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
——鄭板橋《新竹》
6月24日,在第四屆世界智能大會上,由一起教育科技主辦的「新常態下的新教育」第二屆新竹獎頒獎盛典隆重開啟,向用科技賦能教育、用信息化推動中國教育變革和自我創新的人物與學校致敬!
「新竹獎」是全國首個由教育企業設立,專門面向教育工作者群體的獎項,旨在推動和表彰在基礎教育科技創新和融合方面做出突出成就和貢獻的教育者。獎項名字「新竹」取自鄭板橋一首關於讚美老師的古詩,寓意學生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離不開前輩的幫扶與培育。
為契合智能大會主題,頒獎盛典啟用智慧機器人「小七」作為主持人,並特邀《中小學數位化教學》期刊擔任最終評審委員會。經過兩個月的評選,共有七個教學工作者或團體榮獲「教學先鋒人物獎」。考慮到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在線教育在落實停課不停學活動中發揮積極作用,組委會特別設立 「教育信息化創新獎」,表彰疫情期間率先利用教育信息化、實現教學創新的優秀學校,共有三所學校獲此殊榮。
一起教育科技創始人兼CEO劉暢講到創建新竹獎的初衷是希望能彰顯信息化教育的價值和意義,讓全社會關注教育工作者群體,關注教育信息化帶來的改變。從而推動教育行業,打造真正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下面,在智慧機器人小七的帶領下,我們一起領略「教學先鋒人物獎」、「教育信息化創新獎」獲獎者的風採:
貴州省安順市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頂雲街道中心小學英語教師、副校長於龍洋
從青島到貴州,他始終堅信「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每個孩子的權利」。他不僅把在青島的信息化教學經驗帶給苗族的孩子們,還在疫情期間用網際網路為苗族的孩子們打造一個不懼疫情的科技課堂。
育人者,守初心擔使命,於龍洋對此深感責任重大。「看到很多山區的孩子因為缺乏老師而失去學習的動力特別痛心,我想成為為孩子們點燃火種的人,哪裡的孩子需要我,我就要到哪裡去!」他這麼說了,也這麼做了。一年前,他來到貴州山區支教,紮根一線,改變了當地教育落後的局面。他創新信息化多元教學方式,點燃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疫情到來時,本應結束支教的於龍洋再下請戰書,希望繼續支教。疫情阻擋了他與學生們的見面,卻阻止不了他傳道授業解惑的心,在孩子的心中,於老師就是最溫暖的陽光。
江蘇常州解放小學英語教師任煜
她是常州解放小學的一名英語老師,在疫情期間她也是三個孩子的「代班媽媽」!如果說一線的抗疫英雄為了國家負重前行,那麼她用愛與責任撐起了三位抗疫英雄的家。
疫情期間,任煜所帶班級三個孩子的家長都是醫院醫生,帶頭衝鋒一線,負重逆行。身為教育工作者無法衝在一線,她承擔起三個孩子的代班媽媽,耐心輔導,悉心照料,通過信息化手段幫助孩子疫情期間保質保量完成學業,用自己的方式幫助前線抗疫。
陝西師範大學實驗小學英語教師關佩
「寓教於疫」,將英語配音和戰『疫』短片結合,讓孩子們正確了解疫情、防護疫情,不讓疫情在孩子心裡留下一絲的恐懼,也讓知識「潤物細無聲」的傳遞。
上網課,關佩有自己的訣竅。他採取任務驅動的方式,讓孩子「我的學習我做主」,老師們不需要天天當「主播」,而是把精力主要用在通過大數據收集學生知識掌握程度、關注不同學生的狀況,以及精心設計學習任務單上。除此之外,疫情期間關佩還加入「愛心小分隊」,為援鄂醫務人員子女輔導功課,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銀子湖學校英語教師、校長馬宏斌
坐落在戈壁灘附近的銀川銀子湖學校,承載了永寧縣孩子們對於知識的渴望。他藉助網際網路讓孩子們學好英語、走出戈壁,用信息化讓這片教育的「幹沙灘」變成「新綠洲」。
馬宏斌靈活利用信息化平臺,選擇全國教師的優質課件輔助教學,在班級的小資料庫中,哪些題出錯率高,哪些題學生掌握的最好,一目了然。在他的堅持下,班級孩子英語口語發音標準,50人的班級10多人在英語口語考試中得滿分,20多人得8分以上(滿分為10分)。去年馬宏斌的事跡成為教育信息化的優秀案例被央視報導,成為當地遠近聞名的信息化帶頭人。
深圳明德實驗學校碧海校區數學教師陳露
