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a合作夥伴獲美國政府11億貸款支持,疫情下合成生物學將迎來...

2020-12-24 騰訊網

2020 年 11 月 25 日,Ginkgo Bioworks 公司宣布,其獲得了隸屬於美國政府的官方機構 —— 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DFC)批准的高達 11 億美元的貸款,這一筆資金的其中一個重要用途在於幫助 Ginkgo 提升新冠疫苗必需原料的生產能力。

這意味著,Ginkgo 成為了繼 「相機巨頭」 柯達之後,又一家獲得美國政府高額資助以抗擊新冠疫情的公司。在今年 7 月,柯達也曾獲得來自美國政府的 7.65 億美元貸款用於成立 Kodak Pharmaceuticals 業務部,當時美國有關部門稱,柯達藥業部門開工後,美國新冠藥品所需的 1/4 藥物活性成分都能在這裡生產出來。消息一出,柯達股價暴漲,但是半個月後這個貸款協議就遭到擱置,原因是美國政府接到 「對不當行為的指控」,引得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介入調查。

和 「半路出家」 的柯達不一樣,Ginkgo 雖然不是一家製藥公司,但在過去的十年中一直在致力於利用合成生物學技術生產各類藥物和疫苗中的活性成分。疫情爆發以來,Ginkgo 將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新冠疫情相關的工作上,它推出了 SARS-CoV-2 試劑盒 「Ginkgo Concentric」,與 Totient 合作進行治療性抗體發現和優化,並與 Synlogic 合作開發新型疫苗平臺。此外,Ginkgo 還和包括 Moderna 在內的數家疫苗開發商合作,優化生產工藝,從而可以在相同資源下生產更多劑量的疫苗。

尤其是在今年 4 月,當 Moderna 得知可能需要數億劑疫苗時就已經主動找上 Ginkgo 尋求合作,希望利用 Ginkgo 的技術來幫助 Moderna 生產 mRNA 疫苗所需的酶。Ginkgo 執行長 Jason Kelly 也曾向媒體表示,mRNA 疫苗研發的瓶頸曾經是監管和安全性,但現在這兩大瓶頸已經慢慢消失,新的瓶頸則是在生產環節。因為 mRNA 疫苗的製造工藝非常特殊,且需要高度專業化的供應鏈,此前的產量從來沒有滿足疫情的需要。

本次獲得的這筆貸款,將 「直接支持疫苗的發現、開發和製造」。Ginkgo 在通稿中表示,公司正在利用自有平臺優化生產抗新冠 mRNA 疫苗所需的關鍵原材料的流程,縮短生產時間並提高疫苗產量。

清華大學合成與系統生物學中心研究員謝震博士認為,原材料 —— 也就是酶 —— 的產量影響到 mRNA 疫苗的產量,而 mRNA 疫苗的產量又和疫情防控息息相關,這可能是 Ginkgo 先後與 Moderna 達成合作、獲得美國政府貸款的關竅所在。

神奇的 「全自動造酶工廠

為什麼 Moderna 在意識到需要生產數億劑 mRNA 疫苗時會主動找上 Ginkgo?這要從 Ginkgo 運用生物合成法和菌株工程平臺大量生產酶的技術說起。

mRNA 疫苗的生產通常分為以下幾個步驟:pDNA 的製備、體外轉錄、mRNA 的製備、無菌過濾 / 製劑,尤其是在體外轉錄環節中需要用到多種酶。

化學合成法是酶的其中一種生產方式,這種方法需要按照酶的化學結構中氨基端或者核苷酸的排列順序,通過化學反應將一個一個的單體連接起來而獲得所需的酶。這種方法就像用人力來拼一張複雜的 「拼圖」,所需時間很長,從而也就限制了酶的產量,因此這種方式沒有被大規模採用。而且據一位合成生物學領域的業內人士表示,RNA 合成酶目前有很多家供應商,但質量參差不齊,「對最終產品的影響就像 70 分和 100 分的區別」。

用生物合成法來生產酶的過程完全不同於化學合成法。首先,科學家需要找出能夠產生相應酶的微生物,在找出能夠產酶的微生物之後,科學家會將這種微生物大量複製,這一步就相當於造出了千萬個 「全自動造酶工廠」,隨後再向這些 「工廠」 提供 「電力」,也就是向微生物們提供特殊的營養物質,比如糖,這樣,這些 「工廠」 就會自動製造出我們所需要的特定的酶。在生產過程中,還可以添加特定的誘導物來增加酶的產量。

