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克貝松《安娜》,2019年6、7月份在美法上映。
這部可以說是我盼望了等待了甚久的影片。作為一個動作片死忠,我的期待不僅是因為《急速備戰》之後動作片的稀缺,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於俄羅斯超模女主這個噱頭的吸引和預告片中極致冷豔的女主表現。經常性的搜索資源,終於使得我在9月份看上了在線資源,最後還在淘寶上買了網盤的備份。
看《安娜》過程中,時刻感受到的是薩沙露絲精緻絕倫的面容和形體帶來的視覺上之唯美與和諧。作為一個超模,這也是太標緻了。超模跨界電影,我想到了羅茜漢丁頓惠特莉在《變形金剛3》裡花瓶般的表現,《收割伊莉莎白》裡阿比麗值得認可的演技卻相比安娜黯然失色的容顏,還有《星際特工:千星之城》這類。都不及薩沙露絲帶給我美好的幻想和感知,可能是我最傾心俄羅斯女郎吧。
進一步地,驚嘆於插敘倒敘的恰到好處,其片段化、背景陳述、閃回、跳轉完美了影片之解構。這種構思在大眾動作片中著實少見,也著實佩服呂克貝松之超才,甚至初看後我覺得都可以封神。情節上的反轉相比同類型的諜戰片而言又進了一層,從與兩國雙邊關係的糾纏上升到三方的對立與平衡,顯得十分有意思。加之各層關係之間的引進是通過碎片化的敘事去表現的,所以初次看的時候,你永遠猜不出下一幕是會講述什麼內容。意外合理的劇作結構,神乎其神的情節結構,靈活的機位切換,時尚感、厚重感並存的場景構造,和諧自然的光線處理…初看很有看點,而且這僅僅是技法層面。
人物表現方面呢,就會有很多人說薩沙露絲沒有演技等等。初看時我是完全沒在意這些細節,反覆地回看時還真覺得女主的表情變化有些部分比較僵硬,如果能更傳神些固然是好的。但是換個思路想,人家是超模,這只是試驗性質地去拍電影,對於一個跨界工作的人去刻意地抨擊有失風度。況且一部演員美貌和演技兼得,並且都能超過這位俄羅斯女郎的諜戰類女特工為主角的電影有多少呢?我看過網友的推文,去看了2010年朱莉主演的《特工紹特》,最近大表姐的《紅雀》。《極寒之城》之前我已經欣賞過了。
先說《紅雀》,這部電影過於老套。劇情的發展都是最傳統的模子,幾乎什麼都可以預料到。敘事手法特別的簡單。幾乎沒有任何的打戲,槍戰也很少。還有大表姐是真的又胖又醜(估計不鍛鍊吧)。影片還是一如既往地宣揚美國民主抨擊俄羅斯沒有人權自由的主題,令人生厭。這種片子不應該存在。
《特工紹特》,優秀。全片節奏緊湊配上塑造嚴肅氣氛的弦樂,女神朱莉當然是全片美,美得很健康和動感,動作戲也很認真很有值。可圈可點很多。唯一不足的就是結尾較為草率。作為女特工諜戰系列的首次嘗試,真的很不錯。
《極寒之城》,神作。我已經不敢評論了,我太卑微了。
我差點忘了《安娜》兩男主的人物塑造。尋思這兩男主也是神演技啊,為了襯託女主屈尊很不容易。盧克埃文斯,我感覺此前都是以英俊瀟灑男爵般氣質示人的,《安娜》裡這麼和善穩重俄羅斯土豆腔,演技炸裂。希裡安墨菲,憂鬱的萬人迷,最終被安娜甩了也是很同情他的。
然後可以看看《安娜》的動作戲,既然我是熱衷武術的。貼身格鬥戲只有兩幕。第一幕發生在餐館裡,安娜穿著雪白的貴族式服裝走進去。槍膛、碎盤、扶手、空槍都用作武器,人肉盾,一打二,一打三,然而拳頭沒什麼力氣,普通的側踹和直踢,打樁機確實秀但是只有一個而且落地的時候很不合理(這真的不合常理,一般都是倒向一邊的,因為需要單腿發強力去帶動,然而安娜直挺挺地把力平攤在對手雙肩上,沒有助跑速度,所以以對手的體型安娜是不可能放倒他的,然而安娜直接倒在了原地甚至還沒倒,摔角看了這麼多我真沒見過),慣性反摔(其實我很懷疑安娜為什麼會有力氣金剛臂撂倒一人),躲閃較為僵硬,動作幅度誇張不穩,背後開槍有故意秀的嫌疑,格擋拳腳和轉化的能力還行,應對偷襲的能力差。第二幕就是逃離軍事基地的過程,很短,主要靠靈巧,安娜在這裡秀了一個很不錯的打樁機,很標準很科學。總體上,我覺得是演員沒有基礎的緣故吧,動作指導很盡力了。
然而實際上我最深印象的是人物的一些對話和所意味的東西。正是這些言論,加之見證了安娜的蛻變和她的追求後,也可能是因為當時的環境因素和龐雜的外界事物的影響
Anna: I don’t like any of your proposals.You talk about turning points and choices. Those are just pretty words. It means it is gonna take me to another shitty town, in another shitty box.
Agent: You have a right to make your own choices in your life. But what you can’t do is to reject life itself. Your lifewas a gift…. Have a little faith.
Anna: Last time I put my faith in men lookwhere it got me.
Agent: Never put your faith in men, Anna. Putfaith in yourself.
自從2019.9.13 我人生的第7445天看了《安娜》後,我不再迷茫。我曾把一些電影明星,動作片影星,搖滾歌手,摔角手,音樂人,畫家,導演,文學巨匠看作標杆和畢生的追求。往往這種追求會隨著時間而淡化,從而最終換一個新的追求,或者平凡意義上的說,偶像。偶像,不出其然,在短時間內極度迷戀,熱情也會飛速衰竭。像這樣的偶像有,綠箭俠,懲罰者,斯科特阿金斯,麥可加懷特,神奇女俠,林肯公園,泰勒摩森,康定斯基,洛夫克拉夫特,愛倫坡,比爾奈爾斯等等,也最終會更新換代,儘管我現在仍喜歡欣賞他們。大學兩年,我也無時無刻不因為遠離愛神而感到沒有動力,當我追求一個人時的精神狀態和自制能力是無與倫比的。然而當知道追求無望後,也就是99%的時間段,我總會感覺到無助和消沉。所以,在9.13號那個前有開學壓力,後有爸媽的監管和考試的失意以及了無志趣相投朋友的局面以及可能伴隨著氣候氛圍等等各因素的加成下,我看《安娜》,我看了夢寐以求期待甚久的安娜,我震撼於影片的技巧,讚嘆於安娜的蛻變,共鳴於安娜的追求—freedom,我感受到了好多。再加上之後一絲不苟地研讀了部分叔本華等人類歷史上中流砥柱的哲學家之書籍後,我真的不一樣了,我完全想清了,我不再需要外界的事物去給自己樹立標杆了,我的力量,我的鬥志,我的平靜,我的快樂,我最終的幸福,由我自己決定。
感謝呂克貝松。感謝《安娜》。感謝薩沙露絲和所有讓這部電影成為可能的劇組人員。我知道這對我來說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