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圖文無關。圖/視覺中國
繼口罩之後,頭盔又成新晉「網紅單品」。
據現代快報報導,在南京各大市場,雖然不少商家都在售賣頭盔,可賣的都是存貨,多數商家表示貨源已斷,有人囤了10萬個頭盔,批發價翻倍。
頭盔悄然漲價,商家吐槽進貨難的不獨江蘇一地。據媒體報導,已有多地出現類似現象,河南同款頭盔更是一夜間爆漲120元。
頭盔漲價以至於「一盔難求」的背景是,今年6月1日起,「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將在全國開展。「盔」即頭盔,「帶」就是安全帶。
推行摩託車、電動自行車騎乘人員必須佩戴安全頭盔,是為了保障騎行者的生命安全,意義自不待言。此舉的連鎖反應,溢出到市場層面就是頭盔需求量驟然增加。
而頭盔價格波動之下,輿論場不乏希望國家層面出手調控的呼聲。但著眼於市場規律,其實全社會對此次頭盔漲價沒必要過度擔心——這主要是供求關係暫時失衡下的正常現象,但市場的自我調節能力決定了,這樣的價格猛漲不會長久。
頭盔不同於口罩,並非全民必備,且非消耗品。初期市場需求激增,廠家也會想方設法擴大產能。一旦供需達到平衡點,價格自然會回落。因此,頭盔價格雖短期看漲,總體來看,過段時間後必然回落到正常價格水平。
需求帶動供給,供給增加帶來供需平衡,供需平衡平抑住物價,這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基礎性作用的體現。本質上,供給和需求之間的關係,是生產與消費的匹配性在市場上的最直觀映射。在一個結構合理的市場,資源配置會自發地實現動態再平衡。
況且,在網購發達的當下,哪怕那些線下商鋪囤積居奇,囤貨行為都註定難以持久。線下商鋪的頭盔價格一旦超越消費者的接受程度,消費者必然選擇用腳投票,轉向網購。相比線下購買,各電商平臺的價格更為透明,消費者在網購時更容易實現「價比三家」。
進一步而言,電商平臺多商家、實時競爭的關係,必然會讓頭盔價格保持在相對合理、更符合供求關係的價格水位。
媒體調查發現,對比實體店的「一盔難求」,在線上購買頭盔,雖說貨源也呈不同程度的緊俏狀態,但售賣頭盔的店鋪眾多,種類豐富,頭盔銷售也很火爆,消費者基本上可以正常按需購買。這也讓部分線下商家通過囤貨持久牟利的企圖難以如願。
當然,頭盔供不應求,除了新規引發的市場需求量爆增、工廠產能有限外,也不排除有人趁機囤貨炒高價。對這部分投機者,市場監管部門該出手時也得出手,對其依法打擊,防止囤貨亂漲價行為擾亂市場。
對新規施行前的「一盔難求」現象,民眾與其擔憂,不如理性看待,讓市場的歸市場,監管的歸監管。這既是對市場規律的尊重,也是培育成熟市場秩序的正當之舉。
□柯為(媒體人)
編輯 陳靜 實習生 張曉雨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