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中的姜子牙封神只是照本宣科,並不具備自主性,且封神敕封的都是已死之魂魄,榜上沒有活著的姜子牙的名字也就沒有敕封姜子牙的可能。
原著中其實已經說明了封神榜不是姜子牙的個人意志,如元始天尊在敕命中就說明了
特命姜尚依劫運之輕重,循資品之高下,封爾等為八部正神,分掌各司,按布周天,糾察人間善惡,檢舉三界功行。
另外,在封神的時候,封神榜是被張掛在封神臺下的,是公示的,姜子牙在宣讀封敕的時候,底下的神魂其實是在同步看榜的,基本上杜絕了姜子牙摻雜個人意志的可能性
子牙宣讀敕書畢,將符籙供放案桌之上,乃全裝甲冑,左手執杏黃旗,右手執打神鞭,站立中央,大呼曰:「柏鑑可將『封神榜』張掛臺下。諸神俱當循序而進,不得攙越取咎。」柏鑑領法旨,將「封神榜」張掛臺下。只見諸神俱簇擁前來觀看。那榜首就是柏鑑。柏鑑看見,手執引魂旛,忙進壇跪伏壇下,聽宣元始封誥。
所以姜子牙是不太可能在封神榜上無名的情況下自行敕封的,另外,我們看到在姜子牙下山的時候,元始天尊對姜子牙說
你生來命薄,仙道難成,只可受人間之福。成湯數盡,周室將興。你與我代勞,封神下山,扶助明主,身為將相,也不枉你上山修行四十年之功。此處亦非汝久居之地,可早早收拾下山。
從這段話裡我們可以看到姜子牙上山四十年,於道法修為上還沒有登堂入室,但是從他最後只是攜帶「琴劍衣囊」下山來看,他其實向道之心很堅定,身無長物,一心向道,但他怎麼會仙道難成呢?到山下宋異人家中閒聊才知道他很守規矩
異人曰:「學些什麼道術?」子牙曰:「挑水,澆松,種桃,燒火,搧爐,煉丹。
聽聽看,每天做的事情似乎都是些雜務,和打坐冥想、看書了道似乎都沒有太多關係,但為什麼姜子牙算卦的本事很不錯呢?降妖捉鬼其實也還不錯,這些本事是怎麼學會的?總不能是生而知之吧,所以要麼是姜子牙對宋異人說到話不盡不實,要麼就是這些普通的事情中真被姜子牙悟到了什麼,但是看姜子牙走時攜帶的琴、劍就可知他的回答是有水分的,至少他應該少不了舞劍操琴,當然這種回答可能是謙虛也可能是師門規矩所限,他在崑崙山肯定不至於成天幹雜活,但他的資質也的確一般,至少沒有申公豹好,畢竟作為師弟的申公豹道術法力上的確強出姜子牙不少。
但從他做這些雜活和四十年不來往的朋友尚能屢次三番的熱情接濟他來看,姜子牙的人緣肯定是不錯的,而且四十年來修為進展不大但仍然能堅持下來,其堅韌心性也可見一斑,下山後在宋異人的勸導下喝酒,娶妻,在妻子和大哥的勸導下賣笊籬、賣麵粉、販牛羊,行動力執行力很強,但一旦發現損失又即使止損改弦更張,遇到門衛抓人又知道趕緊跑,其實是很實際很識時務的,這樣性格的人在做具體的事務執行的時候是很合適的,所以後期在面對諸多強敵的時候,姜子牙很多時候都不會死扛到底,而是會尋求外援或者避其鋒芒,休戰待時,總之是以戰勝為目的,不以一時的得失為意,這也就是為什麼他能相對順暢的用五年時間就反敗為勝,伐紂成功了。
但是這樣一個人,用來辦事當然是很好的執行者,但如果任他做大,後果實際上是很難控制的,而元始天尊從一開始就斷絕了姜子牙的成仙成神的道路,也就意味著在仙界、神界姜子牙是沒有前途的,他作為萬神總領、萬神之長也就只有他這半生67年的時間(72歲下山,活了139歲),而且在98歲封神成功後,甚至都沒有再上崑崙山的能力了,身邊的大將能臣要麼隱居修道,要麼身死封神,姜子牙本人是掀不起大浪的,不得不說這是元始天尊的帝王心術平衡之道了。
至於姜子牙死後歸於何處,其實在萬仙陣後,闡教教主師兄弟和姜子牙道別的時候是說明白了的
老子、元始與子牙曰:「今日來,我等與十二代弟子俱回洞府,候你封過神,從新再修身命,方是真仙。」
」從新再修身命「,其實就意味著轉世重修了,所以姜子牙最終的宿命應該是享受完自己的人間將相之福後,壽終正寢,轉世重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