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入冬後,街頭巷尾都能見到這道菜的身影,無論任何階層和職業,無論男女老少,均對它愛不釋手,甚至還成為了無數黑幫片、警匪片裡最常出現的「黃金配角」,它,就是火鍋!
火鍋在粵語裡又叫做「打邊爐」,意思是將爐子放置在人的旁邊,人們圍著爐子將食物邊涮邊吃。香港人對火鍋的熱愛已經到了十分極致的程度,有多極致?小編身邊的local朋友,無論春夏秋冬,朋友敘舊、公司飯局、家人團聚、生日派對,甚至情侶約會,都無一例外地選擇去火鍋店吃上好幾個小時!
不過也難怪香港人那麼痴迷於「打邊爐」,畢竟作為亞洲乃至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美食天堂,香港的火鍋店在環境衛生、食物品質方面一向都十分出眾。
更重要的是香港的火鍋品種非常多,全中國乃至全球各地幾乎所有口味的火鍋,無論是正宗國產的川式麻辣鍋、北京涮羊肉、重慶老火鍋、雲貴酸湯火鍋、潮式沙茶牛肉鍋、海南椰子雞、順德粥水火鍋、粵式海鮮蒸汽鍋、臺式涮涮鍋,還是異域風味的日式壽喜燒、韓式部隊鍋、泰式冬陰功、越南帽子火鍋、南洋沙爹火鍋、瑞士芝士火鍋……在香港都能輕易吃到!
由於經營火鍋店並不需要很大的店面,也不需要昂貴的食材和人工(火鍋食材一般只需要從市場甚至是超市直接批發,不需要專門處理和烹飪),往往比經營一般的餐廳成本更低廉、但利潤更大。
因此在香港你能看到街頭巷尾到處都是火鍋店的盛景。甚至很多平時主要經營炒菜或點心的大排檔、酒樓,每到天氣轉涼的時候也會專門提供招牌的火鍋菜單供食客選擇,希望能吸引更多愛吃火鍋的食客光顧。
至於為什麼香港人如此鍾愛火鍋,據小編的同事解釋,是由於吃火鍋一般要坐上好幾個小時,大家可以一邊涮食物一邊喝酒、聊天,沒有時間的約束,更容易放鬆心情。
而且火鍋店的氣氛比較悠閒,朋友、同事、和家人一起吃火鍋,不必太注重身份、形象和禮儀,也就能更盡情地享受。
更重要的是,香港的火鍋店很多都以自助餐或放題的方式經營,一般每人不到兩百港幣就能吃到飽、喝到夠,性價比非常高!
而且與內地很多地方只在天氣變冷才會吃火鍋的習慣不同,香港人無論春夏秋冬都會「打邊爐」,據說有環保組織還批評過香港人夏天習慣在室內開空調吃火鍋,是浪費能源並加劇地球暖化的不環保行為!
香港人對火鍋的熱愛,不僅體現在現實生活中,就連香港的影視作品,長期以來也深受「打邊爐」文化的「毒害」!
例如不少經典的TVB港劇裡都有一群人圍坐在一起吃火鍋的場景,現代劇裡愛吃、古裝劇裡愛吃,就連家庭倫理劇裡也愛吃!
而如果你是80、90年代港產黑幫片、警匪片的忠實粉絲的話,你一定會記得,香港黑幫電影裡面吃火鍋的場景也非常多,尤其是劇中老大們談判的時候,十有八九都是在火鍋店裡,一邊吃火鍋一邊聊天,聊著聊著一言不合就掀桌子,然後原本一片祥和的火鍋店瞬間就血流成河,刀光劍影。這種情節對於港產片的老觀眾們來說已經是最熟悉不過了!
小編收集過網上的不少資料,總結出以下原因:第一是拍攝成本,過去的港產片大多是小成本投資,劇組們沒有足夠的經費去高檔餐廳拍攝,只能去相對便宜的火鍋店。而且火鍋食材一般可以重複利用,拍完這部片子,剩下的食材還可以留起來等下一次拍攝再用,所以是一個省錢的好方法。
第二是幫會的傳統文化,香港黑幫聚會習慣吃火鍋據說是為了防止對方的人在食物裡下毒,因為火鍋是大家一起吃同一個鍋裡的東西,就算下毒的人也得一起吃,所以就不用擔心下毒的風險了。
第三是相比起普通的餐廳,在火鍋店裡拍片更能體現黑幫的氣勢,火鍋上不斷冒出的熱氣,為觀眾營造一種大佬們吃著吃著隨時要幹架的感覺,可謂霸氣感十足!
