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刷《幸福終點站》:在人生攀登的道路上,將終點變為幸福的起點

2021-01-10 我是土豆白

每當內心乾涸,需要溫情滋養的時候,我就會選擇看電影。看他人的人生,尋找自己的影子。

然而,這卻是一部被名字勸退的電影,但我還是因為它強大的陣容以及溫情的內核連續刷了兩遍,它就是——《幸福終點站》。

這部電影是由史匹柏執導,湯姆·漢克斯主演的溫情長片。影片講述了,為了完成父親的心願,來自東歐小國的維克多乘坐飛機前往美國甘迺迪機場,但他被告知祖國發生政變,而他的身份證護照籤證均失效,進退兩難的維克多只有在機場滯留。在這期間,他與機場專員弗蘭克鬥智鬥勇,結識了自己的真愛,空姐艾米莉亞。一個人從無到有,度過了9個月的時光。

電影集合了《荒島求生》的故事屬性,以及《拯救大兵瑞恩》和《阿甘正傳》的人物屬性,讓我在觀看的時候,總是不自覺的想起它們。而湯姆漢克斯也將他們完美的結合在一起,他飾演的維克多集合了這些角色的所有優點。

看完這部電影後,你會發現這個中央辦公廳就是史匹柏打造的一個微縮的社會,史匹柏也曾說:「機場是個使人著迷的地方,那裡有著人類最高的感情,在那裡你可以看見人性的交叉,機場已經成了一個微觀的社會……」

他以小人物的經歷刻畫出了一個微縮版的現實人生。這裡有種族之間的矛盾、制度上的缺陷、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階級左右的愛情取捨,這些都是我們在追尋幸福生活中,時時存在的困難與挫折。

在《逆商》一書中,作者保羅·史託茲把生活中追求幸福和成長的過程都比作登山,把登山的人們分成三種:放棄者、紮營者、攀登者。

放棄者:放棄人生中的變數和挑戰,甚至會憎恨攀登者。

紮營者:等待曾經付出的回報,不知道該前進還是後退。

攀登者:逆境中在努力追尋目標,終身都在進步與成長。

而這三類人就代表了機場中所展現的微縮社會中的社會眾生相。也給我們展示了在尋求幸福的終點過程中,在面對人生不如意時他們又是如何選擇的。

弗蘭克——代表微縮社會中的放棄者

放棄者過的是妥協讓步的生活。他們放棄了自己的夢想,並選擇了他們眼中更為平坦和輕鬆的道路。

作為機場及海關邊境保衛局主任,弗蘭克在這裡工作了17年,他一直在等一個升遷的機會,好讓這份穩定的工作有一個完美的結果。

十幾年來,他一切按照章程辦事,觀察入微,可以洞若觀火一般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事情真相。但是另一種程度上,他死板,不近人情,好大喜功,一生活在體制內,把規章制度當作聖經對待。他似乎放棄了個人意志,默認了這個世界的規則,只為體制貢獻,為體制而活。他的所有價值都要在這裡體現,不允許有一點的錯誤出現。

終於有一天,他等來了夢寐以求的機會。老局長臨退休之前任命他為臨時的外勤專員,只差任命書他就可以實現自己認為的價值。

老局長囑咐他要小心行事,以好好應付審查團的檢查,於是弗蘭克開始嚴陣以待。但是就在此時,他遇到了他升職路上的絆腳石——困在機場的維克多。

在面對在航站樓中穿著睡衣大搖大擺的維克多時,弗蘭克有一些不知所措。因為在他的邏輯認知中,維克多是一定會逃跑的。當他的屬下說「是您讓他等的」時候,他也篤定地說:「我沒想到他真會等。」

認知心理學家認為,在各種各樣的逆境反應中,最能讓人變得無力的反應是災難化。災難化就是把日常不便想成重大挫折,又把那些挫折想成災難。

於是,弗蘭克將維克多視為自己人生職業生涯的災難,成了他17年如一日的人生中的變數。當面對同樣是困在機場的維克多時,他仿佛看到了另一個自己。

在《逆商》中,作者保羅·史託茲指出,放棄者會在放棄的同時,試圖傷害攀登者,憎恨那些進步的人。

所以,在看到另一個自己所展現出來的不一樣,那個更加的積極主動,更加的堅強成長的自己時,這樣的可能性讓他害怕,仿佛時刻都在提醒自己當初的選擇是錯誤的。他開始試圖阻止維克多走出機場,阻攔他踏進紐約的大地上,阻止這棵希望之苗,阻止他一切可能的成功。

