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聲練習是歌唱發聲的一種綜合性基本技能的訓練,學習唱歌必須以最基本的發聲練習開始。
做獲得氣息支點的練習,體會吸與聲的配合,利用科學的哼唱方法,體會並調節自己的歌唱共鳴。學會張開嘴巴唱歌,上下齒鬆開,有下巴松松的「掉下來的感覺」舌尖鬆鬆地抵下牙。唱八度音程時,從低到高,母音不斷裂連起來唱,口咽腔同時從小到大張開。氣息通暢的配合,發出圓潤通暢自如的聲音。
練習發聲可分為三個層次進行。
第一層次:中音區為起點想要能發出好聽的音色需要以中聲區訓練為基礎,通過在歌唱中適應鍛鍊肌肉和調節的需要。不管是哪一個聲部,都應該選擇從中聲區開始訓練發聲。在中聲區的音相練習得相對較好後,要進一步鞏固,再逐步擴大音域的範圍,聲樂學習要從基礎入手。對於自學者來說中聲區是歌唱嗓音發展的基礎,相對而言要認真對待中引起的練習,中音區的基礎必須打得紮實,要明白「欲速則不達」。第二層次:穩固音域在中聲區練習好的基礎上,慢慢開始擴大音域,強化呼吸氣息和共鳴的配合訓練,練好過渡聲區,為進入頭聲區訓練打好基礎。第二層次的練習是音色發展關鍵的一環,需花費的時間相對也比較長,千萬要有耐心和信心,不要著急著去唱高音,要鞏固好中音,當你可以自如的唱出某個音色並穩定的時候,然後可以進入高聲區的練習。第三層次:高音區強化在高聲區的練習可以在比較鞏固上兩個階段的基礎上加強音量音高的訓練,再一次擴大音域,由於高音區相對於中音區而言更難掌控,需要做更為複雜的發聲練習。這個階級的練習要特別注意高、中、低三個聲區的統一,中音和高音的過渡不要發生裂痕和消音(這種現象在初學者很容易發生),著重是對強化頭聲區的訓練,達到高位置的頭腔共鳴並統一聲區目的。
提供以下建議:
選擇和自己音色比較接近的優秀歌手作為模仿學習的對象,你可以去喜歡別的音色, 但請記的每個人的音色都是獨一無二的,請接受你自然的音色,用它自然地去表現你說想要表達的;選擇音區應注意不要片面追求高音、追求難度, 應該從自己可以從容控制的聲區開始。廣泛涉獵各種類型的音樂,不要過早的把自己局限起來。要用開放的心態來,善於發現、學習其中的有益的元素;模仿是學習唱歌的捷徑,但要記得只是模仿歌手的發聲狀態,而不要去太在意音色是否一樣,雷同的東西在現在這個追求個性的時代毫無疑義,最後一定要堅持。拓展資料:
了解發生部位。喉頭和聲帶,是歌唱的發聲器官,是歌唱的核心部位,是打開歌唱藝術寶庫的金鑰匙。因此,了解和搞清喉頭與聲帶在歌唱時應處的位置和狀態是非常必要的。了解自己的「水平位」。一般來說,歌唱時喉頭位置應該比平時說話時偏低一些(就像我們深吸氣時的喉頭感覺,因為吸氣時的喉位,比靜止時的喉位略低一點)有很多人把喉頭處於吸氣時的位置稱為「水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