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四川日報
原標題:從放羊娃到「民歌王子」——王宏偉 舞臺得來不易,我格外珍惜
10月26日、27日,國家大劇院,以反映特級英雄黃繼光光輝事跡為主線的復排歌劇《同心結》隆重上演。劇中,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王宏偉演繹的黃繼光形象感人肺腑。
如何從農村放羊娃成長為一位歌唱家?此次他又怎樣全心投入飾演英雄?在繁忙演出間隙,王宏偉接受了專訪。
出生農家,自強不息,四戰青歌賽舞臺。
《西部放歌》《兒行千裡》讓他成為家喻戶曉的「民歌王子」。
帶傷出演黃繼光,英雄形象感動萬千觀眾。
52歲的他既活躍在舞臺上,也致力於培養新人。
大咖名片
王宏偉,52歲,中國內地男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出生於新疆,16歲入伍當兵。2000年憑藉「第九屆央視青歌賽」專業組民族唱法金獎走紅,《西部放歌》《兒行千裡》等代表作風靡一時,王宏偉從那個放羊的農村小夥子一步步成長為家喻戶曉的「民歌王子」。2008年王宏偉首次出演歌劇便被深深地吸引,近年來在歌劇藝術舞臺上屢獲佳績。目前,王宏偉任湖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A 農家子弟
四戰青歌賽一舉成名
1968年6月24日,王宏偉出生於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溫泉縣的一個農村家庭,父親是軍人,母親在家務農,在兄弟姐妹5人中,王宏偉排行老三。在他3歲半時,父親不幸因病去世,母親一人將5個兒女撫養成人。從小他就邊幫母親放羊邊唱歌,童年時就坐在牧民的馬屁股上聽歌。
16歲那年,王宏偉被特招入伍,也是同批戰友中最小的一個兵。經過3年基層部隊的歷練,王宏偉對自己有了更高的認識和要求——考軍校。1987年,王宏偉如願考入西安陸軍學院烏魯木齊分院,學習維吾爾語翻譯。在烏魯木齊,王宏偉找到了自己學習聲樂的第一個老師,後來又以優異成績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大專班,接受聲樂專業訓練。
王宏偉被大眾所熟知,是在中央電視臺舉辦的第九屆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簡稱「青歌賽」)上,但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在那之前,他已經連續參加了三屆。王宏偉第一次報名青歌賽是在1992年,遺憾沒能入圍;1994年進入了半決賽;1996年闖入決賽但沒有獲得名次。2000年,是王宏偉第四次亮相青歌賽的舞臺,一舉奪得專業組民族唱法金獎,也成為該唱法唯一一位獲獎的男選手,他演唱的原創歌曲《西部放歌》大氣豪邁,熱情奔放,風靡一時。
「對年輕演員來講,迅速爆紅確實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但也覺得來得很突然。」王宏偉依稀記得比賽結束後的第二天,他去報攤買報紙,看到北京的各大報紙頭版、頭條都是關於青歌賽獲獎的消息,還有很多自己的大幅照片,著實嚇了一跳。隨後王宏偉打了一輛計程車,剛一上車北京「的哥」就認出了他:「哎?你不是昨晚在青歌賽唱歌那小夥子嘛!」雖然已經過去二十年,但王宏偉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仍覺得不可思議。
很快,中央電視臺就組織獲獎的青年歌手參加心連心藝術團慰問演出,王宏偉發現,無論走到哪,觀眾給予他的關注和熱情都非常高。當演出結束後王宏偉第一次回到家鄉新疆,本打算在烏魯木齊的一個市場吃個便飯,卻沒想到整個市場被父老鄉親擠得水洩不通。面對家鄉人民的熱情,王宏偉既欣慰又對自己當時的處境感到尷尬,飯還沒來得及吃完就趕緊偷偷跑掉了。
然而,王宏偉沒有迷失,當別人都去走穴掙錢了,他依然頭腦清晰,把重心放在學習業務和藝術實踐上。「我心態還是特別好,沒有因為自己有點小名氣就沾沾自喜了,反倒是非常理性。因為我知道今天的榮譽來得不容易,加上這麼多年自己一直在基層部隊打拼,很珍惜每一次鍛鍊的機會。」
