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演員的馮銘潮,談得最多的就是表演,談怎麼進入角色,怎麼演好角色,以及在片場上的點點滴滴。談到在幾天前收官的《當幸福來敲門》裡飾演的角色魏超,馮銘潮忍不住開始談及他對於角色的理解。
當他看到劇本中"魏超"這一角色的形象時。第一反應也和大部分人一樣,認為這又是一個渣男。不過換個角度思考,考慮到角色本身性格與經歷的複雜性,比起簡單地貼上"好人"或"壞人"的標籤,馮銘潮更喜歡是介於兩者之間的"灰色地帶"。也許在道德層面,劈腿的魏超的確存在著"不忠"的行為。但是如果站在魏超的立場上,他是否能夠忍受方言對他多年的冷漠、不在乎、甚至完全不愛這一事實嗎?以"舔狗"形象出場的魏超,為了追求討好方言,幾乎無所不用其極,已經為了對方變得不像自己了。當他終於達成目的時,也許發現那並不是真正想要的。
正是基於對角色如此深刻地理解,也決定了馮銘潮對"魏超"角色的詮釋上使其更加豐滿立體,人物形象帶有深度。也許從外形來看,馮銘潮飾演魏超的最大優點是他俊美的外形以及自帶的雅痞氣質,完美符合魏超"霸總"的人設。雖然看上去馮銘潮依舊在以前的戲路上,演些帥哥和富二代之類的角色,這幾乎成了馮銘潮作為演員的"舒適區"。
其實從魏超這一角色上就能看到馮銘潮正在努力地跳出原本的舒適區,他坦言現在最想接的角色要麼是外形上反差極大的;要麼是經歷上從未有過的。而不管是導演還是觀眾,往往更願意接受之前"臉譜化"的形象,而馮銘潮想演的卻是變態、家暴犯以及一系列的反派角色,主動地擴寬戲路,在不斷地自我挑戰中錘鍊自己的表演才華。目前這類角色中他最欣賞的是《食全食美》中鞠宏達的形象,遊走於黑與白之間,對於演員來說有很大的空間。
對於馮銘潮來說,作為演員首先要專業,如果每個從業人員都能以專業的態度拍戲,那麼中國的影視業自然會越走越好的。演員的專業性肯定包括要能入戲,也就是以"人格分裂者"的方式進入角色,感受其感知,經歷其經歷,從而將角色的整個深度都能闡釋出來。而落到具體層面,演員的專業性還包括開拍前的對戲、表演中對燈光、運鏡的瞭然在心,以及對微小表情的控制,等非常具體的部分。對於他來說,馮銘潮總是以"專業"來要求自身,也希望合作的導演、藝人也能夠如此。
不過對於行業中的一些"不專業"的現象,馮銘潮並不想說太多。以演員為業的他想的最多的還是腳踏實地地拍戲,多出一些好的作品,如果有的作品能夠帶給世人一些影響,那就再好不過了。比起"立人設"、"耍大牌",已經不再青澀的馮銘潮所說的卻是"道德責任感"、"演員的羞恥心"等等,強調演員作為公眾人物應該擔負的社會價值。畢竟演藝圈時刻風起雲湧,與本人不符的人設容易崩,耍大牌也往往不過是"半桶水"。明明一個演員,搞這些太累了,衡量一個演員的標準永遠就是能不能演好角色,有沒有好的作品。只要這樣一想,馮銘潮說,當演員也就不會那麼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