「讓我給你一個承諾,維克多。一個被困在這裡的人給你一個承諾,一個也許會被困在這裡十年的人。從現在開始,你我將是搭檔,我在這兒,你就不能走。」

看上去,弗蘭克是在等待一個機會,看上去,他在追求更高層次的上進,而且時不時流露出無可奈何的麻木,甚至受害者的模樣。倒不如說,他是自己放棄了人生的其他可能性,放棄了成長。

他活在體制內17年,被國土的規則異化,逃不出去也放棄了掙扎,這座機場就是他的職業生涯,甚至人生幸福的終點站。

艾米莉亞——代表微縮社會中的紮營者

紮營者認為,辛苦了這些年或是付出了那麼多努力,生活應該變得沒那麼難。

美麗的空姐艾米莉亞愛上了已婚的男子,每天的任務就是等待愛人的召喚,用自己的青春等待幸福的愛情。

她已經39歲,做了快20年的空姐,通訊錄按城市分類,吃晚飯的時候呼機總是會響起。她從來不會住旅館,帶著行李隨時準備出發,她在等一個承諾,因為她愛了這個男人整整7年。

保羅·史託茲在書中說,紮營者也過著妥協讓步的生活。與放棄者的區別在於程度。他們厭倦登山了,於是就說:「這樣已經夠好了。」

與放棄者不同,紮營者犧牲了很多,或者也為之拼搏過。艾米莉亞認為自己既然付出了真愛,那麼遲早會有回報,她也認為是命運給她安排的這場沒有結果的愛情。雖然自己是令人髮指的小三,但是她仍舊心安理得的麻痺自己,安營紮寨,等待收穫幸福的那一天。

但艾米莉亞心中仍然殘存著一絲信念,她開始不滿足這樣無望的等待,這是一種被判了死刑的煎熬;她開始幡然醒悟,明白自己的付出可能不會有結果;她開始時不時向攀登者維克多靠近,走出心中的怪圈。

於是,她與相戀多年的男人分手,擺脫自己不恥的小三身份,扔掉了傳呼機,試圖接納維克多的愛。

但是,紮營者艾米利亞與放棄者一樣,對於逆境的接受度也是有限的,在艾米莉亞知道了維克多並不是什麼所謂的工程承包商,而是一個東歐小國的「難民」後,雖然被他的舉動感動,但還是選擇了多金的已婚前男友。她最終還是聽從命運的召喚,服從了現實。

「我一直在等一通電話,等了7年……我知道快了,維克多,所以我才無法斬斷情絲……」

她沉浸在一段沒有結局的感情之中不能自拔,她付出了青春的代價在等待幸福,最終選擇與命運和現實共處,機場也成了她的幸福終點。

維克多——代表微縮社會中的攀登者

遭遇失敗和挫折時,攀登者的人會和我們一樣感覺悲傷,但他們更樂於變通思維,找尋看待問題的新方式。

被迫成為「自然人」的維克多,是所有人當中最無助的。他被迫放逐,孤身一人,像是掉進了現行制度的漏洞,成了一個BUG。

他沒有國家,貨幣失效,不能前往目的地,也回不了家鄉;語言不通,無處安身,一切的一切都在製造一種窒息與無助感。他猶如無根的浮萍,飄搖不定。

雖然這種情況下的維克多看上去甚至有一些木訥可笑,只會說「yes」,但是他仍舊記得自己的初心和目標,並沒有因此虛度人生。身陷囹圄卻依舊安之若素,把這次經歷看作登山過程中收穫的禮物和獎賞。

導演史匹柏也指出:片中的維克多不是小丑,事實上,他是一個品格高尚的人,他非常相信別人,而且總是滿懷希望。每件事他都能發現令人高興的一面,而且對工作頗具耐心。

攀登者致力於自我成長和終身學習,維克多也有著超乎常人的適應能力與學習能力。沒有錢,就去收集機場的推車換取硬幣;不會英語,就買回兩種語言的書籍對照練習;住處簡陋,便用隨身攜帶的工具,改裝成適宜居住的模樣。即使在逆境中,維克多都在不斷成長。

