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事那回憶----你所不知道的張曉嵐老師

2021-03-03 張曉嵐奇勝營銷

接觸張曉嵐老師之前,我只能從他諸多頭銜中----張曉嵐營銷策劃中心董事長兼執行創意總監、原風馳傳媒集團副總裁、中國資深廣告人、中國十大影視廣告導演、 中國十大策劃人、 中國著名營銷戰略家

感覺他完全是世外高人一樣的存在,很牛掰,離我們這些屌絲兒很遠。

接觸後,才發現張老師就是個長頭髮、大鬍子、愛穿T-Shirt,長相酷似騰格爾,興趣多多、愛好廣泛的一位中年大叔,非常的平易近人。就像張老師自己說的:「我就是熱愛生活,有點像少年派那個傢伙,念經禱告都是一起。我就是這麼一個,熱愛什麼就去做什麼的人。」

他刷新了我對大師的一貫看法,原來大師離我們這些屌絲兒也會很近,他會風趣幽默,也能與我們情感共鳴。

張曉嵐老師,奇人一枚。

我很好奇,今時今日之張老師,是如何涅槃而出的?他這一路走來,都經歷了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

在我的百般央求之下,張老師終於打開了他回憶的話匣子。

我這個人有點意思,好像看起來很有學問,但其實我很差。為什麼說看起來有學問呢,因為一般人上一個大學,我上兩個,那為什麼很差呢,兩個大學都不是正規考進去的。第一個大學,我是作為委培生進去的,就是當時昆明大學成立,它的基建部分是十四冶完成的,當時十四冶有很多資金,所以乾脆就對昆明大學說:你幫我培養技術人員吧。所以我作為十四冶的委培生進入了昆明大學,這就是我上的第一個大學,那年是1985年。

在昆明大學學到第三年時,又開了個班----工藝美術班,因為我從小就喜歡畫畫,但是沒有人教,加上那個年代所有的父母都不主張孩子學畫畫,覺得學好數理化走遍啊天下都不怕,學什麼藝術,不務正業。進去後學的是工林建,但那個時候地產不像現在那麼風光,那個時候是最難的,經常與工地、工棚打交道,當時真沒看出來地產會是個引領城市經濟的一個東西。

還是跟著自己興趣走,抽抽菸鬥好

哇,可惜啦!中國少了一個像潘石屹、馮侖這樣的地產大鱷。

1989年,昆明大學招了一批工藝美術系的學生,我跟他們玩的很好,突然喚起了我年少時的夢想畫畫,所以在昆明大學畢業後,是委培生嘛,你還是要回十四冶去上班,上了三個月,辭職走人。

回家自學,重考藝術學校,專業分我全省第一,但文化分不夠,不能上大學。那個時候,出現了一個新名詞叫自費生,現在都是自費生,就是要交學費,但那時候,一個班自費生只佔十分之一,十分之二吧。所以就是交錢就可以讀,那交就交咯。所以我又進了藝術學院,這就是我上了兩個大學的原因。

張曉嵐老師即使現在不動筆畫畫,但依然熱愛藝術

89年考上藝術學院,92年畢業。對藝術著魔了,根本不想工作,直接到中央美院去進修,呆了一年。回來就到風馳廣告公司上班,畫了第一塊路牌就被開除了,風馳管理很嚴格,當時僅因為我畫路牌多用了一點油漆。後來就到震撼,在那裡有了點名氣後,又被風馳挖過去了。

哈哈哈,誰說好馬一定不吃回頭草?張老師就吃了,而且吃的有聲有色!

