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吉他與曼陀鈴之夜

2021-02-19 古典吉他資訊與賞析

 古典吉他與曼陀鈴之夜

 

▲2014年臺灣吉他學會系列音樂會,介紹臺灣吉他藝術家系列活動-古典吉他與曼陀鈴。

 「臺灣吉他學會」未來的展望,仍然要邁向國際舞臺舉辦國際吉他大賽,以及邀請國外吉他演奏家來臺灣表演。在臺灣要有多場次,吉他巡迴演奏會、發表會,並深入社區及地方機關團體宣導,建立完整的古典吉他學習管道與學習環境。

臺灣吉他活動,需要更多的人來關心與支持,一起共襄盛舉加入臺灣吉他學會,讓學會的藝文活動更活躍,更多採多姿能繼續有機會,替所有的愛樂者,盡一分心力。這都是學會的工作計劃,學會責無旁貸,無可逃避的責任。吉他音樂已在臺灣蓬勃發展,學吉他音樂人口逐漸攀升,對臺灣吉他學會的推廣,無形中注入一股強大的力量。

  

陳勝航、陳碧蓮「曼陀鈴室內樂團」成立於2002年迄今,多次應邀關懷弱勢團體、公益及慈善機構、文化中心,私人聚會,婚宴喜慶、街頭、各大飯店、學校、社區、教會、政府機關…等音樂會上,超過千場演出。他們一直熱情努力的推廣展演,希望從他們的重奏、樂器的說明介紹,能讓大家認識曼陀鈴和吉他。曼陀鈴獨特音色,搭配古典吉他特殊技巧的伴奏,讓音樂具親和力,雅俗共賞。

曼陀鈴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所以學習相同樂曲所費的時間,比小提琴要少得多。可以享受學習簡單、進步快速的樂趣。曼陀鈴其振音彈法最能帶給聽眾特別深刻印象。經常與吉他等低音樂器合奏,頗受大眾歡迎。演出的曲風多元,從古典小品、鄉村歌謠、各國民謠、西洋老歌…到中西流行音樂,都可以改編、演奏。希望透過演奏舞臺,讓各階層、背景的朋友都能有機會接觸曼陀鈴的音樂。

陳勝航以吉他明亮清柔彈奏,陳瑞蓮動聽迷人的曼陀林旋律,動聽優美。讓觀眾如痴如醉,沉醉在浪漫、優雅的音樂裡!聆聽這場融合吉他、曼陀林技巧與音樂藝術的表現,是一場值得票價的保證。音樂表現出獨具一格的風味,典雅中帶熱情,廣受各階層觀眾所喜愛。透過這次音樂活動,讓觀眾認識及理解到音樂的內涵與精華。可以有系統地傳播給其他人,自己也在學習和分享過程中,獲得更多的資訊,對自己是極大喜悅。


 

▲陳勝航、陳碧蓮「曼陀鈴、吉他二重奏」演奏音樂風格,以吉他獨奏或曼陀鈴合奏中外名曲,懷念老歌…等。兩位錄製「吉他&曼陀鈴」一系列CD音樂帶發行,深受消費者的喜愛也廣受大眾歡迎。曼陀鈴、吉他二重奏錄音清澈透明,速度與華麗感兼具。音色的穿透力,細膩到味及韻味涵擁其內,讓傾聽者陶醉在旋律撥動之間!

 

曼陀鈴起源於18世紀的義大利南部,最初是由民間手工藝人製造,雖然手工比較粗糙,但音色卻十分優美動聽。後來流傳極廣,而且又有許多變種的類型產生。曼陀鈴是魯特琴(Lute)的一種,拿波裡是當時生產曼陀林的重鎮,當時的琴都有很深的琴肚,稱為碗背式bowlback曼陀林,材料使用琴肚以硬材為主。二十世紀初期,由OrvilleGibson改良了曼陀鈴的琴身設計,由拱形背板改變成為平面背板,而此型在美洲地區較為流行。

今晚陳瑞蓮的選用曼陀林樂器,非常的清脆美妙。帶有空靈、細碎、乾淨、古典味道濃厚,更能襯託出純潔、幸福的美感;而這些曲調又是多麼地古樸素雅,引人低回不已。

曼陀鈴其振音彈法最能帶給聽眾特別深刻印象。它是一種很可愛的撥弦樂器,琴聲像是銀鈴滾動一般,非常的清新自然,令人賞心悅目。仔細觀察陳瑞蓮這把曼陀林樂器,在面板上留下名人的籤名紀念喔!

