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人生來孤獨。
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裡說:「一個幸福晚年的秘訣不是別的,而是與孤寂籤訂一個體面的協定。」
他跟孤獨握手言和,在孤獨裡自得其樂。
齊奧朗說:「將你的生活局限於你自己,或者最好是局限於一場同上帝的討論。將人們趕出你的思想,不要讓任何外在事物損壞你的孤獨。」
他有意識地為自己創造了一種孤獨,在孤獨中思想、寫作,在孤獨中打理人生和宇宙,孤獨讓他身處時間之外,成了他的標誌。
梭羅說:「你千萬不要見怪,城市是一個幾百萬人一起孤獨生活的地方。」
我們大多數人孤獨生活在同一座城市,照不亮對方的孤獨,也逃不開自己的孤獨。
像《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為了逃避孤獨,拼命討好別人,犧牲了自己。
扮鬼臉,只為父親一個笑容,經濟上和生活上照顧男人,只渴望得到一個吻,一句「我回來了」或「你回來了」,最終,心裡那一點點小小的奢望,全都被現實打敗了。
生活中,我是松子,你也是松子,我們都是松子。
不管怎樣討好,怎樣付出,怎樣悅納別人,都得不到對等的回饋,僅得到了一個「善解人意」的評價。
可你越是善解人意,就越沒人愛你。
這就是討好型人格的惡性循環。
02.討好型人格的三種下場:
比如松子,把遇見的每個男人都當成救生圈,從他們身上找尋自我價值。
篡改愛的定義,把毆打,吸毒,漠視都當成愛,最終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結束。
她生命中有五個男人:
第一個是自稱太宰治轉世的落魄作家徹也,他對松子家暴,逼她賣身養家,松子毫無怨言,可徹也還是拋下她自殺了。
第二個是徹也的對手岡野,因為嫉妒徹也,和松子發生了婚外情,最終拋棄了松子。
第三個是小野寺,他用松子的錢包養女學生,松子一怒之下殺了他。
第四個是松子要自殺時遇到的理髮店老闆島津,但她被警察逮捕坐完八年牢後,他娶了別人。
第五個是當年害她失去工作的龍洋一,黑道渣滓,被人追殺、入獄,最後以「松子的愛太耀眼,既痛苦又害怕」的理由逃離了她。
很多女人都像松子一樣有著「吸渣男體質」,為什麼?
法學教授張德芬老師說:「不能理智選擇伴侶而受騙的女人都有一些重要的特質:情執、嚮往浪漫愛情。相較於拜金女郎,後者比較不容易受傷失望(因為她們對於愛情沒有那麼大的期望),相對來說還可能更快樂。這和天生的個性有關,不過仔細研究這類女人,你會發現,她們內在都有一個非常可愛純真的受傷小女孩,渴望被看見、被寵愛、被讚賞。所以,解決的方式還是要回到我們自己身上。這個渴望被認可、讚美、欣賞的小女孩,究竟有沒有被我們看見?還是我們習慣傾向於在外界,尤其是男人身上去尋找撫慰?基本上,你的磁場、氣場帶著什麼樣的能量,就會吸引來什麼樣的人。」
第二種下場是——安陵容。
《甄嬛傳》裡的安陵容,出身不高,原生家庭不幸福,和松子所求一樣:得到父親關注,讓母親過上好日子。
她經常說「原是我不配」,明明甄嬛對她和沈眉莊一視同仁,她偏要認為甄嬛偏心、區別對待自己。
她討好甄嬛,討好眉姐姐,討好皇上,討好皇后,連寶娟都討好。
她總是用負面的眼光看自己,認為所有人都看不起她。
習慣給自己加戲,不管實際上別人的看法,用想像出來別人的負面評價,去驗證現實,於是極端了,被嫉妒摧毀,走上黑化之路。
第三種下場是——《甄嬛傳》中四阿哥。
四阿哥母親出身低賤,從小不招人待見,連太監宮女都能踩他一頭。
他討好皇帝,皇帝不見他。
知道甄嬛得寵就去討好甄嬛,他是幸運的,遇到了甄嬛這個貴人。
甄嬛教導他:「人貴自重,我雖不知你額娘出身是否卑微,但父母愛子之心人人皆是。別人如何輕賤你都不要緊,重要的是自己別輕賤了自己,來日別人自然不敢輕賤你分毫。」
後來他成為了甄嬛的養子,得到了情感上的積極反饋,重塑了自我,超越了自我。
03.如何改變討好型人格?