身處湖北,本應是被關心的人,她卻日夜牽掛遠在深圳的學生。寒冬二月,孔洞狹窄,每天她都要匍匐前進到達屋頂,通過「空中課堂」與學生見面,疫情阻隔了空間,卻無法斬斷知識的傳遞。
一個天台成了「三尺講臺」一疊稿紙成了「板書」一部手機成了「多媒體平臺」,匍匐爬上屋頂在寒風中一坐半天,這是滯留湖北的深圳老師陳露的空中課堂生涯。「他們是新高考前最後一批孩子,容不得半點閃失」,為了兌現諾言,在這個漫長的寒假裡,她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無愧於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
無錫第一中學「融合育人」團隊
思政老師講制度、化學老師講殺毒、生物老師講病毒結構、地理老師講人口流動對疫情的影響、語文英語老師分析國內外情況和媒體觀點。江蘇無錫一中高三同學的第一堂課充滿了國家情懷,這也是「立德樹人」落實在學科中的最好表達。
如何在課堂中大力提升思政教育水平?如何在校園裡實現「三全」育人?是朱晴怡每天都要思考的問題。朱老師的課堂上沒有嚴肅的說教,而是從小人物說到大時代、從個人研究說到大國重器,從南仁東的人生經歷講到如何愛國奉獻,朱老師把思政這堂課講「活」了,她讓這所百年老校散發出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
石家莊化學工作坊(多人團體)
他們是平均年齡五十多歲的老教師,疫情讓他們戴上老花鏡,打開電腦,自學線上教學,幫助初三畢業班按時按質完成學業,用實際行動踐行「活到老,學到老」。
秉承著「勿忘初心」,這些老師堅守在三尺講臺,不停揮灑著汗水,心懷光榮與夢想。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讓廣大教師擁有更豐富的教學手段和更強力的教輔工具,得以使教學環境不斷改善。疫情的到來更是加速老師學習新技術,這一切都是為了讓學生能夠不被外界幹擾,安心學習,成就夢想。
深圳第二實驗學校
校園教室空無一人,全校考試卻有條不紊,做題、打分、分析、講解全部線上,這是疫情期首個非畢業班「雲考試」現場。用科技打造不懼疫情的學校,用科技為學生繪製進步曲線。
紮根基礎教育,疫情後的深圳第二實驗學校在智慧教育的道路上繼續前進。課前,學生通過在線系統進行預習,老師通過大數據記錄、分析、反饋掌握學情;課堂上,學生以學習小組的形式開展討論,實現師幫生、生幫生;階段測試通過「雲考試」建立學習大數據,幫助分析學生薄弱點、易錯點,有問題早暴露早解決,為老師精準教學提供依據。深圳第二實驗學校用科技賦能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為老師、學生真正提效減負,讓學習成為美好體驗。
武漢六十四中居仁校區
身處疫情震中武漢,六十四中居仁校區將教學與抗疫相互融合,讓孩子學習知識的同時了解疫情,強身健體保護自己。通過信息化搭建線上溝通橋梁,讓學生在戰「疫」中上好人生一課。
在封閉的日子裡,工作可以延緩外出可以暫停,唯獨教育不能暫停。從大年初四開始,六十四中居仁校區就已經為停課不停學做準備。在校長的帶領下,各學科骨幹教師熬夜備課、製作課件,了解防疫知識,為網課做準備。經過幾天的緊張籌備,當第一堂在線課堂圓滿結束後,老師和學生都留下了激動的淚水,六十四中居仁校區也成為武漢地區最早使用在線教學的學校之一。
湖北黃石四棵小學
1月30日,灶臺間、沙發上、飯桌前,七百餘名學生在家人陪伴中開啟人生第一堂網課, 也開啟了疫情最嚴重的湖北地區第一次線上教學。教育信息化,讓鄉鎮與城市一起,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面對洶湧疫情,黃石四棵小學從零開始,所有老師齊上陣,聽培訓,做課件,確認學生使用情況,僅用了一周時間實現線上直播教學全打通,用科技保證學校停課不停學,用溫暖呵護學生健康成長。
改革關頭勇者勝,船到中流勁撐篙。領略這些優秀的一線教學工作者與學校的創新故事與信息化探索歷程,更能感受到智慧教育對教育內容、模式、方法、體系、評估等帶來了影響和變革機遇。在教育強國的徵程中,新竹獎作為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的一次回顧與展望,定能匯聚起磅礴力量,在實現2035教育現代化的徵程上續寫輝煌!
【廣告】(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刊發或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