時候,故事又回到了跌宕的地方。
  • 從《金瓶梅》中的「三寸金蓮」說說古代女子的纏足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在大量的明清小說中,幾乎所有女性都是以纏足為美,「三寸金蓮」是標準,《金瓶梅》一書更是把女性纏足這不健康的審美情趣發揮到極致。從這詞的內容來看,這纏足是從教坊舞女歌伎開始,都來源於李後主宮中的「蓮花」舞,漸漸地人們習稱纏的小腳為「三寸金蓮」當出自於此。《輟耕錄》中記載:「元豐(北宋神宗年號)以前猶少裹足,宋末遂以大足為恥。」
  • 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 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奮勇前進
    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 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奮勇前進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在湖南引發強烈反響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唐婷 孫敏堅 「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後屹立於世界東方的宣言書
  • 前進!前進!進!
    前進!前進!前進!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