從94年開始,在風馳一幹就是九年,我覺得我就是在享受生活。

我們畫路牌所有人都覺得是個苦差,我剛去的時候,所有的畫工,一人準備一把小板凳,我不知道為什麼,後來看見他們坐在上面畫,我還笑話他們,這有什麼好坐,我蹲著畫就可以了嘛,結果蹲一天,根本腰直不起來。

        榮耀一時的風馳傳媒公司

那個時候我沒錢,要畫完那塊牌子才有錢,所以其他畫工到中午去吃飯,我不好意思去,要等他們吃完,我才出去買塊紅薯吃,紅薯便宜嘛,風馳最早在翠湖邊,我一面吃一面拿紅薯皮餵海鷗覺得很浪漫。

後來在國際廣告大會上,遇到了一位老闆,他看見我很高興,他說認識我,當時來風馳談生意,他看見一個小夥子邊畫路牌邊唱歌,他說這個人以後一定不得了,因為他工作是快樂的。果然,5、6年後在廣告大會上重遇,他就說當時的我給他留下深刻印象。

張老師是那種工作時也不忘耍寶的人

看來快樂工作的魔力是相當大的,它不僅讓你每天都活的很開心,它還能讓你快速成長。

那個時候,電腦設計是沒有的,設計稿全靠手工,所以基本功都很好,不像今天就算不會畫畫,會用PS、AI就可以,再次點靠掃描也能出作品。我自認為當時在雲南廣告界創造了無數個第一,當然這些放在現在微不足道,但是在當時看來是了不起的,例如第一條膠片廣告就是我拍的,叫「幹童棗酒」。我們是94年進的風馳,大概是95、96年這個樣子,那個時候昆明根本沒有這個,最多就是用「貝塔卡姆機」拍一下,所以我們拍了第一條膠片廣告。

這會不會是張老師奇勝營銷七件武器中「爭第一」的雛形啊?

我在出來開公司前開了一個酒吧,叫圍爐夜話。酒吧經營的一般,但名氣很大。我們剛開始的辦公點就在酒吧裡面,記得有一次,有一個成都的客戶來到後一看,連說:被震撼了,哇,這種地方辦公太酷了,咖啡飄香,還有餐飲吃著,實在是太炫了。

所以那個時候,即使不擅長酒吧經營,我也能把它做得很有意思,很好玩。

終於知道張老師的營銷理論為什麼這麼落地了,原來他也是幹過企業的人,不是紙上談兵。

過去是拍片,後面覺得還是要向專業人士學習。怎麼學習呢?看電影。並且動員周圍很多人都去學影視,在這個過程中也認識了一些導演,他們介紹給我很多好的電影,我覺得這是一件很享受的事。現在我也是讓自己的孩子每周分享一部電影心得,並做出影評。

風馳成立十周年了,我覺得,這十年裡,風馳始終是有影響力的,是有積澱的,不管業務大小。

風馳賣給李嘉誠後,我便離開了,離開原因是為了一種情懷,一種對影視的情懷。還有一方面是因為當時整個風馳的文化氛圍已經瓦解,例如,我自己的部下都辭職了。

早期的張曉嵐廣告有限公司

出來後,沒多久,我開了自己的公司--張曉嵐廣告有限公司。即現在張曉嵐營銷策劃中心的前身。

我們那邊有個影視機構,只做影視廣告,我們公司拍了湯臣一品萬科翡翠,雲南應該是沒有哪裡可以做的。萬科翡翠那條廣告,外行看了都說好,內行看了都說是抄的,但我覺得沒什麼不好,學嘛。

當年張老師製作的湯臣一品廣告

08年,在上海第一次拍的廣告差點虧損,因為沒有市場準備。上海物價太貴,差不多直追香港。所以我認為我們第一條片子拿下來跟價格也有關係,因為當時那個價格在昆明是高價了----33萬,但拍的差點虧損,最多賺一萬塊錢。但這條片子卻打開了我們在上海的局面,讓我們的客源一下翻了好幾倍。

張曉嵐在拍片現場

我很喜歡跟片,每次廣告片,我基本都會去,喜歡在現場跟導演交流,像我們這些人應該算是有一些想法的,愛出主意。這個怎麼樣,那個怎麼樣,導演也會尊重你,慢慢地我發現自己會有一些好的想法,然後自己就開始拍片,成了導演。

