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內參導讀:《丹行線》以獨特的女性視角為命題與切口,展現那些印尼普通人的生活,探尋和講述她們平凡而卓越的人生故事,以及其所呈現出來的不凡思想與力量。
來源:傳媒內參—主編溫靜
文/安哲
2019年伊始,在這樣全新的一年裡,每個人都在努力探尋生活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在千萬個人的眼中,它有千萬種表達,或許是愛、是陪伴、是遠方、是尋找……
很多人為此踏上旅途,想要尋找一種更有價值的人生,《丹行線》的意義也在於此,主持人朱丹來到世界各地,透過她的視角進入那些「美麗而富有力量的女性」的世界,通過溫暖、克制與平實的表達,帶領觀眾感受豐富多元的生活方式,就如《丹行線》每一集片頭所述,「遇到一些人,聽到一些故事,問一些問題」,作為探尋者的朱丹,幫助處於人生轉折點的自己與熒幕前的觀眾,一同找到生命的意義。
探索生命的意義,《丹行線》被贊
「2018年最美節目」
「35歲這年,我決定去拜訪世間美麗而富有力量的女性。我想問她們,女人要如何面對衰老和死亡?如何獲得長久的幸福?女人如何選擇人生的路?又如何度過苦難?」如朱丹所言,人的一生總有些迷茫不確定的時刻,《丹行線》就以獨特的女性視角為命題與切口,展現那些印尼普通人的生活,探尋和講述她們平凡而卓越的人生故事,以及其所呈現出來的不凡思想與力量。
如峇里島烏布德村的傳奇人物羅賓·莉姆,她被譽為當地的「接生英雄」,日復一日地幫助人們將新生命帶到這個世界,於她而言,讓每一個小生命健康的來到這個世界,就是她的使命;再如無臂攝影師盧希達·巴達維,她並沒有囿於命運一蹶不振,而是將苦難當作是一種對自己的磨鍊,身體缺失但不影響奮鬥,這是一種對生活足夠坦然的力量……一個個柔軟又堅韌的靈魂,總能帶給觀眾深刻的思想啟發。
「我們是為愛而生的,愛是通往世界的唯一一扇門,這是愛的星球。」「《丹行線》對生命的詮釋讓人感動,讓人感受生命的力量。」「喜歡你那句,精彩的人生不應只有命運的眷顧,還要有磨難的洗禮」……
有人在節目裡看到了印尼的風土人情,有人在節目裡感受到了人性的溫暖,還有人在節目裡找到了面對生活的勇氣,《丹行線》並沒有企圖去說教,而是通過展示異域人文「遊記」,挖掘其背後的人性溫度,以平實質樸的記錄方式,帶領觀眾走進故事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從而引發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帶來精神與心靈上的滋養。
紮實的內容故事,使《丹行線》脫離了目前微綜藝領域粗糙、不精細的現狀,15分鐘左右的時長又保留了在內容製作方面「輕」與「快」的敘事特徵,做到了從視覺到故事,再到精神層面的全面表達,相較於普通綜藝,它擁有更為「小而精」且豐富的信息點與節奏點,能更直觀的讓觀眾感受到深層的精神感悟,正因為如此,《丹行線》自開播至今網絡「零差評」,被網友贊為「2018年最美節目」。
頂尖製作打造精良質感
《丹行線》更具人文價值
《丹行線》用鏡頭穿梭於城市的高空低谷與大街小巷,在一個個或莊嚴、或樸實、或自然的環境下,將普通人所追尋的理想生活方式進行真實呈現,既溫暖又治癒,作為一檔紀錄片形式的微綜藝,《丹行線》無疑完成了一次內容、命題、講述、表達、情感等多元化創新的升華。
