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有條微博讓許多人驚掉下巴。
有一個日本女星叫井口綾子,在節目上透露自己現在和3個哥哥生活在一起,並和哥哥們輪流同床睡覺,因為只有三張床,而且每天會被他們吻醒。
井口綾子畢業於日本某名校,憑藉身材火辣,氣質純淨,一度成為人氣很高的新晉模特之一。
在節目上,她毫不掩飾地談到和哥哥們的生活,現場有嘉賓非常驚訝,便質問道:「真的是你的哥哥嗎?」
結果井口綾子反駁說:「真的是我的親哥哥啊。」
這讓人想起去年同樣有一位日本女星,她和爸爸哥哥的生活方式有悖倫理,引發熱議。
23歲的北見直美在節目中,自曝現在依然和父親共浴,完全沒有半點尷尬。
一開始,直美在浴室衝澡,她的哥哥正泡在浴缸裡看一本漫畫書,他們中間完全沒有任何帘子隔著。
緊接著,衝好澡後的直美也泡進了小浴缸裡,時不時和哥哥聊天,要麼就一起看看動漫視頻。
哥哥離開後,直美的爸爸進入浴室與女兒「坦誠相見」,兩人似乎沒有一絲拘束,反而泡著澡聊起工作、拉著家常。
北京師範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孩子到了3歲,神經生理逐漸成熟,性探索開始出現。
也就是說,孩子從3歲開始,已經有了性別意識,知道男女有別。
中國自古就有「兒大避母,女大避父」的說法,即使再親密的母子、父女也不例外。
可見,這兩個日本女星家裡沒有性別意識,更沒有性別教育,無怪乎網友怒斥道:有悖倫理!
什麼叫做「倫理」?
簡單說來,就是一個家庭裡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位置,父母引導孩子,孩子尊重長輩,大家既有親密與守望,更有界限和距離。
加州UCLA的兒童心理學家Charlotte Reznick認為:
孩子在4到6歲,甚至更早的時候,性意識就已經開始萌芽,嘴對嘴親吻會刺激這種性意識,使她們過於早熟。
在孩子小時候,母與子,父與女可以親密無間。
孩子大了,有了性別意識,成為男孩和女孩,作為孩子成年以前距離最近的異性父母,理應擔當起性別教育方面的重任,保持男女該有的界限。
還記得李嘉欣因為一張與兒子出遊的照片,被網友罵慘了。因為照片中她與兒子親嘴的行為,辣了人們的眼睛。
回看李嘉欣的微博,她和兒子毫不避諱直接親嘴的照片還有很多。
幾年前,李嘉欣還曬出一張和兒子一起洗澡的照片,雖然她身穿泳衣,但網友們並不買帳。
當父母對孩子想親就親,想抱就抱,完全不考慮異性之間的差異和「避嫌」,這種行為,藏著教育最可怕的模樣。
因為,哪怕是親情,沒有界限感的愛,也是一種無知。
父女、母子之間過分親暱,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孩子的心理,從而造成心理缺陷,淹沒一個孩子的幸福人生。
01 沒有界限感的愛,是培養巨嬰的「溫床」。
臺灣女星狄鶯對兒子孫安佐的溺愛,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為了讓兒子有個好身體,她12歲才給兒子斷奶,每晚讓兒子摸胸入睡,一直到兒子15歲,兒子還說「媽媽你的胸部好Q」。
後來,因為兒子到了青春期,有了正常的心理反應,在朋友反覆勸說下,她才和孩子分開睡。
狄鶯在節目中說起這些事情時,臉上沒有害羞和不妥,反而帶著自豪和沾沾自喜。
在媽媽畸形的溺愛中,孫安佐養成了囂張跋扈、目中無人的性格。
美國留學期間,他準備許多槍枝彈藥,揚言要襲擊學校。最後被警察發現,孫安佐因涉嫌策劃槍擊被逮捕,鋃鐺入獄。
那年,他只有18歲,正是最美的青春年華。
有人說過:「父母無條件的溺愛,是造成巨嬰的罪魁禍首。」
父母沒有界限感的溺愛,讓孩子失去了自然向上的獨立意識,培養著一個又一個巨嬰,令他們驕傲任性、自大妄為,最終走向了自我毀滅。
02 沒有界限感的愛,令孩子產生戀父戀母情結。
董潔參加一檔親子綜藝時,稱自己是「戀愛中的女人」,一天要親兒子頂頂一百下。
有一次,董潔和頂頂兩人一起吃飯,頂頂因為只顧著玩攝像機讓董潔很不滿,說再不過來(吃飯)就要哭了,隨後董潔真的哭了起來。
頂頂過來安慰媽媽,說的話竟然是:「小寶寶乖,爸爸愛你。」
不僅如此,每天晚上董潔和頂頂一起睡覺,頂頂總會假扮成爸爸說:「爸爸跟你一起睡。」
在董潔看來,兒子的關心與呵護讓她感到很自豪和幸福。
可是在旁人看來,董潔沒有界限感的愛,讓頂頂產生了身份的錯位,自己儼然變成了董潔的丈夫。
頂頂要用自己的努力,來彌補爸爸角色的缺失,和保護媽媽的感受,令人心疼不已。
我們無法揣測,成年後的頂頂回想這一幕,是不是會覺得心酸?