張曉嵐與王寶強

為什麼現在我選講課,因為我覺得我的人生道路是感恩的,我覺得我今天還能出去做點事情,把一些好的經驗分享出去。以前在風馳的時候想要出去學東西都是自己掏錢,回來講課,講的好了公司才給報帳。就是這樣慢慢開始走上講臺,感恩當初在風馳的這段經歷。

我一直認為,懂得感恩的人,混的都不會太差。

最後,張老師又談了談,他對生活的理解。

我就是熱愛生活,有點像少年派那個傢伙,念經禱告都是一起。

我的生活態度就是多交朋友多交流,比如有人約我去吃飯,如果有新朋友在場我就更願意去。所以認識朋友,我覺得很重要,也確確實實是這樣,至少在中國是這樣,朋友多,就算遇到困難,也總有人能幫你。

張曉嵐與于榮光

一個人的開竅是從生活中的感悟來的,就像現在生活中的一切發明創造,其實都來源於生活的感悟。所以我覺得交朋友、感悟生活,不管你「玩」什麼,它都會教會你很多。

張曉嵐與葉茂中

李小龍說,練武的目的不是為了打破幾塊木板,而是為了改變我們的生活和思維方式。開公司亦然,它會讓你嘗盡苦頭,但也會讓你學到很多東西。

熱愛生活熱愛工作,遲早苦盡甘來。

我們公司對張老師的定義就是,一個有趣有料的營銷策劃生活大師。看完張老師的一路走來,我相信你一定也感觸良多。生活永遠不會辜負有心的人,只要報之以幽默、樂觀,只要你真誠的相信自己,努力拼搏,成功終會被你感動。