青歌賽獲獎後,王宏偉被特招到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攻讀碩士研究生,一邊讀書,一邊繼續參加社會實踐,2年多的研究生時光,有一大半都在舞臺上度過。那幾年,幾乎國內的所有的大型活動都有王宏偉的影子,在與郭蘭英、王昆、李雙江等國內一流藝術家同臺演出過程中,王宏偉受益良多。經過不斷歷練,王宏偉不斷推出新的作品,獲得更多榮譽。
B 演黃繼光
塑造英雄受「皮肉之苦」
作為一個有著36年軍旅經歷的老兵,在王宏偉的藝術生涯中,一直在演英雄、唱英雄。今年8月底,當王宏偉接到文旅部的電話,邀請他在歌劇《同心結》裡飾演黃繼光時,他既興奮又緊張,興奮是自己遇到這麼好的一個機遇和挑戰;緊張是因為自己沒有演過這麼一個在中國人心中如此有影響力的偉大英雄。
「黃繼光是一個大家太熟悉的英雄人物,你不能亂演,要完全按照甚至超過劇本給你的東西,才能讓這個人物飽滿起來。在堵槍眼的最後一剎那完成他人生最後壯舉的時候,讓觀眾感受到這就是黃繼光,完全忘記了演員本身是誰,這才是成功的。」王宏偉解釋說。
在正式排練之前,王宏偉翻閱了大量關於朝鮮戰場的書籍資料,也對黃繼光的身世有了更深的了解:從小在別人家打長工、父親英年早逝、妹妹當了童養媳、哥哥有殘疾,母親含辛茹苦把他和哥哥拉扯長大,新中國成立後黃繼光又去當了民兵……從黃繼光的經歷中,王宏偉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除了有相似的經歷之外,王宏偉跟黃繼光的家鄉四川也有著不解的淵源,兒時在農村生活的時候,王宏偉的鄰居很多都來自四川,參軍後和身邊四川籍的戰友一起生活,後來從事歌唱事業也唱了不少四川民歌。王宏偉對四川話一點不覺得陌生,這也為他演繹黃繼光打下了基礎。
然而,當王宏偉第一次到四川德陽排練時,壓力隨之而來。在平常特別是軍隊的演出中,演員舉手投足都是很陽剛、硬朗、程式化的,但在這個劇裡面,必須要把這都拋掉,因為黃繼光就是一個自然樸實的農村小夥子。這個狀態的轉變對王宏偉來說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除此之外,無論走、跑、轉身、站姿、眼神,每一個動作都有明確的規定,導演還會不斷調整、豐富前一天的調度。每天信息量非常大,王宏偉有點吃不消,用他的話說就是「不知道怎麼演了」。
排練前期,王宏偉沒有找到動作的規律,導演讓摔就生生地摔、讓跪就乾脆地跪,幾天下來渾身都是傷,特別是髖關節,因為要從樓梯滾下來,兩側都是青的,膝蓋也跪爛了。在成都的第一次彩排,王宏偉還「掛了彩」,當時他從6米的樓梯上往下衝,速度很快,下場口通道附近有一個紅色木塊的道具,王宏偉的胸口直接撞到了木塊最尖的那個角,當時要趕緊搶時間換裝,他根本沒來得及考慮,也沒有覺得疼。等到整場劇目演完在化妝間卸妝的時候,他才發現整個胸前一大塊皮都被戳掉了,留下一道很深的血印子,把化妝師都嚇了一跳。
為了儘快適應導演的思路,王宏偉一邊做筆記、拍錄像、反覆回看再整理,一邊感受黃繼光的人物性格、消化劇本、配合音樂,讓所有的東西都爛熟於心。整個劇組,年齡最大的就是王宏偉,舞臺跑得最勤的也是他,每次演出前,他都會早早換好服裝去舞臺上默戲,把較難走的位置重新走一遍,要摔倒的地方重摔一遍,為的就是熟悉舞臺結構,像在家一樣。
在四川大劇院的三場演出結束之後回到北京,王宏偉的膝蓋疼得厲害,每天敷藥膏、吃藥,雖然有一些好轉,但還是有疼痛感。在國家大劇院的兩場演出,王宏偉都是帶傷上陣,戴著護膝、護腰上場,很神奇的是,他在臺上就會完全忘記疼痛。「塑造角色本來就是既艱辛又充滿快樂和挑戰的過程。」王宏偉說。
C 溫柔嚴父
有一套自己的育兒經
10月27日晚上11點,《同心結》在國家大劇院結束為期兩天的演出,當王宏偉到家時,妻子孩子和母親都已經休息了,王宏偉怕吵醒她們,就一個人睡在了客房。從9月14日《同心結》在德陽正式開排,到國家大劇院兩場匯報演出完成,近一個半月以來,王宏偉終於睡了一個安穩覺,平時6點就自然醒的他,那天早上一口氣睡到了9點,連女兒讀英語和練琴的聲音都沒能把他吵醒。
女兒輕輕推開臥室門,看到睡眼惺忪的王宏偉,說道:「爸爸,我給你倒一杯水吧。」8歲女兒的一句話讓王宏偉心都融化了。原來,女兒早上7點就悄悄起來練早功,特意不讓外婆把爸爸吵醒。這一次回來,王宏偉感覺女兒突然長大了,更懂事了。