攀登者知道峰頂可能難以到達,因此從未忘記旅途帶來的力量比終點更重要。

他不知道自己將會等待多久,但是依舊積極對待人生,力所能及的幫助他人。因為對於他來說,這也許是一段新的路途,但絕對不是終點。

他享受其中的氛圍與滿足,也影響到了周圍的人們,和那些素不相識的人成為了親密的好朋友。他用自己的熱心和愛心贏得了周圍人對他的認可和尊重,在冰冷的國度裡,依然感覺到溫暖和幸福。

尼採曾經說過:「一個人清楚地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方式。」

面對突如其來的人生苦難,維克多不忘初心,笑對生活中所有的挫折,把人生的苦難變成了一次次的機會。勇於抗爭,勇於追求,不曾放棄。

最後,維克多終於等來了踏進紐約兌現承諾的一天。

即使是在離開之時,你也會發現,他讓機場變成了他幸福的起點,而不是終點。

面對人生,幸福在於一個人作為攀登者的底色

弗農:「每個人都會受挫,真正的考驗在於你怎麼站起來往前走……」

比起電影,讓人津津樂道還有它的的故事原型:

1988年,伊朗男子納賽裡打算從法國前往英國定居,卻發現裝有難民文件與護照的包被偷,被遣返回法國後,由於無法離開機場,便在巴黎戴高樂機場1號航站樓一住就是18年。

但是,即使是在滯留期間,他仍舊不放棄努力,並花費大量時間閱讀並研究經濟學,直到2006年,納賽裡因健康狀況住進醫院才離開機場。

導演史匹柏便是以此為背景,通過機場這個封閉空間,創作了這部經典的《幸福終點站》,展現出現代人面對困難時的不同反應。

在這裡,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人生中或多或少地掙扎著,每個人都有自己渴望的幸福。這裡行色匆匆,人影攢動之間,流露出關於人生的多重思考,成為了我們每個人孤獨靈魂的寫照,讓我們仿佛在窺探他人人生的時候,看到自己的影子。

它會讓你哭讓你笑讓你感到這個世界的美好,也會讓困境中的人們綻放微笑。

尤其是在電影最後,艾米莉亞對維克多說的話:「你知道拿破崙給了約瑟芬什麼結婚禮物嗎?是一個金匣子,他在裡面刻了字:命運。」

這就是導演給我們最後的啟示,那就是:命運在我們手中,做放棄者,紮營者,還是攀登者在於自己的選擇。

生活總不是一帆風順,也不是一個合格的參與者,反而總是在添油加醋地加著劇情,然後冷眼旁觀。也許是一份永遠不會加薪的工作,也許是一個永遠不會回頭的人,也許是一個挑戰重重的人生,這些成了我們的挫折與困難。

然而,在追尋幸福的道路上,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勇敢地將接下來遇到的每一個逆境,轉化為人生的機遇和成長的燃料,不斷成就更好的自己。

