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下一個她, original的習譜予
文/盧世偉
這兩年的歌壇,常常會給我一種錯覺,仿佛回到了三十多年前正方興未艾的華語樂壇,那是一個好歌先行金曲當道的年代,一首歌紅了之後,馬上會有無數人翻唱,且可能會有無數個版本.
譬如說88年前後西北風大紅的時代,一首《信天遊》,西北風的幾大主力唱將範琳琳杭天琪李娜胡月都唱過,卻少有人真正分得清它的原唱其實是唱《小螺號》的程琳,
而當時處於流行音樂領先地位的香港亦是如此,大量的熱火金曲其實都是歐美及日本流行歌的填詞版本,甚至出現過一首曲子出現過不同填詞版本的情況,譬如梅豔芳的《夕陽之歌》、陳慧嫻的《千千闕歌》以及李翊君的《風中的承諾》,原曲都是一個,由日本巨星近藤真彥的的《夕燒的歌》。
而這樣的現象一度曾隨著內地原創音樂的蓬勃興起而漸漸退出了熱潮舞臺,只是近兩年隨著各大綜藝節目及網絡視頻直播平臺的興盛又再度復燃,就譬如說一首《等下一個他》,我第一次是在去年的《中國好聲音》裡聽到一個叫宿雨涵的女孩演唱,然後了解到,這首歌是來自馮提莫演唱的一首熱門歌曲,隨後又發現,這也是陳雪凝的一首代表作品,而打開音樂平臺輸入《等下一個他》歌名,竟會一下子出來了近20個不同歌手的演唱版本。追根溯源,我這才發現,馮提莫也好陳雪凝也罷也都不是原唱,這首歌真正的原唱,其實是習譜予。
而習譜予又是誰?
我第一次注意到這個名字,還是在2018年底開播的《即刻電音》中,她與她的搭檔文穎秋作為整個節目第一組亮相的嘉賓,一首《China》,因為導師張藝興的一個誤操作,上來就唱了兩遍,卻最終竟然沒有通過。
如此的一波三折,著實令人印象深刻,而印象深刻的也不僅僅只是因為這段曲折,而是在這個以電音為主基調的音綜節目中,習譜予卻能以歌聲先聲奪人,她甫一開口,那清亮而又遼遠的聲線,帶點少數民族地區的婉轉音調,就令我耳朵一振,這樣的聲音表現,不是更應該去參加主流的歌唱比賽嗎?
然後我才了解到,這個叫習譜予的姑娘,她的背景同樣也算得是一波三折:她還真是來自少數民族地區,是個1998年出生於內蒙古的漢族姑娘,15歲那年就曾遠赴美國學習深造,後來又就讀於北京現代音樂學院,也算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學院派歌手。
然而有著如此出生和學習背景的學院派歌手,最終卻並沒有如大多數人想像的那樣走民通路線或者世界音樂風的主流唱將路線,反倒是一頭扎進了電音的潮流之中。
原來,也正是在美國求學其間,她開始大量接觸到最新的歐美電子音樂,令她深深震撼,從此身體力行,加入了電音大軍的行列。
早在2017年9月,習譜予就已經推出了一張以她自己的名字命名的電子音樂專輯《習譜予》。這張專輯正是她在美國求學階段,通過結識的一群志同道合的音樂夥伴,相互之間分享自己的音樂構想,彼此之間相互碰撞又一拍即合,然後經過200多天的精心打磨,並聯手美國、挪威、臺灣和大陸四大地區的音樂團隊共同打造而出的,這也是她作為歌手向這個行業正式交出的第一張作品。
《習譜予》當然首先是一張以電子音樂為主要基調的專輯,開篇的《把我擁抱》、《Let Me Know》等作品,一上來就定調了這張專輯的電子音樂演唱的實驗性。
然而這張專輯裡被傳播最為廣泛的作品,卻是一首抒情小調式的《等下一個他》,一經推出後即被各種網紅直播歌手爭相翻唱,同時也有多名男女歌手都在主流的音樂綜藝節目拿這首歌作為參賽曲目,可見大眾對這首歌的旋律,歌詞以及其中包含的唱功展示空間所給予的全方位高度認可。
在《習譜予》這張專輯裡,除了《等下一個他》,還另有一首抒情作品《盡頭》,兩首作品雖然在專輯中所佔的比重不高,但仍然從聲音的特質,聲音的表現能力以及情感刻畫的細緻程度等方面,充分展示出習譜予作為一名優秀歌手的潛質。
這就體現習譜予身上的一種矛盾性,事實上,它也可能是當下眾多電音歌手正在面臨的一種矛盾性:做一個電音歌手或者是做一個擅長電音風格的歌手,哪一個更容易出圈,更有出路?