陳勝航準備臺灣制琴師–李金全的兩把吉他,在獨奏與合奏選擇不同曲目交替使用。吉他的迷人地方,既高貴又親民的樂器,就像親密的夥伴,同歡共苦。輕鬆彈奏小曲,自娛娛樂。吉他能夠表現出活潑、熱情、明朗、溫柔、哀美、情深、亮麗等特性的音樂。撥奏優美的旋律,讓人沉醉在快樂的音符裡,琴韻所散發出來的魅力是迷惑的,陶冶了性情,在視覺上與精神上有更多的收穫!

▲這隻倍低音貝士─曼陀鈴樂器是由臺灣弓弦樂器產業,首屈一指的手工製作家–餘榮華製作。每當他置身於工作室,皆以嚴苛標準要求自己,優美的曲線,展現十足藝術氣息,只為打造出一把有生命的琴。從構思設計、備料、製作、組裝到測試,都以藝術心態制琴,將平凡的制琴技藝融合木工技藝,展現提琴、吉他、曼陀鈴的工藝之美。

一般曼陀林全長約60cm,主要用於高音的表現,同家族的還有曼陀拉 mandola與低音曼陀林mandoloncello適用於低音的表現。曼陀林有四組琴弦,每組兩弦音高一致,調音法與小提琴相同,採五度間隔G.D.A.E,彈奏時必須使用彈片pick才能表現高亢細膩的音色,顫音是此琴的特色。但音量上卻比不上小提琴與吉他,因此曼陀林的撥奏,以顫音表現為主,搭配吉他等其他低音樂器合奏,優美動聽旋律,頗受樂者的喜愛。   

  

陳勝航在吉他獨奏上表現非常優異,彈奏出的旋律與和聲,呈現出音樂流暢的美。觸弦的音色柔和甜蜜,泛音也能清澈透明的響出。旋律與和聲對唱呈現出對比,節奏強弱分明。pizz撥奏音質非常地紮實、明亮。

他巧妙運用與掌控彈奏,整個手指的到位與運指猶如行雲流水。聆聽這場精湛的演奏會,真是值回票價。陳勝航不僅具有音樂的才華,對於生物科技學術專業領域博學多聞,曾獲得科技部專業計劃研究案申請補助款,是一位傑出優秀青年。

曼陀林與吉他合奏的樂曲風格:以中外名曲,懷念老歌、…等,為今天演奏主軸。運用出曼陀林的精髓與吉他技巧詮釋世界名曲、國語、臺語與日語經典歌謠…等,使通俗音樂增添典雅氣質。曼陀林細膩的音色,再加上吉他琴柔美稱心的節奏與和聲,其琴韻優美撩人心弦!

音樂進行中,閉上眼睛,豎起了耳朵,仔細聆聽著。仿佛如入無人之境的音符以及美妙旋律彈奏。曼陀林音樂清脆美音,頓時引導我從夢境中醒來。觀眾幾乎陶醉在快樂的搖籃裡,讓這場活動留下一個甜蜜的回憶。

兩位演奏者將自己所看到的人、情、事物、社會型態、風俗民情的意境,去詮釋音樂風格來表達出。帶給許多愛樂者不同的感官,如此清脆悅耳的琴聲廣受好評。同時也融入了感情,匯集出曼陀鈴音樂的清脆、悅耳、溫順。綿綿不絕的音符在腦海裡環繞著,久久不散。

「臺灣吉他學會」藉由多元化的觸角,讓各階層、背景的朋友都能有機會接觸這樣的音樂。廣泛地認知吉他琴聲伴奏之下,展現出抒情畫意、浪漫、活潑的音樂。

幾位親朋好友與同學專程遠道而來聆聽這場音樂會,欣賞陳勝航、陳碧蓮「曼陀鈴、吉他二重奏」精彩演出。這些好友們,因為兩位好友精彩的演出及傑出的表現而感到高興,兩位也因為臺灣吉他學會給他們表演的舞臺而到光榮!

今天的音樂會在歡樂的掌聲中圓滿成功,非常高興,觀眾一飽耳福,欣賞一場吉他與曼陀鈴精彩對話。彈吉他不是夢想,只要快樂的學習,堅持自己的理念。帶動吉他音樂更活躍,勤奮努力耕耘,終有一天會更加絢麗多彩。相信國內吉他音樂將可以發揚光大,美好的遠景將指日可待,這無疑是一場吉他音樂的推展,不可磨滅的功績!