讓自己擁有攀登者最好的底色,選擇迎難而上並持續成長的能力,把人生的苦難視為化了妝的祝福,用感恩和微笑面對人生每一個幸福的起點。

相關焦點

  • 電影《幸福終點站》|幸福沒有終點
    孩子會因為得到糖果而感到幸福;成人會因為工作生活順心而幸福;醫生以治病救人而感到幸福;教師以教書育人而感到幸福,等等等等。因此,不同的人會不同幸福的刺激因素,有著屬於自己的幸福。所謂「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有相近的意味。《幸福終點站》這部電影裡面也有很多關於幸福的一些思考。
  • 電影《幸福終點站》幸福始終不會擁有終點,但最終會邂逅幸福
    《幸福終點站》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維克託(湯姆·漢克斯)是一個跨國界的人,為了完成父親的願望,成立第一個爵士樂隊,得到57個籤名到美國。他在機場了解祖國的消息,戰爭的消息。《幸福終點站》不顧一切的維克多,他只能呆在機場,睡在大廳的椅子上,在浴室裡洗澡,為路過的乘客提供服務以賺錢。他現在只有自己的身體自由,一個小手提箱裡裝滿了洗過的衣服、一把剃鬚刀和一份已處理好的身份證件。
  • 《幸福終點站》——幸福沒有終點站
    他想了想,說,「那可能是《幸福終點站》吧。」這竟是我沒有料到的。我心裡想這不是一部很一般的愛情片嘛。但還是在某天決定找出這部片子再看一遍。看完以後,我瘋了!這……根本不是愛情片呀!愛情也有,但應該並不是這部電影的主旨吧。男女主也根本沒有在一起!我從前記的都是一些什麼亂七八糟的。果然上課打瞌睡是無法學到東西的。聊一聊男主維克多,無疑這部電影對他刻畫是十分生動的。
  • 妳國影院 |《幸福終點站》:一個人失去國籍的故事
    《幸福終點站》講述的是一個關於等待的故事,劇中的男主人公維克多是來自東歐的一個小國,為完成父親臨終前的遺願—「獲得爵士樂明星高樂的籤名」,來到了美國。機場官員史坦利將其安置在國際中轉休息室中,而他只能在這裡等待,等待著祖國政局穩定,重新被國際社會承認的那一天。但維克多卻在這小小的候機大廳裡感受到了人生百味!
  • 《幸福終點站》的幸福能力
    某日看到了我喜愛的湯姆漢克斯的老電影《幸福終點站》後陷入沉思,於是寫出這篇雞湯:也許你不認同我的觀點,但這並不妨礙我們討論一下幸福及幸福的能力。湯姆-漢克斯,是我最喜歡的電影明星之一,他可能與帥氣無緣,從顏值來說比另外一位湯姆(湯姆克魯斯)差太多。但每每欣賞湯姆-漢克斯的電影時,都被這位風格憨厚和演技紮實的老牌實力演員徵服,經典作品《阿甘正傳》更是風靡全球。
  • 電影推薦 | 《幸福終點站》:人生的幸福不是擁有,而是相遇
    幸福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之前看過一段話這樣寫道:豐富的生命裡一定有酸甜苦辣,斑斕的人生中一定有赤橙黃綠。上帝投擲到人間最為奢侈的蛋糕,有時讓你魂牽夢繞,有時讓你回味無窮,這樣就有了風景。但風景總是站在幸福的那邊,這樣幸福就有了模樣。那幸福的終點是什麼樣子呢?讓我們從電影《幸福終點站》裡尋找答案吧。
  • 電影《幸福終點站》告訴我們一個關於在機場等候的故事
    《幸福終點站》講的是為了完成父親的心願,維克多(湯姆漢克斯 Tom Hanks 飾)從故國乘坐飛機前往美國甘迺迪機場,但戲劇性的事情發生了:他被告知祖國發生政變,而他的身份證護照一一失效,同時他的籤證也無法再使用。進退兩難的維克多只有在機場滯留,等待新證件的辦理。
  • 湯姆漢克斯的幸福終點站
    美國巨星湯姆漢克斯主演的電影《幸福終點站 一部影片的功能,除了給我們視覺享受以外,會給觀眾一些人生啟示,哪怕是其中的一句臺詞、一段對白,都有可能指引一個人更好的發展方向,這就是電影的魅力之一。 就《幸福終點站》而言,我從兩個方面來解讀。
  • 豆瓣高分電影《幸福終點站》
    推薦該影片名為《幸福終點站》該片是一部2004年出品的電影,由史蒂芬·史匹柏執導,主要演員有湯姆·漢克斯、凱薩琳·澤塔-瓊斯、斯坦利·塔奇和齊·麥拜特。該片劇本由薩沙·傑瓦西和安德魯·尼科爾根據原著真實故事改編。
  • 《幸福終點站》:原來等待,是人生的常態
    《幸福終點站》:原來等待,是人生的常態
  • 《幸福終點站》:機場裡的人生百態