生物合成法是主流的生產酶的方式,然而在新冠疫苗缺口巨大、全球疫情態勢嚴峻的情況下,需要更快、更大規模的產能,Ginkgo 的 「生命鑄造廠」 就派上了用場。

在細胞中使用標準基因產生新行為的想法出現在 2000 年,但這項工作是手工的,幾乎沒有自動化,最大的障礙就是 DNA 的生產和組裝。而 Ginkgo 主要利用合成生物學技術來篩選、進化相應的酶和菌株,擁有廣泛的代碼庫、高度自動化的菌種工程、蛋白質工程和發酵平臺,能夠高通量生產和評估菌株、為客戶定製微生物,它的 「生命鑄造廠」 每月可執行多達 15000 項自動化實驗室任務,每月可以測試數千種新的生物體設計,而無需執行大部分重複的實驗室工作。

事實上,像 Ginkgo 一樣利用菌株工程生產酶的公司很多,但 Ginkgo 在這一領域中位居世界領先水平。耗時短、產酶量高,是 Ginkgo 採用的菌株工程的顯著優勢,Moderna 會找上 Ginkgo 也是理所當然。

合成生物學 「崛起前夜」,理性設計仍需突破

既然合成生物學能夠給酶的生產帶來如此大的效率提升,那麼它有沒有可能成為酶工程中的主流技術?上述行業人士也告訴生輝,他認為合成生物學在酶工程裡的應用會是主要發展方向,目前市場份額也在逐步增加,但在從實驗室到工業化過程中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北京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歐陽頎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現階段合成生物學的發展的瓶頸在系統生物學上。「怎樣定量預測一個像細胞一樣的複雜系統的運動規律,這個我們做不到。這不是合成生物學的任務,是系統生物學的任務。系統生物學主要關注生命體的運動規律是什麼;合成生物學的主要任務是我怎樣用這些規律來設計一個生命體或者改造一個生命體,來完成我們希望它完成的任務,主要是工程方面的。」

在歐陽頎看來,酶工程只是合成生物學的其中一個運用方向,這種方向以凱斯林(Jay D. Keasling)為代表,對微生物的代謝系統進行改造,讓微生物產出原來不能生產的東西。而另一種技術路徑是從理性設計的角度出發來重新搭建生物,即用可預測的方法來從下到上地構建一種生物。「雖然現在國內的合成生物學看起來有了很多成果,但很多都只是酶工程、代謝工程、微生物工程方面的工作,也就是凱斯林的路徑,但凱斯林也提倡理性設計。所以我認為合成生物學的路在中國從一開始就走偏了,合成生物學基礎研究明顯不足。

清華大學合成與系統生物學中心研究員謝震博士也肯定了理性設計的重要性,「合成生物學的理念就是根據已有的生物學知識抽樣出來一些工程化的原理,再根據這些工程化原理來設計我們所要希望達到的目標的生命系統。在其中,原理的抽象、以原理為基礎的理性設計的體系是非常重要的。」

但他同時指出,生物學本身是非常複雜的,酶工程是國內合成生物學領域研究較多的一個方向,但還是存在不少難點。「比如酶的 3D 結構預測仍是一種挑戰,包括如何去設計酶、使它性能優化,甚至有沒有可能從頭設計一個活性位點、產生新的化學反應,這些也都是很熱門的研究方向。」

「傳統的合成生物學方法大部分都是依靠篩選,也就是說大規模引入突變,並根據一些突變進行定向進化。對於理性設計,我們想我們作為合成生物學領域的人都想去這樣做,但是大家也離不開傳統的一些方法。以前業內對定向進化的研究和實踐相對多一些,隨著研究的越來越深入,理性設計也會慢慢跟上,將來兩方面都缺一不可。」

