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一個朋友面試了一家外企,過來找我吐槽。
原來是這場面試一開始還挺順利的,結果面試官忽然讓他用英文回答一個問題。
這問題本來完全在他能力範圍之內,結果因為工作多年,英語能力退化得厲害,口語更是本身就是他的弱項,一緊張結果答得磕磕絆絆。
這個問題之後,他就覺得面試官對他的態度有了轉變,之後整場面試就草草結束,自然也沒拿到offer。
他覺得特別不樂意,認為說外語這事沒那麼重要,現在翻譯軟體那麼發達,更何況就算在外企,能夠閱讀英語文件,寫寫英語報告,也夠用了,哪有那麼多機會說英語。
「你英語講再好,那又怎麼樣呢?光看英語口語,招你,還不如招個18歲的美國高中生呢!難道真的有人會因為什麼『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就升職麼?」
而我自己作為一個剛畢業時覺得自己除去「一口流利的英語」一無是處的人,對這問題還真有話語權。
如果說只因為「一口流利的英語」被晉升,那當然不可能,不然這個職位直接找個英國人美國人就可以了,但是「一口流利的英語」的隱形獲利的確不少。
1 面試時的底氣會很足
面試時,我們都一定會關注表達內容啊語氣啊措辭啊甚至衣著儀表,這些都很重要,但是什麼都沒有當面試官說「let's talk about xxx」然後你立刻甩出「一口流利的英語」來的自信心爆棚。
我個人就幾次在英語自我介紹後被面試官提出「英語能力這一關我們就過了,接下來聊聊……」,而這為接下來的面試進程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給面試官的第一印象就是這個人是不錯的,會更有興趣了解你其他的能力。
更何況有些hr自己的英語水平也不咋地,你要真的有「一口流利的英語」,她很可能就直接被你唬住了!之後哪怕當中真說錯幾個詞、用錯一些語法也不會是什麼大問題。
但要是你說話結巴,發音蹩腳,一聽到用英語說馬上面紅耳赤,那hr第一反應就會質疑你的英語能力,同時也會更關注你的說話內容。你自己也會更緊張,之後面試也更容易有消極的心理暗示。
2 工作時更有機會綻放光芒
雖然在新人階段,沒有很多機會直面外企的外國老闆或直接和外國客戶打交道。
但是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一旦臨時要求你去和外籍上司匯報一個小工作,或給外國客戶打個電話,你到底是讓人眼前一亮,還是暴露短板,全都在這一舉之間。
其實換位思考,如果你是老闆,想帶一個人出去見客戶,除非你真的是技術大牛或是客戶的關係戶,當大家的其他條件和能力都(在老闆眼中)相差無幾時,老闆肯定更願意帶一個有「一口流利的英語」能表達清楚意思還說不定給他爭光的人在身邊啊!
3 更能在辦公室擁有廣泛的好人緣
在很多外企裡,不少的崗位都會有部分外籍員工。這時候有「一口流利的英語」很容易讓你和這些員工建立良好的關係。
事實上,我看到很多英語寫作和閱讀能力都不差唯獨口語略為遜色的人,看到外籍同事第一反應都是迴避或儘可能少接觸,更不要提建立私交拓展人脈了。
中國同事私下關係更好沒問題,但是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更何況老闆也喜歡在辦公室和大家都處得好的人。
晉升的決定因素肯定是個人實力,而個人實力又以工作能力為主。
但如果擁有了「一口流利的英語」=面試時良好的第一印象+老闆良好的平時印象+辦公室內良好的人脈關係。這樣的優勢何樂而不為呢?
最後談一談所謂「一口流利的英語」的概念。如果能不論發音、用詞和語氣表達都做到完全和母語為英語的人一樣,那當然算最理想的「一口流利的英語」,但真要做到這樣的程度,就我個人對一些985大學生和五百強員工的了解來看,也是少之又少的。
所以,我們要努力做到的「一口流利的英語」,是能夠用正常的語速,流暢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而不至於造成聽者的困擾和誤解。
到此,基本上以上的隱形獲利都可以享受了。
藝多不壓身,儘可能多地增加自己的底牌,誰知道什麼時候需要抽出一張,你就能逆風翻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