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去年看了孫皓暉的小說《大秦帝國》,洋洋灑灑五百多萬言,以秦國為核心,描寫了戰國亂世的主要大事件,算得上是戰國題材小說的翹楚。但作者作為陝西人對秦國的感情過於濃鬱,幾乎所有和秦國有關的人、事都被他進行了正面化處理,由此弱化了小說描寫的人性深度和矛盾衝突,看了兩部就棄了。不過我也看了由小說第一部改編的電視劇《大秦帝國之裂變》,堂堂的正劇範,氣勢恢宏,劇中人物沉穩內斂的氣質配上當時素雅的服飾,竟有淵渟嶽峙的衝擊感。更難得的是,電視劇在語言、服飾、器物、禮節等細節上都做得非常考究,在神劇橫行的2009年左右簡直是另類。不過這種專注也註定它缺乏迎合商業風潮的媚態,收視率也口碑完全不成正比,如果放到觀眾日趨理性的今天,我相信其收視率會提高不少的。
有趣的是,《羋月傳》的部分故事與《大秦帝國》有所重合,在《大秦帝國》第二部《縱橫》中,寧靜飾演的正是羋月。我認為如果《羋月傳》在細節上能達到《大秦帝國》的高度,那加上鄭曉龍的掌控力、孫儷的號召力以及故事的本身的爆發力,這部劇肯定不會亞於《甄嬛傳》,甚至有可能實現超越。
羋月經歷的喪父、喪母、魏氏之死,以及與莒姬、屈子、黃歇、張儀的每一次對話、辯論都讓讀者感受到她的成長、變化,她的教養、她的性格、她的智謀,這方方面面加在一起才是一個活生生的羋月。威後安排的女師、莒姬的潛移默化、向氏的遺言和庸氏的閱歷教導給她作為一個女子生存的本領,而楚威王的縱容、屈原的教導、莊子的影響、張儀的引導都是她在政治上成長的養分,屈子變法成而復失她有所參與,商鞅變法她有所感受,這些超越普通閨秀教養的知識讓她不僅是深宮婦人,更對自己有更高要求。
可惜電視劇中這些差不多都刪去了,而是代之以放屁、偷食、爬樹、做雜役、偷藥等,深深為羋月的教養擔憂。書中關於前朝政治鬥爭的文字更是在劇中毫無體現,難道羋月經歷喪父、喪母、被女僕教養、與王后有深仇還能如白蓮花一樣純潔嗎?她的政治才能經過屈子張儀的教導就能一蹴而就嗎?
我實在不能苟同導演編劇夫婦關於一朵白蓮花過淤泥成就尊位的設定,情愛的失意或許會成為性格變化的動因,卻不能讓一個政治小白一下變為老謀深算的政治贏家。
首先,劇情邏輯有問題並且很俗套。比如羋月傳商鞅這段處理就沒有邏輯。商鞅當時被人追捕,類似通緝犯,去旅店投宿因為沒有「身份證」不讓住,之後主動告訴店家「我不怨恨你,也不與怨恨商君,因為我就是商君」,哪見過一個逃跑通緝犯主動告訴群眾說,我就是通緝犯的?這根本不合理,邏輯有問題。本來以為也許商鞅自白身份是要英勇就義,可沒想到,下一個就是商鞅和僕人在追兵下倉皇逃跑的鏡頭。就這智商,真的是千古變革的那個商鞅?在正史中記載,商鞅是被店家告發,而不是自己蠢到爆自爆身份。再比如王后給向氏下藥者,直接下藥這種行為,就算打了藥碗但是藥渣還在,只要蔣欣拿著下毒的證據給楚王看,醫女一把王后供出來,王后分分鐘要倒黴,王后不可能不迭代到這點,即使王后手裡有醫女兒子作為風控手段,但這麼幹還是太有風險,這個劇情編的把人物智商編沒了。
其次,人物形象刻畫手法有問題。羋月傳看到現在並沒有什麼張力,刻畫與交代人物形象和關係的方式很單薄、低效拖沓和單一。比如群戲很少經常是兩個人對話就幾分鐘,不能高效的傳達人物形象,是劇本改編問題。而甄嬛傳則表現的很好,開頭皇后妃子們開會,幾分鐘內群戲內容含量超大,很短時間就就把各人物形象和關係表達的很清晰。
再比如,小羋月各種偷東西拿鞭子打人,雖說要表現小羋月在沒有母親管束下性格不墨守成規,但這麼表達太過火候,反而讓人討厭。因為這種表達不是聰慧的不墨守成規,而是蠻橫的為了不守陳規而不守陳規,太刻意而失之自然而粗糙和矛盾羋月雖然可能天性頑皮,但至少還是公主是屈原的學生,不可能如此不知禮教。
最致命的的一點還是在劇情安排上。對服飾的審美因人而異,多少還可忍受,但前兩集中宮鬥的水平實在不像出自鄭曉龍之手,反倒像極了九十年代的TVB劇,王后趁楚王外出徵戰,將向妃驅逐出宮,落到賤民手中為妻。這一段一條線下來,不知道是王后不殺向妃故意羞辱她,還是向妃命大逃過一劫,與前段劇情毫無承接。而接下來長大了的羋月幾年沒見母親,想得厲害,宮女看著難受,立馬帶羋月出宮找到了母親,這裡簡直就是不合情理。隨後更讓人驚駭,楚王知道真相,立即派人殺死賤民接向妃回宮,但此時的向妃已為賤民生下一個男孩,而楚王卻毫不質疑向妃的貞潔。我不禁感嘆,怪不得楚威王能北戰東徵,揚一時之國威,原來他襟懷如此寬廣。
而羋月是苦情大戲裡面的女主啊,一個政治家沒有權力欲望沒有野心,我不要權力、我不要江山、我什麼都不要、我也沒有野心,我仿佛那在微風中嬌羞搖曳的白蓮,仰望著天空吟誦著沙揚娜拉,而那些淫蕩的現實全是你們硬塞給我的,全是你們愛我的,我是世界上最純潔善良的女孩。羋月是世界上最善良純真的女孩。
那麼,此基調下,人物形象塑造失敗與和歷史的濃濃違和感就不足為怪了
比如和義渠王之間感情戲描寫,如果是承擔國家重責的政治家羋八子,那麼要寫羋八子對義渠王感情,應該是一種在當時複雜時事下,充滿權力利用與自我掙扎的矛盾,既毒辣又堅韌,雖熱烈卻隱忍,是一個立體而矛盾的人物,而如今把羋八子和義渠王看片花刻畫的跟合家歡一樣,這是不對的。而且後期用力過猛了,感情把握是有問題的,只能說,編劇格調和對於情境的脫離,編劇塑造的」羋月是白蓮花「這一基調,就決定了對人物內心揣摩的失敗,這不是甄嬛傳,這是大爭之世的戰國,這不是小兒女情懷的甄嬛,這是女政治家羋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