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威斯敏斯特教堂,始建於公元960年,是英國地位最高的教堂。是17位君王和英國史上一些最重要人物的最後安息地,是英國的象徵之一。建成後承辦了國王加冕,皇家婚禮、國葬等重大活動的場所。除了王室成員,英國許多領域的偉大人物也埋葬在此,比如牛頓、喬叟、狄更斯、達爾文、邱吉爾等等。
1998年,英國伊莉莎白女王宣布20世紀世界的十大基督教殉道者的名單,並將十位殉道者的塑像雕刻於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西大門上方。這十位殉道者中,有一位馬丁·路德·金;還有一位中國民眾非常陌生的中國牧師王志明。
王志明,生於中國雲南,苗族。1906年,也就是王志明出生的前一年,兩名外國牧師來到了他的出生地——武定縣長衝村。映入牧師眼帘的景象是,村子方圓幾十裡,沒有一家富人。所有村民的房子都是東歪西倒的。有不少塌倒的房子。但別看這些房子塌倒了,裡面還居然住著人。為什麼不修修呢?後來牧師才知道,村民根本沒能力重修,只能將就著住了。不但塌倒的房子將就住人,還得將就住著牲畜,人和牲畜都在一個屋子裡生活。結果,鼠疫、傷寒這些極度高傳染性疾病出現了,一個村一個村地掃去,村民一片一片地倒下。騎著小毛驢來的外國牧師,一村一村地去救人,不論貧富,統統搶救,不收一分錢。遇到病者,只要還有一口氣,就掏出藥片往他嘴裡塞;遇到死者,就為他劃十字做禱告。外國牧師的慈善行為迅速在各村子裡傳開,不少活下來的人對牧師感恩不已。為了不讓村民們再次遭遇惡疾的侵襲,牧師逐漸協助村民們居住時人畜分離、保護水源。就這樣,牧師在當地修建了醫院、學校。當地苗民被外國牧師的作為所感動,之後紛紛放棄偶像崇拜,歸向基督。
1913年到1924年間,王志明在武定大箐和灑普山中國內地會為當地苗族人所辦的教會學校裡接受教育,畢業後成為教會學校的教員,從教19個年頭。
1935年,他回到武定縣,從事教書、宣教工作。
1944年,他被推選為武定地區教會的會長。據有關資料記載,「到『解放』前夕,僅武定縣內,就有5500多苗、彝、傈僳族群眾受灑普山總堂之感召,信了耶穌。」此外,王志明還翻譯編纂了苗文的《頌主聖歌》,在苗族中廣為流傳。
1951年,44歲的王志明被按立為牧師。此時,雲南已成為「解放區」。王志明遵循「順服掌權者」的教導,與其它五位苗族教會領袖在政府要求下簽署了「三自宣言」。但他拒絕參加任何批鬥大會,認為「我的手曾為眾多信徒施洗,不可用來沾染罪惡。」
但不久,灑普山教堂被關閉,王志明被迫參與「勞動生產」。
作為基督的忠僕,王志明深知「順從神,不順從人」的教導,儘管聚會被禁止,但為了幫助主「牧養羊群」,他仍帶領信徒秘密聚會。在嚴酷的政治環境下,他們的聚會很快被取締。並且王志明被以「死不悔改,繼續從事宗教間諜」的罪名遭到逮捕。
由於王志明在苗族中擁有極高威望,沒多久王志明被釋放,並任職於楚雄州政協籌委會。
王志明牧師一生堂堂見證耶穌基督的信仰,1956年,王志明以牧師身份和苗族代表團副團長身份上北京參加國慶典禮,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此後,王志明到武定縣文化館工作,並當選第一屆州政協委員。
文革開始後,對基督徒的迫害也越發嚴重,王志明牧師效法初代信徒,堅守主道,顯出了宣教士的氣節。
1969年,他和21位同工因反對信徒參加「三忠於」活動被逮捕,在獄中遭受非人的虐待,他一生忠心愛主。1973年12月29日,的萬人批鬥大會上,王志明牧師被判處死刑。王志明用自己的鮮血走完了在世的天路歷程,在主懷裡安息。
為了避免王志明教言惑眾,批鬥前已經將他的舌頭用刺刀絞碎。王志明被槍決後,當時的教會長老龍才新用自己的棺木裝殮王志明入土。
文革結束後,中央撥亂反正,為王志明平反。1981年,他的墓前豎立起紀念碑,成為在文革中殉道,得到公開紀念的少數基督徒。
1998年7月9日,英女王宣布20世紀世界十大基督教殉道者,包括波蘭神父聖國柏(St. Maximilian Kolbe; 1894—1941年)、因信仰被父母殺死的南非原住民少女梅思默拉(Manche Masemola;1913—1928)、烏幹達聖公會大主教魯溫(Janani Luwum;1922—1977年、俄國的聖伊莉莎白(St. Elizabeth of Russia;1864~1918)、美國黑人民權領袖及牧師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1929—1968年)等,其中唯一的中國人就是王志明,他的塑像被雕在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西門上,成為威斯敏斯特教堂唯一紀念的中國人。
王志明(1907年-1973年12月29日),出生在中國雲南省武定縣下長衝,雲南武定人,苗族。中國基督教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