相關焦點

  • 17歲的那年,那人,那事
    三年前,我也是千千萬萬高三學子的一員,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每天都有做不完的試卷,刷不完的題,曾有一段時間急躁過,也迷惘過,但也令我回味無窮。如果將人生比作心電圖,高中就是波動最大的一次之一,那個場景,那個聲音,那個老師,那個教室,仿佛一起都歷歷在目,刻骨銘心。
  • 那年,那夏,最難忘,那年我們十八歲
    幾年來我一直放大了它的苦澀,狠狠地讓它成為塵封的夏天記憶那年那夏,最難忘 。那年我們十八歲,所有的淚水與美好釋放。經歷了,我們成長了,收穫了。當畫面定格在那一幕時,又回憶起高中的時光,現在才赫然發現我遺望了很多,那些流淌在心底的記憶,全部都被遺忘在大腦的某個角落,不是遺忘,只是塵封,塵封那些不想再見的人或物。
  • 《那年那兔那些事》:如果奇蹟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
    第一次知道《那年那兔那些事》這部動畫,還是在嗶哩嗶哩的網站上,一個UP主的視頻中以《追夢赤子心》為背景樂。
  • 國產動漫良心作品:《那年那兔那些事》,一部看哭很多人的動漫
    很多人提到國漫的態度和提到國足(球迷大哥勿噴)是一樣的,其實我國也有一些好動漫只不過和爛動漫比數量被其碾壓,其實小編對國漫還是抱有很多期待的,我們不求超越日漫,我們只要今天做的比昨天好,明天做的比今天好默默的努力追趕一定會有所收穫的,今天小編想為大家推薦一部國產搞笑動漫《那年那兔那些事》一部讓我為其哭泣的動漫
  • 那年那兔那些事:每一隻兔子都有一個大國夢
    2015年,《那年那兔那些事兒》的動畫也開始在騰訊視頻、Acfun、Bilibili、愛奇藝視頻等主流視頻站點播出,每集時長約7分鐘,共計12集。《那年那兔那些事兒》的最大特點就是,雖然它介紹的是中華民族崛起的歷史,但漫畫中描繪的卻是一個虛擬的動物世界。為了看懂這部動畫,你需要明白各種暗語的真正指代。比如視頻中反覆出現的「種花家」,是中華的諧音,因此代表中華民族。
  • 那年 那人 那狗
    有人對上海藝博會組織者的生活狀況很是好奇,那今天小編給大家講個我們上海藝術博覽會辦公室老主任養狗的故事好嗎?老主任屬雞,離異後始終單身,嫌養人煩!愛她她不愛我,愛我我不愛她,傷神!而養狗沒有這些問題,所以就養了。先是莫名其妙地跑了一條,後來又稀裡糊塗地死了一條。那年春天,一條叫「多多」的小狗做了第二任填房,繼續相依為命。
  • 你好,舊時光那年那部劇
    等小編過了看動畫片的年齡呢,就瘋狂迷上了電視劇,電視放什麼就看什麼,今天呢,就讓小編帶領大家回憶一下那年陪伴我們童年的電視劇吧!相信小編,總有一個曾讓你如痴如醉!大家估計都對那個專橫跋扈的雪姨非常痛恨吧。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小編似乎明白了這個女人背後的心酸,她為了一個利用她的人付出了這麼多,把那誤以為是愛,但結局卻還是被拋棄。
  • 那年那月那小年
    明日兒小年 文/楊武義                       那年,我十二歲。黎明時分,媽抽泣的聲音那麼沉悲,站在坑頭給我和弟弟拽著被子,那淚滴落在我臉上,是那麼苦澀。二哥和姐都借居別人家中,大哥已有六年沒有回家了。他工作後家裡變成了地主,大(陝西方言:父親之意)和媽商量後就寫信告訴大哥不讓他回家。
  • 直播回顧|鄭向紅老師講述「福衛天使·新時代最美的人」
    在有人問她當時準備出發的感受時,她說 「 不敢說不怕,這是真話,作為一個醫務人員,我來,是職業信仰,克服恐懼的唯一方法就是消滅它!很多時候,想一千遍的恐懼,但你真正面對它的時候,卻來不及恐懼。」來自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 張曉嵐 護士,她是閩衛院2014級護理專業校友,請戰出發援鄂前,她說, 「我單身,沒有負擔,上『前線』不害怕。」一句「沒有負擔」讓人忍不住要為她豎起大拇指。支援湖北,要剪去一頭美麗的長髮,雖然心裡很不舍,但張曉嵐還是下了決心。
  • 克裡希那穆提:真正的老師
    在你沒有找到他幫助之前,他不覺得你有什麼需要幫助的,他的眼裡沒有不完美存在,在他的認識中,事物樣樣完美,即使你覺得你自己正在痛苦之中或正感覺到自己欠缺。你有你該走的路,你正在經歷的正是你要經歷的。世上發生的或正在發生的事都是應該發生的,即使疾病、痛苦或者災難。他不覺得有什麼不應該,他不覺得上天或者你有什麼不對頭。