-End-

相關焦點

  • LOHO眼鏡向上下遊合作夥伴開放5000萬低息貸款
    在肺炎疫情籠罩下,全國各地零售企業遭受不同程度影響,但其租金、人力、水電等成本仍在消耗,不少門店和上遊供應商因此出現了現金流緊張的情況。    為幫助各地合伙人減輕持續經營壓力,LOHO眼鏡3月1日對外宣布,即日起面向旗下的全國合作夥伴推出多項幫扶政策。同時,LOHO眼鏡還攜手建設銀行,向城市合伙人和上遊供應鏈開放5000萬元人民幣的低息貸款額度。
  • 阿迪達斯獲30億歐元政府貸款、全球奢侈品市場預計損失700億歐元
    阿迪達斯獲30億歐元政府貸款 德國體育零售商阿迪達斯(Adidas)4月14日表示,已獲得一筆由政府支持的疫情爆發以來,施行社交隔離的舉措以及2020年東京奧運會等大型賽事在內的取消,都使得零售業大受打擊。 阿迪達斯在聲明中稱,公司已獲得德國政府的批准,允許德國國有開發銀行德國復興信貸銀行參與一項總額為30億歐元的銀團循環貸款。
  • 獲美政府7.65億美元貸款,攝影巨頭轉行做藥,柯達一夜熔斷13次
    美國當地時間7月28日,美國國際發展金融公司(U.S.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Finance Corporation,DFC)與柯達共同宣布,前者向伊士曼·柯達公司提供7.65億美元的貸款以支持推出Kodak Pharmaceuticals業務部。這個新部門將生產關鍵藥物成分。
  • 陽明海運與長榮海運獲5.4億美元政府支持貸款
    據The Loadstar報導,陽明海運將從臺灣當局手中裡獲得80億新臺幣(合2.7億美元)的財務援助。該低息貸款是臺灣貨櫃行業165億新臺幣救助計劃的一部分。另一家臺灣班輪公司長榮海運也已申請80億新臺幣的貸款,由政府擔保,以提供資金流動性並幫助承運人度過Covid-19的衝擊。長榮海運發言人表示,「申請正在處理中,貸款須經公司董事會批准。我們想澄清的是,這是政府擔保的貸款,而不是國家援助。」
  • 合成生物學頂級會議「2020 工程生物創新大會」召開 行業龍頭凱賽...
    作為我國合成生物領域規模最大、級別最高的會議,本屆大會吸引了數十位生命科學領域特別是合成生物學領域的頂級科學家、商業領袖及投資機構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鄧子新、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組長張先恩、哈佛大學醫學院遺傳學教授 George Church、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工程和生物工程教授 Jay Keasling等眾多大咖雲集,共同探討合成生物學發展現狀及其將為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影響
  • 疫情下美國槓桿貸款違約風險累積,CLO成新地雷?
    美國高風險槓桿貸款(leveraged loan)近年來規模激增,餘額達1.13萬億美元。同時,基於槓桿貸款的結構化工具——擔保貸款證券(CLO)也日益受投資者追捧,市場規模逾7000億美元。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美國企業經營壓力上升,乃至瀕臨破產,市場擔憂槓桿貸款違約風險將上升,並將波及以其作為底層資產的CLO市場。
  • 騰訊政務雲副總裁王景田:攜手WeCity合作夥伴,共迎數字政府新機遇
    抗擊疫情是對中國數字政務的一次大考。在聯合戰役的關鍵時期,騰訊和合作夥伴一直在行動,為抗擊疫情開發了系列的小程序和服務。經過2個月快速成長的特殊時期,今年數字政府賽道還將開啟哪些新機會,智慧城市生態建設又會面臨哪些新趨勢?
  • 應對美國25%關稅,法國政府將給予葡萄酒企最高20萬歐元補助
    為應對美國25%關稅,法國政府將給予葡萄酒企最高20萬歐元補助為了補償美國對法國葡萄酒附加的報復性關稅,法國1月7日召開行業會議,法國政府計劃幫助遭疫情和美國附加關稅雙重打擊的葡萄酒企業,每家最高補助20萬歐元,此外,貸款還款延期一年。預計政府將很快向酒商提供援助,以補償美國對法國葡萄酒徵收的稅款,新一輪稅制將於1月12日開始實施。
  • 「量增、價降、面擴」,山東省個體工商戶貸款獲大力支持
    強化政策扶持 個體工商戶貸款量增價降面擴2019年以來,為推動民營小微貸款增量擴面,人民銀行濟南分行組織金融機構開展「民營和小微企業首貸培植行動」,遴選成長期、有潛力、有市場、未獲貸的企業,按照「缺什麼、補什麼」原則,逐戶建立培植檔案,「一企一策」提供金融服務方案。
  • 幫你遠離「甜蜜的煩惱」 糖生物學或解開疾病關鍵密碼
    不過百年來,糖的研究一度被人冷落,今年新冠病毒引發全球疫情,再度令糖的重要性浮出水面。「在人類與病毒曠日持久的戰爭中,一種新的『武器』正在研發使用中,這就是糖生物學。」近日召開的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糖生物學創始人、英國政府首席病毒科學家雷蒙德·德威克教授如是說。
  • 看合成生物學如何顛覆人類認知
    合成生物學作為生命科學領域的新興工程科學,近年來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被認為是引領生物科技產業第三次革命並將推動第五次工業革命的新學科。合成生物學打破了我們習以為常的 「格物致知」 研究理論,將生命科學推進到了 「造物致知,造物致用」 的新高度。
