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左傳·昭公六年》的記載:夏有亂政,而作禹刑;商有亂政,而作湯刑;周有亂政,而作九刑。三闢之興,皆叔世也。
刑罰也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
死刑是最古老的刑法之一,因為它是剝奪人的生命,所以歷朝歷代的死刑都是會斟酌一下,死緩就是在這種前提下出現的。
死緩:死緩就是緩刑兩年執行。事實上,死緩與古代的「斬監侯」類似,說白了就是給你一個免死的機會。
根據我國《刑法》規定,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滿以後,減為無期徒刑;確有重大立功表現,二年期滿以後,減為25年有期徒刑。只有在兩年期限內故意犯罪,情節惡劣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才會判處死刑立即執行。
今天化浪就給大家來講一講注射的死刑。
也是化學死刑。
注射的死刑對於槍決可能更加人道主義一點,更多地保護了犯人、家屬和行刑者的心理健康。
試想一下,犯人被五花大綁,跪在地上,槍就在腦後,槍響前的三二一開槍倒計時....想到這裡我的後腦勺就在隱隱發痛;
第二就是親屬,看到面目全非的屍體,情感上肯定也痛苦,雖然死的是一個十惡不赦的人,但是Ta也是誰的兒子或者誰的父親,血濃於水;
第三就是行刑者,親手殺個人,還是有心理壓力的。
再來說回注射死刑。
第一要準備好行刑的地點,你以為就打個針這麼簡單嗎?在行刑的場所要有固定的床位、心率監測設備等一系列物品。國內執行注射死刑的主要場所主要有兩種:執行室或執行車。
一間執行室的造價也不低,需要200萬左右。車的話成本相對來說低一點,但也需要70萬元。
然後就是領藥了,國內各地的行刑人員都需要使用最高人民法院統一發放的藥物。
通常包括1、巴比妥類藥物,一類靜脈注射時使用的全身麻醉藥,也可用於抗驚厥;2、泮庫溴銨:臨床用於多種外科手術,在手術時輔助醫生完成控制性通氣及產科麻醉等;3、氯化鉀。
基本條件準備好後,那就要開始執行了。
首先是生命體徵監護、建立靜脈通道,一般由專門的監獄男性護士(這些護士是經過嚴格的訓練選出來的),將針頭扎入靜脈血管,這跟咱們平時在醫院吊水差不多,只不過多了一個輸液泵,嚴格控制液體進入體內時間以及量。
接下來是注射藥品,注射藥品的過程一般都是自動的,由事先設定好的,只需要按鍵即可。
先注入1號藥,巴比妥類藥物,主要作用是鎮靜,是處於恐懼狀態的死刑犯處於安靜甚至睡眠狀態,大概十五秒左右藥物就會起效。
接下來是2號藥,一般是肌肉鬆弛劑,能夠使死刑犯全身肌肉放鬆,有減少痙攣和疼痛的作用。
以上的兩種藥物,都是可逆的,也就是可以逆轉的,能夠搶救回來的,接下來這種藥,這是對人超致命性。
也就是3號藥,我們的主角高濃度的氯化鉀,大量的鉀離子出現在心臟自動節律細胞外液中,破壞了原有的電子平衡,導致的心臟停搏,也就是讓心臟停止跳動,起效時間半分鐘左右。
最終導致死刑犯的死亡。
最後由法醫根據心跳、呼吸等來確認罪犯死亡。必須出具心電圖以及腦地形圖,才能宣判臨床死亡。
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電影《烈日灼心》鄧超最後被注射死刑的精彩演繹。
電影《烈日灼心》
注射死刑雖說麻煩的很,但對犯人來說,在整個過程中的疼痛感幾乎為0,當然恐懼感是無法避免的。
然而,一次注射死刑的造價會比槍決昂貴的多,許多中級法院都沒有完備的執行室和執行車,所以現在有些城市執行死刑都還是以槍決為主。
值得一提的是,關於注射死刑,當年被稱為「北京的李嘉誠」的袁寶璟因為殺人獲得死刑。
袁寶璟
聽到死刑時,袁寶璟十分後悔,他甚至提出向祖國無償捐贈495億元來買下自己的命,在駁回上訴之後,他大喊:「我不服,我要檢舉」七個字。也正應了小品裡的那一句:人死了,錢卻沒花完。
袁寶璟所做的一切只不過是為了金錢,他生來就想致富,然而在致富後卻也因為金錢走上了歧途,一步錯步步錯,在他選擇報復劉漢時,他的命運就已經註定。
2006年3月17日,袁寶璟在遼陽市被採取了注射方式執行了死刑。
也是我國首位被判處注射死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