    在十年後湯姆漢克斯又在電影幸福終點站中塑造了一個新的形象,維克多。有很多人說在維克多身上重新看到了阿甘的影子,其實維克多和阿甘的確有很多相似之處,但這並不妨礙維克多成為一個新的獨立的形象,他並不是阿甘的寄生蟲。而《幸福終點站》這部電影正如他的名字一樣能夠帶給人幸福的感覺,影片中處處都充斥著溫情與美好。這是發生在一個機場裡的故事,機場這個地點設置的著實非常獨特而巧妙。
  • 觀看電影《幸福的終點站》悲痛的結局有感
    因為它叫幸福的終點站,我把它當作愛情一樣的話題去觀看這片電影。其實這不電影他是寫了一部什麼是幸福?怎麼到終點?是這樣的一部電影被我理解成了兩個人的幸福到老去,是我錯了。接著就讓小編帶著大家走進幸福的終點站一起去觀看。這部電影他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因為電影的名字特別敏感。幸福到終點有的人都以為這個幸福真的是那個的幸福,而在這部電影中的幸福其實是值得生活中的原形。
  • 《幸福終點站》:生命就像一場等待
    《幸福終點站》從陣容上看就讓人期待無比,導演史匹柏,主演湯姆漢克斯,再加上一個聽起來就覺得不可思議的真實故事,想像不到他們會發生什麼化學反應在到達終點的途中,並不是一個人在等待。如果你的人生跌入深淵,願你在不幸中依舊慈悲,在等待中盡力而為。畢竟也沒有什麼比失去國籍更難過了吧。
  • 美國電影:幸福終點站
    劇 情 介 紹: __________      在這部幸福終點站中,為了完成父親的心願,維克多從故國乘坐飛機前往美國甘迺迪機場,但戲劇性的事情發生了:他被告知祖國發生政變,而他的身份證護照失效,同時他的籤證也無法再使用。進退兩難的維克多只有在機場滯留,等待新證件的辦理。但是,他在機場等待了整整9個月。
  • 《幸福終點站》:願你永遠樂觀,收穫幸福
    花了半個上午的時間看完了英語老師推薦的《幸福終點站》,本以為這個電影會像《肖申克的救贖》一樣令人感到沉重,但是萬萬沒想到是一個喜劇電影。維克多戀上了空姐艾米莉亞,而艾米莉亞也逐漸愛上了他。(我覺得他們之間的感情不太重要)他告訴艾米莉亞自己之所以來紐約,是為了父親的遺願——57個人的爵士樂隊,父親等了四十年等到了56張籤名,臨終前維克多承諾會集齊最後一張。電影的最後,政變結束,維克多終於被告知可以返回自己的國家,這時的維克多堅持要去紐約。
  • 電影賞析《幸福終點站》(課程音頻分享)
    每一部電影裡,都藏著人生哲理。如果你感興趣,可以去聽一聽音頻。你是否經歷過等待?仿佛置身於孤島,在孤立無援、煎熬漫長的時光中,周圍的喧囂都與你無關。你一個人站在那裡,唯一能做的就只剩等待。但,如果你愛每一個 等待的終點站,那麼,你也應該愛每一次的等待。因為 正是由於等待,幸福的終點站才會 到來。在 電影《幸福終點站》中,等待變得格外美好。
  • 推薦電影《幸福終點站》
    故事簡介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維克多·納沃斯基是一個東歐人,為了實現父親的願望,他決定前往美國,帶著簡單的行李買了飛往美國的機票。當他在終點站紐約的甘迺迪機場下機準備出機場時,卻被攔了下來。原來他的祖國發生了政變。
  • 如果你覺得不幸福,請看看《幸福終點站》
    史匹柏這個名字在影視界絕對是家喻戶曉,他在影史上創造了很多第一,留下了一部部耐人尋味的經典,可謂是「品百味人生,看史匹柏」。他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導演,拍下的每一部電影都具有發人深思的東西,他的影視藝術已經達到了一個他人無法觸及的高度。
  • 人生的起點和終點
    今天,他們又為一個話題爭執起來了——人生的起點和終點!最先挑起這話題的事快嘴李:「要說這人啊!可真是起點不同!」鐵嘴張問道:「怎麼不同啊?!」「出生的起點不同!」快嘴李回道:「怎麼個出生的起點不同啊!不都是從娘胎裡頭出來的!」鐵嘴張的答案讓快嘴李不快。快嘴李馬上回答道:「你是花了幾百塊現大洋,在醫院裡頭,由洋護士接生的!而我,是由我奶奶用大剪刀剪下來的!」
  • 【周末佳片有約】《幸福終點站》---親愛的,有時幸福需要等一等
    一周的等待換來了今天的【感動時刻】,正如這部影片《幸福終點站一樣》,信念支持我等待。幸福終點站 The Terminal (2004)導演: 史蒂文·史匹柏編劇: Sacha Gervasi / Jeff Nathans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