從四阿哥身上可以看到,松子的悲劇原本可以避免。
《溝通的藝術:看入人裡,看出人外》書裡也提了同樣的觀念:人格是變化的,動態的,可以被經驗塑造。
討好型人格,或內向自卑的人,可以通過學習重塑自我。
接納自我,打破負面預期,對抗自責,正視自我價值感。
塑造自我認知
自我認知過高,叫自負。
自我認知過低,叫自卑。
要客觀認知自己,不容易,可以用這個小妙招:定期確認自己的優點、長處。
塑造自尊
自尊心強的人,更容易接受負面評價,因為對自己有信心,不會因為別人的評價就動搖自己的認知。
克裡斯多夫·安德烈在《恰如其分的自尊》書中說:自尊包含3方面:自愛、自我觀和自信。
自愛是自尊的基礎。
就像王菲在歌裡唱的:「不給我的我不要,不愛我的我不愛 。」
自愛沒有任何條件,不管你有多少缺點,也請一定相信你值得被愛,值得擁有最好的。
自省
人如果不自省永遠無法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松子的悲劇就在於她從不懂得自省,任憑命運的風吹雨打。
自我接納。
每個人心上都有一個空洞,或許是遺憾,或許是渴望,或許是求而不得。
有人把對別人的控制、物質的擁有,當成填補空洞的方式,但沒有用。
遺憾無法彌補,空洞不用填滿,關鍵學會自我接納。
《搏擊俱樂部》裡說:「我們從小看電視,相信有一天會成為富翁,明星或搖滾巨星,但是,我們不會。那是我們逐漸面對著的現實,所以我們非常憤怒。」
正視自己的不完美,與過去和自己和解。
注重自己的感受。
女人要多尊重自己的感受,如果隔離感受,不光是精神,連身體都會出問題。
不要逃避痛苦,逃避痛苦就是逃避自己。
期望要結合實際,略大於實際。
太過追求完美或期望過高,就會很容易對自己失望。
目標分階段,完成了再定新的。
要有改變自己的意願和方法、發自內心的驅動力,更要有行動。
04.思考
讀《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這本書讓我收益匪淺:
1.選擇比努力重要。
松子很努力,努力獲得父親的笑容,努力獲得男人的愛,努力做土耳其浴女郎、考美髮師執照……
但她的努力是無用功,因為她選擇了錯誤的路。
2.正確的表達
表達方式很重要,只有愛的勇氣,沒有正確的表達方式同樣得不到正向的回饋。
正是松子的父親從未表達過自己的愛,從而導致松子養成了討好型人格。
所以,愛就馬上說出來。
3.愛需要學習
愛是一種能力,需要學習。
松子用盡全力的愛,但她沒有自我,自身是個弱者。
弱者的愛並不珍貴,反而是變相索取。
自我犧牲的愛廉價,總會給人「我都這麼愛你,你為什麼不愛我」的道德綁架感。
只有強者才懂得如何去愛,強者是指性格,價值觀,獨立。
05.給松子一個擁抱
儘管很多人一再提醒像松子這樣討好型人格的人,學會愛自己,愛自己,但如果遇到這類人,還是不能只簡單粗暴告訴她愛自己的,因為她根本不知道如何愛自己。
雞湯學家們強調自己才能幫助自己,但這樣也會給很多低自尊、抑鬱的人很深的負罪感。
他們會自我怨恨:原來答案那麼簡單?別人都能做到只有我做不到?所以我活該?我不配?我自己不行?
我們應該給他們一個擁抱,多鼓勵,給他們積極的情感反饋,引導他們用積極的目光看待自己。
要把美國前第一夫人埃莉諾·羅斯福的這句話送給他們:「沒經過你同意,誰能讓你覺得自己不如人?」
那些不愛自己的人,都得到了命運的懲罰。
所以你不能只憑想法和認知,在別人的目光裡漸漸枯萎,現在馬上行動,看完這篇文章,答應我的請求:叫自己的名字,說一句「我愛你」。
每個人都應該有這麼一個地方或人,讓你得到百分之百的肯定,那就是你的心理安全網,我用文字擁抱你,我是枕書聽雪,我願意做你的心理安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