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23日,泰國12名少年足球隊員及1名教練,進入一國家公園的洞穴內探險被困洞中。在千名救援人員連日積極搜救下,他們於7月2日在洞穴深處被發現,所有人暫無生命危險。
就在剛剛,好消息再度傳來!
今晚17時37分、17時50分、18時06分,3名少年足球隊隊員被成功營救出洞,用直升機送往55公裡外的醫院。
20時30分許,又有3名隊員又有3名少年足球隊隊員獲救出洞。目前,第4、5、6名孩子已被營救到達第三營地。目前仍有6名隊員、1名教練等待救援。
救援行動「最佳時刻」 機不可失
泰國清萊府府尹那榮薩在早先進行的發布會上說,救援隊上午10點左右開始救援行動,13名外國洞穴潛水專家和5名泰國海軍救援隊員已進入洞穴,預計將受困人員從受困之地送出洞口至少耗時11個小時,預計當地時間晚9時左右能將第一個受困人員轉移出洞。
他說,每次由兩名救援人員護送一名受困人員,通過潛水方式轉移。
目前受困人員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況良好,已做好潛水出洞的準備。洞中抽水工作大有進展,水位大有降低,而洞外也已清場,醫務人員及救護車都已就位。未來幾日還會迎來更多降雨,因此目前是轉移受困人員的最佳時刻。
那榮薩說,救援隊連日來在山洞上方沒能找到通往受困人員所在地的其他通道。這意味著,救援人員還是必須原路進出洞穴來轉移受困人員。
另據泰國軍方官員透露,救援人員或將需要2天到4天才能將所有受困人員轉移出洞。
據了解,除了18名進入洞穴的潛水員之外,洞外的醫療團隊也為救援工作進行了3天的訓練,準備隨時待命。
現場救援人員表示,今日的降雨量低於預期,目前大多數路徑可以靠步行完成,男孩們或許根本不需要潛水,不過目前泰國官方並未證實這一點。
據了解到,中國救援人員也已進入洞穴參與轉移行動。
7月6日,在泰國清萊,泰國救援隊成員準備將水管抬進溶洞抽取積水。新華社發(拉亨攝)
提高洞內空氣含氧量是救援重點
目前,溶洞裡受困的13名泰國足球隊成員所處的位置,空氣中的氧氣含量只有13%左右,相當於海拔5000米的唐古拉山口的水平,而在平原地區的含氧量水平是21%。如何提高洞內空氣的含氧量一直是救援的重點。
7日,救援人員開始在溶洞內安裝氧氣輸送管道,以提高洞內空氣的含氧量。然而,溶洞內人員設備較多,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即使洞內空氣含氧量提高,對於洞內救援人員和受困人員來說也會面臨安全風險。目前,大量設備和人員開始撤出溶洞。
醫療專家介紹,一旦空氣含氧量量跌至10%以下,受困人員可能出現頭暈、噁心、嘔吐、昏迷等症狀;跌至6%以下,則會痙攣乃至呼吸和心跳停止。
6日凌晨2時左右,一名38歲的前海豹突擊隊員往洞穴內運送氧氣罐,潛水返回途中缺氧昏迷而死。
為何發現了孩子們卻遲遲救不出來?
第一,孩子們身體狀況不允許。因已受困洞內多時,他們身體狀況比較虛弱,必須補充營養和體力。即便是每次兩名救援人員護送一名受困人員,孩子們也需要潛水出洞,要消耗很大體力。
第二,因為不得不選擇潛水出洞的方案,孩子們需要時間來學習潛水及應急處理。
第三,泰方想要把風險降到最低、把準備工作做足,確保受困人員被安全救出來。
7月6日,在泰國清萊,泰國救援隊成員準備將水管抬進溶洞抽取積水。新華社發(拉亨攝)
——洞穴救援難在哪裡?
據報導,這處山洞全長超過10公裡,是泰國第四長的山洞,洞內地形複雜艱險,怪石嶙峋,泥濘溼滑,部分水段水流湍急、水下藏有暗石,這些都對轉移行動的應急處理提出很大挑戰。
泰國清萊府少年足球隊13人受困溶洞平面圖,地形較為複雜
救援人員擔心,受困的孩子們作為潛水初學者,能否在潛水出洞的過程中做好應急調節,因此培訓必不可少。
這是7月4日在泰國清萊拍攝的被困溶洞的少年足球隊員。 新華社發(泰國軍方提供)
「媽媽您還好嗎?我一切都好」
「媽媽您還好嗎?我一切都好,幫我向老師問好,愛您。」13歲被困男孩吉祥首次通過潛入洞中救援的泰國海軍向家人捎去了第一封信。
泰國海軍救援隊7日在社交媒體上公開了這些受困孩子向世界發出的第一條信息。
在滿是泥汙、泛黃的信紙上,以潦草筆跡寫就的「思念」「安好」「不用擔心」等成為孩子們使用頻率最高的字眼。
14歲的比爾已迫不及待地想像著出洞後要做的第一件事情:「爸爸媽媽,我只是離開了兩個星期而已,不用擔心我,我會趕緊出來幫你們看店的。」
家人在祈禱受困人員平安歸來
在洞外守候多日的家長們的回信多是「不會生你們的氣」「好好照顧自己」「我們在洞口等你們」……
由於洞中的通信設備仍未成功安裝,被困人員與洞外家屬只能通過海軍傳信溝通。
綜合:新華國際頭條、央視網、央視財經、央視新聞
監製:陳巖 編輯:張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