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羅琳出版小說《偶發空缺》。
這部徹頭徹尾和《哈利·波特》、魔法世界一點都不沾邊的小說,講述了政治家想要通過一系列手段將一塊貧民窟從地圖上剷除,也講述了失敗的婚姻,迷惘的青春,貌合神離的戀人,痛苦的童年,背後捅刀子的家人...吸毒,死亡,欺騙,爾虞我詐等元素出現。
故事一點都不美好,文本背後是冷冰冰的現實世界。
而這一切其實只是羅琳的小試牛刀。4年後,《神奇動物在哪裡》上映,有趣的故事背後,是風雲詭譎的開端。
上一部《神奇動物在哪裡》算是羅琳對老讀者的一次招呼與一次告別。
看完了這部,我們才知道,儘管在原著當中,伏地魔是歷史第一的黑魔頭,可和格林德沃比起來,他的手段幼稚得令人發笑。
在《哈利·波特》之中,伏地魔在意的無非是他的永生,贊同伏地魔的除了極個別(小天狼星的弟弟、小矮星彼得、斯內普)都是永恆信徒,反對伏地魔的則永遠反對他,且立場堅定。
伏地魔除了使用暴力,就會使用欲望,在成熟的格林德沃看起來,就像和小孩子在玩家家酒。
真實的人性沒有這麼簡單。
伏地魔更像是一個暴力的獨裁者而並非一個政治領袖。他不會煽動,不會洗腦,懶得去做演講,除了攝神取念也不大會籠絡人心。
格林德沃則成熟的多。
他有成熟的宣傳口號——「為了更偉大的利益」,有籠絡人心的手段,會利用演講蠱惑他人,溫和並承認自己的錯誤,恩威並施地利用自己的力量。
格林德沃由約翰尼·德普飾演
最可怕的是,他在電影中曾經說過:
愛是我們最偉大的武器。
這種伏地魔不曾了解也被之打敗的情感,已經成了格林德沃的武器。
這也正是為什麼,鄧布利多老了之後看見伏地魔會說:
太幼稚了。
因為他的友人與敵人,格林德沃,作為一名政客,比伏地魔有危險得多,也可怕得多。
相較於獨裁者伏地魔,政客格林德沃更會利用看似冠冕堂皇的手段來籠絡信徒。
甚至作為觀眾,在明知他是反派的情況下,依然會對他的一些觀點暗表贊同。
因為他擊中的,是整個魔法世界原有的不完善。
這就是他的可怕之處,也是羅琳真正想做的——利用魔法世界,暗喻現實世界,讓魔法世界變成現實世界的倒影,並進行闡釋。
《格林德沃之罪》正是羅琳雄心勃勃的開端,我似乎都能看到拿著筆的她在屏幕那頭朝我們這些從小看到大的讀者們說:
長大了嗎?小兔崽子們,那我給你們看看真正成人的魔法世界究竟是什麼樣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