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芒果臺《乘風破浪地姐姐》,火的一塌糊塗。30位年齡30+的女藝人,有演員,有歌手,有主持人...其中很多熟悉的面孔,寧靜、張雨綺、鍾麗緹、萬茜、金莎......被如此氣場的陣容吸引,打開視頻看了一半的就已經被圈粉,被這群30+姐姐們的底氣和自信,也被她們無懼年齡渴望活出自我的心態。
不論從年齡還是出道時間,30+姐姐們都完勝現在很多綜藝節目的年輕流量小花。而最讓人感動的,是她們不認輸的心態,和歷經世事後依然對生活熱愛的篤定,和那種眼裡帶著光的自信。
30+的她們,知道自己的優勢與不足,敢於真實的去表達自己。
30+的她們,歷經世事,選擇做自己,不去迎合任何人。
30+姐姐們,真實、淡然、卻篤定、自我。
在這個標榜少女感、「年輕至上」價值導向的今天,我們似乎早已認同,這個世界是屬於年輕人的,就連張愛玲也說「成名要趁早」。
青春至上的口號和輿論導向,讓很多女性覺得似乎過了25歲就是阿姨,而過了30歲更是成為了中年婦女。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讓30歲成為了一道界限,似乎跨過去,就意味著告別青春,進入中年,意味著要面對自身以及生活中的喪失。就是這樣的想法,構建著對於女性對於年齡的嚴苛標準。
年齡焦慮、外貌焦慮...人到中年,卻人人自危。害怕變老,害怕來自社會和身邊,對於中年女性的滿滿惡意。
很少有人真的去關心30+的女性,似乎她們應當「順理成章」地被生活淘汰,應該「理所應當」地放棄事業,回歸家庭,相夫教子,只因為臉上的膠原蛋白已不再年輕。
正是對於外部評價和期待的「認同」,讓很多女性恐懼年齡的變化,面對理想自我和真實自我的差距,我們陷入了焦慮,對年齡的焦慮,對自身的焦慮,對生活的焦慮......接受著關於三十歲以後偏見與不被看好,躊躇,不知道如何去改變,很多時候也害怕改變之後可能的危機感...
這群30+姐姐們的努力,讓我們看到,年齡,真的不再是女性最大的魔咒。
年齡是最不可抗拒的,卻也是最不靠譜的評判標準。年齡卻可以告訴我們,自己的局限在哪裡。優勢、劣勢、長處、短處、哪些可控、哪些不可控,然後在可控的範圍裡,盡力就好。
中年,雖然意味著青春的時光一去不復返了,卻也同時意味著對於人生更深的經歷和洞見,意味著我們對於自己的生活有更多選擇的權利,有更多掌控的力量,以及更好生活的底氣。
生活中,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平凡的,然而平凡並沒有什麼不好,平凡也會有它存在的意義和閃光點。所謂的事業、婚姻、孩子,都是社會給我們下的定義,而我們需要給自己「定義」,並接納真實的自我。
這部綜藝節目中,姐姐們自帶光環的氣場,來自歲月中摸爬滾打的經歷,也來自自我接納的底氣。因為接納自己,她敢於趾高氣昂「還要介紹我是誰,那我這幾十年白幹了」(寧靜);因為接納自我,她清楚明白自己優勢的同時不迴避自己劣勢「性格也不咋好」(張雨綺);因為接納自我,她有勇氣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而非迎合討好「別讓我配合你們」(伊能靜)......
或許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有如此的底氣,但我們卻可以學著,去接納此刻的自己,那個可能並不完美,卻真實的自己。
阿德勒給出了解釋:「自我接納是指假如做不到就誠實地接受這個」做不到的自己「,然後儘量朝著能夠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對自己撒謊。
接納自己不可能發生改變的部分,比如年齡、環境、家庭背景、生活環境...嘗試去理解自己,接納自己現在的樣子;接受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不刻意避諱,不刻意隱瞞;懂得劃清邊界,不再去刻意迎合別人;更加積極的去建立人際關係、去擁抱自己可以改變的部分。
接受不能改變的事情,接受現實中這個真實有存在的「我」,然後,拿出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當我們真實的接不一樣的自己,並為之改變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可以乘風破浪。
願30+的女性,都能有自我接納的底氣,也有嘗試改變的勇氣。
最好的年齡,是此時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