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著是為了什麼?讀《活著》後有感

2020-12-23 驍途布衣

中國漢字,形意兼備,拆解「活」字,左邊三點水,右邊一個舌頭的舌,說明活著要有水,要喝水,生命才能得到延續。這個字的組成部分只是從物質方面解釋生物如何才能存活下去,但對於站在自然界食物鏈頂端的人類來說,尋找精神上的水源在某種程度上才更為重要,這也是活下去所必需的條件之一,否則終究只是一副皮囊,如行屍走肉耳。

讀完餘華的《活著》,我對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有了更深的體會和領悟。

書中講述的主人公福貴,本應是大福大貴之人,但父母的美好願景並沒有在他的身上得到完全體現。福貴出生在一個比較富有的家庭當中,童年成長順利,不愁吃穿,但長大後,跟現在很多年輕人一樣,染上賭博惡習,把家裡的一百畝土地全部輸光,祖上傳下來的房子也沒有了,從此淪為一無所有的窮人,父親因為氣恨生亡。緊接著為了去縣城找醫生為母親看病剛好被國民黨抓壯丁,經過兩年的戰爭順利回家。在此之後,噩耗連連,兒子有慶抽血過度失去生命;女兒鳳霞產後敗血症生亡;妻子家珍因軟骨病最終病死;女婿二喜在工地上遭遇意外事故身亡;外孫苦根吃過量豆子被撐死。親歷了親人們一個一個的離去,在將他們埋葬後,福貴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他最終與一頭老牛相依為命,相對平靜地度過餘生。

福貴可以說是幸運的,因為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千千萬萬同胞因戰爭、壓迫、自然災害而喪命,包括福貴身邊的親人也無一人能倖免於難,可見當時生存之艱。但福貴也是不幸的,一個人雖然活著,卻承受著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背負的東西太多,親人離去時的畫面可能也會在腦海中揮之不去,活著是如此得艱難與痛苦。所以,在我看來,這種喪親之疼,猶如切膚之痛,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得了的,很多人最後可能都會選擇一死了之。是啊,死,在這一刻變得如此簡單輕易,只需一個念頭,一個行為。但主人公卻選擇了生,帶著已故親人們生的信念而負重前行,親人們的生命似乎也在他的身上得到延續,那些幸福而又短暫的時光將繼續存在於生者的記憶之中,親人們也似乎並未遠去。這也許就是福貴探尋到的生命意義,為了自己,也為了親人而活。

反觀當下,隨著改革開放持續深入,我國經濟社會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醫療條件相比過去有了很大提升,人均壽命也大幅提高。但是,豐富的物質生活並不能掩蓋人們精神上的貧乏,有很多人都漫無目的的活著,每天或沉浸在刷朋友圈、短視頻、網路遊戲等網際網路電子產品之中,不能自拔,或知、評天下事,卻對身邊人不聞不問,形同陌路。

不禁要問,生命的意義究竟為何?人為何而生為何而活?

我想,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與見解,有人曾說過,生命太美好,以至於我們做什麼都像是在虛度,有的人忙於工作學習,而忽略了玩耍的快樂,有的人每天靠娛樂度日,不僅荒廢了事業,生活更成了一團亂麻。魚和熊掌不能兼得。但是,我認為,無論當下將時間、生命投放於何處,都不要做讓自己日後會感到後悔的事情,少做一些對自己無意義的事,這其實就是在無形之中延長生命的長度與寬度,生命的價值才能得到體現,每個人都應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當然,生活不可能都一帆風順,既使我們沒有經歷福貴的狂風暴雨,但跌宕起伏,潮起潮落總會存在,困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喪失了克服困難的決心,與活下去的信心信念,我們要勇敢面對磨難,想辦法戰勝它,跨越它,無論失敗幾次,哪怕跌到遍體鱗傷,也一定要堅持下去,不驕躁,不氣餒,暴風雨終將過去,旭日定當凌空。