◆古典吉他與曼陀鈴音樂會

時間: 2014/3/18

地點:臺北市內湖區提基(TIGI)公司

演奏者:陳勝航&陳碧蓮

主持人:何賢文

主辦單位: 臺灣吉他學會

協辦單位:提基(TIGI)公司

影音製作:湯莉芳

執筆:林正言

 ▲敬請點閱欣賞陳勝航、陳碧蓮曼陀鈴、吉他二重奏「臺灣歌謠—雨夜花」

相關焦點

  • 吉他與曼陀鈴彈奏《教父》主題曲,太美了!
    音樂響起,眼前立刻浮現濃鬱的西西里風情,加上古典味道的渲染,哀傷且厚重。器樂演奏組合Gala Guitarras的兩位成員四目相對,彈撥吉他與曼陀鈴,演奏了電影《教父》中最經典的配樂——《Love Theme from the Godfather》。
  • 古典吉他新書推薦:王迪平《古典吉他名曲大全》
    、豐富的技巧等特點之外,古典吉他擁有大量的經典名曲則更是其主要原因。國內出版物當中古典吉他曲集並不少見,甚至與該書同名的系列曲集也有出現,但其曲目數量能達近百首的就幾乎沒有了。在得到化學工業出版社的鼓勵後,我們忐忑地著手本書的編寫工作。能有幸編寫一本國內少有的古典吉他愛好者期待已久的《古典吉他名曲大全》,實感榮幸。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加入了我們近三十年吉他學習和教學的心得體會,以儘可能為吉他學習者提供一本全面、實用、標準的古典吉他曲集。
  • 國際古典吉他大師伊莉連娜·馬託斯鄭州之行精彩回顧
    上周末,極致精彩浪漫的「聆聽大師」吉他國際演奏家系列音樂會之 「千璽之夜」音樂會在美麗的如意湖畔千璽廣場
  • 【微節目單】今晚,漫步古典夜 "吉他遇見手風琴"音樂會
    5月1日漫步古典夜"吉他遇見手風琴"音樂會(本場音樂會門票已全部售罄)時 間:2018.05.01(星期二)    20:00地古典吉他演奏家米裡亞姆是歐洲著名的演奏團體布拉格音樂大師室內樂團的一位獨奏家,曾在斯洛伐克、奧地利、捷克、德國等國家舉辦的吉他比賽中獲得大獎。1999年和2000年,她連續兩次作為獲獎音樂家,受邀在西班牙和法國進行演出。
  • 【聲如夏花】聆聽古典吉他之燦爛永恆
    古典吉他是一種根據200多年前式樣成型的以尼龍弦(100年前為羊腸)發聲的樂器。古典吉他的構造與其他樂器(民謠吉他、電吉他等)有明顯不同,古典吉他以獨奏為主、兼顧一定量的重奏、協奏等,手指直接彈奏並結合各種特殊演奏技巧,豐富的多聲部和聲演奏能力,對不同時期、不同風格不同民族的音樂都能詮釋自如。
  • 聲如夏花 · 聆聽古典吉他之燦爛永恆
    古典吉他是一種根據200多年前式樣成型的以尼龍弦(100年前為羊腸)發聲的樂器。古典吉他的構造與其他樂器(民謠吉他、電吉他等)有明顯不同,古典吉他以獨奏為主、兼顧一定量的重奏、協奏等,手指直接彈奏並結合各種特殊演奏技巧,豐富的多聲部和聲演奏能力,對不同時期、不同風格不同民族的音樂都能詮釋自如。
  • 古典吉他的 巴西音樂之旅
    古典吉他演奏家楊雪菲近日發行的專輯《多彩巴西》,試圖用古典吉他梳理20世紀巴西音樂的脈絡,告訴人們,在這個拉美面積最大的國家,除了桑巴和巴薩諾瓦,還有肖羅(Choro)這種以巴西風格來演繹歐洲舞蹈組曲的音樂形態。  在巴西音樂中,吉他扮演的角色極為重要,但巴西人更多是把它當打擊樂器使用,許多演奏者都是即興演奏,不太重視吉他的音色。
  • 古典吉他,真的很「古典」嗎?
    這時的吉他在構造上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制琴師在低聲部又加入一條弦線,六弦成為了常態,琴頸也有所延長,「古典吉他」自此定名。貝多芬曾說過:「吉他是一個小型的管弦樂團。」這一時期,不少作曲家開始注重提高吉他音樂的層次,也迎來了所謂的「古典吉他第一黃金期」。
  • 用古典吉他「點亮」生命之光