  • 出海日報|共享出行巨頭Gojek獲12億美元融資;美國平臺將佔據拉美流...
    (新浪科技)Grab 與新加坡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合作,推出本地加速器計劃。據 DealStreetAsia 報導,東南亞超級應用和新加坡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 ( IMDA )在今日宣布了合作夥伴關係,旨在幫助 Grab Ventures Ignite( GVI )向新加坡擴張,並尋求投資有意進入越南的新加坡創業公司。
  • 攜程發布合作夥伴...
    攜程發布合作夥伴「同袍」計劃攜程向其平臺上的機票、酒店、旅遊度假等領域合作夥伴宣布推出「同袍」計劃,包括10項具體措施,投入10億元合作夥伴支持基金和100億元額度小微貸款。北京:截至2月5日在京各機構共發放應急貸款137億元支持小微企業截至2月5日,在京各機構共發放應急貸款137億元。北京民航、鐵路系統累計退票金額超過25億元。
  • 合成生物學改變世界?Nature子刊盤點6大產品
    近期,Nature Communication雜誌發表文章展望了合成生物學的未來,該文選擇了最能彰顯合成生物學技術快速發展和價值的6款產品進行了重點介紹。這些產品有些已經上市,有些將於 2021 年上市。其中前 3 款產品是由工程細胞或工程酶經生產所得產物,後 3 款是將工程細胞直接作為產品進行使用。
  • 疫情下的美國:疫情報告疑遭操縱 政府繼續瞞天過海
    當地時間9月15日,曾參與報導「水門事件」的美國記者鮑勃·伍德沃德即將出版新書《憤怒》,書中曝光了很多關於美國總統川普刻意淡化新冠肺炎疫情的細節。與此同時,美國媒體日前挖出了另一個「猛料」,曝光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涉嫌操縱疫情報告。動機和證據前後呼應之下,川普政府瞞天過海、淡化疫情的做法已經落了「實錘」。
  • 北美觀察丨疫情下的美國經濟:紓困攻防戰再度開打 大批失業者恐墜...
    據彭博社報導,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正在重啟與國會民主黨人之間陷入僵局的紓困談判,他提議將未被利用的美聯儲救助資金作為新的援助計劃的一部分。姆努欽和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11月20日討論了這一策略,標誌著川普政府在大選後首次在紓困法案上有所行動。
  • 外交部就中方對「一帶一路」下階段合作等答問
    中方對「一帶一路」下階段合作有何設想?汪文斌:「一帶一路」是國際經濟合作倡議,旨在通過促進互聯互通,實現各國共同發展。倡議提出7年來,得到國際社會熱烈響應和支持。迄今,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幾十個國際組織籤署超過200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一大批重要合作項目落地生根。
  • ...共和國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關於深化中巴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
    當前,中國正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鬥爭。阿爾維總統在此特殊時刻對中國進行首次訪問,主要目的是向「鐵桿兄弟」表達支持。阿爾維總統高度讚賞中國為控制疫情傳播所作不懈努力,相信在習近平主席的強有力領導下,中國人民必將戰勝疫情,並且變得更加強大。阿爾維總統感謝中國在此困難時刻悉心照料在華巴基斯坦公民。
  • 美國會通過9000億美元紓困計劃:個人將獲600美元現金
    在拖延了數月之後,美國新一輪紓困計劃終獲國會投票通過。據多家外媒報導,當地時間12月21日深夜,美國眾議院與參議院先後投票通過一攬子綜合法案,包括約9000億美元的紓困計劃和1.4萬億美元政府撥款,後者將維持聯邦政府運營至2021年9月30日。這是12月20日在美國華盛頓拍攝的國會大廈。新華社 圖美國川普若是趕在聖誕節前籤署法案,美國人的現金支票最快可以在1月1日開始打入帳戶。
  • 一帶一路合作夥伴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廉潔建設研討會舉行
    12月8日,「一帶一路」合作夥伴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廉潔建設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會議由中國國家監察委員會主辦,來自22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代表在線參會。研討會圍繞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廉潔建設經驗進行交流,旨在凝聚各方共識,推動反腐敗國際合作和廉潔絲綢之路建設,共同促進疫情防控和經濟復甦。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家監委主任楊曉渡出席會議並作主旨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