以上就是我對《活著》一書的讀後感,今天就與大家分享到這,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一本好書】讀《活著》有感
    【一本好書】讀《活著》有感 2020-11-21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輩子其實挺短,人活著,到底為了什麼而活著?
    我也時常會想,生命到底是什麼,經常會好奇當你死了以後,世界發生的所有事情都與你無關那麼這世界還有意義嗎。在有限的生命裡,生活,到底是為什麼而活。有的人為錢財,有的人為事業,有的人為子女,有的人為愛情。寬泛來說,我們是為我們心中認為有價值的東西而活,可到底什麼才是有價值的呢。
  • 人活著的理由是什麼?
    不知道為什麼,越發搞不明白人活著的理由,赤裸裸的來赤裸裸的離開,如煙飄過天空。如果是這樣子,人活著或者說人存在的理由是什麼?
  • 吃飯是為了活著,那人活著是為了什麼呢?
    關於人活著是為了什麼,數千年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所謂標準答案,我在此樂意結合所學的傳統文化,分享一下個人的一點拙見:孔子有句名言說得好「朝聞道,夕死可矣」,它給我們以正向啟迪:吃飯是為了活著,而活著不僅是為了吃飯;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聽聞大道
  • 《活著》:我們都是為了活著而活著
    今天突然想起了餘華寫的《活著》,我們都是為了活著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的事物之外而活著。世界本來就是苦難的,他磨礪著我們每個人的對苦難的承受能力。餘華:1960年4月3日生於浙江杭州,當代作家。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 人,究竟是為了什麼而活著
    人這一輩子,除了生死,沒有絕對的輸贏,因為只要你還活著,你就還有逆風翻盤的機會,只要你還活著,你就可能贏回來。而這世界活著的人只有兩種,一種是清醒的活著的人,他們明知不可為而為,正如莎士比亞說的「本來無望的事,大膽嘗試,往往能成功。」於是,他們在無數跌倒後終於成功站起來了。
  • 《不可思議的收縮人》:活著什麼也不為,就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
    《活著》是當代作家餘華的一部作品,書中有一句話寫到:「活著什麼也不為,就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正如書中所言,活著的目的並不複雜,我們努力渴求的生機,都是為了活著而努力。而這個哲理就好像餘華的書《活著》所寫那般:「活著什麼也不為,就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
  • 《活著》影評丨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
    《活著》影評丨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活著》是由年代國際有限公司1994年出品的劇情片。該片由張藝謀執導,以中國內戰和新中國成立後歷次政治運動為背景,通過男主人公福貴一生的坎坷經歷,反映了一代中國人的命運。
  • 餘華的《活著》: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
    《活著》還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活著》出版25年來打動了無數讀者,經過時間的沉澱,已成為20世紀中國文學當之無愧的經典之作。
  • 為了活著而活著:《活著》
    春生內疚不已,他拿出錢讓福貴為有慶做點什麼,家珍則扔了錢和花圈,並說春生欠自己家一條命。鳳霞砸壞了汽車玻璃和司機打在一起,春生讓司機放開鳳霞,自己轉身走著離開了。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開始了,鎮長來福貴家勸他燒掉皮影,還說給鳳霞介紹了一個工人,那人叫萬二喜,腿因為工傷有點毛病。
  • 人活著究竟為了什麼?
    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每個人的內心或多或少地都曾思考過這個問題。可是又有幾個人能真正的想清楚這件事呢?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想要徹底的知道這個答案,首先我們得弄清楚一件事,人為什麼會來到這個世界?為了什麼?一樣,還是需求,更直觀的需求,從自身利益出發的需求,而且完全不在乎孩子感受那種。這時,作為一個沒有出生的孩子是沒有發言權的,也是沒有發言能力的,畢竟嘴巴哪個零件都還沒有長成。綜上所述,現在的你似乎很清楚為什麼會降生到這個世界了。
  • 臧克家名句: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李克勤(jixuie)題記:有的人不一定知道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但卻不一定不知道《有的人——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有感
  • 人生,我們為了什麼而活著?
    ——尼採在我們每一個人僅有的人生當中,有的人是僅僅為了自己活著的,只要自己高興,不論做什麼事情都可以。而有的人的一生卻是為了孩子而活著,只要孩子幸福,自己吃什麼苦,受什麼罪,都行。當然,還有人是為了自己身上的一份責任而活著。他們可能一生過活得很艱辛,但卻無怨無悔……為了孩子而不離婚的人,為了身上的那份責任而苦苦煎熬著自己,而活著的人,看完這篇文章,你還想過這樣的日子嗎?
  • 網絡流行語科普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什麼意思什麼梗?
    網絡流行語科普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什麼意思什麼梗?時間:2020-04-21 16:23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網絡流行語科普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什麼意思什麼梗?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 出自臧克家的《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
  • 為了活著而奮鬥,還是為了奮鬥而活著
    原創不易 ,抄襲必究 奮鬥,不是兒時的夢想,不是什麼山珍海味,更不是權力象徵。奮鬥,是每一個微小的生活願望達成。當你餓的時候有飯吃困的時候有床睡,是想被愛的時候有人來愛你。
  • 張雅婷:人活著,是為了什麼?
    張雅婷-亞洲人脈資源整合專家歡迎免費訂閱,請加微信:yatinglaoshi人活著,是為了什麼?
  • 福貴一人埋了六位至親,人活著到底為了什麼?死亡才是最好的老師
    《銀魂》裡有一句臺詞:有的人光是活著,就已經竭盡全力了!餘華小說《活著》裡的福貴,本來是一個紈絝大少爺,卻因為嗜賭輸盡了家產。窮困潦倒的他被國民黨抓壯丁捲入了內戰,好不容易回到家,女兒卻在一次生病中喪失了聽力。
  • 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人活著的意義,論品德,精神,形象,外貌,內心。家庭生活背景,都影響著人的一生。那麼人怎麼樣才能做到,真正的叫人呢,真正的配得上人的這個字,真正的沒白來到人世間一趟。我們該怎樣來正確,理解人這個含義呢?什麼叫人?
  • 莊子活著不為名利,他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莊子則傾向「消極無為」,荀子曾批評:「莊子蔽於天而不知人」,點出了莊子學說的缺憾。但這些都是由各自的人生觀決定的。從莊子的學說中,看到更多的是自我陶醉的精神境界,他生不為仕,隨性自然,認為個體的人高於社會的人。主張順自然而因物性,也就是說應當由著個人的自然本性自由發展,而不應當以社會禮法等種種規範去幹預和束縛個人的行為。
  • 今天我們說說,人活著是為了什麼?這個的永恆的話題
    人活著最終是為了追求什麼,這個問題從人類存在開始就在思考,無數哲學家也一直在討論,似乎它早已成了一個永恆的人類話題。但是,它至今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我想,這個問題永遠沒有一個最統一的完美的解答,因為生命的存在如萬花筒般千姿百態,生命的最終追求也一定千差萬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