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張曉嵐老師之前,我只能從他諸多頭銜中----張曉嵐營銷策劃中心董事長兼執行創意總監、原風馳傳媒集團副總裁、中國資深廣告人、中國十大影視廣告導演、 中國十大策劃人、 中國著名營銷戰略家
感覺他完全是世外高人一樣的存在,很牛掰,離我們這些屌絲兒很遠。
接觸後,才發現張老師就是個長頭髮、大鬍子、愛穿T-Shirt,長相酷似騰格爾,興趣多多、愛好廣泛的一位中年大叔,非常的平易近人。就像張老師自己說的:「我就是熱愛生活,有點像少年派那個傢伙,念經禱告都是一起。我就是這麼一個,熱愛什麼就去做什麼的人。」
他刷新了我對大師的一貫看法,原來大師離我們這些屌絲兒也會很近,他會風趣幽默,也能與我們情感共鳴。
張曉嵐老師,奇人一枚。
我很好奇,今時今日之張老師,是如何涅槃而出的?他這一路走來,都經歷了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
在我的百般央求之下,張老師終於打開了他回憶的話匣子。
我這個人有點意思,好像看起來很有學問,但其實我很差。為什麼說看起來有學問呢,因為一般人上一個大學,我上兩個,那為什麼很差呢,兩個大學都不是正規考進去的。第一個大學,我是作為委培生進去的,就是當時昆明大學成立,它的基建部分是十四冶完成的,當時十四冶有很多資金,所以乾脆就對昆明大學說:你幫我培養技術人員吧。所以我作為十四冶的委培生進入了昆明大學,這就是我上的第一個大學,那年是1985年。
在昆明大學學到第三年時,又開了個班----工藝美術班,因為我從小就喜歡畫畫,但是沒有人教,加上那個年代所有的父母都不主張孩子學畫畫,覺得學好數理化走遍啊天下都不怕,學什麼藝術,不務正業。進去後學的是工林建,但那個時候地產不像現在那麼風光,那個時候是最難的,經常與工地、工棚打交道,當時真沒看出來地產會是個引領城市經濟的一個東西。
還是跟著自己興趣走,抽抽菸鬥好
哇,可惜啦!中國少了一個像潘石屹、馮侖這樣的地產大鱷。
1989年,昆明大學招了一批工藝美術系的學生,我跟他們玩的很好,突然喚起了我年少時的夢想畫畫,所以在昆明大學畢業後,是委培生嘛,你還是要回十四冶去上班,上了三個月,辭職走人。
回家自學,重考藝術學校,專業分我全省第一,但文化分不夠,不能上大學。那個時候,出現了一個新名詞叫自費生,現在都是自費生,就是要交學費,但那時候,一個班自費生只佔十分之一,十分之二吧。所以就是交錢就可以讀,那交就交咯。所以我又進了藝術學院,這就是我上了兩個大學的原因。
張曉嵐老師即使現在不動筆畫畫,但依然熱愛藝術
89年考上藝術學院,92年畢業。對藝術著魔了,根本不想工作,直接到中央美院去進修,呆了一年。回來就到風馳廣告公司上班,畫了第一塊路牌就被開除了,風馳管理很嚴格,當時僅因為我畫路牌多用了一點油漆。後來就到震撼,在那裡有了點名氣後,又被風馳挖過去了。
哈哈哈,誰說好馬一定不吃回頭草?張老師就吃了,而且吃的有聲有色!
從94年開始,在風馳一幹就是九年,我覺得我就是在享受生活。
我們畫路牌所有人都覺得是個苦差,我剛去的時候,所有的畫工,一人準備一把小板凳,我不知道為什麼,後來看見他們坐在上面畫,我還笑話他們,這有什麼好坐,我蹲著畫就可以了嘛,結果蹲一天,根本腰直不起來。
榮耀一時的風馳傳媒公司
那個時候我沒錢,要畫完那塊牌子才有錢,所以其他畫工到中午去吃飯,我不好意思去,要等他們吃完,我才出去買塊紅薯吃,紅薯便宜嘛,風馳最早在翠湖邊,我一面吃一面拿紅薯皮餵海鷗覺得很浪漫。
後來在國際廣告大會上,遇到了一位老闆,他看見我很高興,他說認識我,當時來風馳談生意,他看見一個小夥子邊畫路牌邊唱歌,他說這個人以後一定不得了,因為他工作是快樂的。果然,5、6年後在廣告大會上重遇,他就說當時的我給他留下深刻印象。
張老師是那種工作時也不忘耍寶的人
看來快樂工作的魔力是相當大的,它不僅讓你每天都活的很開心,它還能讓你快速成長。
那個時候,電腦設計是沒有的,設計稿全靠手工,所以基本功都很好,不像今天就算不會畫畫,會用PS、AI就可以,再次點靠掃描也能出作品。我自認為當時在雲南廣告界創造了無數個第一,當然這些放在現在微不足道,但是在當時看來是了不起的,例如第一條膠片廣告就是我拍的,叫「幹童棗酒」。我們是94年進的風馳,大概是95、96年這個樣子,那個時候昆明根本沒有這個,最多就是用「貝塔卡姆機」拍一下,所以我們拍了第一條膠片廣告。
這會不會是張老師奇勝營銷七件武器中「爭第一」的雛形啊?
