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演員需要天賦嗎?
有的人說非常需要,因為演員的天職在於演,如果沒有天賦演啥不像啥,那還怎麼叫演員?
有的人說不需要,因為摒除天賦之外,演員需要具備的品性還很多。
那麼今天藝小藝就結合各位優秀的演員老前輩們的經驗,來與大家一起探討一下這個話題。
著名演員吳剛老師,1962年12月9日出生於北京市,中國內地男演員,國家一級演員,畢業於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現任北京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演員工作委員會會長。小學三年級就參演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部作品《大輪船來了》,從而正式開啟了自己對表演的嚮往與熱愛。
吳剛老師在曾經的採訪中說到:「我從小就想演戲。」但是家裡沒幹這個的,於是他就自己搗鼓。
演員:吳剛(劇照)
年輕時的吳剛老師沒考上戲劇學院,於是就自己去報培訓班,在家裡認真看專業書、想方設法練習基本功。
他每天的一大樂趣就是觀察人,沒事的時候,吳剛老師就蹲在街上看各種事兒,一股腦子淨琢磨著,這人是什麼經歷,什麼性格,他為什麼會這麼說話,我怎麼能模仿出他的神態。
當他總算考上人藝,吳剛老師拿著通知單,又在路邊坐了好一會兒,自己對自己說:行了,終於能演戲了。
在知乎某問答中他說道:
「做自己熱愛的事情,那種動力真的是超乎想像。每一部戲,每一個鏡頭,每一幕話劇,我都非常珍惜。即使只是在舞臺上「戳大竿」、跑龍套,或者在電影裡客串一個小角色,給電視劇配音幾句臺詞,對我來說都是一種幸福。我一定會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大名鼎鼎的于謙老師,1969年1月24日出生於北京,祖籍陝西藍田縣馮家村,是著名的相聲演員、主持人、影視演員。
一直以來(特別是年輕一代)對他的印象始終停留相聲演員的層面,許多人不知道他作為相聲演員之前更是一位優秀的演員。于謙老師在1995年,結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影視導演系進修班。於2000年,開始與郭德綱老師合作表演相聲,再之後先後參與電視劇《九九歸一》、《天下第一醜》、《孫中山》等的拍攝。
作為一位資深的演員,于謙老師對於當演員是否需要劇本天賦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認為:天賦、腦子、勤奮與機遇都是缺一不可的。
于謙老師認為:
我並不認為一個演員能夠演好生活當中的所有角色。這中間有很多限制是不可能打破的。比如身高,形體,模樣長相,包括天生的一些動作特徵以及個人氣質,都是限制一個演員塑造角色的因素,不能強求。那麼所謂的「拓寬」這個詞就用的不是那麼準確了,只是一種習慣的說法而已。準確地說應該叫儘量多的發掘自己塑造人物類型的潛質。因為有的時候你自己根本不知道你還可以演這類角色。這首先就需要機會,儘量多的嘗試,實踐。這個過程必須有,而且要允許和寬容他的不成功。
演員首先是要講究天賦,其次才是腦子、勤奮與機遇,四者缺一不可。
演員可以說是一個很被動的職業,許多事情並不能由自己控制,除了主觀意志之外還存在許多客觀因素。于謙老師還特別強調:在這機遇到來之前你自己必須要做好準備,否則還不如沒有這個機會。
由上可見兩位老師對於這個問題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但是我們不難看出,他們的觀點都有一個共同的核心就是——勤奮、堅持。
吳剛老師在沒有接戲、沒有考上藝校的境遇下從未放棄自我提升。于謙老師在已經是小有所成的相聲演員的時候也沒有放棄表演。
失敗可以有一萬種理由,成功的原因卻總歸是那麼幾個。一個整天想要成功卻從不腳踏實地努力的人想要實現目標是難上加難。
所以請演員朋友們懷抱一顆熱愛表演的心,不斷的自我學習、提升專業技能,積極爭取機會,用實力來面對機遇,你成功的機會將會翻倍!
文案/排版:皮卡蘭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