    11月13日晚的星期二藝術沙龍,中央音樂學院吉他演奏家楊傑與劉明澤為觀眾奉上了一場動人心弦的古典吉他專場音樂會。古典吉他的音色流淌而出,它時而纏綿、時而激越、時而歡快、時而憂傷……自幼失明的楊傑在現場用古典吉他「繪」出繽紛的生命。
  • 小朋友學古典吉他還是民謠吉他
    吉他這個樂器有很多類型:古典,民謠,電吉他(大概這幾類,還有指彈等等,這屬於風格,這裡不討論,也不是初學者考慮的)小朋友學什麼吉他好呢?沒有好壞,只有合適與否,如果是長期學(能堅持三五年),小朋友的話建議古典吉他(不是說民謠吉他不好)。
  • 火之夜 吉他情聖橫掃艾美獎的狂情之舞
    吉他在流行音樂、搖滾音樂、藍調、民歌、佛朗明哥中,常被視為主要樂器。而在古典音樂的領域裡,吉他常以獨奏或二重奏的型式演出;當然,在室內樂和管弦樂中,吉他亦扮演著相當程度的陪襯角色。 古典吉他與小提琴、鋼琴並列為世界著名三大樂器。它的音色憂鬱迷人,可控性極強,表現力非常豐富,號稱樂器王子。
  • 學習古典吉他應該如何認知和運用古典吉他音色變化
    古典吉他具有音色與音質優美的特點,在演奏過程中,需要合理運用音色,提升演奏水平。一、古典吉他在音色上的認知通常情況下,古典吉他都是有六根琴弦,也可以稱之為六弦琴,再者古典吉他是在古典主義得以定型的,所以冠以古典二字。古典吉他與豎琴和魯特琴相同都被歸類於西洋彈撥樂器中,古典吉他六根弦所能發出的音色是各不相同的。
  • 民謠吉他和古典吉他的區別!
    首先從樂器的角度理解:古典吉他的構造與其他樂器(弗拉門戈吉他、匹克吉他、民謠吉他以及電吉他等)有明顯不同;其次從演奏方法上講:古典吉他以獨奏為主、兼顧一定量的重奏、協奏等;手指直接彈奏(不使用撥片等物件)並結合各種特殊演奏技巧;從音樂的表現來講:古典吉他以演奏古典樂為主,兼顧一定量的現代經典樂曲。細膩而多變的音色,豐富的多聲部和聲演奏能力,對不同時期、不同風格不同民族的音樂都能詮釋自如。
  • 必修課 古典吉他和民謠吉他的區別?
    但是,民謠吉他只是吉他的其中一種。世界上有三大樂器,除了我們熟知的鋼琴和小提琴第三大樂器便是古典吉他。鋼琴丨號稱樂器之王,音域寬廣,銀色清澈,演奏技術成熟,表現力豐富。小提琴丨號稱樂器皇后,音色高貴,富幻想色彩,多把小提琴的齊奏音色更為迷人。古典吉他丨號稱樂器王子,音色憂鬱迷人,可控性極強,表現力非常豐富。
  • 音樂會 古典吉他之光林家瑋攜手交響樂團演出
    2016年03月16日被譽為「臺灣古典吉他之光」的林家瑋,將與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共同演出熱情的中南美洲音樂。
  • 古典吉他的「寵物控」系列(37)——鳥之歌
    在古典吉他曲目的寶庫中有很多以動物為主題的作品。我們就以此為主線,一起看看古典吉他有哪些「寵物控」。今天的《鳥之歌》(Song of the birds)與古典吉他的「寵物控」系列主題稍微有點遠,但考慮了一下最終還是將它放在了這個系列。這樣一方面便於相似的主題查找;另一方面也便於朋友們對比賞析音樂。
  • 曼陀冥想
    如果心意的「波浪」被假象衝擊,那麼水流便會捲起淤泥,寶石就不得見了。如果水面是平靜的,那麼寶石便清晰可見。同理,如果我們將心意從假象與無知的「潮流」中解救出來,那麼純粹的靈魂便會被心意反映出來,正如平靜之湖的寶石。之所以曼陀冥想可以將心意從假象中解脫出來,是因為「曼陀(mantra)」是靈性的聲音,這與平常的物質聲音是不同的。
  • 談古典吉他的鄙視鏈
    >最近琴友群內推送了一期古典吉他的三人聊天節目。首先直面問題:我完全贊同「合格」「標準」這種定義是毫無意義的,喜歡得少一點不一定就不是真愛,但相當的知識儲備一定能證明你是一個愛好者,這一點不管是古典吉他上,這個準則放眼世間各種愛好,都是通行的。讓我們先來再回顧一下這兩篇推文 :測試題:你是個真正的古典吉他愛好者嗎?你是真正的古典吉他愛好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