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這幾個月,49歲的《非誠勿擾》主持人孟非,除了錄製節目之外,都在全國各地到處跑,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
7月底8月初的時候,他曬出了自己在北方的呼倫貝爾草原、大興安嶺、牡丹江。
8月15日、16日的時候,他曬出了自己在山西五臺山,去了塔院寺、竹林寺、清涼寺、南臺頂、佛光寺、南禪寺等。
結果8月20日,他卻曬出了一張穿著江蘇省人民醫院病號服,做完手術後的自拍照,並配了一段文字:
「麻醉師問你喝不喝酒,酒量多大的時候,你一定要老老實實回答。你說少了,他麻藥給得少,疼死你!你吹牛逼說多了,他麻藥給多了,就是另一個故事了。不說了,疼死我了。」
他這段話的意思是:手術前麻醉師問他酒量的問題,他說少了,結果麻藥給少了,所以疼死他了。
02
孟非8月16日還在五臺山爬山,結果4天後卻去做了手術?這也太突然了,他身體怎麼了?
因此,孟非的這條狀態引發了很多朋友的關注,大家都在底下評論和慰問。估計孟非的狀態還不錯,也挑了幾條評論進行回復。
有個朋友開玩笑說「割包皮嗎哥」,孟非沒有生氣,反而回覆說「就你皮」。
有個朋友也開玩笑說「本來想心疼您的,但是忍不住想笑」,孟非也回覆說「不用忍」。
有個朋友估計是孟非的老粉絲了,對他的情況比較了解,評論說「估計是腳又疼了吧,這個可不能大意」。
對於這條評論,孟非沒有正面回應「是」或「不是」,卻回復了一個愛心的表情符號,估計真的是被這個朋友猜中了,也許他這段時間到處跑,用腳過度,腳又疼了,才突然做了手術
其實,早在2015年,孟非就對外說過自己患有「跟腱炎」,他說:「跟腱炎已經到了要放淤血的程度,醫生說,你要是再晚點來,以後可能要坐著主持節目了」。
孟非患了跟腱炎,估計和他這麼多年都是站著錄製《非誠勿擾》有一定的關係。
03
孟非是個知名主持人,在社交帳號上有幾千萬的粉絲,他這條狀態一發出來,引發了幾千條評論,也引發了一大批麻醉工作者下場「闢謠」。
這幾千條評論大致分為3類:
1)祝願孟非注意身體、早日康復。
2)回憶自己或自己的親戚朋友在做手術時,被麻醉師問及酒量的相似經歷。
比如「之前有個朋友做手術,醫生問他酒量、身高體重,他都謊報了,結果上了手術臺,大夫一刀下去,就聽到了慘叫聲。」
比如「當初拔智齒,特意掛了專家號,專家只掛號不上手,動手的是他手底下的實習生,結果痛得實在受不了,專家就來問怎麼回事,問我喝酒大概能喝多少,然後又加大了劑量才能完成手術。」
3)一大批專業的麻醉工作者、醫生,因為這條和他們工作息息相關的狀態,紛紛跳出來科普,「更正」孟非的這一說法。
比如「作為一名麻醉醫生,還是想科普一下,酒量大小的參考意義不大,除非是嗜酒者。」
比如「身高、體重是實際測量的,病人的說辭不是主要判斷標準。」
04
孟非作為一個社交帳號粉絲幾千萬的公眾人物,公開用講段子、開玩笑的形式,說「麻藥劑量和酒量有關」這個醫學方面的知識點,其實並不妥當。
「隔行如隔山」,孟非是一個主持人,主持的經驗和閱歷非常豐富。但是他並不具備專業的醫學方面的知識。專業的知識,還是需要專業的人員來科普。
孟非說的這個「麻藥和酒量」的例子,或許確實是他的親身經歷,但是其中有幾分真幾分玩笑,不得而知。並且其中的醫學原理、內在邏輯等,他也並不清楚和了解。
孟非是個知名主持人,他的一言一行也備受關注。所以,有些話能說,有些話不能說,否則容易誤導很多人,畢竟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05
一開始看到孟非的這個說法時,或許很多人都覺得孟爺爺只是在開玩笑,沒當一回事。
但是,當看到評論處有越來越多的人,都用和孟爺爺類似的說段子、詼諧幽默的語氣,說著類似的經歷時,很可能會信以為真,因為「三人成虎」啊,一開始不信,別人說多了,也就信了。
這種發展趨勢,其實會對醫療工作者、醫患關係、醫患溝通造成一定的困擾。原因有3點:
第一點:在這些相似的經歷中,刻畫出來的麻醉師、專家醫生的形象都有些不負責任、不拿病人的疼痛當一回事的戲謔感,很容易讓普通人不願意相信醫生,不願意相信醫生的專業性。
第二點:這些評論中的大量類似經歷,有幾分真、幾分捏造誇張,或者完全只是為了搞笑而編造的段子,不得而知,但非常具有誤導性。
第三點:普通群眾很可能會信以為真,未來遇到類似情況,會故意謊報自己很能喝酒,要求麻醉醫生給自己加大麻醉劑量。
也許正是因為上面這3個原因,才會將一大堆處於潛水狀態、官方認證是「麻醉醫生」、「醫生」的網友炸出來,忙著給大家科普和更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