不可否認的是,隨著時代潮流的推進,電子音樂的的確確已成為當下流行音樂界的大勢所趨,但同樣不可否認的是,儘管如此,至少在華語歌壇,幾乎還沒有過純電音歌手大紅起來並變成歌壇主流的先例,在這個以音樂綜藝節目成為歌壇和市場新人新作主要推動力的大環境下,電音類節目前前後後搞了好幾次卻沒有一次能像嘻哈街舞那樣引起全民關注熱潮的。
業內同行在各種場合相遇也時常會討論起這個話題,一個共識就是:電子音樂在當下的華語音樂環境中,還是更多被當成一種氛圍音樂或功能音樂被對待,年輕人喜歡電子音樂更多是作為在既定環境中放鬆和跳舞的背景音樂,而對於一首電音歌曲作品中傳達了什麼樣的具體內容,甚至有幾段可以傳唱的辨識性旋律則幾乎不是他們關注的重點,然而這些卻是以傳播和流行為主要目的的流行歌手作品中最為重要的考核因素,尤其對於大多數中國式耳朵來講,一段朗朗上口的旋律,幾句深刻洗腦的歌詞才是一首作品一個歌手可以被記住被傳唱的先決條件,但在大多數的電音作品中,歌手的演唱都很少成為作品的表現重點,並且更多是被處理成一種聲音效果的元素,因此單純靠電音作品紅起來的,大多都是製作人或DJ,卻很少有歌手(當然已成名歌手唱紅一首電音風格的作品則又完全是另外一個概念了。)
但習譜予作為電音歌手的這種矛盾性,恰恰也為她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於是,這幾天,我們又聽到了習譜予的最新EP《Original》。
11月27日發行的這張《Original》,或可以看作是習譜予由一個執著的電子音樂歌手向更原生化全方位音樂人的轉化的起點。
開篇的《尋》,就是一首純抒情小品式的作品,撇開習譜予過往更多拿來示人的炫酷電子架構,僅以一架鋼琴來襯託出她自身音色及演唱的亮點,乾淨而清亮的音色,聲音強弱之間的層次安排和力度把握,以及良好的節奏感,習譜予把這首內省式的情歌演繹的深切而動人。
而第二首《You Got Me》則在她熟悉的電子音色中又加入了搖滾的成分,習譜予演唱上的爆發力也在這首作品中得以初露崢嶸。
電音類作品往往會更注重包括人聲在內的每一件樂器音色上的呈現,整體編曲和製作包裝的設計,而《Original》這張EP,則顯然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和思想在內容的設計與呈現上。
三首歌(兩首《Back Again》是同一首歌的不同語言版本)以original為題眼,共同構織了一個讓思考回歸源地回歸原點的主題框架,從三個不同角度來呈現處在習譜予這個年齡階段的年輕人,在面臨20歲這道人生門檻,在少年到成人的交界點上,對自我的一次轉向前的自省。
三首歌其實也是向自我提出了三個問題:我們到底在尋找什麼?(《尋》),在失去青春與獲得成熟之間,「如果這是我的結局」,那可真是我想在尋找的結果?我們到底想逃離什麼?(《You Got Me》),是對未來「漫無目的」的不確定性,還是沉溺於遊戲中「無法思考」的我?我們又到底在懷念什麼?在復古的音色中展開對過往的一段回望,而在回憶中的少女,也逐漸放開自己,「最後的猜不透,換來的是自由」,從back again到to the end,回望起點是為了更好的邁向終點,覆蓋掉昨天,也許就能迎來更坦蕩的明天。
如此清晰而明確的主題設計,便也透露出習譜予開始從對音樂形式的執念逐步轉向作品內容表達的用心,作品走到這裡,其實也就回到了音樂original表達原旨——音樂始終是為了傳達內心思想與情感從而成為與他人交流共鳴的所在,這樣富有概念性與真實表達的作品,也讓習譜予作為一個歌手的形象也從骨格清奇轉向了血肉豐滿,更具有貼近性了。
同時我們還注意到,《Original》還是一張習譜予首次交出的音樂習作集。
整張專輯雖然還是與她的老搭檔文穎秋精誠合作,但習譜予自己也是首次全程參與到了每一首作品的創作當中,《尋》完全是習譜予獨立負責詞曲創作,《You Got Me》負責作詞,《Back Again》則參與到作曲的部分。當音樂市場越來越趨於多元化發展,也日益要求置身這個行業的人,越來越要一專多能,全方位發展才更容易適者生存。習譜予本身就具有多年的專業音樂學習背景,走上全能創作型歌手這條道路,顯然也是勢在必行,而從《Original》交出的這三首作品來看,這條路她可以放心大膽地繼續走下去了。
真正優秀的音樂人當然需要特色,但出色的音樂作品往往也需要出界.
形式始終是為內容表達的,作為一個從電音出發的年輕歌手,習譜予當然還需要在電音這條路上有更極致的研發與表現,但其實也大可不拘泥於電音,她身上顯然還有更多音樂的可能性,打破形式的束縛,讓音樂回到表達的origin,相信她能獲得更多的音樂上的自由,也會在這個行業贏得更多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