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評觀點#
最近重溫《如懿傳》,在後宮中,從一個繡娘,到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愉妃海蘭,一生只會如懿而活,一聲「姐姐」叫的百轉千回,掩蓋萬般算計。唯有她,把「姐姐」叫成了一生執念。
在人人明爭暗鬥,血流成河,冤魂橫飛的後宮,海蘭和如懿生死交情,誠心相待的友情,是冰寒一般的深宮後院中的一絲溫暖。
海蘭是《如懿傳》裡,我最喜歡的女子,沒有之一。
「清麗出塵,烏黑青絲,秀麗的雙眸,清澈而澄明,白如玉的手指,如嫋嫋凌波上的一枝芙蓉清蔓,似一朵乍然怒放的薔薇,在暗夜裡閃出明豔的麗色。」
憑海蘭這樣的美貌,在宮中並不受寵,實在可惜。
但海蘭又是幸運的,海蘭本就不喜爭寵,對皇帝沒有感情,生完孩子長出妊娠紋而被皇帝冷落。
這讓海蘭反而樂得清閒自在,她終於不必為了一個從沒有愛的男人爭寵,即使這個人貴為皇帝,也對海蘭沒有半分吸引力。
海蘭還主動把自己的兒子交給如懿撫養,把自己的兒子當作如懿的堅強後盾,只要在宮裡還有如懿陪伴,海蘭的心情也不會差到哪裡去,可以忍受任何艱難困苦。
海蘭一生活得非常通透,早看透皇帝的薄情,從來就不把皇帝放心上。
需要爭寵來維護如懿的利益時,她就會爭寵,如果不需要了,馬上就得冷心冷血,離得遠遠的。
大家都知道,《如懿傳》大結局,海蘭為給如懿報仇,聯合眾嬪妃收集證據,扳倒最大反派衛嬿婉。
海蘭如同一朵薔薇,漂亮、生命力強,但也帶刺。
在前期受盡別人的欺負和排擠,結果卻是她活到了最後,而且能有一個好的結局。
她逆風而生的生命力,連皇帝都要對她刮目相看。
她身上的這幾個特質,是後宮所有嬪妃沒有的。
知恩圖報在整部《如懿傳》中,只有海蘭明白知恩圖報的意義,並且用了一生回報這份恩情。
海蘭因為美,被弘曆寵幸。可海蘭木訥,加上不喜爭寵的性格,弘曆寵幸過後就忘了,他既沒想過人海蘭名份,亦沒想好要如何安置海蘭。
是如懿見她可憐,給海蘭爭一個格格的名分,才讓海蘭在府邸,有一個容身之所。
因為這份恩情,海蘭與如懿交好。
入宮後,高貴妃嫉妒如懿得寵,讓皇后把海蘭分與她一起住,受盡了折磨。
那個大雪天,高貴妃冤枉海蘭,讓她跪在雪地裡,當著滿院子的奴才,脫她的衣服搜身,潑她冷水。若不是如懿及時趕到,叫來了皇上,海蘭早只能一死。
經歷這一切後,她終於明白,皇帝即使知道她冤枉,亦不會得他的憐憫。皇帝的無情,使她懂得,在這後宮中,除了如懿會救她於危難,皇帝是靠不住的。
從此,她的心裡只有如懿。只要是對如懿好的事情,她就算去死,卻心甘情願。
2.有勇有謀
剛開始時,海蘭在後宮中活得很佛系,她不愛皇帝,所以她從不刻意去爭寵。
但大家都知道,如果沒有皇帝上寵愛,活得都不如一個奴才。人人可以欺負。
如懿進冷宮後,她一個不受寵的答應人人欺負,就連賣主求榮的阿箬,都可隨意扇她巴掌,更不要說皇后、高貴妃、嘉貴人這些笑裡藏刀,心思歹毒的人。
經歷了一系列被人踩壓、欺辱的事情後,她終於為自己打算。
有美貌、有智慧 、有手段的海蘭,決定崛起,誰都不是她的對手。
捎微使一些小手段,皇帝就被她妥妥地收服,並順利的懷上五阿哥,有子嗣,她和如懿就有了多一層依靠。
在懷孕期間,不顧生命安危,服下硃砂,為如懿喊冤,救她出冷宮做鋪墊。同地,使用手段向曾經害過她的人,一一報復。
海蘭雖然有智商,有手段,但內心保持一份底線,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海蘭深知,在這充滿血腥的後宮中,想要安穩活著,一味的善良和隱忍,只會被人欺負,只有保持戰爭的能力,才能好好地活下去。
海蘭活著有力量,有格局,有底線,有原則。
所以,後期得到眾嬪妃的愛戴和擁護,得到皇帝的欣賞和敬佩。
海蘭一生經歷了太多的苦難,沒有家族背景的支撐,從一繡女,活到了最後,如懿和永琪是她一生最快樂的時光,只是他們都先離她而去了。
她對皇帝沒有愛,所以,皇帝對他來說,活還是死,都沒有太大的關係。
恩怨分明的人,大多無情的。海蘭的無情,對那些傷害過她的人,從不手軟。
海蘭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女子,愛她的理智和通透;恨她對自己太無情,活得太寂寥。
END
今日話題:你喜歡恩怨分明的海蘭嗎