  • 紫萁的那些你知道與不知道的事(上)
    據紫萁媽媽回憶,女兒5歲那年就喜歡站在老式電視機前,跟著自己的偶像費翔唱《問斜陽》!韓馥蔭教授定居於北京,任職於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並長期作為解放軍藝術學院等多所高校的評委老師。假期裡,紫萁都會坐火車從天津去北京,到韓老師家中去上課。那時候還沒有開通29分鐘的津京城際特快,不算在天津和北京市區裡的路途,只坐火車就要不到2小時的路程。經常是上午起床就出發,下午3點鐘才到老師家。風雨無阻的一千多個日子裡,紫萁從未停止對自己聲音的磨練和對音樂的熱愛。
  • 為什麼《那年那兔那些事》會這麼受人歡迎?網友:老爺們都看哭了
    它不同於《八佰》的殘酷壯烈,動畫以一種卡通甚至溫柔的形式來展現這種殘酷,那句「不能哭,眼淚也會凍住的」,還有那句「明知道會死在那,卻永遠有一片你想穿過的沙漠,痛,並快樂著。」無論聽上幾遍,幾十遍,甚至幾百遍,依舊心酸。
  • 【在場微散文】劉珍《那年,那瞬》花語朗誦
    那年,那瞬文/劉珍那一年。初識您。您滿頭銀髮牙齒疏落,卻身板硬朗聲音洪亮。迎著我們口裡叫么兒眼卻看著我,滿是愛屋及烏的慈愛與欣喜。那一月。從未踏出山村半步的您輾轉七十多公裡,到廣漢看您剛滿月的小孫子。在租住的小屋,您抱著小孫子就沒撒下手。
  • 《我們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見的花的名字》劇場版:流連於那夏的折磨
    當然,標題名為「給芽間的信」,《我們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見的花的名字 劇場版》仿佛讓角色們停在過去的編排,似乎就是想要透過一次對於那年夏天的奇蹟之致敬與問候芽間的書信,來強調「真正」的送別之感讓句號從此落下。
  • 回不去的匆匆那年,逝去的青春總是最美好的回憶
    》,而是電視劇版的,也不知道是個人的先入為主觀念,還是因為電視劇版的對劇情演繹得更為仔細。就算校服再難看,你都再也穿不上了或許這個片子設定的年代可能還會早一些,但是很多的似曾相識,很多的童年回憶,依舊會被開頭的這一幕所感染,這種代入感,我覺得是影片最成功的地方。
  • 老師,請在我的青春期拿開你的那雙手.
    在小學六年級時,被老師點名罵我流氓,那時候喜歡同年級的班幹部張雪。張雪有雪白的皮膚和一雙大眼睛。小學是荷爾蒙儲備期,如同一輛老人車行走在顛簸的馬路上,起落有致,偶遇石子和陡坡,總是緩慢讓道,不清楚人世之事。
  • 那年,那歌詞手抄本,那樣的她|百家故事
    大家好,我是阿宏,記錄,可以充實回憶!「一顆愛你的心,時時刻刻為你轉不停 ……」張信哲的歌在我上初中那會非常流行。也正因為這首歌,我認識了一個女孩兒,她有個土土的名字,名字最後一個字是「芳」。她大大的眼睛,扎著馬尾,消瘦的面容,雙眼皮,櫻桃小嘴,皮膚略黑,健康而美麗。她坐在我的前排,正對著,是學習委員。
  • 那年那碗high過的飯
    ,我去北海道滑雪,雖然裝備太好但是技術太差,第一滑就摔了個大的,連滾帶爬的栽到山下,好像是腿斷了,疼啊。但忽然,嘿,出現了一家餐廳,當時我就忘記了斷腿的事,這家餐廳簡直從天而降,這會兒同伴是叫救護車也好,叫鮮肉醫生打飛的來救我也好,我都不care了,關鍵是,快點抬我進去這家餐廳瞧瞧,中間亂七八糟的碎片記憶我都忘記了,不重要,就記得,在那家餐廳裡,我吃了一碗鮭魚籽飯,那簡直是人間美味的極品啊,第一口下咽的時候,我感動的熱淚盈眶,那個味道我終身難忘!
  • 你必須知道的明信片的那點事
    在網絡上找了一個標準的國家郵政局發行的明信片背面,以上我標註出來的部分就是寫明信片的基本要素了,其中用紅色下劃線標出的部分為必要填寫部分(實在不知道收件人郵編的情況下,直接寫收件人地址貼郵票也是能寄到的!)
  • 讀書|《我所緘默的事:一位叛逆女兒的回憶》
    看了一本書,名字叫《我所緘默的事:一位叛逆女兒的回憶》。不是為了推薦書,只是記錄一下自己當時的心情和想法,寫不出優秀的書評和書籍介紹,但是從現在開始寫,希望以後寫得越來越好。想法幼稚不成熟,那是因為我本就在一個「半生不熟」的年紀。另外,我看國外的書和電影時,即使剛剛看完,也記不住書中人物的名字,所以也趁現在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