在王宏偉44歲時,有了一個新的身份——父親。從女兒小時候,王宏偉就教育其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女兒兩歲時就培養她自己穿衣服、吃飯、洗澡,出門的時候要帶著自己的小箱子,三歲就與王宏偉一起登臺演出。「我希望自己的孩子首先作為一個完整的人,而不是家中的小寵物或者小寶貝,我可以很疼愛她,但是我更希望她在生活中是一個有良好教養、很獨立、很有個性的孩子。」談到育兒理念,王宏偉娓娓道來。
而在個人興趣的選擇上,王宏偉並不過多幹涉女兒,彈鋼琴也是女兒自己喜歡的。王宏偉的妻子楊珊珊是一名鋼琴藝術家,女兒從小就看著媽媽穿著漂亮的裙子在舞臺上演出,很羨慕,也一直把媽媽作為偶像。所以,在唱歌與彈琴之間,女兒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理由是「想像媽媽一樣優雅」。每天,王宏偉的女兒7點鐘起床,早飯前會先讀1個小時英語、練早功,午飯前後還要再練5-6個小時琴,晚上是屬於她的自由時間。
都說「女兒是爸爸的小棉襖」,在王宏偉和女兒的相處中也不例外。每次出門,王宏偉都要跟女兒說再見,然後抱一下才能走;不管王宏偉走到哪,女兒睡覺之前都要找爸爸,一定要給爸爸打電話。在王宏偉的眼裡,女兒是一個特別堅強的孩子,她會在電話裡說,「爸爸我好想你,你快點回來」,但從來不會哭鬧,也不耍小脾氣。
排練《同心結》,是王宏偉近3年來離開女兒時間最長的一次。以前去外地演出,最多一星期就要回北京看一下女兒,而這次一下走了20多天。「其實在小孩子這個年紀,特別需要爸爸媽媽在身邊,哪怕什麼都不做。陪伴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對小孩的成長、性格的養成都會有一定的影響。」王宏偉說,「我這次回來,女兒偷偷跟我說『爸爸我想你的時候,就抱著你的枕頭,聞一聞枕頭的味道』。」
《同心結》演出暫時告一段落,王宏偉也終於有時間好好陪女兒。平時女兒練琴,沒有太多的戶外活動,最近幾天上午,王宏偉都會陪著女兒出去打羽毛球、曬太陽,「她很開心。」王宏偉的言語中滿是寵溺。
D 一生所愛
舞臺是生命的一部分
如今已經52歲的王宏偉,仍然活躍在舞臺上,不斷挑戰自己。在王宏偉的眼裡,舞臺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前30年我沒有舞臺,一直在尋找舞臺,到了2000年以後終於有了舞臺,就格外珍惜。我為什麼一直到40歲才結婚,很大原因是每年都有大量舞臺演出任務,根本沒時間談戀愛。」聽起來像是一句「抱怨」,但這對王宏偉來說卻是個「甜蜜的煩惱」,「雖然現在有家有孩子,但舞臺依然是我生命割捨不掉的一部分。」
從2008年第一次接觸歌劇,王宏偉就越來越放不下了,一年一部、一年兩部,慢慢堅持下來,民歌歌手出身的王宏偉已經有15部歌劇作品。在王宏偉看來,歌劇舞臺能夠把一個人的能力無限放大,同時又能不斷挖掘個人的潛力,歌劇的每一句臺詞、每一個眼神都是感情的表達,直到呈現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和完整的情感故事,這是最讓他迷戀的。
這次歌劇《同心結》,王宏偉並不是必須要接,但他認為,作為一個職業演員,放棄了舞臺就等於放棄了事業,放棄了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如果這次不接,我肯定會後悔一輩子。」王宏偉說,「在我人生的履歷上,能夠留下幾部有影響力的作品,幾首膾炙人口的歌,我覺得這是藝術成就的體現,更是我活著的意義所在。未來,如果還有像《同心結》一樣的好作品,我不會顧及自己年齡多大,依然還會去參演。」
除了親自上臺演繹經典,王宏偉還致力於培養後輩,從2012年開始,王宏偉就在解放軍藝術學院一邊工作一邊帶碩士研究生,3年前,王宏偉又被湖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聘為教授和博士生導師。他常告誡學生:一名演員想要保持足夠的自信,在舞臺上反覆錘鍊才是硬道理,這也是王宏偉一直堅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