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下單訂外賣,已經成為不少人的生活習慣。在陝西省榆林市府谷縣,通過叫「外賣」的方式,實現「精神食糧」免費到家,也正在成為當地群眾的文化生活新習慣。
府谷縣圖書館作為陝西省唯一一家縣級公共圖書館榮獲「第八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稱號。
應時創新服務
用好農村快遞網絡和銀行網點
經濟社會在發展,城鄉環境在變,生活習慣在變。對於公共文化機構來說,要確保服務品質,就必須直面變化的需求。
「老百姓的需求就是我們的思路和舉措要聚焦的地方。」府谷縣圖書館館長鄭永峰說。府谷縣圖書館瞅準郵政局農村快遞網絡健全和農村商業銀行良好的閱讀環境和地理位置等有利條件主動出擊,積極與郵政局快遞公司、農村商業銀行開展合作,推出了「同城快遞」網上借閱服務,加強「信用書吧」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建設。
通達廣大農村是郵政局快遞公司的優勢之一。特別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全國多地農產品產業帶受疫情影響,出現農貨滯銷、物流不通的情況,而郵政局快遞公司通過實施「郵政在鄉」和「快遞下鄉」工程,推動「快遞進村」,夯實了農村地區寄遞的網絡基礎,為滯銷的農產品打通銷售渠道,解決了農民生計問題。隨著以電商為代表的新經濟業態、新消費模式在農村地區的加速融合與快速發展,郵政快遞業進一步成為暢通城鄉經濟的「微循環」。府谷縣圖書館正是瞅準了其全程全網的優勢,開啟了「外賣」借書新模式,打通農村閱讀「最後一公裡」。
▲府谷縣圖書館下鄉送服務
這一服務模式自2020年8月開通以來,已有來自8個鄉鎮的580多名讀者免費註冊開通。藉助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網絡平臺、高效的物流配送,「同城快遞」圖書服務項目實現了讀者足不出戶、全免費送書上門。「縣圖書館同城快遞免費送書上門服務,為我們基層教師拓展閱讀範圍,解決借書難、看書難的問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府谷縣麻鎮中學教師韓琳說。
▲ 圖書交換與分享活動
府谷新區農商銀行「信用書吧」是府谷縣第一家建成並運行的「信用書吧」。在這裡,銀行幹部職工、來辦理業務的儲戶等不但可以隨時選取自己喜愛的圖書閱讀,還能時不時參與閱讀分享活動,交流讀書心得。「我們很喜歡在這裡舉辦的讀書分享活動,在規定時間內大家同讀一本書,還有老師現場解讀,這對於理解作品內涵、活躍思維很有幫助。」讀者王春霞說。
「信用書吧」瞅準的是農商銀行的網點優勢。「信用書吧」與縣圖書館實現網絡對接、資源共享,並納入府谷縣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建設,提供「通借通還」服務,目前已經有5個「信用書吧」建成試點,並計劃逐步推開。
「府谷縣圖書館在公共文化服務創新方面結合當地實際與農商銀行開展的跨界服務,理念新穎,因地制宜,既解決了資金問題,也解決了管理問題,這種創新做法給了我們很多啟示。」前來實地考察的江蘇省金陵圖書館黨總支書記焦翔說。
推進縣級總分館制建設
吸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服務
2018年9月26日,總投資1.1億元、建築面積1.83萬平方米、藏書24萬餘冊的府谷縣圖書館開館運行。「新圖書館不僅滿足了社會各界的文化需求,更為廣大學習愛好者提供了溫馨、舒適的讀書環境,對於提升府谷文化品位、促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和文化事業發展、增強文化自信具有深遠的意義。」府谷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樊小榮說。
新館採用最新的RFID系統,實現採集、編目、流通、辦證和書目搜索自動化,更加優化了圖書管理。這裡有自助辦證、自助借還、新媒體體驗區、創客藝術空間、影視體驗廳等功能區,增設了地方文獻閱覽區、地方歷史文化展區、國學區、自習區、文化活動中心及24小時城市書房等28個免費開放區域。館內實現無線網絡、中央空調、直飲水全覆蓋。
除了新館的服務提質升級,府谷縣圖書館還積極推進縣級總分館制及標準化服務建設,擴大服務群眾的覆蓋面。
「圖書館總分館制的核心在於建立統一採購、統一編目、統一配送、統一服務的機制,這幾個『統一』是實現圖書館服務普遍均等的保證。府谷縣圖書館從2019年起著手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建設,工作中採取因地制宜、創新發展的方式推動總分館體系建設,通過分館建設進校園、進企業,充分合理利用校園資源,提高圖書利用率。目前已建成以縣圖書館為總館,以多元化發展為特點的總分館試點。」鄭永峰說。
▲ 「走進圖書館——愛上閱讀」推廣活動