現實生活中,因為親子關係間沒有界限,導致的戀父戀母情結並不在少數。
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俄狄浦斯情結是由於教育錯誤所造成的的人工產品。
而這個教育錯誤,就是父母對孩子沒有界限感的愛,造就的「精神亂倫」。
03 沒有界限感的愛,會讓孩子身處危險而不覺。
前文中的23歲女星北見直美,因為和父親太過親密,沒有性別意識,更不懂得保護自己的隱私,在節目組拍攝她洗澡時不介意,甚至還大方地在鏡頭前衝洗身體。
不得不說,隨著她的性別意識逐漸模糊的,還有她對自己保護意識的降低。
曾經廣受關注的「高鐵疑似猥褻女童」事件中,爸爸抱著五六歲的女兒,不斷親吻、撫摸,並多次撩起女孩的衣服,將手伸進女孩背部和下身。
女孩曾經表達過自己不喜歡爸爸這樣的行為,可是一旁的媽媽和外婆卻無動於衷。
她是否會慢慢覺得父親的行為並不值得「大驚小怪」,甚至今後還誤以為這就是異性表達愛的方式之一?
我不願想像,我只想告訴這一類父母:
這種沒有界限感的愛,是畸形的愛,不會讓孩子的心靈得到成長,反而會壓抑、扭曲他的世界觀、愛情觀。
恰如美國育兒專家西爾斯所說:「愛孩子需要恰如其分,表達愛也有尺度和界限。只有如此,愛才不會成為變態的掩飾。」
在《我家那小子》節目中,朱雨辰媽媽對兒子沒有界限感的愛,令人窒息。
72歲的她依然會貼身陪伴在兒子身邊,不僅包辦著兒子的衣食住行,甚至十幾年如一日,每天早上四點鐘起床熬梨湯和各種果汁,逼著朱雨辰喝完。
朱雨辰的每一段感情,她都會幹預,導致朱雨辰至今單身。
她說:「我是用整個生命去對待我兒子的,我完全沒有自我。」
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她那密不透風的控制和令人窒息的「瘋狂」之愛。
也許朱雨辰媽媽的愛太過沉重,遺憾的是,這也是許多中國父母的真實寫照。
中國父母從孩子呱呱墜地起,就要為了孩子奉獻一生。
小時候,給孩子買好的衣服、好的玩具,提供高質量的教育;長大了用一生的積蓄給孩子買房子,等孩子終於有了自己的家庭,可以歇歇了,又要看孫子。
他們的一生沒有自我,無孩子時為父母的期待活著,有孩子後為孩子的未來活著,人生不是自己掌控。
所以只能用沒有界限感的愛,控制孩子,這樣他們才能感覺到滿足。
父母若沒有學會獨立,就會把一切夢想和生活都捆綁在孩子身上。
你本想給孩子一個自由的樂園,卻把他帶進一間束縛的地獄,你對孩子的控制最終令孩子窒息,甚至死亡。
幸好,張亮為全天下的爸爸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
在《新生日記》中,他嚴肅地表示,自己不會和女兒親嘴。
「如果要表達愛意可以親額頭、頭髮或者手背,因為父親畢竟是異性,要讓女兒從小養成一些自我保護的意識。」
不得不說,張亮的處理方式太贊了!
在美國教育體系中,有一個著名的「二十碼法則」,要求父母與孩子保持至少「二十碼」的距離。
它倡導父母注重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允許孩子有自己的主動權和決定權,不必時時處處圍著孩子轉,更不要以愛的名義控制孩子。
尹建莉曾說:「強烈的母愛不是對孩子恆久的佔有,而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這個愛必須經歷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孩子小時候,和孩子親密無間,呵護孩子成長,讓他們建立安全感和幸福感;
第二階段,是和孩子分離,得體退出,讓孩子獨立,尋找自己的幸福人生。
這個順序不能顛倒,顛倒了就亂了。
所以,父母們請在孩子尚小時,給予孩子最濃烈的愛;在該放手時,就勇敢體面的退出。親子之間有尊重、有守望,才是父母給孩子最恰當、最高級的愛。來源:許小貓,媽媽網原創作者。關注媽媽網育兒(ID:mmwyuer),500萬媽媽都在看的母嬰公眾號,每天分享實用的育兒知識,讓你成為更好的媽媽。轉載請聯繫媽媽網育兒(ID:mmwyuer)。親愛的家長朋友們,為了讓大家更方便地搜索文章,米藍特意精選了往期好文,分好了類別,大家可以在公眾號菜單欄點擊【精彩文章】--【好文推薦】,可以直接閱讀哦!長按下方二維碼添加米藍微信,提出你的育兒問題,米藍會盡力為你解答。每天5分鐘,米藍和你一起養出高情商,好習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