站在紀錄片的角度,這種「微紀錄片」的形式符合當下追求「短平快」信息的微時代,從畫面到故事再到連接二者的「載體」朱丹,節目的氛圍舒緩但情感表達卻精準直接,為觀眾帶來多重感官享受;
《丹行線》用樸素卻感人的真實故事,讓觀眾看到普通人身上的人性光輝,由此激發的積極能量,在「喪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為年輕群體帶來一股文化清流,在明星娛樂化的市場環境中,讓觀眾看見真人真情,更重新認識自己;
電影質感的視覺效果更是《丹行線》吸引觀眾的原因,每期節目短短的十幾分鐘裡,每一幀每一畫都縈繞著質樸文藝的氣息,這一切都出自導演程工之手,從「舌尖」到《極地》,他頗具治癒和人文氣質的鏡頭語言往往帶給觀眾極致的視覺享受。
無論從節目品質、內涵、製作等角度來說,《丹行線》都是一檔不可多得的高品質文化大餐。
而與其他微綜藝不同的是,《丹行線》不僅僅是一部簡單的人文紀錄片,它更是第15屆中國-東協博覽會的重點人文交流項目,節目聯合東協多國進行拍攝製作,以人文旅行為載體,立足國際友誼,通過展示東協國家的景點、人文及生活理念,在觀眾透過節目看世界的同時,更促進了中國-東協雙方的文化交流。
中國駐東協大使黃溪連就曾以「相知相交,民心相通」概括了紀錄片《丹行線》的藝術價值,他稱讚節目「沉下去」接觸草根、「融進去」傾聽心聲、「揚起來」傳播善美,是一部能觸動內心,引發情感共鳴,展示人文交流巨大力量的紀錄片。
《丹行線》作為一檔文化旅遊紀錄片,以全新的視角探索和傳遞世界之美,以獨特的內容展示差異文化下卓越的各色人生,將自然性與文化性進行了高度的統一,這對目前正處於由「短平快」製作為導向的短視頻向微綜藝過渡的市場而言,無疑開闢了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極具參考價值。
傳遞正向價值觀
西瓜視頻在微綜藝領域持續深耕
自2018年起,短視頻就來勢洶洶,在該領域MCN模式進一步分化的背景下,內容精細化已經成了必然的發展趨勢,受眾將不再滿足於「粗放」的濫製作品,由此而引發的內容變革,也成為業內不得不面對的命題。
而隨著文化旅遊節目市場的持續升溫,這一類節目的內容表達也隨之持續升級,從早期的探秘類、冒險類,升級為人文與旅遊高度融合的形態,而在這一眾新形態中,《丹行線》無疑是最具創新性的一個,自去年在西瓜視頻獨家上線,《丹行線》就榮獲「年度最具文化影響力紀錄片獎」「2018最佳紀錄片獎」「2018最具引領力紀錄片獎」等獎項,一方面是業內對於節目傳遞出平等、勇敢、獨立、自由的力量內容予以肯定,另一方面,更是對西瓜視頻持續深耕微綜藝領域、傳遞社會正能量的行動予以讚揚。
西瓜視頻聯合《丹行線》從女性角度出發,對生命與愛等普世價值觀的討論,不僅彌補了微綜藝在治癒系內容上的空白,更順應了當前的文化趨勢,在傳播和影響力上都有著突出優勢。
早在2018年8月,西瓜視頻就正式宣布全面進軍自製綜藝,打造「原生移動綜藝」,在西瓜play上曾公布了包括《丹行線》在內的,《侶行·翻滾吧非洲》《我和哥哥們》《海角甜牙》等多檔微綜藝,在信息化時代,為用戶帶去更多新鮮元素,讓碎片的內容也能更具有深度,在力求定義「微綜藝」新標準的同時,西瓜視頻在內容上的創新和探索,也為正向價值觀的傳遞帶來更多可能。
《丹行線》憑藉其精良的製作與獨特的文化內容,開啟了屬於人文旅遊微綜藝的全新時代,治癒系的精神內核不僅為觀眾帶來全新的感官體驗,在助力國際文化交流、成就國際文化合作的良好開端上,更彰顯其獨到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