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上午,首屆尚天河·廣州當代藝術博覽會(以下簡稱「藝博會」)在海心沙開幕。藝博會邀請到來自全球33家一線畫廊參展,讓優秀藝術作品打破邊界匯聚羊城。作為天河區重點打造的城市文化品牌——尚天河文化季的精品活動,本屆藝博會將設畫廊、公共藝術、影像和論壇四個單元,通過展現作品、分享意見全方位提升天河區的藝術氛圍。
本次活動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指導,廣州市三三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主辦,尚天河文化季組委會、廣州市城投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聯合主辦。
本次藝博會以「藝術共同體」為宗旨與理念,希望通過藝術的形式,闡述一個極其包容的態度。展方邀請到來自亞洲、歐洲、美洲的一線畫廊,為廣州本土畫廊提供了一個和國內外畫廊交流的平臺,希望為廣州當代藝術及其生態發展創造更多契機。
除畫廊單元外,藝博會還設置公共藝術單元、影像放映單元和論壇單元。公共藝術單元和影像放映單元將陸續呈現二十餘件國內外藝術家的優秀作品,這也是本屆藝博會的一個新亮點。論壇單元邀請到二十餘位藝術家、策展人、美術館館長、收藏家、藝術商業人士分享經驗,為思想交流構築平臺。
藝博會亮點提前看
「廣州森林」:讓未來造訪
「廣州森林」是公共藝術單元的組成之一。展覽包含花園、植物和動物等題材,選取了十幾件形態各異,內涵豐富的藝術作品。在這些作品中,自然之物、人造之物含混一處,共同組成一座「廣州森林」。和現實的森林一樣,「廣州森林」也有橫躺地面的枯木和長青的松樹,榮枯交替與世無別。但「廣州森林」更多的是超現實的景象。灰色的池塘、童話世界中的噴泉、鳳凰、方向不一的陽光……這一切都為「廣州森林」添上了濃重的後現代色彩。
展覽依託獨特的地下空間,打破傳統展覽橫平豎直的空間布局。在花園式的展廳中,展品或像浮萍漂浮在水面,或像多肉植物散落在沙地,破除藝術品和觀眾的疏離感。行走在展廳猶如漫步在雨林之中,觀眾在撥開枝葉的同時就能感受到自身和自然、未來的交融,成為「藝術共同體」的解讀者。在這片處在城市中心的「森林」中,不同的生物代表著不同的族群和價值觀,方向不一的陽光意味著個體不同的發展方向。超現實的「森林」恰是現實中城市得以繁榮發展的寫照。
明珠影畫院:讓歷史回歸
「明珠影畫院」是本屆展覽影像單元的主題。展覽以「今日放映」的形式,在五天中放映10部影像作品。這10部作品創作於不同的時間,創作者也來自不同的地區,其包括來自義大利的藝術家喬瓦尼·歐祖拉和來自比利時的漢斯·歐普·德·貝克。10位藝術家將通過影像分別將觀眾帶到海邊、湖底、海島等地,共同呈現出一段極具想像力的藝術之旅。
位於長堤的明珠影畫院是廣州最早的電影院之一,創辦於1920年,是廣州當時的時尚中心。當時明珠影畫院單張票價就抵得上普通市民一個月的花銷,但這依然無法阻擋市民湧進影院感受電影這種新事物。明珠影畫院和香港的皇后影院、上海大光明影院,天津的平安影院共同將中國帶入電影時代。100年後的今天,明珠影畫院如海市蜃樓般再現藝博會,讓電影文化發展的起點回歸當下,也讓明珠影畫院這位「元老」見證影像藝術在今天的發展。
5場論壇:讓藝術前行
本屆藝博會將在12月17日、18日和19日特設5場論壇,分別以雕塑、藝術新代際與中國當代藝術的多元化、藝術生態復興與藝術品財富傳承、美術館的公共收藏與管理方法和藝術收藏為主題。
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隋建國,知名批評家、策展人皮道堅,大灣區國際藝術品保稅產業中心董事長楊眉,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廣東時代美術館副館長子靜等21位業內人士將分享自己在領域內深耕的經驗。
展方表示,憑藉豐厚的藝術積澱和前衛的都市文化,廣州已具備構建完整藝術生態閉環的種種要素,首屆尚天河·廣州當代藝術博覽會的舉行,是對廣州藝術生態鏈的一次完善和提升,對促進廣州當代藝術在新時代接續發展具有裡程碑意義。
展覽信息
首屆尚天河·廣州當代藝術博覽會
時間: 12月16日—20日
地點:廣州海心沙展館
文/信息時報記者 陳川
圖/信息時報記者 陳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