而且吃火鍋時大家圍在一起,不分親疏你我,更直觀地體現了幫會內講義氣的規矩。
除了拍攝電影和電視劇喜歡去吃火鍋,就連香港藝人搞副業開餐廳的首選也是火鍋店。例如近年紅爆內地的人氣川式火鍋品牌小龍坎,就是由香港歌手陳柏宇(Jason Chan)合資引進來香港的。
可惜據某些內地食客反映,小龍坎香港分店為了適應本地人不習慣吃辣的口味,把湯底的辣度調得很淡,已經不如內地分店那麼好吃了……
而早在1997年,大導演王晶便與舒淇、陳小春等一眾當紅藝人合夥開了一家臺灣風味的「寧記麻辣火鍋」,火爆一時之餘更成為了眾多港產電影的拍攝地。
而老藝人曾志偉也在2007年的時候在上海開創了自家的餐飲品牌「烹大師火鍋達人」,目前已經在國內多家城市開有連鎖加盟店。明星們對開火鍋店如此熱衷,也不外乎是看中了火鍋店成本低、人氣高、獲利回本較快的優點吧。
在香港,火鍋除了可以一群人吃以外,不少連鎖餐廳還專門推出適合一人食用的小火鍋,深受愛吃火鍋的社交恐懼症患者歡迎!
香港的飲食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幾乎所有的連鎖食肆,包括大家樂、大快活、吉野家、美心MX、一粥面、海皇粥店等,都會在天氣轉涼時不約而同地推出自家的招牌一人小火鍋菜式。
小編覺得原因還是因為香港人真的太愛火鍋了,在冬天的時候如果自家店鋪不供應火鍋,客流就會被其他有賣火鍋的餐廳給搶走了。
你只要在天氣涼時走進任何一家香港的中式快餐店,總能發現大部分的顧客都會點上一份小火鍋,那場景就像一座座等待噴發的小火山,讓香港的冬日顯得格外溫暖。
究竟哪一家餐廳的小火鍋最好吃?就讓小編為您趴一趴吧!
大快活
小編嘗過幾家知名連鎖餐廳的小火鍋裡,大快活的是最管飽的。
大快活小火鍋主打肥牛和豚肉兩種口味(想吃海鮮火鍋的朋友可以不用考慮了),可單點或雙拼,肉類有4盎司和8盎司兩種份量選擇,湯底可選辣或不辣,配菜有肉丸、香腸、火腿、蔬菜、魚皮、肉丸、菌菇、米線或烏冬等。價格在64-80港幣以內。
大快活的小火鍋份量十分充足,小編只點了一份4盎司的豬牛雙拼火鍋便已吃的十分的撐,缺點是大快活的火鍋感覺煮菜比較慢熟,要花上一個多小時才能煮熟所有東西,性子急或者趕時間的朋友就不建議來大快活吃了。
大家樂
大快活的另一個好兄弟大家樂,他家推出的小火鍋口味和配菜種類與大快活差不多,都是以肥牛和豚肉為主打菜。但缺點是大家樂的火鍋食物分量看上去比大快活要小的多,而且價格偏貴,例如大快活賣68元的4盎司小火鍋在大家樂要賣70多元,所以總體上來說性價比不高。
吉野家
由于吉野家是以日式牛肉飯快餐為主的連鎖餐廳,推出的招牌小火鍋自然也是日式風味的。吉野家的招牌火鍋價格跟前兩家差不多,都是在64-80港幣左右,但好處是火鍋食材以海鮮為主,愛吃海鮮的朋友會比較喜歡。
例如吉野家的招牌菜式「美人鍋」,湯底是日本特色的豆乳味增湯,口感清淡而不乏新鮮,而且配菜有鮮蝦、加拿大藍青口、蟹肉棒、蔬菜、肥牛和雞腿肉等,比前兩家要豐富得多,喜歡海鮮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哦!
一粥面
與其他連鎖餐廳不同,一粥面主打的是自家特有的粥底火鍋,特點是以白粥作為火鍋湯底,口味十分清淡,適合不喜歡重口味的人食用。而且價格相當便宜,一份「一人粥底蒸汽鍋」,儘管份量不大,但最低59元就能吃到海鮮、肉食和蔬菜。
總的來說,香港連鎖餐廳的小火鍋裡,論份量,大快活勝出;論食材的豐富,首選吉野家;論實惠,則一粥面最佳。
香港街頭巷尾那麼多美味的火鍋店,你又品嘗過多少家呢?如果你也有心儀的火鍋店想要向大家種草的話,歡迎踴躍留言告訴我們哦!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