一是鄉鎮總分館制,以鎮為單位分批建設圖書館分館,目前已建成投運的有大昌汗、廟溝門、榮河、文博等4個鄉鎮分館,在建的有哈鎮、清水、麻鎮、武家莊、磧塄等6個鄉鎮分館。二是「信用書吧」總分館制。府谷縣圖書館與農村商業銀行合作,由該銀行遍布城鄉的分行營業廳作為分館的硬體設施,共同建設「信用書吧」,圖書館僅需提供相關書籍及數字資源和必要的運行設備即可,首批推進10個「信用書吧」建設。三是校園總分館制,通過跨界思維發展方式,推進校園總分館建設,府谷中小學校都有圖書室,圖書館經過資源整合、合理流通,與縣圖書館實現互通互借合理共享資源。首批擬推進建成校園分館6個。四是社區閱讀點總分館制,根據不同社區或企事業單位開展情況,圖書館與其籤訂團體讀者協議,設立閱讀點,短期批量借還,開展閱讀推廣。目前,已建成富昌路社區、陽光社區、河濱路社區、官井社區、武警中隊等多個圖書館閱讀點分館。這些貼近居民生活的便民舉措,縮短了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距離,也更好地實現了文化服務的均等性、公平性。
「我們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陝西省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的實施,通過以府谷縣圖書館總館為標杆的帶動作用,把優質公共文化服務通過多元化手段,向農村、基層延伸,從而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後一公裡』。」府谷縣副縣長尹玲說。
▲ 每周的海紅果姐姐親子系列活動
▲ 圖書館裡過大年
在確保日常借閱服務的基礎上,府谷縣圖書館不斷創新服務內容和形式:2019年開展「海紅果姐姐講故事系列」、周末院線、書影共讀、英語啟蒙、手工製作、繪本閱讀等自創品牌活動150場次;聯合縣委宣傳部、團縣委、縣婦聯、縣文聯、縣自然資源局、縣環保局、縣攝影家協會等舉辦形式多樣的活動,強化了部門合作,共同推進地方文化的融合發展;連續兩年被陝西省公共圖書館聯盟評選為「先進集體」,入選首批陝西省「家庭親子閱讀體驗基地」。
府谷縣圖書館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圖書館建設,動員企業累計捐資3000萬元用於圖書館建設;動員民營企業家捐書贈書活動,累計收到超過價值265萬元的精品書目,用於充實鄉鎮分館及館藏文獻建設;動員企業參與「城市書房」和「信用書吧」建設,有效彌補了政府投入不足。
▲ 府谷縣圖書館雙服務志願者隊伍
▲ 府谷縣圖書館志願者服務一周年紀念活動
▲ 書香府谷,助力脫貧攻堅
▲ 府谷縣圖書館迎新春送書下鄉
針對圖書館館員及技術力量不足、節假日人流量較大的情況,府谷縣圖書館組織志願者開展圖書上架、服務引導、技術指導等公益服務;按照全縣脫貧攻堅的要求,圖書館在縣文化和旅遊局的指導下,組織成立圖書館文化志願者服務隊,開展送知識、送技能、送文化、送培訓、送政策、送自信服務,不斷充實農村「文化糧倉」,切實轉變群眾觀念,激發廣大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一年來,發展志願者191名,參與志願服務2414人次,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志願服務培訓活動30多次,服務時間累積超過8510小時,已成為圖書館公益服務的一張亮麗名片。
「府谷縣的一些做法,在探索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誠信體系建設,實現多元化、跨界發展等方面進行了很好的探索,也為破解政府對公共文化服務投入不足的難題,加快推進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縣級總分館體系建設,提供了很好的借鑑。」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共服務處處長譚佳峰說。
他山之石
來自府谷縣圖書館的經驗
★一、用好郵政局農村快遞網絡和農村商業銀行網點的優勢,把圖書閱讀嵌入人們網絡購物、收發快遞的習慣當中,進一步縮短與農村、基層讀者之間的距離。
★二、多元手段推進縣級總分館制建設,動員企業、志願者等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探索跨界發展,破解政府投入不足的難題。
記者手記
相對於文化館,人們普遍認為圖書館工作更為靜態。如果這個「靜」,只是相對於圖書館內的閱讀環境而言,無可厚非。但是如果這個「靜」,是指包括閱讀推廣活動在內的圖書館工作開展得寂靜無聲、在社會上缺乏必要的聲響和反響,則必須引起反思。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要求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要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化建設,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推動公共文化數位化建設。
陝西省府谷縣圖書館是一家勇於突破傳統服務模式、聯合社會力量、在全縣製造「響動」的創新性基層圖書館。除了強化自身陣地建設這些常規動作之外,它注重審時度勢,把握時代潮流,把圖書閱讀嵌入人們網絡購物、收發快遞的新習慣之中,並且充分調動社會各界的力量,整合資源,用社會協作的大網服務城鄉讀者和群眾,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希望更多基層圖書館能夠通過自身貼合實際的行動,構建服務大網,讓文化服務的「響動」更大、更深入人心。
責編:陳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