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6年,澳大利亞導演克裡斯努安執導的《豬寶貝》獲得第68屆奧斯卡提名後,好萊塢就掀起了動物擬人化電影製作風潮,可這此後的二十年內,中國的影視市場,此類型片卻長期處於一片空白。年輕編劇、導演魏大森在毫無經驗借鑑的前提下,歷時4年,終於推出了中國首部動物擬人電影《麥兵兵之奪寶聯「萌」》(以下簡稱《麥兵兵》)。
即將上映的動物擬人電影《麥兵兵》,講述了小豬麥兵兵從原始部落陰差陽錯地來到現代都市,遭遇了各種危險及奇遇的故事。與其它動畫影片不同的是,《麥兵兵》捨棄了動畫形式,採用真實動物演繹加後期合成的方式。這種創作形式,在國內尚屬首例。
電影《麥兵兵之奪寶聯「萌」》預告片
拍點和別人不一樣的
在以往的影視拍攝中,動物一直作為輔助性道具存在,而在《麥兵兵》裡,它們卻搖身一變都成為了主角。某原生態的小島上,住著一隻土著小豬麥兵兵,它一直過著單純、自由自在的生活,可因為一場意外,無意間來到了高樓林立的現代都市。面對陌生的一切,它無所適從,個人和環境的衝突,適應與破壞之間,發生了許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作為一部動物電影,而非動畫電影,《麥兵兵》採用全程實拍的形式,影片中出現的豬、鵝、貓、鸚鵡等多種動物演員全都是劇組工作人員專門挑選、餵養、訓練而成。
據影片編劇、導演之一的魏大森介紹,此次的動物挑選和拍攝過程頗費時間和精力,為了挑選出符合導演預期——全身粉白、長相略萌且學習能力較強的小豬,劇組輾轉多地,考察了多類豬的品種,才終於找到了一種符合要求的「白條豬」。
但因為品種的問題,白條豬的成長速度非常驚人,「一般這種豬長到60公分是最萌、最適合拍攝的,但是過了兩周之後,就會長得模樣大改」,因此劇組只能拍攝一段時間,就要馬上找下一個「接班人」,挑選一隻新的小豬重新調教。直到《麥兵兵》電影拍攝完成,光是作為主角的豬演員就啟用了近三十隻。
「動物本來就難拍,加上這部電影的題材類型在國內第一次出現,豪無借鑑的經驗,因此挑戰難度非常大。我們中間也想過放棄,但還是挺了下來,想獻給觀眾一部好電影的心態最終戰勝了一切困難。」
以拍攝兒童、動物題材而見長的魏大森,之前已經拍攝多部此類題材的影視劇,而這次之所以突發奇想原創出一部純動物演繹的電影,源於自己身上的安放已久的「反叛」因子。
2014年,魏大森在北京電影學院導演進修班學習,在準備畢業作品的時候,見身邊的同學都打算拍愛情、警匪等常見的類型片,他覺得「都拍一樣的,沒什麼意思」,就暗自琢磨著要拍點不一樣的。
最初的想法是拍逐格動畫或者動物電影,但在試驗過程中,發現逐格動畫的製作周期較長,而且成本很高,因此就直接轉換到了第二個思路,拍一部純動物演繹的擬人化電影。
(《麥兵兵》開機發布會,右二為魏大森)
為行內所共識的是,影視拍攝中,有兩類群體最難拍,一是小孩,另一個就是動物。作為《麥兵兵》這個項目的最先發起者,魏大森把這個有些「瘋狂」的想法告訴很多製片人的時候,十個有九個都打了退堂鼓,但是魏大森卻堅持自己的思路,「大家都做簡單、易行、同質的東西,那麼觀眾走進影院的意義是什麼呢?我覺得作為創作者,最起碼要給觀眾選擇的可能性,滿足大家多樣的觀影需求」,因此即便碰壁多次,魏大森還是最終堅持了下來,並且相信自己一定能幫助國產電影實現這個「零」的突破。
保持童心,堅持在「童話」題材深耕
魏大森的自信並非是盲目的,而是建立自己多年拍攝兒童、動物經歷的基礎之上,作出的理性判斷。
早在入行不久,做執行導演的時候,魏大森就在動物拍攝方面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獨特的方法論。
他還記得有部戲的一個場景是,要一隻出生21天的小奶狗去舔一個三歲半的留守兒童的腳後跟。因為小奶狗非常不好控制,一抱出來就掉頭走了,因此一個設定十分簡單的鏡頭,就怎麼都完成不了。後來魏大森想到一個辦法,將火腿腸剁成末,放在孩子的腳後跟,引導小奶狗去舔,試過之後,果然效果顯著。
在拍攝此類動物鏡頭時,面對導演提出的要求,魏大森總能很快找到實現方案,還有一次是一位導演需要魚在水面跳躍的畫面,最終還是魏大森想到了把濾網從池底把魚兜起來,結束之後再把魚放生的方式,最終幫助導演實現了畫面要求。
在此之後,魏大森還拍過驢、兔、狗、鵝、雞等各種動物,因此再面對這類題材時,他的底氣才能如此之足。
魏大森自認是一個很有童心的人,十分熱衷拍攝兒童或者動物題材。作品橫跨真人和動畫的魏大森,曾執導過《吹吹打打牛三牛》《瘋狂的蠢賊》《銅牌小車手》《空火車》《紅辮子》《冰裂》等多部電影,而且還擔任了由張一山主演的電視劇《大號小兵》的導演。
這些影視作品在國內外斬獲過多個獎項,2011年魏大森憑藉《銅牌小車手》獲得第11屆中國國際兒童電影節入圍獎,同年入選第27批向全國中小學生推薦優秀影片片目,2012年其還憑藉《空火車》獲得了山西省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第九屆聖地牙哥國際兒童電影節展映獎等。
魏大森最喜歡的導演是蒂姆·波頓,因為他的作品如《大魚》《查理與巧克力工廠》等都有很濃厚的哥德式、反低幼的風格,因此此次他對於自己的作品《麥兵兵》的定位也是一部全家歡電影,而不是一部純粹面對兒童群體的電影。
「因為看電影這件事情一般是小孩無法獨立進行的,肯定是家長帶著孩子,因此我拍這類型電影的理念是,要同時兼顧這兩個群體,既讓小孩看著有意思,又讓大人覺得不至於那麼幼稚。」
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的在兒童和動物題材深耕的電影人,魏大森一直堅持自己鮮明的旗幟,就是專注做「童話」電影,他認為的「童話「電影不以年齡劃分觀影群體,而是為所有有童心的人準備的一塊心靈棲息地,「它的形式不拘,可以是動物電影,也可以是CG電影,甚至一些其它的類型。」
魏大森目前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取名為「外星人」,這緣於在一次和朋友聊天的中,朋友告訴他「你腦子根本不是地球人的,要不要你的工作室就叫外星人得了」。
拍攝童話電影,最害怕的是創造力匱乏,但魏大森的優勢在於他的想法很是天馬行空,生活中的一些細節都能引發他的想像,進而產生把它影視化的想法,這是他認為自己可以在這個領域不斷深耕下去的最大優勢。
E N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