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外貌重要嗎?
當然重要,卻又沒那麼重要。外貌好的人屬於老天爺賞飯吃,現在很多流量明星主要靠的就是這個。
美劇《權力的遊戲》裡,小惡魔這個角色長相不好看,是個被父親、姐姐嫌棄的人。
但他有自知之明,知道如何改變命運。
劇裡,雪諾問小惡魔:你讀那麼多書幹嘛?
小惡魔回答道:老哥有他的寶劍,我則有我的腦袋瓜。好腦筋需要書本,就如同寶劍需要磨刀石,這就是我不停看書的原因。
所以說,人醜就要多讀書。
02
假如18年前,一個讓你進入寶潔的機會,一個讓你進入阿里巴巴的機會。兩個OFFER你都拿到了,你會怎麼選擇?
大部分人會選擇進入寶潔,因為那個時候的寶潔如日中天,阿里算什麼?所以一流學校畢業的同學去了寶潔,阿里只能招聘二三流學校畢業的。
可如今的差異,恐怕是二三流學校畢業進入阿里的秒殺當時進入寶潔的吧。
就像這句話:如果你只看著眼前的利益,收穫的未來並不會一定如你所願。
當然,這樣的選擇並不完全是主動的選擇,如果讓這些當時已經進入阿里的同學給他們機會進入寶潔,大概率他們會優先選擇寶潔,畢竟當時的待遇和風光程度擺在那裡。
智商高的人(考上名校的總體而言會比非名校的要高,這裡不是指個體)做了一個主動選擇,而智商相對低一些的人做了一個被動(部分主動)選擇,最後居然是被動選擇的人贏了!
奇怪嗎?
並不奇怪,因為考試考得好,並不代表你的思維模式就是高級的更優級別的。
大前研一說過,不論身處何種時代,最大的敵人都是我們自己。 你今天的生活方式,決定了你將擁有一個怎樣的明天。
03
你所處環境對形成我們思維模式影響是巨大的。而一個看起來風光無限的叫蔡崇信的人卻自願放棄高薪選擇加入阿里巴巴。
要知道蔡崇信當時放棄580萬年薪(美金70萬,按當時匯率折算),而阿里巴巴給的月薪是500元。
用天壤之別形容並不為過吧?
而蔡崇信是如何選擇和做決定的呢?
這背後就是思維方式在發揮作用。蔡崇信認為選擇阿里巴巴有兩點比較重要:
1)下行風險很小,上行收益很大,這事兒就可以幹;
2)相信馬雲的夢想和團隊。
關於第1)點
蔡崇信的原話是:「耶魯法學院的學位是這世上少見的珍寶,在政府和商業世界裡都很稀缺。換句話說,我去冒險,風險收益是不對稱的(asymmetrical) ,下行風險(downside risk)很小,上行收益(upside benefit)可能很大。說到底,如果我去阿里巴巴幹半年,公司不行了,我還是可以再回頭去幹稅務律師或者做投資。」
蔡崇信的選擇就是一個典型的凸性槓鈴策略,他已經是非常成功的律師和職業投資人,看中了阿里巴巴和馬雲未來的可能性,搏一把,不要工資無所謂的,就是損失兩年的薪水罷了,損失是有限和既定的,幹不成了不起回去做律師搞投資就是了。
關於第2)點
蔡崇信看到的是馬雲帶領他的18羅漢,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所呈現的團隊士氣是很多創業企業完全沒有的。
「他們是馬雲的學生,都跟隨他。」
受西方教育的蔡崇信相信團隊合作的力量,並認為這種氛圍是成事的核心要素之一。馬雲沒有把其他創始人當外人,在註冊公司的時候把他們全部當成阿里巴巴的股東,這是很多企業即使到今天也不具備的。
蔡崇信看起來輕率的選擇,實際上背後大考量和大智慧。
04
而讀書是提升優化我們思考力的一種性價比比較高的方式方法。
每個人讀書習慣不一樣,也不是讀書越多越好。讀書基本有二類:
1)「無用」之書(藝術、小說如四大名著等);
2)指導實踐類(經濟、技術、管理等)
當然這樣的分類並不嚴密,對一類人無用的書,對另外一波人卻是可以用來指導實踐的。
這兩種書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都可以開拓視野,並不一定是有用之書才可以開拓視野,比如《紅樓夢》裡有關茶的內容就有幾百處之多,我最喜歡看的就是書中妙玉的泡茶的片段,居然用五年梅花雪水來泡茶。
視野拓寬了,深度思考就變成了有本之木,而不是閉門造車。還是以大前研一為例,他能寫出這麼多暢銷書,除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之外,閱讀量也會是海量驚人的。
一流的寫作者,在收集資料和素材以及總結經驗教訓方面,都是有獨到之處的。還是以一位日本寫作者為例,他就是村上春樹,他總是在不經意的描述中揭露深刻的人性,這就是一流小說家的必備能力;而我也另外喜歡的歐美作家毛姆、海明威也是如此。
對於現代人而言,尤其是網際網路以來,我們比以前的人幸福得多,幾乎任何一個領域都有海量的研究報告供我們參考,一些報告固然結論讓你很無語,但裡面整理的數據能讓我們節省大量的時間,如果實在不可信,我們也可以通過交叉驗證的方式來求證。
好的研究報告,不僅僅是我們獲取各類信息的重要渠道,其中的分析框架也值得我們借鑑。
歡迎加入我打造的「報告365」,一天只要幾毛錢,就可以讓你至少下載1500+經典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