我在出來開公司前開了一個酒吧,叫圍爐夜話。酒吧經營的一般,但名氣很大。我們剛開始的辦公點就在酒吧裡面,記得有一次,有一個成都的客戶來到後一看,連說:被震撼了,哇,這種地方辦公太酷了,咖啡飄香,還有餐飲吃著,實在是太炫了。
所以那個時候,即使不擅長酒吧經營,我也能把它做得很有意思,很好玩。
終於知道張老師的營銷理論為什麼這麼落地了,原來他也是幹過企業的人,不是紙上談兵。
過去是拍片,後面覺得還是要向專業人士學習。怎麼學習呢?看電影。並且動員周圍很多人都去學影視,在這個過程中也認識了一些導演,他們介紹給我很多好的電影,我覺得這是一件很享受的事。現在我也是讓自己的孩子每周分享一部電影心得,並做出影評。
風馳成立十周年了,我覺得,這十年裡,風馳始終是有影響力的,是有積澱的,不管業務大小。
風馳賣給李嘉誠後,我便離開了,離開原因是為了一種情懷,一種對影視的情懷。還有一方面是因為當時整個風馳的文化氛圍已經瓦解,例如,我自己的部下都辭職了。
早期的張曉嵐廣告有限公司
出來後,沒多久,我開了自己的公司--張曉嵐廣告有限公司。即現在張曉嵐營銷策劃中心的前身。
我們那邊有個影視機構,只做影視廣告,我們公司拍了湯臣一品萬科翡翠,雲南應該是沒有哪裡可以做的。萬科翡翠那條廣告,外行看了都說好,內行看了都說是抄的,但我覺得沒什麼不好,學嘛。
當年張老師製作的湯臣一品廣告
08年,在上海第一次拍的廣告差點虧損,因為沒有市場準備。上海物價太貴,差不多直追香港。所以我認為我們第一條片子拿下來跟價格也有關係,因為當時那個價格在昆明是高價了----33萬,但拍的差點虧損,最多賺一萬塊錢。但這條片子卻打開了我們在上海的局面,讓我們的客源一下翻了好幾倍。
張曉嵐在拍片現場
我很喜歡跟片,每次廣告片,我基本都會去,喜歡在現場跟導演交流,像我們這些人應該算是有一些想法的,愛出主意。這個怎麼樣,那個怎麼樣,導演也會尊重你,慢慢地我發現自己會有一些好的想法,然後自己就開始拍片,成了導演。
張曉嵐與王寶強
為什麼現在我選講課,因為我覺得我的人生道路是感恩的,我覺得我今天還能出去做點事情,把一些好的經驗分享出去。以前在風馳的時候想要出去學東西都是自己掏錢,回來講課,講的好了公司才給報帳。就是這樣慢慢開始走上講臺,感恩當初在風馳的這段經歷。
我一直認為,懂得感恩的人,混的都不會太差。
最後,張老師又談了談,他對生活的理解。
我就是熱愛生活,有點像少年派那個傢伙,念經禱告都是一起。
我的生活態度就是多交朋友多交流,比如有人約我去吃飯,如果有新朋友在場我就更願意去。所以認識朋友,我覺得很重要,也確確實實是這樣,至少在中國是這樣,朋友多,就算遇到困難,也總有人能幫你。
張曉嵐與于榮光
一個人的開竅是從生活中的感悟來的,就像現在生活中的一切發明創造,其實都來源於生活的感悟。所以我覺得交朋友、感悟生活,不管你「玩」什麼,它都會教會你很多。
張曉嵐與葉茂中
李小龍說,練武的目的不是為了打破幾塊木板,而是為了改變我們的生活和思維方式。開公司亦然,它會讓你嘗盡苦頭,但也會讓你學到很多東西。
熱愛生活熱愛工作,遲早苦盡甘來。
我們公司對張老師的定義就是,一個有趣有料的營銷策劃生活大師。看完張老師的一路走來,我相信你一定也感觸良多。生活永遠不會辜負有心的人,只要報之以幽默、樂觀,只要你真誠的相信自己,努力拼搏,成功終會被你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